為什麼晚上的月亮不是圓的只有15的時候才圓呢?平時不圓的月

時間 2021-05-07 19:59:00

1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平時看到月亮上暗色的部分是它自己的影子.而不是地球的影子.

月亮為什麼會有陰晴圓缺的變化呢?大家知道,月亮本身不發光,只是把照射在它上面的太陽光的一部分反射出來,這樣,對於地球上的觀測者來說,隨著太陽、月亮、地球相對位置的變化,在不同日期裡月亮呈現出不同的形狀,這就是月相的週期變化。進一步說,雖然月亮被太陽照射時,總有半個球面是亮的,但由於月亮在不停地繞地球公轉,時時改變著自己的位置,所以它正對著地球的半個球面與被太陽照亮的半個球面有時完全重合,有時完全不重合,有時一小部分重合,有時一大部分重合,這樣月亮就表現出了陰晴圓缺的變化。

當月亮處於太陽和地球之間時,它的黑暗半球對著我們,我們根本無法看到月亮的任何一點形象,這就是「朔」,朔在天文上是指月亮黃經和太陽黃經相同的時刻。逢朔日,月亮和太陽同時從東方升起,即使地球把太陽光反射到月亮,然後再由月亮反射回來的那部分光,也完全淹沒在強烈的太陽光輝中。

而當地球處於月亮與太陽之間時,雖然三個星球也是處於一條線上,但這時,月亮被太陽照亮的半球朝向地球,柔和的月光整夜灑在大地上,這就是滿月,也就是「望」。這時月亮黃經和太陽黃經相差180度。

因為月亮與地球的距離相對於日地距離來說太短了,在天球上,月亮東移的速度比太陽大很多,每天月亮由西往東前進13度多點,而太陽卻只前進1度。 因此,朔之後,月亮很快地跑到了太陽的東邊,一兩天後,太陽一落下去,西邊的天空就可見到一彎新月,兩個尖角指向東方。此後,月亮升起的時間越來越遲,月亮也逐漸豐滿起來。

約在朔後七天,月亮的黃經剛好超過太陽90度,我們看到的月亮是圓弧朝西的半圓,這就是上弦月。以後月亮繼續向東,更加豐滿,升起的也更遲了,直到望。從朔到望,月亮離開太陽的距離越來越大。

過了望後,月亮逐漸向太陽移近,月面逐漸消瘦下去。 當月亮黃經超過太陽黃經270度時,它又變成了半圓形,但圓弧朝東,這就是下弦月。這時候,當太陽從東方升起時,月亮正高懸在正南的天空上,自然,我們的肉眼這時是看不見月亮的。

下弦以後,月亮要到後半夜才從東方出來,它的半個圓面逐漸消蝕下去,變成狹窄的鐮刀形,尖角向西。從望到朔,月亮與太陽靠得越來越近,以至再次與太陽黃經相同,消失在晨曦中。

月相變化的週期,也就是從朔到望或從望到朔的時間,叫做朔望月。觀測結果表明,朔望月的長度並不是固定的,有時長達29天19小時多,有時僅為29天6小時多, 它的平均長度為29天12小時44分3秒。

月亮與某一恆星兩次同時中天的時間間隔叫做「恆星月」,恆星月是月亮繞地球運動的真正週期。朔望月比恆星月長,道理與太陽日比恆星日長是一樣的。恆星月與日常生活關係不大,而朔望月卻因為是月亮圓缺變化的週期,與地球**潮落潮有關,與航海、捕魚有密切的關係,對人們夜間的活動有較大的影響,同時在宗教上月相也佔有重要位置,所以人們自然地以朔望月作為比日更長的記時單位。

2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被地球擋住了太陽光,才會有半缺。

3樓:匿名使用者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4樓:匿名使用者

正好這個時候地球不遮擋

科學家發現 8月15的月亮並不是最圓的,那什麼時候的月亮最圓呢?

5樓:◇文字控≈堥

月亮最圓滿明亮的時刻是在「望」時。什麼是"望」? 每逢農曆初一,月亮執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月亮被照亮的半球揹著地球,我們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農曆十

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著地球,於是我們看到了圓圓的月亮,稱為「滿月」,也叫「望」。根據農曆曆法規定,朔所在這一天為每月初一日。但同是初一日,朔可能發生在凌晨,也可能發生在晚上,而且每個朔望月本身也有長有短。

這樣,月亮最圓滿時刻的「望」最早可發生在十五日的凌晨,最遲可出現在十七日的早上。 眾所周知,陰曆是以月亮繞地球運轉為規律而制定的,所以它與月相對應的很準確。但農曆是綜合陰曆、陽曆優點混合而成的,這就難免會有誤差,當人們把農曆初一定為「朔」時,「望」則要視月球運轉情況而定,通常,它會出現在農曆十

五、十六兩天。 導致滿月遲來的根本原因,是由於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速度不恆定引起的。受幾百種因素干擾,月球繞地球公轉速度有時快、有時慢,從「朔」到「朔」或從「望」到「望」,所經歷的平均週期是29.

53天,但最長與最短週期相差13個小時。如果「望」以前月亮的「腳步」慢,則從「朔」到「望」可能要走16-17天,所以會出現「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甚至是十七圓」。 當月亮執行到對地球來說正好跟太陽相反的方向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一輪圓月, 這叫「望」。

當月亮執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時,月亮被太陽照亮的半面正好揹著地球,我們看不 見月亮,這叫「朔」。 由「望」到「望」,或由「朔」到「朔」,平均起來需要29天12小時44分, 這叫一個朔望月。 朔一定在農曆的每月初一。

朔之後平均起來要再經過14天18小時22分才是望, 因此,望月常常不是發生在十五的晚上,而是十六的晚上, 俗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就是這個道理。 由於月亮環繞地球的公轉速度並不均勻,有時快,有時慢,由此, 朔望月的長度與其平均值可以相差到6個小時,因此,望月也可以延遲到十七晚上才發生。

當然,如果朔發生在初一的清晨,那麼望會發生在十五的晚上, 因此,望恰好發生在中秋夜的年份也是有的。

為什麼十五的月亮不圓,而是十六呢?

6樓:百度使用者

月球靠反射陽光發光,隨著月球的運動,產生了月球反光部分的位相變化,叫做月相。農曆初一,當月球執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時,我們看不到月亮反射光線,及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或叫朔。初七之後凸面向西的半個月亮叫做上弦月。

到了農曆十

五、十六、十七,月亮對著地球的一面完全被照亮,一輪圓月稱為滿月,或叫望。滿月過後,月亮的明亮面逐漸變小,到了農曆二十

二、二十三,凸面向東的半個月相稱為下弦月,這時的月亮半夜時分從東方升起,一星期後,月相又從朔開始新一輪的輪迴。 民間有句俗語云:「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這句話,常常被人誤解為「農曆月中,月亮最圓滿的時刻往往不在十五日之夜,而是在十六日的晚上。 」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這句俗語用的是古語中常用的「互文見義」修辭手法,大致可以譯為「十

五、十六的月亮都可能是最圓的」,類似的手法有「秦時明月漢時關」(意為秦、漢時的明月和山關);「煙籠寒水月籠沙」(意為煙霧與月光籠罩著寒水和沙地)。而且需要說明的是,十六的月亮圓的概率並不比十五的月亮圓的概率要大,之所以讓人有這種錯覺是因為人們往往很注意非常規的「十六圓」,而對更多的「十五圓」視而不見。 月亮最圓滿明亮的時刻是在「望」時。

什麼是「望」? 每逢農曆初一,月亮執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月亮被照亮的半球揹著地球,我們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農曆十

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著地球,於是我們看到了圓圓的月亮,稱為「滿月」,也叫「望」。根據農曆曆法規定,朔所在這一天為每月初一日。但同是初一日,朔可能發生在凌晨,也可能發生在晚上,而且每個朔望月本身也有長有短。

這樣,月亮最圓滿時刻的「望」最早可發生在十五日的凌晨,最遲可出現在十七日的早上。 眾所周知,陰曆是以月亮繞地球運轉為規律而制定的,所以它與月相對應的很準確。但農曆是綜合陰曆、陽曆優點混合而成的,這就難免會有誤差,當人們把農曆初一定為「朔」時,「望」則要視月球運轉情況而定,通常,它會出現在農曆十

五、十六兩天。 導致滿月遲來的根本原因,是由於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速度不恆定引起的。受幾百種因素干擾,月球繞地球公轉速度有時快、有時慢,從「朔」到「朔」或從「望」到「望」,所經歷的平均週期是29.

53天,但最長與最短週期相差13個小時。如果「望」以前月亮的「腳步」慢,則從「朔」到「望」可能要走16-17天,所以會出現「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甚至是十七圓」。「望」出現在農曆十

五、十六、十七均屬正常,近幾年就曾出現過農曆十七月最圓的情況,只因沒趕上中秋節所在的農曆八月,也就沒人注意。。。

月亮為什麼有時候是圓的,有時候是半圓的?我知道它是被某個星球擋住了,但是誰能來說下它在什麼情況什麼

7樓:吳華敏

你好,首先你要有一個概念,太陽比地球大很多,地球是繞太陽轉;

而地球比回月亮大,月亮是繞著地球轉答。

從下面**看到,如果太陽光在地球的右邊照射,而月亮在地球的左邊,當太陽光照射時,因為地球比月亮大,地球擋住月亮而不被太陽照射,所以整個月亮都可以見到,也就是呈現滿月的情況,時間在初十五,初十六!

而在上弦月或下弦月的時候,月亮沒有被太陽擋住,月亮受太陽光的照射,亮一半,暗一半,所以看到是半圓的月亮,時間在初七,初八,初二十二,初二十三!

參考資料

8樓:劉星

為什麼月亮會有盈虧變化?知道這個原理後,我的知識大漲

9樓:白頭山下老人蔘

月亮由朔月經上覆弦月、滿月到下制弦月為一週期,這之間的時間剛好是 一個月,因此,月亮的圓缺變化,可以說是由太陽、地球、月球三者之 間的位置來決定的。

月球環繞地球旋轉時,地球、月球、太陽之間的相對位置不斷地變化。因為月球本身不發光,月球可見發亮部分是反射太陽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陽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陽光。

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陽直接照射的部分,這就是月亮圓缺變化的**。需要知道,月亮的圓缺變化不是由於地球遮住太陽所造成的(由於地球遮住太陽所造成的月亮圓缺是月蝕),而是由於我們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陽照到那一半的一部分的所造成的,其陰影部分是月球自己的陰暗面。

為什麼十五的月亮16圓?

1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月球在橢圓軌道上繞地球轉動,從一個滿月到下一個滿月,平均需要29天12小時44分鐘。在「望」時,月、地、日最接近一條直線,月亮因此也最圓、最亮。但由於月亮轉速有快有慢,因此每次抵達「望」的時間不同,大多在農曆十六日甚至十七日凌晨。

因為只有當月亮與太陽的經度相差180度時,從地球上看,月亮與太陽處在正好相對位置的時刻,(如同兩個人正好臉對臉)才能看到圓月。但是,月亮圍繞地球執行的軌道是一個橢圓,時近時遠;最近時有36萬千米,最遠時有40萬千米,由於「萬有引力」的關係,近時走得快一些,遠時走得慢一些。

如果在上半個月快了,就會準時到達圓月的位置,在十五圓;如果慢了,就會「晚點」,趕在十六或十七到達圓月的位置。這種「十**到位」的情況並沒有什麼奇怪的。

為什麼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為什麼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未來宇宙之星 月亮最圓滿明亮的時刻是在 望 時。什麼是 望 每逢農曆初一,月亮執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月亮被照亮的半球揹著地球,我們看不到月亮,叫做 新月 也叫 朔 到了農曆十 五 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著地球,於是我們看到了圓圓的月亮,稱為 滿月 也叫 望 根據農曆曆法規定,朔所在這一天為每月初...

為什麼月亮有時是圓的有時是缺的,月亮為什麼有時圓,有時缺?

迮培勝宦酉 月亮為什麼會有陰晴圓缺的變化呢?大家知道,月亮本身不發光,只是把照射在它上面的太陽光的一部分反射出來,這樣,對於地球上的觀測者來說,隨著太陽 月亮 地球相對位置的變化,在不同日期裡月亮呈現出不同的形狀,這就是月相的週期變化。進一步說,雖然月亮被太陽照射時,總有半個球面是亮的,但由於月亮在...

外國月亮為什麼比中國圓,為什麼總是「外國的月亮圓」

小夕 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是用來諷刺那些崇洋媚外的人,他們覺得外國的什麼都好,中國什麼不如外國.實際上月亮在哪個國家都是一樣圓的 為什麼總是 外國的月亮圓 呼市新東方烹飪學校 周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一兒曰 我以月於蠻夷處去人近,而月居嶺南時遠也。一兒以月於蠻夷處,月於嶺南時,同距也。一兒曰 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