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2023年地球將開啟長達30年的小冰河期

時間 2021-05-07 20:00:20

1樓:阿維子

《每日郵報》原文中稱,這個報道的依據是英國國家天文學會的研究成果。可是事實上英國國家天文學會從未發表過這樣的研究結論,所謂的「氣溫下降」、「冰河期」之類的都是記者根據自己淺薄的科學背景臆測出來的。

科學家的原話是:「2023年太陽活動將會下降60%」。記者一聽,下降60%,那豈不是意味著輻射能量只有目前的40%?那地球還不進入冰河期?於是抓緊搞了個大新聞。

可是實際上,記者根本就沒搞清楚「太陽活動」的概念,太陽活動與太陽輻射根本不是一回事。太陽活動指的是太陽大氣中爆發性現象,比如耀斑、日冕物質拋射等,科學家推測,太陽活動對太陽輻射總能量的影響大約在0.1%左右。

也就是說,太陽活動與太陽對外輻射能量基本沒有關係。

之所以太陽活動與太陽對外輻射關係不大,是因為太陽活動主要增強了x射線、極紫外等短波長輻射的增加,而太陽輻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見光和紅外燈更長的波段。實際上,太陽的輻射相當的穩定,科學家根據數學模型按歷史資料重構,推測即便發生在2023年-2023年的「小冰河期」期間,太陽輻射也僅比當今平均值低0.4%。

那如果太陽活動真的影響了太陽0.1%的對外輻射,地球氣候到底會有多大影響呢?有的學者認為這會影響大氣對流,從而廣泛影響地球氣候,但科學家並未對此達成共識。

2樓:藍星小臥底

不是有人說,是根據美國nasa對太陽內部黑子的觀測,發現黑子的數量在持續減少,這肯定會使太陽內部活動降低。這樣一來太陽的熱輻射就會減少,而直接影響地球上的溫度下降,從而導致小冰河期的到來。

不過不要太悲觀,既然是小冰河期,顧名思義只是相對正常年代較冷一些,和大冰河期比較還是暖和的,時間也比較短,一般都是十年二十年左右。

「小冰河期」顧名思義指的是相對而言較冷的時期,但是比主要的毀滅大量動植物生命的冰期還是要暖和。歷史上的「小冰河期」都導致了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全球糧食大幅度減產,由此引發社會劇烈動盪,人口銳減。

小冰河期始於13世紀,在17世紀達到巔峰,並最終在大約200年前減緩了活動趨勢。在它的巔峰時期,北歐一帶饑荒肆虐。有人認為挪威和瑞典有一半的人口在饑荒中喪生。

與此同時,全球各地冰雪蔓延:衣索比亞的部分地區白雪皚皚,中國的農作物欠收,蘇必利爾湖湖面開始結冰。

科學家無法斷定小冰河期開始的確切日期,因為歐洲各地氣候變冷的時間都不相同;但是,回暖的時間則大致相同。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歐洲大部份地區皆經歷了數百年的寒冷惡劣的氣候。有關小冰河期的相關資料以歐洲地區最齊全,在世界其他地區資料則殘缺不全。

但是冰河學家發現公元2023年左右,世界各地許多冰河開始向低處延伸,而在過去一百年,世界各地的冰河則明顯往高處退縮。雖然尚缺乏顛撲不破的證據,許多資料皆顯示小冰河期是一個全球性現象。

各種古氣候資料證實了這一觀點。譬如,中英格蘭的溫度、加州白山的樹木年輪寬度,皆顯示氣溫在13世紀開始下降,一直到19世紀才明顯回升。這些資料取自不同地點,估算方法也各自不同,但是都指出小冰河期曾在世界上許多地區發生的事實。

主要危害編輯小冰河期將導致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全球糧食大幅度減產,由此引發社會劇烈動盪,人口銳減。小冰河期的另一特點是天氣變異相當大,亦即極端天氣發生的頻率較高。

中英格蘭的氣象資料顯示,在1659-2023年之間,最冷及最熱的冬天與夏天多發生在小冰河期。倫敦的泰晤士河河面在1664-1665到1813-1814之間結凍20-22次,倫敦市民甚至在冰凍的河面上舉辦舞會等活動。此段期間,荷蘭的運河也經常結冰。

冰雪覆蓋的地貌成為常態,也因之成為畫家筆下常見的景色。

小冰河期也在中國發生。從竺可楨寫的中國氣象史的資料中,可以知道中國歷史上幾次最大規模的社會動亂時期確實和四次小冰河期有密切關係,而不完全是吏治失敗引起的。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東漢末年、三國、西晉是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期,明末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

當時氣溫劇降,造成北方乾旱,糧食大量減產,形成幾十年的社會劇烈動盪和戰亂,長期的饑荒是造成戰亂無限制擴大的根本原因。前三次「小冰河期」中國人口銳減超過五分之四,明末最後一次人口只銳減一半是得益於美洲傳來的抗旱高產作物土豆、玉米和紅薯救的命。殷商末年和周初的人口變動缺乏史料記載。

東漢末,漢族人口是六千萬,幾十年饑荒和大戰亂後到西晉一統時漢族人口僅剩七百七十萬。隨後又是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中國南北漢族人口僅存四百萬。當時人口銳減是相當驚人的。

唐末漢族人口也是六千萬,至北宋初期只剩兩千萬。明末漢族人口一億二千萬,至清初社會安定時剩五千多萬,此賴美洲傳入的土豆、紅薯和玉米等抗旱高產作物以救命。

3樓:大腦補給站

地球可能到小冰河期,氣候慢慢變冷,科學家人類要重視

4樓:真科學社群

地球可能已迎來小冰河期,天氣慢慢變冷,科學家認為人類需重視

5樓:瓊樓登高人為峰

這種說法很多的,地球的結構包括地球內部的結構,好多東西,人類自己都還弄不清楚呢,各種說法也有很多,沒有什麼具體的原因

6樓:推敲筆記

科學家已經透露,地球或許已經進入了小型的冰河時期,所以天氣才慢慢轉冷的,倘若這時還不準備的話,或許就晚了!

7樓:鈽科學

英國諾森比亞大學的valentina zharkova表示,太陽正接近冬眠期,太陽表面的太陽黑子數量下降,向地球的輻射也將同步減少。這標誌著太陽活動達到一個極小值,預計全球平均氣溫將下降1攝氏度。

8樓:匿名使用者

進入冰河期好,否則氣候變暖,封存在南北極的病毒都跑出來了

9樓:亓官昂

等到明年不就知道了嗎,2023年的夏天是不是比2023年更熱,如果是的,那些颱風肯定越來越大,災難越來越多,你家處在沿海的房價只會越來越低

10樓:春木

2020開始,十年後2030正式進入,持續多久沒人知道,可能超過50年,有生之年。

11樓:查哲

請不要聽網上的謠言,現在有很多人就愛在網上發謠言。

12樓:賀攀

我一直以為氣候越來越熱了,現在我這四季都沒見秋天了,夏天太長直接拖進冬天,冬天還見不了幾場雪。

13樓:新形農夫

小冰河期己經開始了,只是因為溫室效應感覺不到而已

14樓:清風拂柳惹寂寥

就在剛剛看到一篇文章,由於溫室效應南極今天融化了50億噸冰。地球環境每天都在遭到破壞,溫度只會越來越高。溫度升高,海平面升高,這還不是致命的。

聽說南北極凍土下面埋著足以毀滅人類的可怕病毒,我不是造謠,我是想問下是不是真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寅時生人到2023年由午時進入未時一萬五千年!禮千人喪失!

16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假的訊息,科學家的原話是:「2023年太陽活動將會下降60%」。

17樓:隔壁鄭

感覺不至於冰河期,但是今年雨水比較多夏天的高溫度沒有幾天,內蒙古包頭地區

18樓:麥田怪圈啊哦

有的認為這會影響大氣對流,從而廣泛影響地球氣候,但科學家並未對此達成共識。

19樓:就是這個範兒

這只不過是一些人傳出來的假新聞而已,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

20樓:可惡的一號富甕

一會兒全球變暖一會兒小冰河期,到底聽誰的?

21樓:娛樂寶藏

還小冰河,做夢吧,地球溫度越來越高是人類的傑作。

為什麼有人說2023年紅館演唱會是劉德華公認的經典呢

平凡忘記 縱觀天王巨星劉德華出道多年的n次演唱會中,或許人們最為熟悉應該也就1999年香港紅館的演唱會了。在演唱會中,那一金髮格外撩人,那一演唱表演更加令人難忘。那麼為何有人會說,1999年紅館演唱會是劉德華公認的經呢,其實不用說,那年的演唱會確實是公認的經典。劉德華從81年就開始進軍娛樂圈,那時的...

為什麼有人說我帥有人說我醜啊,為什麼有人說我帥,有人說我醜?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判斷,不管醜還是美,心美是最重要的,親,你聽過一首老歌名叫 我很醜,但我很溫柔 去聽聽吧 好聽,就笑一個, 夏雨的夏天寶貝 每個人的審美度不一樣啦 溼男 說實話 還可以 不醜 平常心 為什麼有人說我帥,有人說我醜? 現在什麼人都有 喜歡你的人就說你帥 不喜歡你的人 你長的在帥在他的眼...

為什麼有人說,人老了不要過生日,為什麼有人說,老人不能過大壽?

望著你遠去 一個人從他剛出生到16歲之前,都可以給孩子過生日,可以大張旗鼓的過生日。因為一個人在16週歲之前可以稱為 神 而不是人。每個人從十七歲到他五十九歲的時候,過生日就變的謹慎一些了,因為人在這個年齡的時候已經從 神 變成了人,雖然可以過生日,但是不建議大操大辦,最好是但根據當地的風俗來過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