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是什麼樣的,恐龍是什麼樣子?

時間 2021-06-26 01:34:24

1樓:匿名使用者

(英文:dinosaur)是群中生代的多樣化優勢脊椎動物,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於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滅絕事件。

在2023年發現的始祖鳥化石,與美頜龍化石極度相似,差別在於始祖鳥化石有著羽毛痕跡,這顯示恐龍與鳥類可能是近親。自從2023年代以來,許多研究指出現代鳥類極可能是獸腳亞目恐龍的直系後代。大部分科學家視鳥類為唯一倖存發展至今的恐龍,而少數科學家甚至認為它們應該分類於同一綱之內。

鱷魚則是另一群恐龍的現代近親,但兩者關係較恐龍與鳥類遠。恐龍、鳥類、鱷魚都屬於爬行動物的初龍類演化支,該演化支首次出現於晚二疊紀,並在中三疊紀成為優勢動物群。

在20世紀前半期,科學家與大眾**都視恐龍為行動緩慢、慵懶的冷血動物。但是2023年代開始的恐龍文藝復興,提出恐龍也許是群活躍的溫血動物,並可能有社會行為。近期發現的眾多恐龍與鳥類之間關係的證據,支援了恐龍溫血動物的假設。

恐龍分類恐龍與其它爬行動物的最大區別在於它們的站立姿態和行進方式,恐龍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態,其四肢構建在其體軀的正下方位置。這樣的架構要比其他種類的爬行動物(如鱷類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為有利。根據恐龍腰帶的構造特徵不同,可以劃分為兩大類:

蜥臀目(saurischia)和鳥臀目(ornithischia)。

二者區別在於其腰帶結構: 蜥臀目的腰帶從側面看是三射型,恥骨在腸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則向後延伸,這樣的結構與蜥蜴相似;鳥臀目的腰帶,腸骨前後都大大擴張,恥骨前側有一個大的前恥骨突,伸在腸骨的下方,後側更是大大延伸與坐骨平行伸向腸骨前下方。因此,骨盆從側面看是四射型。

不論是蜥臀目還是鳥臀目,它們的腰帶在腸骨、坐骨、恥骨之間留下了一個小孔,這個孔在其它各個目的爬行動物中是沒有的。正是這個孔表明,與所有其它各個目的爬行動物相比,被稱為恐龍的這兩個目之間有著最近的親緣關係。

蜥臀目分為蜥腳類(sauropoda)和獸腳類(theropoda)。

蜥腳類有分為原蜥腳類和蜥腳形類。原蜥腳類主要生活在晚三疊紀到早侏羅紀,是一類雜食--素食性的中等大小恐龍。蜥腳形類主要生活在侏羅紀和白堊紀。

它們絕大多數都是巨型的素食恐龍。頭小,脖子長,尾巴長,牙齒成小匙狀。蜥腳亞目的著名代表有產於我國四川、甘肅晚侏羅紀的馬門溪龍,由19節頸椎組成的脖子長度約等於體長的一半。

獸腳類生活在晚三疊紀至白堊紀。它們都是肉食龍,兩足行走,趾端長有銳利的爪子,嘴裡長著匕首或小刀一樣的利齒。霸王龍是著名代表。

鳥臀目分為5大類:鳥腳類(ornthopoda)、劍龍類(stegosauria)、甲龍類(ankylosauria),角龍類(ceratopsia)和腫頭龍類(pachycephalosauria)。

鳥腳類是鳥臀類中乃至整個恐龍大類中化石最多的一個類群。它們兩足或四足行走,下頜骨有單獨的前齒骨,牙齒僅生長在頰部,上頜牙齒齒冠向內彎曲,下頜牙齒齒冠向外彎曲。它門生活在晚三疊紀至白堊紀,全都是素食恐龍。

劍龍類,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質刺棒兩對,劍龍類主要生活在侏羅紀到早白堊紀,是恐龍類最先滅亡的一個大類。

甲龍類的恐龍體形低矮粗壯,全身披有骨質甲板,以植物為食,主要出現於白堊紀。

角龍類,是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龍。頭骨後部擴大成頸盾,多數生活在白堊紀晚期,我國北方發現的鸚鵡嘴龍即屬角龍類的祖先型別。

腫頭龍類主要特點是頭骨腫厚,顬孔封閉,骨盤中恥骨被坐骨排擠,不參與組成腰帶,主要生活在白堊紀。

2樓:定弘紹禧

現在發現的最早的恐龍骨骼化石儲存於三疊紀晚期的地層中。恐龍專家們認為古老的恐龍已經找到了,他們主要是:丁字龍、埃雷拉龍和始盜龍。

丁字龍生活在距今2.25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發現於巴西,是一具不甚完整的骨架,還分不清是鳥臀類還是蜥臀類。它長約2米,後肢長而纖細,能快跑,兩足行走,後肢可能有5個腳趾。

頭較大,口內有刀刃般的牙齒,是肉食性恐龍。丁字龍在阿根廷和美國西部也有發現。

埃雷拉龍發現於阿根廷,生活於三疊紀晚期(2.25億年以前),有人認為是蜥臀類恐龍,也有人認為是原始的、類似蜥臀類的恐龍。它長約5米,重約180公斤,但動作敏捷,是吃肉的。

有耳骨,已有聽力。長長的爪子適合抓捕獵物,上下頜俱雙關節的咬合面能有力地咬住併吞下大塊的肉。有6釐米長的帶鋸齒的牙齒,有利於撕裂肉塊。

在出土埃雷拉龍的地方,找到了迄今為止最原始的恐龍,叫始盜龍。始盜龍體長只有1米,頭骨長12釐米。它的後肢粗壯,前肢短小,兩足行走。

上頜的牙齒彎曲而有鋸齒,很像食肉恐龍的牙齒,但它前面的牙齒呈葉狀,有些像吃植物的恐龍的牙齒,下頜也沒有關節咬合面。總之,在牙齒和骨骼上始盜龍都有較多的原始特徵。研究者這樣描繪始盜龍:

「它是赤身**的小流氓,經常會猛然襲擊一些獵物,然後將它們撕成碎片。」

最早的植食性恐龍發現於2億多年前的侏羅紀早期地層中,那就是在南非的賴索托城發現的賴索托龍。這是最原始的植食性恐龍,長約1米,身體結構輕巧,頭部有10釐米長,眼睛大,嘴很長,有角質的尖喙,下頜纖細,有變化的牙齒簡單的排成一排。前肢短,拇指有抓握能力,後肢的拇趾呈釘狀,用後肢走路,跑得很快。

這種恐龍以植物為食,偶爾也吃小昆蟲。生活在三疊紀晚期和侏羅紀早期之間的槽齒龍也是最早的植食性恐龍之一。

3樓:匿名使用者

恐龍是距今1億3千萬年前地球上爬行動物的總稱。它們的種類很多,身體大小、形狀、生活習性各不相同,陸地、海洋、空中都是恐龍類爬行動物的活動場所。大的如中國四川省合川縣發現的合川馬門溪龍,全身長22米,體高3.

5米,體重40~50噸。平時在水深5~10米的湖泊中生活,利用水的浮力浮起笨重的身體,以水中的藻類為食物。小的鸚鵡龍整個身體只有一隻小狗大。

有的能在空中飛翔,像長尾的喙嘴龍,有尖利的牙齒和長長的尾巴。尾巴末端有一塊像蒼蠅拍形狀的膜,飛翔的工具是翼膜。有的是海中的霸王,如喜馬拉雅魚龍,食肉善遊,上下頜特別長,形成長吻,口內有牙齒,外貌很像今天的海豚。

有的是陸上的武士,如劍龍,身長6米,頭小,背部高拱,有兩排三角形的骨板豎立著,尾尖處有骨刺,是禦敵的**

4樓:懂啦

恐龍的**是什麼樣的

5樓:匿名使用者

大的,冷血的,喜歡吃肉的

恐龍是什麼樣子?

6樓:留家焮

雷龍:有些恐龍的身軀十分龐大,像雷龍就是一個例子。在侏羅紀時,地球上的氣候溫暖而潮溼,到處都有青蔥的森林,因為這些豐富的植物性食物,帶來了草食性恐龍的繁榮,雷龍在這個時後也活躍於現在北美洲的平原上。

雷龍的體重約在三十五公噸到五十公噸之間,它那粗壯的腿,有如樹幹一樣;長長的脖子,直立起來有七層樓房那樣高,可以說是地球有始最大的動物。雷龍的身體雖然大得驚人,性情卻很溫和,平時以溫帶森林中的植物為食,有時會走入沼澤裡,由於水具有浮力,可以減輕它身體的沉重負擔,同時也能躲避像異特龍般凶暴的肉食性恐龍的攻擊。 (2)三觭龍:

劍龍和角龍身上的骨板和骨片,只能用做被動的防衛,而沒辦法做還擊,到了觭龍出現,情勢才逐漸改觀。三觭龍是觭龍中體積最大的,頭上長著兩隻長矛似的角,另外一隻角突起於眼睛和鼻孔之間。這樣尖銳的**,連最可怕的肉食恐龍都要讓它三分。

(3)劍龍:出現於一億五千萬年前的劍龍,它最大的特徵就是背部聳起的兩排骨板,以及尾巴上生著尖棘。劍龍是草食性的恐龍,行動緩慢,它身上的骨板和尾巴上的尖棘,便成了躲避肉食性恐龍最好的防衛了。

(4)甲龍:劍龍身上有骨板保護,但骨板遮不到的地方,仍然易受攻擊。當劍龍逐漸絕跡,全身披著骨板的甲龍(犰狳龍)便代之而起。

甲龍好像刀槍不入的坦克車,連霸王龍對它也無可奈何。 (5)霸王龍:霸王龍(暴龍)是肉食性恐龍中最大也是最殘暴的,霸王龍出現的時間已經是恐龍時代的最末期,距離現在大約八千萬年前。

霸王龍的身體高達十四公尺,體重大約十公噸,它的後腳十分粗大強壯,甚至能各自撐起一隻犀牛。從霸王龍的化石發現,它的每一顆牙齒,都大如一個**的手掌,即使是眼睛也比人頭還大。雖然身體大部份都大得驚人,但是霸王龍的一對前肢卻是既小又短,短得甚至於沒有辦法把食物送入口中,**龍也和霸王龍有相同的習性,是很凶猛的動物。

﹝6﹞鴨冠龍:鴨冠龍與霸王龍一樣,出現於恐龍時代的末期。鴨冠龍最特別的地方在頭部,它那扁而長的顎骨,像鴨的嘴巴,所以有了鴨冠龍這樣的名字。

過去人們以為鴨冠龍的生活與鴨子相似,是在水中游泳,並且以水中植物為生。後來科學家研究鴨冠龍化石的時候發現,它們並不是吃水草為生的,而是以岸上的樹木為食物,鵝冠龍也有同樣的習性。 (7 )禽龍 2023年3月的一天,天氣非常的寒冷,可是曼特爾先生還是照常出門去給病人看病。

夫人在家裡等著丈夫回來,心理總是惦記著他會不會著涼。後來,曼特爾夫人實在坐不住了,就帶上一件丈夫的衣服出門向著他出診的方向去迎接他。她走在一條正修建的公路上,公路兩旁新開鑿出的陡壁暴露出一層層的岩石。

她習慣性地邊走邊觀察兩邊新裸露出來的岩層,忽然,一些亮晶晶的東西引起了她的注意。「這是什麼東西呢?」她一面自言自語,一面走上前去仔細**。

哇!原來是一些樣子奇特的動物牙齒化石。這些化石牙齒太大了,曼特爾夫人從來沒有見到過這麼大的牙齒。

發現的興奮使得曼特爾夫人忘記了給丈夫送衣服這件事。她小心翼翼地把這些化石從岩層中取出來帶回了家裡。

7樓:血盟孑孑

恐龍得樣子很多,詳情網上搜下,有**和介紹

恐龍是什麼樣的呢?

8樓:銀時桑

鰻龍是蛇頸龍的一種,在日本發現過它們的化石,經測量,它們的身長約7,8米.而且它們有鋒利的牙齒. 三角龍 三角龍是角龍的一種.

它的鼻子上有一隻角,像犀牛,眼睛上有兩隻角,又像牛.這三隻角都有1米長,是它們打架的有力**. 雷龍 雷龍是恐龍中最大的一種,有的身長達30米以上,有6層樓那麼高.

它們都是食草或樹葉的動物.我們在博物館見到的一些恐龍化石,大多就是這種恐龍. 異特龍 異特龍是是一種凶猛可怕的食肉恐龍,它的一張大嘴可以一下子吞下一頭小豬.

它的牙齒全都向裡彎曲,獵物被它咬住就休想逃出來. 翼手龍 翼手龍生活在白堊紀,它們的骨胳在歐洲被發現.翼手龍並不是很大,它的翅膀不過22釐米左右.

但是風神翼龍的翅膀卻長達12米,像公共汽車那麼大.美國科學家曾經發現過一種翼龍,它的翅膀長達15米以上,如果我們今天能看到它,說不定會以為是飛機在天上飛呢.很多會飛的鳥龍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們好像用一雙手撐起巨大的翅膀,於是,又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們的一大特點.

有人認為,後來的鳥類就是由它們演化來的. 雙冠龍: 長6米頭頂上有兩道突起嵴,吃腐肉.

前肢短小,善於奔跑.侏羅紀早期的食肉恐龍,全長6米,站立時頭部高約2.4 米.

頭頂上長著兩片大大的骨冠,故名雙冠龍.鼻嘴前端特別狹窄,柔軟而靈活,可以從矮樹叢中或石頭縫裡將那些細小的蜥蜴或其他小型動物銜出來吃掉.與後來的大型食肉恐龍相比,雙冠龍的身體顯得比較"苗條",所以它行動敏捷.

口中長滿利齒,也能捕殺一些大個子的食草恐龍.但是,也有些科學家懷疑它的牙齒功能,說它只是一種食腐肉的恐龍. 像現在的蜥蜴之類的或科莫多巨蜥 很大 有的游泳 有的用的兩隻腳走路的 恐龍進化成鳥類了 雞鴨什麼禽類也是 雞好像是霸王龍進化的(電視上說的)

恐龍蛋是什麼樣子的,恐龍蛋化石是到底啥樣?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提起恐龍蛋,大家一定會想起雞蛋 鴨蛋等一些動物的蛋。其實,恐龍蛋和其它動物的蛋差不多。只是個頭比較大一點而已。早在幾千年前,蒙古人就發現了恐龍蛋化石,可那時他們並不知道那石頭似的蛋樣子的東西是什麼,於是,就把它們看成是天然的奇石或珍寶。第一個發現恐龍蛋的是法國的一位牧師,他的名字...

恐龍中的蒼龍是什麼樣子的,恐龍時期蒼龍長什麼樣

愛吃脖子 滄龍最大的體長超過10米。身體細長,頭中等大小,頸短粗,尾與身軀等長。行動時身體作蛇狀扭曲。四肢鰭狀,起掌舵作用。前後足均為 多趾節結構。趾節較多者可達10枚。牙齒錐形,大而尖銳。滄龍是古代海生爬行動物,生活在距今白堊紀晚期。滄龍為當時水中大型凶猛的攻擊性動物。滄龍類的化石,主要產自北美和...

恐龍是什么樣的呢,恐龍是什麼樣的呢?

en 恐龍生活在侏羅紀 樓上的幫我回答了一些 都很可愛 鰻龍是蛇頸龍的一種,在日本發現過它們的化石,經測量,它們的身長約7,8米.而且它們有鋒利的牙齒.三角龍 三角龍是角龍的一種.它的鼻子上有一隻角,像犀牛,眼睛上有兩隻角,又像牛.這三隻角都有1米長,是它們打架的有力 雷龍 雷龍是恐龍中最大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