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鯉魚和鯽魚,如何區分鯉魚和鯽魚?

時間 2021-07-17 21:15:09

1樓:和竹霜鵾

鯽魚是雜食性魚,但成魚主要以植物性食料為主。因為植物性飼料在水體中蘊藏豐富,品種每繁多,供採食的面廣。維管束水草的莖,葉,芽和果實是鯽魚愛食之物,在生有菱和藕的高等水生植物的水域,鯽魚最能獲得各種豐富的營養物質。

矽藻和一些狀藻類也是鯽魚的食物,小蝦,蚯蚓,幼螺,昆蟲等它們也很愛吃。

[1]鯽魚採食時間,依季節不同而不同。春季為採食旺季,晝夜均在不斷地採食;夏季採食時間為早,晚和夜間;秋季全天採食;冬季則在中午前後採食。

生活在江河流動水裡的鯽魚,喜歡群集而行。有時順水,有時逆水,到水草豐茂的淺灘,河灣,溝汊,蘆葦叢中尋食,產卵;遇到水流緩慢或靜止不動,具有豐富餌料的場所,它們就暫棲息下來。

生活在湖泊和大型水庫中的鯽魚,也是擇食而居。尤其在較淺的水生植物叢生地,更是它們的集中地,即使到了冬季,它們貪戀草根,多數也不游到無草的深水處過冬。

生活在小型河流和池塘中的鯽魚,它們是遇流即行,無流即止,擇食而居。冬季多潛入水底深處越冬。

鯉魚知識介紹:

鯉魚因魚鱗上有十字紋理而得名。體態肥肚,肉質細嫩。

產於我國各地淡水河湖、池塘。一年四季均產,但以2-3月產的最肥。

鯉魚呈柳葉形,背略隆起,嘴上有須,鱗片大且緊,鰭齊全且典型,肉多刺少。按生長水域的不同,鯉魚可分為河鯉魚、江鯉魚、池鯉魚。河鯉魚體色金黃,有金屬光澤,胸、尾鰭帶紅色,肉脆嫩,味鮮美,質量最好;江鯉魚鱗內皆為白色,體肥,尾禿,肉質發麵,肉略有酸味;池鯉魚青黑鱗,刺硬。

泥土味較濃,但肉質較為細嫩。

鯉魚和鯽魚同屬鯉科(cyprinidae)魚類,鯉魚為鯉屬(cyprinus)而鯽魚為鯽屬(carassius)。主要區別如下:

鯉魚:特徵是具兩對須(注意是兩對),三排咽喉齒,成1.1.3-3.1.1的排列。

鯽魚:形似鯉魚,但身體較高。無須。

背鰭、臀鰭都具有硬刺,後緣呈鋸齒形。

鯽魚(相對鯉魚而言),頭短小,吻鈍。鰓耙長,鰓絲細長,體側扁而高,腹部略圓。

在自然條件下,鯉魚的食性偏重於動物性,鯽魚的食物通常以植物性為主。

2樓:佳旭**

農村小夥兩分鐘教你如何辨別鯉魚鯽魚香鯽魚,讓你不再做魚盲

3樓:銳寶衛銳逸

1、看鬍子。鯉魚的魚脣豐滿肥厚,口旁有兩條短鬚。鯽魚魚脣單薄少肉,口旁無須。

2、看鱗片。鯉魚的鱗片大而圓。鯽魚的鱗片較小,有十分明顯的側線。

3、看體型。鯉魚:體呈紡錘形,口位於頭部前端。

體色青黃,尾鰭下葉紅色。背鰭、臀鰭都有硬刺,最後一根刺的後緣有鋸齒。鯽魚:

體側扁而高,體較小,背部發暗,腹部色淺,體色因產地而異,多為黑色帶金屬光澤,鰭的形狀同鯉魚。

鯉魚

中文別名鯉柺子、鯉子、毛子,紅魚。鯉科中粗強的褐色魚。原產亞洲,後引進歐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區,雜食性。

鯉魚鱗大,上顎兩側各有二須,單獨或成小群地生活於平靜且水草叢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在水域不大的地方有洄游的習性。其適應性強,耐寒、耐鹼、耐缺氧。

在流水或靜水中均能產卵,產卵場所多在水草叢中,卵粘附於水草上發育。鯉魚是淡水魚類中品種最多、分佈最廣、養殖歷史最悠久、產量最高者之一。雜食性,掘尋食物時常把水攪渾,增大混濁度,對很多動植物有不利影響。

鯽魚

是我國最常見的淡水魚類之一,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域以外的各大水系。鯽魚是雜食性魚類,食性廣、適應性強、繁殖力強、抗病力強、生長快、對水溫要求不高,便於養殖,是我國重要的養殖性魚類。鯽魚主要是以植物為食的雜食性魚,喜群集而行,擇食而居。

肉質細嫩,營養價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3克、脂肪11克,並含有大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

如何區分鯉魚和鯽魚?

4樓:q王小年

1、看鬍子。

鯉魚的魚脣豐滿肥厚,口旁有兩條短鬚。

鯽魚魚脣單薄少肉,口旁無須。

2、看鱗片。

鯉魚的鱗片大而圓。

鯽魚的鱗片也大,但有十分明顯的側線。

3、體型不同。

鯉魚:體呈紡錘形,口位於頭部前端,口旁有須兩對。體色青黃,尾鰭下葉紅色。背鰭、臀鰭都有硬刺,最後一根刺的後緣有鋸齒。

鯽魚:體側扁而高,體較小,背部發暗,腹部色淺,體色因產地而異,多為黑色帶金屬光澤,嘴上無須,鱗較小,鰭的形狀同鯉魚。

5樓:桓梓維袁歌

鯉魚:個頭大、嘴上有兩根鬚、尾巴是紅色、顏色要淺一些.

鯽魚:個頭小些(最大1000克左右)全身是灰黑色.把兩種魚放在一起比較一次特點很明顯.

鯽魚和鯉魚怎麼區分

6樓:夏天白雪紛飛

鯽魚鯉魚的區別:

1.鯉魚體形較大較長,一般商品魚在1斤以上。鯽魚體形較小較短,一般商品魚在一斤以下,以0.3~0.5斤較常見。

2.鯉魚嘴上有較長鬍子,鯽魚沒有鬍子。

鯉魚:俗稱鯉柺子、毛子等,隸屬於鯉科。身體側扁而腹部圓,口呈馬蹄形,須2對。

背鰭基部較長,背鰭和臀鰭均有一根粗壯帶鋸齒的硬棘。體側金黃色,尾鰭下葉橙紅色。鯉魚平時多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庫、池沼的水草叢生的水體底層,以食底棲動物為主。

鯉魚長度平均35公分(14吋)左右,但最大可超過100公分(40吋),重22公斤(49磅)以上。

鯽魚:頭像小鯉魚,形體黑胖(也有少數呈白色),肚腹中大而脊隆起。棲息在柔軟的淤泥中,能補胃。

三、四月它的肉厚而且魚子多,味道很美。鯽魚是魚中上品,生息在池塘、湖泊,河流等淡水水域。體長15~20釐米。

呈流線型(也叫梭型),體高而側扁,前半部弧形,背部輪廓隆起,尾柄寬;腹部圓形,無肉稜。頭短小,吻鈍。無須。

鰓耙長,鰓絲細長。下嚥齒一行,扁片形。鱗片大。

側線微彎。背鰭長,外緣較平直。 鰓耙細長,呈針狀,排列緊密,鰓耙數100~200。

背鰭、臀鰭第3根硬刺較強,後緣有鋸齒。胸鰭末端可達腹鰭起點。尾鰭深叉形體背銀灰色而略帶黃色光澤,腹部銀白而略帶黃色,各鰭灰白色。

根據生長水域不同,體色深淺有差異。

如何辨別鯉魚和鯽魚?

7樓:q王小年

1、看鬍子。

鯉魚的魚脣豐滿肥厚,口旁有兩條短鬚。

鯽魚魚脣單薄少肉,口旁無須。

2、看鱗片。

鯉魚的鱗片大而圓。

鯽魚的鱗片也大,但有十分明顯的側線。

3、體型不同。

鯉魚:體呈紡錘形,口位於頭部前端,口旁有須兩對。體色青黃,尾鰭下葉紅色。背鰭、臀鰭都有硬刺,最後一根刺的後緣有鋸齒。

鯽魚:體側扁而高,體較小,背部發暗,腹部色淺,體色因產地而異,多為黑色帶金屬光澤,嘴上無須,鱗較小,鰭的形狀同鯉魚。

8樓:匿名使用者

鯉魚俗稱鯉子、鯉柺子。它的外形呈柳葉形,頭後部稍隆起,鱗片較大且色澤豔麗,嘴部有須,體色隨水域和品種不同有青黑、灰白、金黃等顏色。 鯽魚俗稱鯽瓜子、鯽柺子。

它的體形扁寬,背部隆起明顯,鱗片較小,嘴部無須,刺多,肉嫩,味美。 鯉魚同鯽魚的主要區別在於有無須子。鯉魚的口緣兩側有兩對觸鬚,十分好辨認。

此外,它的背比鯽魚「駝」一點,體呈紡錘形,顏色呈青黃色;而鯽魚是灰青色,體形側扁些。同齡魚相比,鯉魚要大,鯽魚小,很少見到單條鯽魚超斤的。

9樓:讀菊

辨別鯽魚和鯉魚的辦法主要看魚鱗,是什麼顏色

10樓:匿名使用者

鯉魚的個頭比較大,鯽魚的個頭比較小。

11樓:撲街王子

農村小夥兩分鐘教你如何辨別鯉魚鯽魚香鯽魚,讓你不再做魚盲

12樓:奇婉融飛薇

錦鯉和鯉魚都是鯉魚,呵呵,好像廢話。但錦鯉是一種經過特殊培養後的一種身上鱗片出現紅、黑、黃、粉等各種顏色的鯉魚。鯽魚和鯉魚最大區別是看嘴邊有沒有鬚子,鯉魚有須,鯽魚一般沒有。

再有就是鯉魚嘴脣肥厚頭部相對寬而大,鯽魚嘴脣薄,相對身體頭部小而尖。

鯽魚鯉魚有什麼習性,鯉魚和鯽魚的習性

鯽魚 鯽魚是生活在淡水底層的魚類,生性狡詐,多疑,且膽小。多生活在 水草豐美且多的地方。鯉魚 鯉魚屬於底棲雜食性魚類,葷素兼食。餌譜廣泛,吻骨發達,常拱泥攝食。鯉魚又是低等變溫動物,體溫隨水溫變化而變化,無須靠消耗能量以維持恆定體溫,所以需餌攝食總量並不大。同時鯉魚與多數淡水魚一樣屬於無胃魚種,且腸...

黑鯉魚和紅鯉魚是同一種群嗎,鯉魚和鯽魚是同一種群嗎?是同一物種嗎?物種與種群區別和?

是的 種群是指同一地區的同一物種 這兩種鯉魚是同一個種 屬於不同的品種 品種這個概念是在種下面的 區分種群就只要到種就好了 是 只不過紅鯉只有千萬分之一可能突變 見過電視上白獅 兩張臉的貓一類奇異動物或物種嗎那就是基因突變造成的 說了基因其實我也不懂 呵呵 鯉魚科共2900多個品種 不必在這提問 進...

釣鯉魚如何調漂,釣鯉魚如何調漂(圖解)?

短頭髮戴眼鏡 無論釣什麼魚,調四釣二是一種最基本的調漂方法,就是指調漂的時候空鉤半水調四目,也就是使浮漂露出水面四目,接著掛上雙餌,再對浮漂進行調整,使之露出二目。目數就是漂尾部到水面的格數,一目一小格,如果沒有格數,就是漂尾和水面持平,稱為零目。如果想釣底層魚,特別是鯉魚,就要增加水線的長度,將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