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光學顯微鏡的時候要注意哪幾點

時間 2021-09-08 03:08:55

1樓:匿名使用者

三、正確使用準焦螺旋的問題 使用準焦螺旋調節焦距,找到物象可以說是顯微鏡使用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學生感覺最為困難的一步。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極易出現以下錯誤:一是在高倍鏡下直接調焦;二是不管鏡筒上升或下降,眼睛始終在往目鏡中看視野;三是不瞭解物距的臨界值,物距調到2~3釐米時還在往上調,而且轉動準焦螺旋的速度很快。

前兩種錯誤結果往往造成物鏡鏡頭牴觸到裝片,損傷裝片或鏡頭,而第三種錯誤則是學生使用顯微鏡時最常見的一種現象。針對以上錯誤,教師一定要向學生強調,調節焦距一定要在低倍鏡下調,先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下降,物鏡靠近載玻片,但注意不要讓物鏡碰到載玻片,在這個過程中眼睛要從側面看物鏡,然後用左眼朝目鏡內注視,並慢慢反向調節粗準焦螺旋,使鏡筒徐徐上升,直到看到物像為止,同時向學生說明一般顯微鏡的物距在1釐米左右,所以如果物距已遠超過1釐米,但仍未看到物像,那可能是標本未在視野內或轉動粗準焦螺旋速度過快,此時應調整裝片位置,然後再重複上述步驟,當視野**現模糊的物像時,就要換用細準焦螺旋調節,只有這樣,才能縮小尋找範圍,提高找到物像的速度。

2樓:匿名使用者

一、正確安裝的問題 使用顯微鏡前,首先要把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安裝上去。目鏡的安裝較為簡單,主要的問題在於物鏡的安裝,由於物鏡鏡頭較貴重,萬一學生安裝時螺紋沒合好,易摔到地上,造成鏡頭損壞,所以為了保險起見,強調學生在安裝物鏡時要用左手食指和中指托住物鏡,然後用右手將物鏡裝上去,這樣即使沒安裝好,也不會摔到地上。

3樓:匿名使用者

四、物鏡轉換的問題 使用低倍鏡後換用高倍鏡,學生往往喜歡用手指直接推轉物鏡,認為這樣比較省力,但這樣容易使物鏡的光軸發生偏斜,原因是轉換器的材料質地較軟,精度較高,螺紋受力不均勻很容易鬆脫。一旦螺紋破壞,整個轉換器就會報廢。教師應指導學生手握轉換器的下層轉動板轉換物鏡。

4樓:匿名使用者

二、正確對光的問題 對光是使用顯微鏡時很重要的一步,有些學生在對光時,隨便轉一個物鏡對著通光孔,而不是按要求一定用低倍鏡對光。轉動反光鏡時喜歡用一隻手,往往將反光鏡扳了下來。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時,一定要強呼叫低倍鏡對光,當光線較強時用小光圈、平面鏡,而光線較弱時則用大光圈、凹面鏡,反光鏡要用雙手轉動,當看到均勻光亮的圓形視野為止。

光對好後不要再隨便移動顯微鏡,以免光線不能準確地通過反光鏡進入通光孔。

5樓:金色的光輝

顯微鏡使用注意事項以及使用

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的原理

電子顯微鏡 電子顯微鏡是根據電子光學原理,用電子束和電子透鏡代替光束和光學透鏡,使物質的細微結構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數下成像的儀器。電子顯微鏡的分辨能力以它所能分辨的相鄰兩點的最小間距來表示。現在的電子顯微鏡最大放大倍率超過三百萬倍,因此通過電子顯微鏡就能直接觀察到某些重金屬的原子和晶體中排列整齊的原子...

對於高中的生物來說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有什麼區別,電子顯微鏡可以看到細胞器裡面的結構嗎

小王閒談娛樂 可以。1 光源不同 光學顯微鏡採用可見光作為光源,電子顯微鏡採用電子束作為光源。2 成像原理不同 光學顯微鏡利用幾何光學成像原理進行成像,電子顯微鏡利用高能量電子束轟擊樣品表面,激發出樣品表面的各種物理訊號,再利用不同的訊號探測器接受物理訊號轉換成影象資訊。3 解析度不同 光學顯微鏡因...

完成顯微鏡的使用步驟,使用顯微鏡的步驟和過程

1 取顯微鏡的正確操作是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把顯微鏡放在實驗桌自己面前略偏左的位置上,距實驗臺邊緣約7釐米。2 對光時轉動物鏡轉換器,使低倍鏡和目鏡成一直線。眼從目鏡中 手持反光鏡對向光源,見到鏡筒內有明亮的圓形視野。光線很強視野太亮時,可用小光圈或反光鏡用平面鏡的方法使視野變暗。光線很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