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來看時間的日晷,真的有科學依據嗎

時間 2021-10-26 18:59:30

1樓:涼涼看社會

有科學依據,主要是太陽在不同時間點所形成的物體倒影位置、長度不同,通過觀察日晷上面的影子,就可以大致的判斷出當時的時間段。

每當有太陽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太陽光照射下的物體會有一個影子。而隨著時間的變化,影子的長短、位置都會發生改變:早上的影子比較長,隨後變短,到了中午的時候影子最短,過了正午的時候,又繼續變長

而早晨的時候,物體的影子是在西面,中午的時候則在北面,傍晚的時候,影子則在東面。

比如上面的**之中,日影已經照射在日晷酉時的刻度上面,而處於正時與初時之間,古人看到之後,大概就可以判斷出,大概是下午的五點到七點之間,如果再準確一點的話,可能是下午六點。

不過這樣的計時工具也存在問題,一個是陰天的時候,我們就看不到太陽,自然也就沒有日影可以參照了,無法判斷出時間。一個是我們國家的範圍很大,不同地區的時間與日影的關係並不完全一致,採用同樣角度設計的日晷,不一定能夠準確反應時間。

所以除了日晷,古人其實還有其他的計時工具。比如上面的「水鍾」,把水裝在最上面的桶中,水從小孔不斷下落,桶內的水的水位刻度就會不斷變化,通過時間、水位的變化關係,只要看看刻度,就可以判斷出時間。

這種計時方法,跟我們數學入門學習的排水、進水用時其實是相同道理。不過古人的「數學」能力也不差,通過兩者的相結合,最後掌握時間。

當然,古人判斷時間的方法還有很多,甚至日月星辰都是他們判斷時間的依據。雖然是古代樸素的計時方法,不過裡面其實都有自然規律及科學依據。

2樓:技術小輝

有。因為日晷是根據陽光的照射角度來判斷時間,符合天體執行的規律,所以是有科學依據的。

3樓:歸海潮

有的,是根據太陽的照射在晷上留下的陰影,而確定當時的時辰。

古人是怎樣利用日晷記錄時間的

4樓:那樣的就是

日晷中間的指標的影子指向哪個時辰就是哪個時辰。。。。。?

5樓:諸城風雷工具

日晷,是人類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刻,通常由晷針和晷面組成。

日晷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臺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

晷面兩面都有刻度,分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每個時辰又等分為「時初」、「時正」,這正是一日24小時。絕大部分的日晷顯示的都是視太陽時,有些在設計上作了變更,可以顯示標準時或是日光節約時間。

6樓:張佳麗敏

這個嘛,應該就是看影子來計時的,日晷這個東西對古人來說是很有價值的嗯,不是對我們來說是很有價值的,對古人來說也是一種就是一種鐘錶

7樓:匿名使用者

看影子傳說的很少年團結

古人是如何用日晷測定時間的?簡答題

8樓:匿名使用者

日晷,因為一天中太陽不同時刻位於天空的方位不同,所以陽光照在日晷的晷針上所投射的影子在日晷盤上的角度也就不同,相應的將日晷盤分成若干分度,對應相應的分度就知道時辰了.

晷,是人類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刻,通常由晷針和晷面組成。

日晷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臺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

晷面兩面都有刻度,分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每個時辰又等分為「時初」、「時正」,這正是一日24小時。絕大部分的日晷顯示的都是視太陽時,有些在設計上作了變更,可以顯示標準時或是日光節約時間。

古代人都沒有表,怎麼看時間的?

9樓:安素

1、表圭

很久很久以前,人們發現山石、林木等物在陽光照耀下會投射出影子,有聰明人就發現,這些影子竟然有著一定的變化規律,可以用來觀測時間,便在平地上立一根豎直的竿子來觀察影子的變化,這根竿就被叫做——表。

後來發現正午時的表影總是投向正北方向,就用石板做的尺子平鋪在地面上,與立表垂直,通過測量表影的長度和方向來算知時間,這把尺子叫做——圭。圭表就這麼製成了。

2、日晷

日晷,本義是指太陽的影子。現代的「日晷」指的是人類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又稱「日規」。

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刻,通常由晷針(表)和晷面(帶刻度的表座)組成。利用日晷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沿用達幾千年之久。

3、漏刻

它的發明源於人們發現陶器中的水會從裂縫中一滴一滴沁出。依據此,人們仿製了一種留有小孔的漏壺,注入水後,水就會從孔中漏出來。

然後用另一個容器收集漏下的水,在這一容器內放一標有時間刻度的箭桿,箭桿上附有一個竹片或木塊,能隨水上浮或下沉,這套容器叫做「箭壺」。漏刻是漏壺和箭壺的合稱。當箭壺收集的水慢慢增多,木塊會託著箭桿上浮,人們從容器蓋處就可以看到箭桿的標誌,知曉具體的時間。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不一定具備嚴格的時間意義,而又常見常用的有關名稱亦頗不少。一般地說,日出時可稱旦、早、朝、晨,日入時稱夕、暮、晚。太陽正中時叫日中、正午、亭午,將近日中時叫隅中,偏西時叫昃、日昳。

日入後是黃昏,黃昏後是人定,人定後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後是雞鳴,雞鳴後是昧旦、平明——這是天已亮的時間。古人一天兩餐,上餐在日出後隅中前,這段時間就叫食時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後日入前,這段時間叫晡時。

1、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當地時間半夜零時。

2、丑時:雞鳴,又名荒雞,當地時間凌晨二時。

3、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當地時間凌晨四時。

4、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當地時間早晨六時。

5、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當地時間上晝八時。

6、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當地時間上晝十時。

7、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當地時間中午十二時。中午一詞,為十時辰制、十二時辰制的時間節點連用。

8、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當地時間下晝二時。

9、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當地時間下晝四時。

10、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當地時間傍晚六時。

11、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當地時間晚上八時。

12、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當地時間晚上十時。

10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沒鐘錶,聰明的古人發明漏沙計時,或杆影計時,把一天分成十二時辰,一個時辰2小時

1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是世界上天文學科特別發達和先進的國家,所以我們最早會計算太陽、月亮與地球三者間的關係,定出了日晷(其針長、形狀、有許多講究,需要精確計算),通過投影,計算出日、時、刻、分,還有了四個季節和十二四節氣的劃分,這是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一種曆法。所以中國的歷法非常難算,精度非常高,會的人很少。具體到各地,則有水漏、沙漏,以及早期的鐘和鼓向皇帝與百姓報時,確定出相對準確的時辰,所以才有打更這種職業。

有些也採用點燃線香計時。一般的香大約可以燃燒多少時間,只要連續點燃線香就行。這種辦法比銅壺滴漏的計時水平要低,誤差稍大,在一般住戶中用來粗略計時。

北宋的皇帝在宮廷裡就有「自鳴鐘」了,每個時辰都有小人出來敲鼓,其數就是時辰數;到各個刻(每十五分鐘)則是另外一組小人出來。這個鐘的一部分是木頭做的,被元軍燒燬了。到明朝之後就有了機械鐘,平時日誤差在幾分鐘之內。

12樓:南武大神

白天和黑夜的自然迴圈、四季的變化等等是人類最早建立起來的時間觀念。人們在同大自然的鬥爭中,又需要根據時間更好地進行生產勞動。人類逐漸利用日影的移動、燃料的燃燒、物質的流動等原理製成了早期的計時工具。

圭表是中國人最早創制出的利用陽光下影子移動的規律,測定二十四節氣和迴歸年長度的天文儀器。所謂「表」,就是一根直立在平地上的標竿或者石柱,漢代後,改用銅製;「圭」是一根與表垂直的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尺,漢以後,改用石制或銅製,它們共同組成「圭表」。用圭表測出表影隨著太陽的視運動在一日之內的長短變化。

中午,表影最短,落在「圭」面上,指向正北方。從正午表影長短變化的週期,可以確定一個迴歸年的長度,並能推算出「24氣」。後來幾經改進,為了使表影不落到圭外,人們又在圭的另一端立了一個相對較短的「小表」,相當於圭的延伸,叫「立圭」,冬季時長的表影可以在立圭上反映出來。

日晷是在圭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計時器,能夠更準確地測定不同時刻的時間。日晷有一根固定的臂或針,還有一個刻有數字和分度的盤,將盤分成許多份,觀察日影投在盤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時間。日晷的計時精度能準確到刻(15分鐘).

如果將圭表和日晷結合起來,就成為既能測定節氣,又能測定時刻的「節氣日晷」。古代人還利用某些物質的流動現象來計時,如利用水從帶有漏孔的容器或漏壺中流出的量計量時間。

我國古代的刻漏是在竹木製的刻箭上,按其一晝夜在水面上浮沉的長度,分刻成100個間距,每個間距即為一刻,故有「百刻」之稱。自西漢起,用12個時辰表示一晝夜的變化,每一時辰合今天的2小時。十二個時辰以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名。

從夜間十一時起到一時為子時,一時至三時為丑時,其餘類推。

古埃及人表示一晝夜的變化是把白天定為10小時,夜晚定為12小時。由於四季的變化,白天和黑夜的長短不一樣,後來把一晝夜變化均勻地分為24小時,每小時為60分,每分為60秒。這種計時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成為全世界公用的時間計量單位。

古人是怎樣利用日晷記錄時間的?日晷與石英鐘相比誰更精確

13樓:匿名使用者

日晷,因為一天中太陽不同時刻位於天空的方位不同,所以陽光照在日晷的晷針上所投射的影子在日晷盤上的角度也就不同,相應的將日晷盤分成若干分度,對應相應的分度就知道時辰了。

石英鐘錶(石英振盪式)的振動頻率是由微小的石英片的振動產生的,其固定振動頻率每秒32000次。所以,石英鐘更精確

算命風水真的有科學依據嗎?還是騙人的

風水大師就過得好哦,每天吃香的喝辣的。耗兒魚,牛蹄花,烤全羊,雞腎,羊肚。錢也來得快。建議大家去學風水,玄學,易經。是門好職業。 66百曉生 物件一樣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只不過是在人類程序中我們試著找一個最合適目前的角度,所以說談不上對錯,如今的外星人和古代的仙人你能說誰錯嗎? 流傳了幾千年了...

黑芝麻真的有讓白髮變黑的功效嗎?有什麼科學依據?

是真的有,而且黑芝麻當中的營養物質以及油脂分泌物都是比較高的,然後也有非常高的鈣物質和蛋白質,所以可以讓白頭髮變黑。肯定是有科學依據的,黑芝麻當中有一些特殊的物質,讓我們人體吃了之後就會把我們的白頭髮變成黑頭髮。而且據科學瞭解的話,黑芝麻當中應該是有一些補腎的物質,而頭髮變白跟腎是有關係的,所以黑芝...

放假了挺無聊的有什麼東西可以用來打發時間的

今年暑假根據學習階段不同,放假具體時間也不一樣,大致是六月末七月初。放假對於學生來說本是一個充滿快樂的事情,怎麼過才充實 有意義 去哪散心呢?每天給自己定一個目標!定個計劃!比如什麼時間玩什麼時間學習!一些有經驗的老師說,每位家長應根據家庭條件 孩子的個性與潛能 社會及各方面的實際情況,作出適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