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太陽在真空中可以燃燒?為什麼燒的那麼烈而地球不熱

時間 2022-02-13 02:15:03

1樓:天字_一號

太陽核心的溫度極高,達到1500萬℃,壓力也極大,使得由氫聚變為氦的熱核反應得以發生,從而釋放出極大的能量。這些能量再通過輻射層和對流層中物質的傳遞,才得以傳送到達太陽光球的底部,並通過光球向外輻射出去。太陽中心區的物質密度非常高。

每立方厘米可達160克。太陽在自身強大重力吸引下,太陽中心區處於高密度、高溫和高壓狀態。是太陽巨大能量的發源地。

2樓:可程程

因為太陽內部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核聚變,會釋放大量能量

至於燒的那麼烈而地球不熱,我想,應該是太陽跟地球相隔比較遠,所放出來的熱量只有少部分來到地球,況且,地球表面有大氣層,會削弱太陽輻射

3樓:

因為太陽內部有核聚變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和公轉?

4樓:真心話啊

公**是太陽的引力導致地球必須繞著太陽轉,公轉的離心力和太陽的引力平衡,使得地球不會落到太陽上燒燬。由於太陽引力場以及自轉的作用,而導致的地球公轉,也有其自身的規律。

自**這和天體的形成過程有關。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地球自轉軸與黃道面成66.34度夾角,與赤道面垂直。

地球存在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自轉,平均角速度為每小時轉動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轉的線速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種天體東昇西落的現象都是地球自轉的反映。

地球自轉的週期性變化主要包括週年週期的變化,月週期、半月週期變化以及近週日和半週日週期的變化。

地球公轉的軌道是橢圓的,公轉軌道半長徑為149597870公里,軌道的偏心率為0.0167,公轉的平均軌道速度為每秒29.79公里;公轉的軌道面(黃道面)與地球赤道面的交角為23°27',稱為黃赤交角。

地球自轉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變化,地球公轉及黃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

5樓:斌哥想說

力並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力只能改變物體的運動方向或產生加速度。在合外力為零的情況下,物體總是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這就是牛一定律的內容,又叫做慣性定律。

自宇宙大**開始,萬物就一直處在運動中,運動是絕對的。

地球以近似橢圓形的軌道繞太陽公轉。地球之所以會繞著太陽公轉,主要還是萬有引力的作用。如果沒有引力,地球太陽也不會存在。

根據廣義相對論,引力會使時空彎曲,質量越大的物體對時空影響越大,因此小質量的物體就會繞著大質量的物體旋轉。地球繞太陽公轉,月球繞地球公轉都是這個道理。

地球之所以不會落到太陽上,是因為地球公轉的離心力與太陽的引力一直處於平衡狀態,因此才會以固定的軌道繞太陽公轉。

地球自轉也與萬有引力有關,宇宙中一切的天體都存在自轉,太陽也有自轉。天體為什麼會有自轉,一般理論認為,這與天體的形成過程有關。太陽系是由星雲形成的,星雲的主要成分就是各種稀薄氣體及塵埃。

星雲的密度分佈並不均勻,密度大的地方引力就比較強,在引力的作用下,星雲開始收縮,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了太陽。太陽周圍殘餘的塵埃則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八大行星及其它小天體。

由於收縮之前的物質不可能絕對沒有運動,而這些運動相對於收縮的中心,總角動量之和不可能完全等於零。那麼根據角動量守恆定律可知,最後形成的天體的總角動量也不可能完全等於零,因此它就必須有自轉。地球的自轉就是這麼產生的。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地球的公轉與自轉並非一成不變的,不過這些變化都很微小,一般都是速度變化。在未來50億年之內,地球肯定不會停轉的,大家可以安心玩手機。

6樓:簡單

原因在**?

我來答 檢視全部11個回答

真心話啊

7樓:博瑞商

地球之所以24小時自轉一週,是因為它在以每小時10萬多公里的速度繞日公轉,且途中遇到太陽風的側面推力,使高空產生等離子西風環流,高空西風又推動地面西風和向東湧的洋流,進而推動地球自西向東旋轉。

8樓:花謝無語

太陽系的幾乎所有天體包括小行星都自轉,而且是按照右手定則的規律自轉,所有或者說絕大多數天體的公轉也都是右手定則。為什麼呢?太陽系的前身是一團密雲,受某種力量驅使,使它彼此相吸,這個吸積過程,使密度稀的逐漸變大,這就加速了吸積過程。

原始太陽星雲中的質點最初處在混飩狀,橫衝直闖,逐漸把無序狀態變成有序狀態,一方面,向心吸積聚變為太陽,另外,就使得這團氣體逐漸向扁平狀發展,發展的過程中,勢能變成動能,最終整個轉起來了。開始轉時,有這麼轉的,有那麼轉的,在某一個方向佔上風之後,都變成了一個方向,這個方向就是現在發現的右手定則,也許有其他太陽系是左手定則,但在我們這個太陽系是右手定則。地球自轉的能量**就是由物質勢能最後變成動能所致,最終是地球一方面公轉,一方面自轉。

而在宇宙中,摩擦力幾乎不存在,所以,一運動如果沒有外力來制止,它就會永遠的運動下去。(也就是慣性)

9樓:匿名使用者

所有的星球都在自轉和公轉,其能量**於宇宙大**.

潮汐(包括固體潮)摩擦可使各星球的轉動能量消耗,使自轉和公轉減速,直至停止.這時宇宙膨脹也停止並開始收縮,時間開始倒流.

例如:太陽系所有行星停止公轉後,都將撞向太陽.

下面有個地球自轉的成因,可以把它應用到任何星球.

有一個很權威的理論是這樣解釋地球自轉和地軸傾斜的:

地球的早期只是一顆小行星,靠引力不斷俘獲外來天體壯大自己,而外來天體都是在相對地球高速運動的,所以俘獲的過程就是劇烈碰撞.碰撞有正撞和側撞,最大的一次撞擊發生在45億年前,一顆很大的小行星從側面撞擊了地球,使地球旋轉起來,撞出去的物質和小行星形成了月亮,撞擊留下的大坑形成了海洋.

如果沒有月球,地球就會搖擺不定,甚至顛倒.月球的引力是地球自轉軸最好的穩定器,它使地軸指向北極星附近,並使地軸與公轉平面保持66度34分.使地球一年有了四季.

初始時地球自轉很快,一天只有5小時,是潮汐摩擦的減速作用成了一天24小時.這就是地球月亮形成的故事.

所以,是慣性使它繼續旋轉,萬有引力引起的潮汐摩擦使它慢慢減速.

月亮為什麼會變圓??

10樓:匿名使用者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是一個天文現象。原因是,農曆的標準是朔一定要落在初一。正常來說,如果朔在初一凌晨,那麼望應該在十五的晚上。

因此當朔在初一出現比較晚時,望就出現在了十六。甚至有時能到十七。月亮最圓滿明亮的時刻是在「望」時。

什麼是"望」? 每逢農曆初一,月亮執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月亮被照亮的半球揹著地球,我們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農曆十

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著地球,於是我們看到了圓圓的月亮,稱為「滿月」,也叫「望」。

11樓:°迷島

月亮本身不發光,只是把照射在它上面的太陽光的一部分反射出來,這樣,對於地球上的觀測者來說,隨著太陽、月亮、地球相對位置的變化,在不同日期裡月亮呈現出不同的形狀,這就是月相的週期變化。進一步說,雖然月亮被太陽照射時,總有半個球面是亮的,但由於月亮在不停地繞地球公轉,時時改變著自己的位置,所以它正對著地球的半個球面與被太陽照亮的半個球面有時完全重合,有時完全不重合,有時一小部分重合,有時一大部分重合,這樣月亮就表現出了陰晴圓缺的變化。 當月亮處於太陽和地球之間時,它的黑暗半球對著我們,我們根本無法看到月亮的任何一點形象,這就是「朔」,朔在天文上是指月亮黃經和太陽黃經相同的時刻。

逢朔日,月亮和太陽同時從東方升起,即使地球把太陽光反射到月亮,然後再由月亮反射回來的那部分光,也完全淹沒在強烈的太陽光輝中。 而當地球處於月亮與太陽之間時,雖然三個星球也是處於一條線上,但這時,月亮被太陽照亮的半球朝向地球,柔和的月光整夜灑在大地上,這就是滿月,也就是「望」。這時月亮黃經和太陽黃經相差180度。

因為月亮與地球的距離相對於日地距離來說太短了,在天球上,月亮東移的速度比太陽大很多,每天月亮由西往東前進13度多點,而太陽卻只前進1度。 因此,朔之後,月亮很快地跑到了太陽的東邊,一兩天後,太陽一落下去,西邊的天空就可見到一彎新月,兩個尖角指向東方。此後,月亮升起的時間越來越遲,月亮也逐漸豐滿起來。

約在朔後七天,月亮的黃經剛好超過太陽90度,我們看到的月亮是圓弧朝西的半圓,這就是上弦月。以後月亮繼續向東,更加豐滿,升起的也更遲了,直到望。從朔到望,月亮離開太陽的距離越來越大。

過了望後,月亮逐漸向太陽移近,月面逐漸消瘦下去。 當月亮黃經超過太陽黃經270度時,它又變成了半圓形,但圓弧朝東,這就是下弦月。這時候,當太陽從東方升起時,月亮正高懸在正南的天空上,自然,我們的肉眼這時是看不見月亮的。

下弦以後,月亮要到後半夜才從東方出來,它的半個圓面逐漸消蝕下去,變成狹窄的鐮刀形,尖角向西。從望到朔,月亮與太陽靠得越來越近,以至再次與太陽黃經相同,消失在晨曦中。 月相變化的週期,也就是從朔到望或從望到朔的時間,叫做朔望月。

觀測結果表明,朔望月的長度並不是固定的,有時長達29天19小時多,有時僅為29天6小時多, 它的平均長度為29天12小時44分3秒。 月亮與某一恆星兩次同時中天的時間間隔叫做「恆星月」,恆星月是月亮繞地球運動的真正週期。朔望月比恆星月長,道理與太陽日比恆星日長是一樣的。

恆星月與日常生活關係不大,而朔望月卻因為是月亮圓缺變化的週期,與地球**潮落潮有關,與航海、捕魚有密切的關係,對人們夜間的活動有較大的影響,同時在宗教上月相也佔有重要位置,所以人們自然地以朔望月作為比日更長的記時單位。

12樓:微藍親

月中旬稱為滿月,上旬為朔月,下旬為缺月 一月三十天,十天為一旬 理論上講,從農曆13到17的月亮都是很圓的 因為只有當月亮與太陽的經度相差180度時,從地球上看,月亮與太陽處在正好相對位置的時刻,(如同兩個人正好臉對臉)才能看到圓月。但是,月亮圍繞地球執行的軌道是一個橢圓,時近時遠;最近時有36萬千米,最遠時有40萬千米,由於萬有引力的關係,近時走得快一些,遠時走得慢一些。如果在上半個月快了,就會準時到達圓月的位置,在十五圓,如果慢了,就會「晚點」,趕在十六或十七到達圓月的位置。

13樓:遊客軍團

每逢農曆初一,月亮執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月亮被照亮的半球揹著地球,我們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農曆十

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著地球,於是我們看到了圓圓的月亮,稱為「滿月」,也叫「望」

為什麼太陽會燃燒 太陽為什麼可以一直燃燒?

熱核反應或者氫核聚變是指4個氫的原子核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形成一個氦原子核,並釋放出巨大能量的變化,所釋放能量的多少等於質量的損失量與光速平方的積。太陽為什麼可以一直燃燒?太陽就是一顆恆星,它就是因為在是星雲團時,中心的壓力過大,導致核聚變發生。核聚變的發生導致了溫度的不斷升高。並且在發生核聚變時,也...

飛機會在空中被雷劈嗎?為什麼,飛機在空中為什麼不怕被雷擊?

會有的,但是很少。原因是閃電是按靜電電位差的方向走的。而飛機在設計時就考慮了靜電釋放裝置,避免靜電在機身的積累。因此閃電一般不會直接擊向飛機。但飛機在空中無法預知空中閃電的走向,不幸剛好在一道閃電的途中或太靠近閃電,飛機仍會受損。因此飛行員還是應避開。大型飛機都安裝雷雨雲探測雷達,小型機要靠地面導航...

為什麼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為什麼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光就可以?

真空不是虛空,而是量子場系統的基態。處於基態的量子場在不斷地振動,具有零點振動能,且具有相互作用 包括自作用 真空中各種量子場不斷地有各種虛粒子在產生 消失和轉化。類似於電磁學中電場對電介質的極化,電磁場作用下會產生真空極化,也就滿足了電磁波的傳播條件。對於聲音,是一種機械振動的傳播。需要機械振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