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或者銀河系那麼多恆星,為什麼地球會有黑夜

時間 2022-02-16 13:20:04

1樓:一隻糖糖呀

水分和能量的不同組合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帶、地帶和自然景觀型別,水溶解岩石中的營養物質,為滿足生物需要創造了前提。水分迴圈不僅調節氣候、淨化大氣,而且幾乎伴隨一切自然地理過程促進地理環境的發展與演化。

由於存在地球大氣圈、地球水圈和地表的礦物,在地球上這個合適的溫度條件下,形成了適合於生物生存的自然環境。

而宇宙中已探測到的星球,尚不具備地球這樣的先天條件。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肯定會有外星生命存在,只是目前尚未發現或永遠難以發現而已。因為偌大的宇宙不可能只有地球上才有生命存在。

據美國科學家研究,僅我們銀河系估計就有200億顆行星像地球(之前曾說有20億、600億顆等等,總之數量十分驚人),這些行星都有支援生命存在的條件,這意味著在距地球不遠處,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而宇宙中像我們銀河系那樣龐大的河外星系目前已經發現了數十億個之多! 因此可以肯定的說宇宙中適合生命生存的星球也是不計其數的!

另據最新報道,澳大利亞科學家最新研究稱銀河系可能存在兩千億顆類地行星,這些星球上都有可能存在著生命物質。

2樓:浮生晨風

因為地球是圍繞太陽進行自轉和週轉的。

3樓:饅頭饃饃餅

這個取決於地球得天獨厚的位置優勢

4樓:栗子

因為地球要公轉和自傳,且地球不是透明的。

5樓:困死睡不著

地球有黑夜,是因為它的自轉導致的

6樓:earth小小杰

這是因為其他恆星距離地球的距離很遠

7樓:檸檬橘子茶

這個也不只是地球有啊,其他一些星球也有啊

8樓:

這個是的確的自傳和公轉造成的

9樓:親親

這就是為什麼地球上面有生命的原因了

10樓:

因為他們的光都是太陽給的

11樓:麥田怪圈啊哦

這個就是地球的的特點吧

銀河系有4000億顆恆星,為何只有太陽能照亮地球?

12樓:唐開心

我們都知道地球的光和熱是由於太陽的射線造成的。那麼,為什麼宇宙中有那麼多的恆星,為什麼地球不總是白天呢?為什麼地球上還有夜晚?

實際上,這個原理非常簡單,因為除了太陽以外,其他恆星也離地球太遠。它們在地上的夜空只是固定的發光點。它們也像太陽一樣發出光和熱量,由於距離,它們的光和熱不會照亮地球。

這種觀點也被稱為「 奧伯斯佯謬」,根據資料,早在2023年,科學家就已經提出,這種觀點還衍生出另一種觀點,因為地球上有夜晚,所以宇宙是不是靜態的。這種觀點也可以用作宇宙大**的證據。這表明宇宙一直在膨脹,並且星系與膨脹之間的距離不斷增加,不斷地越來越遠。

簡而言之,「奧伯斯佯謬」包含三個觀點:第一個觀點是宇宙誕生於一個大**中,而在大**之後,宇宙一直在膨脹,因此儘管宇宙中有那麼多恆星,但是並非所有的恆星都有機會到達地球,大多數恆星會消失在通往地球的途中。因此,由於地球不夠明亮,所以會有夜晚。

第二:在宇宙中,恆星的數量不是無限的,並且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多,因為空間並不總是膨脹,恆星的出現和消融也一樣,在地球上也是如此,並非總是白天。第三,由於紅移,宇宙膨脹過程中產生的光無法被人類捕獲,因此無法照亮地球的夜空。

1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除了太陽之外,其它的恆星距離地球都太遠了,它們的在地球的夜空中,不過是一個個固定的發光點,它們也與太陽一樣,向外發射著光和熱,不過,因為距離的關係,它們的光和熱並不能點亮地球。

14樓:晚七戀

因為太陽距離地球相比於其他恆星還是比較近的。

15樓:哈哈噠噠麼麼哈

因為太陽這個位置剛剛好,別的都離得太遠了,不然就是沒亮度

16樓:穎寶的貓

因為只有太陽的熱量可以照射到地球,別的恆星沒有光線,所以只有太陽可以照亮地球。

17樓:匿名使用者

可能是隻有太陽一個是發光體的啊所以可以照亮

太陽被遮擋了,銀河系中還有其他發光恆星,為什麼夜空還這麼黑?

18樓:

地球因為自轉所以才有了白天和黑夜,地球自轉的週期大約是二十四個小時,也就是說每天地球大概有12個小時,它的一個半球是正對著太陽的,與此同時,另一個半球背對著太陽,所以正對著太陽是白天背對著太陽是黑夜。所以地球有白天與黑夜之分的原因是因為,它在圍繞著太陽公轉的同時也在自轉。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就是,雖然宇宙很大,但是它有不同的星系,像是我們地球往大了說,他在銀河系裡面,往小了說它在太陽系裡面,其中,銀河系是太陽系所在的一個恆星系統,裡面包括很多恆星,還有行星星團還有一些星際的塵埃等等。而且宇宙中的距離是以光年為單位的,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一光年好像是9.46×十的十五次方米,所以你不需要考慮銀河系之外的恆星對地球的影響了,甚至可以說,太陽系以外的恆星對地球也幾乎不會有什麼影響。

這是第二點。

只有恆星是自身會發光的,像是行星都不可以,然而太陽系裡面只有太陽是恆星,包括地球在內的其他的九個星體都是行星,所以它們自己不會發光,只能依靠太陽,至於那些會發光的部分的星雲,或者是帶一些發光物質的星際塵埃,這種微小的東西對地球來說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這是第三點。

所以,綜上我們可以知道,即使宇宙中有那麼多會發光的恆星,地球一天也只有12個小時的白天12個小時的黑夜。

19樓:幽逗豆

因為宇宙很大很大,其他恆星只在身邊發光

20樓:

其他恆星只在身邊發光,因為宇宙很大很大

21樓:油潑面不要蔥

因為發光恆星的光實在是太微弱了啊

22樓:雲梔雨下

因為其他恆星發的光都特別微弱

23樓:匿名使用者

宇宙這麼大,總會有光照不到的地方

24樓:昕之如你

發光的恆星的地方少,行星比較多

25樓:夔恰子

畢竟宇宙那麼大,光又那麼分散

26樓:匿名使用者

光被分散了,而且宇宙很大的

27樓:風蜂蜜柚子茶

因為光線被其他星球給吸收了。

28樓:無薙

可能跟太空中的一些物質有關。

銀河系有4000億顆恆星,為何只有太陽能照亮地球?

29樓:級的汗顏

由於除太陽之外的其他恆星距離地球太遠,因此它們在地球上的夜空只是固定的照明點。它們也像太陽一樣發出光和熱,但是由於距離之間的關係,它們的光和熱不會照亮地球。

這是給我們的一個例子:我們將地球與一個有蓋的大型體育場進行了比較,而我們在夜空中看到的所有星星都增加了點燃的蠟燭。在晚上不開燈的體育場內,我們不能僅依靠一根點燃的蠟燭來照亮整個體育場,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開啟體育場內的燈,而太陽就是燈。

當然,這個問題是200多年前科學家提出的。那時德國的科學家認為,如果我們將宇宙視為靜態世界,那麼宇宙的空間和時間將是無限的,並且宇宙中恆星的數量將均勻分佈。最後,所有的光可以匯聚到地球。

因此,從理論上講,即使地球上沒有陽光,地球也不應該有夜晚。

宇宙是在巨大的**中誕生的,大**之後,宇宙脹了。因此,儘管宇宙中有如此多的恆星,但絕對不是所有的恆星都有機會到達地球。其中大多數都在到達地球的途中,它消失了,所以地球將因亮度不足而無法入睡。

在宇宙中,恆星的數目不是無限的,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多,因為空間並不總是膨脹,並且恆星的出現和融合是不同的,因此,在宇宙膨脹期間,恆星並不總是存在於地球上,由於紅移無法被人類捕獲。

30樓:風蜂蜜柚子茶

因為太陽他是有著自己的光芒,而且輻射範圍也比較大的一個恆星。

31樓:

只因為太陽它是一個恆星,而且它自身的能量是非常大的,所以才可以照亮地球。

32樓:qmzhna呀呀

因為太陽的光和熱是非常強的,所以才能夠照亮地球。

33樓:一個酸的檸檬

因為只有太陽,他是在最中心的,所以說他在向四方散發熱量。

34樓:

事實上,這個原理非常簡單,因為除了太陽,其他恆星離地球太遠了。它們的光和熱只是地球夜空中固定的亮點,它們也像太陽一樣向外發光發熱。然而,由於距離的關係,它們的光和熱不能照亮地球。

什麼是恆星?科學上,它被定義為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球形發光等離子體。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太陽,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是《流浪地球》中提到的比鄰星。

在地球上的夜晚,我們抬頭看到無數的星星。事實上,這些恆星中的大部分都是恆星,而且大部分來自銀河系內部。在這裡為大家舉一個例子,我們把地球比作一個大的室內體育場,我們在夜空中看到的所有星星加起來就是一支點燃的蠟燭。

在晚上不開燈的體育場,我們不能依靠燃燒的蠟燭照亮整個體育場。我們能做的便是將體育場內的燈光都開啟,而太陽則是燈光。

當然,這個問題是200多年前由科學家提出的。當時,一位來自德國的科學家認為,如果我們把宇宙看作一個靜止的世界,宇宙將有無限的空間和時間集合,宇宙各部分的恆星數量將會均勻分佈。最後,所有的光可以匯聚併到達地球。

理論上,即使沒有太陽的照射,地球也不應該有黑夜。

這種觀點也被稱為「奧伯斯佯謬」。根據資料,早在2023年,科學家們就提出了它。這一觀點也引發了另一種觀點。

因為地球上有夜晚,宇宙不是靜止的。這種觀點也可以作為大**的證據之一。這表明宇宙一直在膨脹,由於膨脹,星系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銀河系的中心是個什麼呢?為什麼所有的恆星在那很多呢?!

35樓:俟從陽疏深

樓上幾位好象都沒有回答到點子上。

太陽及其它的眾多恆星會繞銀河系中心旋轉,與太陽系內其它天體都圍繞太陽旋轉的道理是一樣的。

星際塵埃(星際雲)在引力作用下收縮形成星系時,其中的氣體和顆粒物質向引力中心集中,在初期是沒有旋轉的,如果只是向中心簡單地集中,最終會形成一個大球。但星雲物質在收縮過程中,隨著密度增加和相互之間距離的縮短,各個分子和顆粒之間會產生摩擦和碰撞,這種摩擦和碰撞會使分子和顆粒帶上靜電荷,併產生電磁場。我們知道,處於電磁場中的帶電物質在運動過程中會受到電磁場的作用力,就是洛倫滋力。

而洛倫滋力的作用方向與電磁力的作用方向不一致,是偏轉的。於是,在洛倫滋力的作用下,這些物質不是垂直落向星雲的質量中心(也就是引力中心),而是以曲線方式運動。

由於星雲的質量梯度越往中心越高,電磁場也就越強,且電磁力也都是指向中心方向,於是,氣體分子和顆粒物質就會受到同一方向的洛倫滋力的作用。當然,這是指小範圍,在整個星雲範圍內,受力方向是指向偏轉的切線方向。引力是指向質量中心方向的,而洛倫滋力與引力總是保持一定的角度(該角度遵循洛倫滋力方程),這樣一來,物質顆粒在向著質量中心下落的過程中,既受到中心引力的作用,也受到與引力方向不一致的洛倫滋力的作用,於是,顆粒的下降軌跡就產生了偏向一側的偏轉。

眾多顆粒一致的偏轉,就使整個星雲獲得了圍繞中心旋轉的角動量。至於角動量的方向(也就是未來星系的平面方向或旋轉方向),則由星雲內部引力收縮時質量的分佈情況決定。

在整體角動量作用下,初步形成的星雲球在收縮的同時,開始了緩慢的旋轉。隨著中心質量的增加、中心引力的增強,收縮的程序加快,質量也在加速集中,星雲的半徑越來越小。角動量是守恆的。

半徑越小,角動量越大,旋轉速度越快。星雲球在越來越快的旋轉離心力作用下,開始變得扁平,質量向旋轉平面集中。在收縮與旋轉過程中,星雲物質也在自組織化和結構化,形成大小不同,規模不一的次一級的質量中心。

這些次級質量中心最終會形成一個個星團和恆星,以及圍繞恆星運轉的行星等更小的天體系統和結構。

總而言之,星雲的收縮使物質顆粒接近,接近的顆粒發生摩擦和碰撞,摩擦和碰撞產生靜電,靜電產生電磁場,電磁場對帶電粒子產生洛倫滋力,洛倫滋力使物質顆粒在向質量中心下落時發生偏轉,偏轉使星雲產生角動量,角動量使星雲及以後的星系中所有天體都圍繞中心旋轉。

注:以上均為原創。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我們生活的銀河系或者宇宙就是全部嗎?宇宙邊境是不是玻璃?玻璃外面是不是有個巨大的外星人在看我們

直線被認為是無限長的,而直線的兩端在無限遠處卻是重合的,你認為這個數學觀點正確嗎?如果你再深入瞭解一些關於宇宙 空間與時間 維度等 的知識,你就不會為你所提的這個問題糾結了。愛因斯坦提出過一個觀點,認為宇宙是 有界無邊 的,即宇宙的空間是有限的,但你不可能找到它的邊界。所以現在無需討論宇宙之外的什麼...

為什麼有人會說人類永遠無法飛出銀河系

38萬公里之外的月球是人類目前去過最遠的地方。隨著宇航科技的發展,人類在宇宙中能飛多遠?我們在未來可以飛出銀河系嗎?為什麼有人會說人類永遠無法飛出銀河系呢?探索宇宙,飛向星辰大海,這一直是人類美好的願望。但宇宙實在太大了,人類或許會被限制在銀河系中,很難在宇宙中飛得更遠。目前,人類只能依靠化學燃料作...

太陽系為什麼不在銀河系的中心?那它在哪

我們地球所生活的太陽系確實不在銀河系的中心,它處於銀河系位置中較偏僻 較深遠的邊境地區,雖然 我們遠離銀河系的中心,但 是卻也造就了我們地球非常安全的宇宙生存空間,但它之所以會被安排的如此遙遠,這是和多年以前的宇宙的宇宙大 有著決定性 的關係,正是由於數億萬年以前的宇宙大 造就瞭如今的太陽系。我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