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體和植物體營養物質組成的區別,比較詳細的

時間 2022-05-06 22:05:02

1樓:南浩慨

(一)動物體的化學成分特點

(1)水分:動物體內水分含量隨年齡的增加而大幅率降低。 (2)有機物質:

脂肪和蛋白質是動物體內兩種重要的有機物質。動物體內碳水化合物含量極少。蛋白質是構成動物體各組織器重要的組成成分。

動物體內各種酶、抗體、內外分泌物、色素以及對動物有機體起消化、代謝、保護作用的一些特殊物質多為蛋白質。動物體內的蛋白質是由各種氨基酸按一定排列順序構成的真蛋白質。 (3)灰分(礦物質) 鈣、磷佔:

65%-75%。90%以上的鈣、約80%的磷和70%的鎂,分佈在動物骨骼和牙齒中,其餘鈣、磷、鎂則分佈於軟組織和體液中。 (4)動物活體成分的估計 動物活體成分構成規律:

動物總體重=水分重+脂肪重+脫脂幹物質重。 水分與脂肪含量呈顯著負相關。

(二)植物體的化學成分特點 植物體水分及其水分含量隨植物從幼齡至老熟逐漸減少,碳水化合物是植物的主要組成成分。碳水化合物分為粗纖維和無氮浸出物。粗纖維是植物細胞壁的構成物質,在植物莖稈中含量較高。

動物體內蛋白質含量較高,植物體內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

(三)動植物體組成成分的比較 (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植物體的結構物質和貯備物質。動物體內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卻少於1%,主要為糖原和葡萄糖。

結構性多糖主要分佈於根莖葉和種皮中,主要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和果膠等,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組成物質。 動物體主要是葡萄糖、乳糖等單、雙糖,植物體主要是蔗糖、澱粉、纖維素等雙、多糖。 (2)蛋白質:

蛋白質是動物體的結構物質。構成動植物體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相同。 (3)脂類:

脂類是動物體的貯備物質。動物體內的脂類主要是結構性的複合脂類,如磷脂、糖脂、鞘脂、脂蛋白質和貯存的簡單脂類等。動物體主要是飽和脂肪酸,植物體是不飽和脂肪酸。

(4)水分含量植物體大於動物體(5)礦物質。

動植物體組成成分的異同????

2樓:清風醉今宵

你問的是動植物體組成成分,這問題很寬泛啊

就論組成元素,二者種類上幾乎沒差別,總質量c,h,o,n,p,s佔據了主要部分,微量元素種類沒什麼區別,但含量或必要性有區別(比如鎳是植物必需元素,但動物是否需要還不清楚,再如cl在人體內含量算較多的元素了,但植物體含量很少)

再說到由元素組成化合物,這個可以說很多方面

糖類,動物體內主要是葡萄糖,乳糖,糖原,植物主要是葡萄糖,蔗糖果糖,澱粉,纖維素(細胞壁含量很多),當然,共性的肯定有脫氧核糖,核糖,分別是組成dna,rna的重要成分

論脂質,動物脂肪,磷脂,類固醇都有,而植物脂肪幾乎沒有(花生種子還有一些),磷脂當然有,因為要組成細胞膜,類固醇有一部分有,像動物有的雌激素雄激素植物就沒有

蛋白質就在動物種類和植物種類之間差異都相當大,沒法比較,只能說蛋白質含量都很大,乾重要佔各自的一半以上,當然一些普遍的蛋白質都有,比如細胞膜上的結構蛋白

還有什麼疑惑,可以追問,具體一點好嗎

3樓:匿名使用者

植物細胞含有細胞壁而動物沒有,有的植物含有葉綠素而動物沒有。

4樓:老實的

土壤成分中,氮和磷是植物生長必須的營養元素,腐殖質是動植物腐爛時產生的黑色物質

5樓:匿名使用者

植物中含鉀多,動物含鈉多;植物中脂肪酸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動物中主要是飽和脂肪酸

比較動物性食物與植物性食物的營養價值

6樓:匿名使用者

通過調查,得出的結論是,中國和美國膳食與疾病狀況對比,中國人傳統的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糧食、蔬菜、水果、豆類為主的膳食,比起美國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雞、鴨、魚、肉、蛋、奶為主的膳食,更有利於健康,更有利於預防和控制慢性疾病——癌症、糖尿病、高血壓、中風等等。中國人的傳統膳食結構比起美國當前的膳食結構,在健康方面有很多優越性。

最近,中華醫學會科普分會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專家陳君石研究員和美國康奈爾大學終身教授、被譽為「世界營養學界愛因斯坦」的營養學家坎貝爾博士,就合理膳食進行了一次對話,對許多膳食與健康的熱點問題進行了**。

兩位著名營養專家的觀點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也就是多吃植物、少吃動物,更有利於健康。

調查48種疾病的死亡率,血液中109種營養、病毒、激素水平,36種食品成分分析陳君石院士說:2023年我在康奈爾大學坎貝爾教授實驗室從事膳食與腫瘤的研究,當時我們共同設想,在中國開展一項大規模的流行病學研究,**一下人們的飲食到底跟疾病、特別是癌症和其它各種心血管病和糖尿病有沒有關係。從2023年起,中國和各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50多名公共衛生調查人員,以及美國康奈爾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中國24個省的65個縣開展了三次大規模的「中國健康調查」,調查包括48種疾病的死亡率,血液中109種營養、病毒、激素水平,24種尿液因子分析,36種食品成分分析,60種膳食和生活方式因子等指標。

研究歷時27年,完成了關於膳食、生活方式與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學研究,取得了8000組科學資料。調查獲得了衛生部科技進步一等獎,該調查的中文版已經出版。

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更少患癌症、心臟病、糖尿病、乳腺癌、結腸癌坎貝爾教授說:以植物性為主的食物,和以動物性為主的食物,營養是不一樣的,富有各種膳食纖維、許多抗氧化劑和其它的化學物質,同時還有不同型別的蛋白質和不同的脂肪等等。當我們比較各種不同的食物營養特點和疾病之間的關係時,我們發現,植物性食物的營養,比動物性食物的營養性要好。

陳君石院士說,結合中國人和美國人的疾病譜來看,就可以顯出中國膳食的優勢。起碼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冠心病的患病率是很低的。冠心病和膽固醇有密切關係,中國農村地區膽固醇平均水平遠低於美國。

為什麼?就是由於中國人吃的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中國的糖尿病、女性的乳腺癌、男性的結腸癌等癌症,都比美國少得多。

植物性食物為主不等於吃素,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有人問,植物性食物為主是不是等於吃素?陳君石院士說:吃素的概念不好界定,用植物性食物為主,比較準確。

但百分之多少的植物性食物是好的,取決於你自己的選擇,並不是說我提倡所有人都百分之百的吃植物性食物,人們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習慣、愛好來選擇,關鍵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這個理念要堅持。坎貝爾教授說,膳食的組成裡,植物性食物佔的越多,越健康。但並不是說必須百分之百吃植物性食物。

總的原則是動物性食物應該少,植物性食物應該多。

很多朋友都遇到這樣的問題,不知道是多吃糧食多吃菜,還是多吃肉;多吃肉就怕胖;多吃菜又怕面有菜色;一頓飯沒有肉,感覺就很痛苦。怎麼辦?陳君石院士說,中國營養學會推出的中國居民膳食寶塔,體現了植物性食物為主的原則,對於一般人都適用。

這個寶塔的最底層是糧食,再上面一層是水果和蔬菜。往上走是一些動物性食品,雞、魚、肉、蛋和奶製品,最高層是油和糖。到底怎麼靈活運用膳食寶塔的原則,就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自己的健康來進行調配和選擇。

植物性食物能逆轉、減慢心臟病,控制癌症基因表達

坎貝爾教授說,植物性食物對不同的疾病,在不同的程度上,有不同的健康效果。比如以植物為主的食物可以逆轉心臟病的進化程度,在某些情況下,甚至還能**已經發生的心臟病。植物性食品還能夠逆轉90%-95%的二型糖尿病。

我是一個科學家,在我的實驗室的動物實驗中,植物源性食物可以減慢癌症的發生,使疾病的進展減慢。

7樓:在腐爛中腐爛

...應該是按人體吸收的比例來算吧。。

植物體都能有小長大,是由於植物體內細胞數量的增多和細胞體積的

壤駟芫 由分析可知,根的生長主要是由於分生區的不斷 和伸長區的不斷長長的緣故 植物生長需要不斷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水 無機鹽,莖向上生長,並長出葉,通過葉片的氣孔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來製造有機物 導管是把從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輸送到全身各器官,運輸方向自下而上 篩管是植物韌皮部內輸導有機養料的管道 由...

如何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物體的運動是怎麼樣判斷的?

1 首先選擇一個參照系,比如地面 大樹等都可以,先假設地面 大樹等都是靜止不動的,當然你是觀察者,也和地面 大樹一樣也是保持不動的,就是和它們連成一個整體。2 然後就可以判斷這個參照系裡的其它物體,比如汽車,當它停止在地面的時候,相對與地面是不動的,所以這時它是不做運動的 當它啟動的時候,相對與地面...

紫外線如何破壞植物體內葉綠素

先不說所有的細胞經紫外線照射後都會產生自由基,單說葉綠體內哪兒來的染色體啊。葉綠素分為兩種,一種有傳遞電子的作用,另一種有接受光能並傳遞電子的作用。這種葉綠素被稱為天線分子。它們在光照之後就變成激發態使得光能轉化為活躍的化學能。而經過高強度的紫外線照射後這些葉綠素含能過高使得自身被破壞,破壞之後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