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海拔低的氣溫越高,為什麼海拔越低氣溫越高

時間 2022-05-15 18:05:03

1樓:力哥雜談

為何海拔越高氣溫越低

為什麼海拔越低氣溫越高

2樓:大大大大蔡

因為氣壓低,空氣稀薄。海拔高的地區的大氣保溫較差

,導致熱量大量散失 ,海拔高的地方,雲層少,晚上對地面的逆輻射作用弱,溫度低 ,再由於海拔高,白天吸收地面輻射少,所以,隨海拔的升高溫度越低。在對流層內,海拔大約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度。

通俗地說: 我們感受到的溫度變化並不是直接**於太陽的熱量,而是**於大地上的空氣,大地吸收了太陽的熱量,向周圍的空氣散發,因此,空氣是自下而上逐漸變暖的。所以,山越高,得到大氣中的熱量越少,自然溫度就越低;另外,山越高,空氣愈稀薄,儲存的熱量也越少。

因此, 我們登上離太陽較近的高山時,感覺到不是太熱, 而是太冷。

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我們活在大氣最底層(對流層),最底下這一層的熱量主要靠太陽照到地面然後地面輻射而來,離地面越遠自然越冷,過了對流層到了平流層就反過來了,因為平流層的熱量主要來自太陽的輻射,所以平流層越高溫度越高

4樓:袁劍

自地面向上,地球大氣可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層和熱層等。在對流層和平流層之間,是被稱為對流層頂的過渡層。隨緯度和季節的不同,對流層頂距地面的高度一般在8公里到16公里之間。

對流層位於大氣的最低層,集中了約75%的大氣質量和90%以上的水氣質量。其下界與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隨地理緯度和季節而變化。在低緯度地區平均高度為17~18千米,在中緯度地區平均為10~12千米,極地平均為8~9千米;夏季高於冬季。

對流層中,氣溫隨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氣溫約降低0.65℃。由於受地表影響較大,氣象要素(氣溫、溼度等)的水平分佈不均勻。

空氣有規則的垂直運動和無規則的亂流混合都相當強烈。上下層水氣、塵埃、熱量發生交換混合。由於90%以上的水氣集中在對流層中,所以雲、霧、雨、雪等眾多天氣現象都發生在對流層。

在對流層內,按氣流和天氣現象分佈的特點又可分為下層、中層和上層。

(1)下層:下層又稱擾動層或摩擦層。其範圍一般是自地面到2公里高度。

隨季節和晝夜的不同,下層的範圍也有一些變動,一般是夏季高於冬季,白天高於夜間。在這層裡氣流受地面的摩擦作用的影響較大,湍流交換作用特別強盛,通常,隨著高度的增加,風速增大,風向偏轉。這層受地面熱力作用的影響,氣溫亦有明顯的日變化。

由於本層的水汽、塵粒含量較多,因而,低雲、霧、 、浮塵等出現頻繁。

(2)中層:中層的底界和摩擦層頂,上層高度約為6公里。它受地面影響比摩擦層小得多,氣流狀況基本上可表徵整個對流層空氣運動的趨勢。大氣中的雲和降水大都產生在這一層內。

(3)上層:上層的範圍是從6公里高度伸展到對流層的頂部。這一層受地面的影響更小,氣溫常年都在0℃以下,水汽含量較少,各種雲都由冰晶和過冷水滴組成。

在中緯度和熱帶地區,這一層中常出現風速等於或大於30米/秒的強風帶,即所謂的急流。

此外,在對流層和平流層之間,有一個厚度為數百米到1~2公里的過渡層,稱為對流層頂。這一層的主要特徵是,氣溫隨高度而降低的情況有突然變化。其變化的情形有:

溫度隨高度增加而降低很慢,或者幾乎為等溫。根據這一變化的起始高度確定對流層頂的位置。對流層頂的氣溫,在低緯地區平均約為-83℃,在高緯地區約為-53℃。

對流層頂對垂直氣流有很大的阻擋作用,上升的水汽、塵粒多聚集其下,使得那裡的能見度往往較壞。

為什麼海拔越高溫度越低?

5樓:匿名使用者

這與兩個概念有關:溼絕熱遞減率和幹絕熱遞增率我從一個整體形象的講,一團空氣要跨過一座1000米山,在山腳下時空氣為20度。接著空氣不斷攀升,按照溼絕熱遞減來算,高度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

6度。在氣溫下降的過程中,空氣中的水汽凝結,形成降水。在降水後空氣爬過山頂,開始下山,這時按幹絕熱遞增率,高度每下降100米,氣溫上升1度。

因此在山頂時,空氣溫度為20-6=14度,下山後溫度為14+10=24度,這樣也會產生焚風效應。

雖然以上是解釋焚風效應,但是也充分說明海拔高的地區溫度相對要低於海拔低的地區。主要還是由於溼絕熱遞減率這個概念。

高原地區雲層稀薄,空氣稀薄致使保溫、吸熱作用差,平流層中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能夠吸收太陽光裡的長波輻射,並以熱量的形式發射給地面,夜間地面再反射給雲層,高原地區雲層稀薄,所以溫度偏低,晝夜溫差也大。

6樓:匿名使用者

受大氣壓的影響,因而導致海拔越高氣溫越低

7樓:樹袋熊

空氣是基本透明的,太陽光經過空氣時,大部分都被透射,被空氣吸收變成熱的部分非常少。

但地面卻是不透明的,太陽光照射到地面,其能量大部分都被吸收(還有小部分被反射掉了)並轉化為熱。這些熱又可以通過輻射、傳導和對流釋放到空氣中。

因此,離地面越近,就可以更多地得到地面的熱量,溫度就越高,而高空離地面比較遠,不容易得到地面的熱量,所以溫度低。

一個例項可以證明這一點:雖然同樣都是海拔4000米,平原地區上空4000的地方,比青藏高原的地面4000米要冷得多,因為平原地區上空海拔4000處,離地面有將近4000米的距離,所以比較冷,但青藏高原上海拔4000的地方,離地面比較近,所以要熱一些。

8樓:匿名使用者

對流層的輻射**不是大氣輻射,而是地面輻射,所以越靠近地面受到的輻射越強

我們的大氣分為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等許多層,由低到高順序分佈

我們知道對流層的主要成分是水汽、二氧化碳和固體塵埃,這些物質能夠吸收長波輻射,根據物理學的原理,相對低溫的物體放射長波輻射,相對高溫的物體放射短波輻射

太陽放射太陽輻射,由於太陽高溫,所以太陽輻射是短波輻射,太陽輻射無法被對流層的二氧化碳、水氣和固體塵埃等物質吸收,於是來到地面上,被地面吸收,由於地面相對低溫,所以再放射出長波輻射,這時大氣才能夠吸收地面放射出來的長波輻射,所以對流層的熱量主要**於地面,離地面越近氣溫就越高

平流層中分佈著臭氧層,臭氧能夠吸收短波輻射,因此可以直接受太陽輻射,這樣,平流層也就越離地面近氣溫越低

對流層上冷下熱,造成熱空氣可以上升,冷空氣可以下降,這樣的話空氣對流活躍,所以叫對流層,因此這一層的雲雨現象活躍,因為雲雨現象的本質就是對流運動

而平流層正相反,造成空氣對流很困難,大氣穩定,因此飛機多飛行於這一層

大氣接收到地面輻射之後由於溫度也比較低所以也放出長波輻射,叫大氣逆輻射

溫室效應的原理就是大氣中二氧化碳過多,更容易吸收地面的長波輻射,進而在放射出長波輻射來,所以農民用燒火的方法防止霜凍,就是要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產生更多的大氣逆輻射

雲彩中的水汽也可以加強大氣逆輻射,所以多雲的夜晚就比晴朗的夜晚要熱

9樓:匿名使用者

我記得好像主要原因是溼絕熱遞減率

10樓:匿名使用者

我是文科的,所以用地理方面的知識回答你.

太陽散發出來的熱量被地球表面吸收,然後在由地球表面散發出來,所以離地表越近接受的熱量越多,也就行成了海拔越底溫度越高,海拔越高溫度反而底.

大氣層分3塊,包括:對流層,平流層,高層大氣.而海拔增加溫度遞減僅限於對流層.因為對流層的熱源是地表.

呵呵,就說這麼多了,不知道對你又沒有幫助. 也許我的答案不標準,但是我說的是正確的.

如果是理科生或許可以從壓強方面解決這個問題.

11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海拔越高溫度越低不是絕對的,如同樓上**

的內容,這種現象只是出現在對流層和暖層中。

其次重點說在對流層中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一句話,對流層的溫度受地面的影響。地表和大氣不斷髮生著熱交換,地表向大氣釋放的長波輻射強烈。so...

12樓:幻世來客

因為我們所學的宇宙學理論、世界觀是錯誤的。以地面反射解釋這種現象的都講不通,越接近熱源溫度越低,這是大忽悠。

為什麼海拔越高氣溫越低

13樓:望武赫春芳

大氣稀薄,保溫性變差

14樓:鄒桂枝殳巳

空氣是基本透明的,太陽光經過空氣時,大部分都被透射,被空氣吸收變成熱的部分非常少。

但地面卻是不透明的,太陽光照射到地面,其能量大部分都被吸收(還有小部分被反射掉了)並轉化為熱。這些熱又可以通過輻射、傳導和對流釋放到空氣中。

因此,離地面越近,就可以更多地梗俯盾謊墉荷墮捅乏拉得到地面的熱量,溫度就越高,而高空離地面比較遠,不容易得到地面的熱量,所以溫度低。

一個例項可以證明這一點:雖然同樣都是海拔4000米,平原地區上空4000的地方,比青藏高原的地面4000米要冷得多,因為平原地區上空海拔4000處,離地面有將近4000米的距離,所以比較冷,但青藏高原上海拔4000的地方,離地面比較近,所以要熱一些。

15樓:談納盤古

什麼啊,海拔越高,氣溫本就越低啊,

!不用想的,不過不是離太陽近,地球本來就離太陽很遠的,那段距離基本上是可以忽略的!

為什麼海拔越高,氣溫越低?

16樓:匿名使用者

自地面向上,地球大氣可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層和熱層等。在對流層和平流層之間,是被稱為對流層頂的過渡層。隨緯度和季節的不同,對流層頂距地面的高度一般在8公里到16公里之間。

對流層位於大氣的最低層,集中了約75%的大氣質量和90%以上的水氣質量。其下界與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隨地理緯度和季節而變化。在低緯度地區平均高度為17~18千米,在中緯度地區平均為10~12千米,極地平均為8~9千米;夏季高於冬季。

對流層中,氣溫隨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氣溫約降低0.65℃。由於受地表影響較大,氣象要素(氣溫、溼度等)的水平分佈不均勻。

空氣有規則的垂直運動和無規則的亂流混合都相當強烈。上下層水氣、塵埃、熱量發生交換混合。由於90%以上的水氣集中在對流層中,所以雲、霧、雨、雪等眾多天氣現象都發生在對流層。

在對流層內,按氣流和天氣現象分佈的特點又可分為下層、中層和上層。

(1)下層:下層又稱擾動層或摩擦層。其範圍一般是自地面到2公里高度。

隨季節和晝夜的不同,下層的範圍也有一些變動,一般是夏季高於冬季,白天高於夜間。在這層裡氣流受地面的摩擦作用的影響較大,湍流交換作用特別強盛,通常,隨著高度的增加,風速增大,風向偏轉。這層受地面熱力作用的影響,氣溫亦有明顯的日變化。

由於本層的水汽、塵粒含量較多,因而,低雲、霧、 、浮塵等出現頻繁。

(2)中層:中層的底界和摩擦層頂,上層高度約為6公里。它受地面影響比摩擦層小得多,氣流狀況基本上可表徵整個對流層空氣運動的趨勢。大氣中的雲和降水大都產生在這一層內。

(3)上層:上層的範圍是從6公里高度伸展到對流層的頂部。這一層受地面的影響更小,氣溫常年都在0℃以下,水汽含量較少,各種雲都由冰晶和過冷水滴組成。

在中緯度和熱帶地區,這一層中常出現風速等於或大於30米/秒的強風帶,即所謂的急流。

此外,在對流層和平流層之間,有一個厚度為數百米到1~2公里的過渡層,稱為對流層頂。這一層的主要特徵是,氣溫隨高度而降低的情況有突然變化。其變化的情形有:

溫度隨高度增加而降低很慢,或者幾乎為等溫。根據這一變化的起始高度確定對流層頂的位置。對流層頂的氣溫,在低緯地區平均約為-83℃,在高緯地區約為-53℃。

對流層頂對垂直氣流有很大的阻擋作用,上升的水汽、塵粒多聚集其下,使得那裡的能見度往往較壞。

為什麼海拔越高樹木越矮,海拔越高為什麼越凍

高樓居士 溫度與樹木 一般說來,一年中最熱月份的平均氣溫如果低於10 當地就不能生長喬木。氣溫越低,灌木便越矮,以至只能生長草類。最熱月驕?碌陀?則全年都是冰雪景觀。我國位於中低緯度,即使最北的黑龍江省漠河縣,最熱月平均氣溫亦達18.4 依然林海莽莽。我國因夏季氣溫過低而影響樹木生長的情況只發生在高...

為什麼海拔越高越冷,為何海拔越高越冷,越高距離太陽越近,應該熱才對呀

茆玉巧盧女 因為氣壓低,空氣稀薄。海拔高的地區的大氣保溫較差,導致熱量大量散失2海拔高的地方,雲層少,晚上對地面的逆輻射作用弱,溫度低由於海拔高,白天吸收地面輻射少,因為,隨海拔的升高溫度越低,3大氣的溫度主要來自地面的長波輻射。海拔高的地方,空氣稀薄,白天,對地面長波輻射的吸收就少,溫度低 晚上,...

為什麼夏季氣溫高,冬季氣溫低,為什麼夏季海洋比陸地氣溫低,冬季比陸地氣溫高

地球的熱量主要來自太陽的輻射,夏季太陽入射角大,輻射量集中,所以高溫 冬季反之。因為夏天太陽高度角更大,大氣接受到的輻射熱量更多,所以氣溫更高 夏天太陽直射地面,陽光照射力強 冬天太陽斜射地面,陽光照射力弱。為什麼夏季海洋比陸地氣溫低,冬季比陸地氣溫高?夏季海洋比陸地氣溫低,冬季比陸地氣溫高是因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