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最早的行星,宇宙最早的行星是什麼?

時間 2022-08-11 10:30:02

1樓:鯨魚

宇宙最早的行星就是一號行星,

像颱風都是先命名,等出現了再往上套,一號行星雖早就出現了,可還沒有發現或沒有定論,等它真的被人發現時就叫一號行星了

宇宙最早的行星是什麼?

2樓:小雨蕙蕙

宇宙的起源

宇宙是廣漠空間和其中存在的各種天體以及瀰漫物質的總稱。 宇宙是物質世界,它處於不斷的運動和發展中。

《淮南子.原道訓》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以喻天地。」即宇宙是天地萬物的總稱。

千百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探尋宇宙是什麼時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科學家們才確信,宇宙是由大約150億年前發生的一次大**形成的。

在**發生之前,宇宙內的所存物質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並濃縮成很小的體積,溫度極高,密度極大,之後發生了大**。

大**使物質四散出擊,宇宙空間不斷膨脹,溫度也相應下降,後來相繼出現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恆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這種不斷膨脹冷卻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然而,大**而產生宇宙的理論尚不能確切地解釋,「在所存物質和能量聚集在一點上」之前到底存在著什麼東西?

「大**理論」是伽莫夫於2023年建立的。它是現代宇宙系中最有影響的一種學說,又稱大**宇宙學。與其他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說明較多的觀測事實。

它的主要觀點是認為我們的宇宙曾有一段從熱到冷的演化史。在這個時期裡,宇宙體系並不是靜止的,而是在不斷地膨脹,使物質密度從密到稀地演化。這一從熱到冷、從密到稀的過程如同一次規模巨大的爆發。

根據大**宇宙學的觀點,大**的整個過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溫度極高,在100億度以上。物質密度也相當大,整個宇宙體系達到平衡。

宇宙間只有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態的物質。但是因為整個體系在不斷膨脹,結果溫度很快下降。當溫度降到10億度左右時,中子開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條件,它要麼發生衰變,要麼與質子結合成重氫、氦等元素;化學元素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形成的。

溫度進一步下降到100萬度後,早期形成化學元素的過程結束。

宇宙間的物質主要是質子、電子、光子和一些比較輕的原子核。當溫度降到幾千度時,輻射減退,宇宙間主要是氣態物質,氣體逐漸凝聚成氣雲,再進一步形成各種各樣的恆星體系,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

大**宇宙學

大**宇宙學是現代宇宙學中最有影響的一種學說,與其它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說明較多的觀測事實。它的主要觀點是認為我們的宇宙曾有一段從熱到冷的演化史。在這個時期裡,宇宙體系並不是靜止的,而是在不斷地膨脹,使物質密度從密到稀地演化。

這一從冷到熱,從密到稀的過程如同一次規模很大的爆發。

根據大**宇宙學的觀點,大**的整個過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溫度極高,在100億度以上。物質密度也相當大,整個宇宙體系達到平衡。

宇宙間只有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態的物質。但是因為整個體系在不斷膨脹,結果溫度很快下降。當溫度降到10億度左右時,中子開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條件,它要麼發生衰變,要麼與質子結合成重氫、氦等元素;化學元素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形成的。

溫度進一步下降到100萬度後,早期形成化學元素的過程結束。宇宙間的物質主要是質子、電子、光子和一些比較輕的原子核。當溫度降到幾千度時,輻射減退,宇宙間主要是氣態物質,氣體逐漸凝聚成氣雲,再進一步形成各種各樣的恆星體系,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

大**模型能統一說明以下幾個觀測事實:

1、大**理論主張所有恆星都是在溫度下降後產生的,因而任何天體的年齡都應比自溫度至今天這一段時間為短,即應小於200億年。各種天體年齡的測量證明了這一點。

2、觀測到河外天體有系統性的譜線紅移,而且紅移與距離大體成正比。如果用多普勒效應來解釋,那麼紅移就是宇宙膨脹的反映。

3、在各種不同天體上,氦丰度相當大,而且大都是30%。用恆星核反應機制不足以說明為什麼又如此多的氦。而根據大**理論,早期溫度很高,產生氦的效率也很高,則可以說明這一事實。

4、根據宇宙膨脹速度以及氦丰度等,可以具體計算宇宙每一歷史時期的溫度。大**理論的創始人之一伽莫夫曾預言今天的宇宙已經很冷,只有絕對溫度幾度。2023年,果然在微波波段上探測到具有熱輻射譜的微波背景輻射,溫度大約為3k。

這一結果無論在定性上或者定量上都與大**理論的預言相符。但是,在星系的起源和各向同性分佈等方面,大**宇宙學還存在一些未解決的困難問題。

宇宙自然選擇學說簡介

為什麼宇宙會是我們觀測到的這副樣子?為什麼它具有目前已測知的那些基本常數值?80年代初,在宇宙創生大**框架下發展了目前最流行的暴脹宇宙模型:

宇宙在大**後不到1秒的時間裡膨脹了大約10-30倍,大約和橘子一般大小,然後開始以較穩定的膨脹速率,直到現在,大約150億年,成為目前的樣子。在這個過程中,物質「疙瘩」逐步形成了星系、恆星以及生命。這個模型暴脹期的長短是個關鍵。

若稍短,物質為充分散開,原生宇宙就有重新坍縮為起點;若稍長,原生宇宙的物質則過於分散,形不成星系和恆星,自然也就不會出現生命和人類。因此出現了暴脹為何如此精確的問題,按照現行的物理學基本定律,大**產生的宇宙其「自然尺寸」應該只有亞原子大小,即普克郎長度10 ^-35量級,而這樣的宇宙是短命的。前蘇聯科學家林德提出「自我增殖的宇宙」概念——「最有可能的是,我們正在研究的宇宙是由早期的若干宇宙所形成的。

」2023年霍金進一步提出了「嬰兒宇宙」模型,兩個大宇宙通過一個細「管子」連線起來,這個細管子稱為「蟲洞」,大宇宙為母宇宙,可能存在著從母宇宙分岔出去的另一端是自由的蟲洞,這樣的管子成為子宇宙、嬰兒宇宙。就是說除了我們生存的宇宙之外還可能存在著眾多的由蟲洞連線起來的其他宇宙。2023年,薩莫林在前人基礎上提出了宇宙自然選擇學說。

母宇宙是空間閉合的,猶如一個黑洞,該黑洞在生存了一段時間後坍縮為一個奇點,奇點又會****膨脹為新的下一代宇宙。這個學說的要點是,子宇宙中的物理常數較之母宇宙的物理常數會有小的、或強或弱的隨機變異,新生的嬰兒宇宙在再次坍縮成奇點前能膨脹到幾倍普克郎長度大小,隨機變異的物理常數有可能允許小小的暴脹,子宇宙可變的較大,當它足夠大時,可分隔為兩個或更多的不同區域,每個區域又坍縮為一個新的奇點,新奇點又觸發下一代的子宇宙,如此時代相傳,有的小宇宙重又坍縮,有的具有某些基本常數值的宇宙能更有效的產生許多黑洞,從而較具有其他某些基本常數值的宇宙留下更多的後代,借用生物進化論的術語,它們是被「自然選擇」下來的,經「選擇」作用,產生越來越多的黑洞,也就形成了更多的宇宙。如果宇宙確是由以前的宇宙世代經過這種「自然選擇」而產生的話,那麼應該預期我們生存在其中的宇宙會具有所觀測到的樣子並正好具有目前測知的基本常數值。

這個學說的另一要點是關於恆星的存在。在許多情況下,恆星是黑洞的前身。在氣體和塵埃雲中,恆星仍在形成。

在碳塵埃微粒表面進行著的化學反應使氣體冷卻並促使氣雲坍縮。但碳塵埃粒子是從那裡來的呢?斯莫林指出碳元素是由核聚變反應產生的這一情況只有在質子的質量稍大於中子的質量時才會發生,如果兩者質量之差比氦核的結合能大的多,則質子和中子不可能粘在一起形成氦核,沒有氦,聚變反應鏈在第一階段便終止了,根本形不成更重的元素,從而使恆星將少得多,自然也不會有多少黑洞,因此在任何一個宇宙中,若其中質子與中子的質量相差較大,將只能產生很少的宇宙,也就沒有什麼「選擇」的餘地了。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3樓:傻帽酋長

當最早的恆星出現時。

總有個比上不足的傢伙。冷到自己不發光,小到看起來是繞著別人轉,它就是最早的行星。

————————————————————

有。大小主從的秩序從物質誕生時就有。

4樓:璟涵笑

無法確定,依靠現在的科學技術人類尚且不能判斷。

5樓:匿名使用者

誰也不知道,除非有人知道宇宙的盡頭

6樓:藍淵毀幽

宇宙的起源是一團塵埃氣體

宇宙最早的固態行星形成於多少年前

7樓:自然的魚人

宇宙太大,所以無法確定那個「最」。在我們的宇宙中,根據現有的宇宙學理論,行星是與恆星同時形成的。當然,由於第一代恆星形成時沒有重元素,所以固體行星應該是伴隨著第二代恆星一起形成的。

據此推算,最早也是在大**的40億年以後了。

8樓:匿名使用者

宇宙最早恆星誕生於136億年前,即宇宙大**的1.8億年後,這比此前預期的時間早了好多年。

這些恆星與現在的星體可能不一樣,因為它們是在宇宙大**後產生的原始氣體形成的。他說:「這些氣體幾乎完全是氫(hydrogen)和氦(helium)。」

此外,科學家探測到的無線電波也顯示,宇宙當時的溫度比原先所想象的低,只有零下270攝氏度。

9樓:暴血長空

理論上是引起核裂變的引力上限,目前發現的最大固態星球開普勒452b直徑是地球的1.6倍,地球相似指數(esi)為0.83

10樓:馬褂愛天文

宇宙太大了,現在被確認的系外行星也只有幾千個,談不上有什麼合理的對「最早固態行星」的認知。

宇宙的最初形態是什麼?為什麼會出現星球了?

11樓:six道仙人

宇宙的最初形態是一團極小的高能量團,幾乎可以說是什麼都不存在,沒有空間和時間。宇宙大**的過程中,能量轉化為物質,最先出現的物質是次原子微粒,然後進一步形成了氫原子,然後再由萬有引力的作用,是氫原子聚集形成了恆星,然後形成各種物質和各級的星球!!

12樓:螞蟻的地平線

最流行的說法是宇宙最初是個奇點,無窮小,能量卻又無窮大,所以不穩定**了,然後在迅速冷卻中能量轉化為物質(最初是氫原子),物質在萬有引力作用下聚集壓縮,當質量大過臨界點時便引發了核聚變,形成了恆星。早期的恆星根據其質量大小有多種生命終結方式,分別形成了大量其他不同的元素(重元素,元素週期表上氫氦之後的元素,甚至可能還有地球上沒有的元素),這些元素經過漫長的聚集和演變形成了行星。這就是我們身處的宇宙現在的樣子。

但是我一直在糾結這個奇點是怎麼來的呢……所以說一切都是設想,發揮想象力吧~

13樓:匿名使用者

生命從何而來,無中生有乎?

問宇宙從何而來?今天恐無人能正確作答,誰知道呢?

什麼是源頭,那什麼是源頭的源頭,什麼是源頭的源頭的源頭,無止盡也。

巨集觀世界大無止盡,微觀世界小無止盡。

億億億年後,會是什麼樣子呢?

不用多想這些問題了。

宇宙他存在自然是有它的道理。

人存在也自然有人存在的道理。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

為了世界更美好,為了自己更完善。

那些什麼黨啊,**啊,主義啊,比起真正的道理來,又算什麼東西呢?

宇宙中有幾個「地球」,宇宙中有幾個行星

普蕊米溪 在宇宙中有沒有或有多少像地球這樣的天體。地球上的有機分子不是從天外飛來的,而是本身具備的,作為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 水和氧等物質在地球的胚胎中也大量存在。那麼,重要的就是引起這些有機物發生演變的外部條件,即來自太陽的光熱條件,它是使地球有機物演變進化成生命物質的外界條件。也就是說,因為地球具...

行星真的是宇宙塵埃形成

科幻老怪 行星是宇宙塵埃形成,應該說是千真萬確。因為恆星 行星 衛星等形成幾乎都是上一級星球,或者說都是移動中心發生類似火山噴發的井噴式 形成的。比如土星環,就是土星井噴在近軌道形成的塵埃,只是近軌道公轉速度太快,致使塵埃的離心力戰勝塵埃之間的萬有引力,所以無法匯聚到一起形成星球,而只好保持原始的塵...

整個宇宙的全部行星,誰最大,整個宇宙共有多少行星?

沒有最大,只有更大,換種說法,人類已知最大行星 顧全域性 一個國際性的天文學觀測組日前發現了迄今宇宙體積最大的一顆行星,它的直徑足足有地球的20倍,但密度卻低得驚人,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都令科學家十分費解。距離地球上千光年 據美國 報道,這個新發現的行星被科學家命名為 tres 4 在距離地球約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