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地球自轉的速度每秒達到466米,而地球上的生物一點都感覺不到呢

時間 2022-11-07 21:00:03

1樓:星球上的科學

地球屬於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星球,對於地球上所有的生命而言,地球的一舉一動都與我們緊密相連。由於宇宙中萬有引力的存在,所以宇宙中的一切都在轉動,行星、恆星,甚至是整個星系,而我們的地球也是無時無刻地在進行著運動,比如圍繞著太陽進行公轉,還有每24小時進行一次自轉。

我們都知道地球的自轉速度是非常快的,根據科學家計算,地球的周長大約為4萬公里,而我們地球自轉一週需要24個小時,因此地球一個小時自轉的速度為1667公里,那麼每秒的自轉速度為465米,在赤道上的自轉線速度為 466 米/秒。

現在問題來了,既然地球的自轉速度這麼快,那為什麼在地球上的生物一點都感覺不到呢?

地球自轉地球自轉是指地球繞著自己的地軸(地軸連線著地球的南北極)進行轉動的一種地理現象,其方向是由西向東,而從北極點上空看,地球的自轉是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是順時針旋轉。

地球的自轉週期有太陽日和恆星日兩種,相對於太陽的位置是每24小時轉一圈,相對於恆星的位置來說是每23時56分4秒轉一圈,不過近年來,地球的自轉週期在緩慢地增加,也就是轉速在減小,其實地球表面每點的線速度都會隨著緯度的變化而變化,是赤道的線速度乘以緯度的餘弦而得出來的,所以在赤道的線速度是最大的,而兩極的線速度最小。

為什麼地球會自轉?很多人都把地球的自轉看作為永動機,事實上地球的自轉是有原因的。

眾所周知,地球是誕生於46億年前,其本身是原始的星雲物質,是由於這些星雲物質的旋轉凝聚才變成現在的模樣。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是一個質量非常大的天體,其引力也是非常大的,就是在其強大的引力下,太陽周圍的行星都要圍繞著它進行旋轉,為了保證所有天體自身角動量的守恆,就得保證自身在一個自轉的狀態中。

歷史上為了證明地球是不斷自轉的,科學家們也做過不少實驗,比如大船實驗。在地球不斷運動的過程當中,船艙是封閉的、平穩的向前行駛,而在這時候,當船艙裡的人跳動的過程中,就會因為地球的運動,導致船也在不斷運動的,因此當一個人在船艙裡面跳起來的時候,就會因為地球的自轉落到原地。

地球自轉產生的影響:地球的晝夜交替、不同地方的時間差異(經度不同,地方時間不同)、太陽的東昇西落、南北半球的漩渦產生以及方向的不同......

為什麼我們感覺不到地球自轉呢?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慣性,因為我們從出生起世世代代都生活在地球上,總是認為地球一直是一個靜止的狀態,所有是感覺不到地球有任何變化的,而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就和我們的參照物有關。

當我們坐在汽車內的時候,汽車一直處於平穩的狀態,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在車內是察覺不到任何變化的,但是當汽車開始加速的時候,我們才會感到變化,同樣這種情況也適用於地球的自轉,地球是在勻速的轉動,我們人類就根本無法感受到它的運動情況。

雖然我們人類感覺不到地球自轉的情況,但是以下的幾個自然現象是可以證明地球的自轉的:首先就是天上的星星,在古時候,古人計算時間都是看星星,平常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星星,其實大多數都是由遙遠的恆星所散發出來的光芒,由於這些恆星的位置幾乎都是固定的,但我們在晚上的不同時間看同一顆星星,星星的位置卻是在改變的,如果恆星位置是固定的,那麼運動的就只能是地球了;

其次就是水面上的漂浮物,比如我們隨手扔到水裡的垃圾,大家有沒有發現水面上漂浮的物體最終都會飄向岸邊,如果你處於北半球,這些垃圾就會因為受到南半球的偏向力,最終被衝到南岸,北半球則相反;

最後就是水流旋轉,其實這些水渦的旋轉方向本身也是與地球的自轉方向有關係,如果是位於在南半球,水渦就是順時針,而在北半球看到的水渦則是逆時針......這些都是地球自轉的自然地理現象,只不過由於我們人類的感覺實在是太過於微小才感受不到而已。

2樓:職場圈掃地僧

因為地球有地心引力,會吸引生物附著地心,同時,整個大的環境都在地球上,周圍的一切跟你一樣以相同的速度旋轉,所以以身邊為參照物的話,是相對靜止的,地球上的生物沒辦法感覺自己在旋轉。

3樓:匿名使用者

地球自轉的速度,每秒鐘達到了466米,但是地球同時也在公轉,而且466米相對於整個宇宙來說微乎其微,而且地球上的人非常渺小,根本感覺不到。

4樓:小張遊戲快報

因為我們相對於地球是靜止的,所以地球上的生物一點都感覺不到。

5樓:阿木子香

因為我們在地球上,找不到相應的參照物,所以感受不到它在自轉。

地球自轉速度每秒466米,為什麼地球上的人類一點都感覺不到?

6樓:浮生

因為地球本身它是有引力的,這些引力把人牢牢地吸附在了地球的表面,然後我們和地球保持著相同的運動狀態,這個運動狀態是同步的,我們從出生開始就是這樣的,我們已經適應了這樣的一個運動狀態。 物理中運動的狀態是相對的,不同的參考系它的運動狀態可能就是不同的,我們和運動者的地球保持相同的運動狀態,自然就是靜止的。所以地球上的人類一點都感覺不到。

7樓:為啥不吃飽

雖然地球自轉速度每秒466米,但是因為我人類就是生活在地球上,地球轉動的同時,我們也在跟隨著地球轉動,所以我們和地球是相對靜止的關係,因此我們一點感覺也沒有。

8樓:光是膨脹性

這說明感性認識是靠不住的,必須要理性的認識。你看到了,感覺到了星系遠離,看到了紅移,看到了……這都是靠不住的,要理性的思維,理性的去把握事物才是合理的,我們天天看到太陽東昇西落,但是理性告訴我們太陽總有一天是不會這樣。

9樓:雜談鮮事

物理中是非常講究相對這樣一個概念的,比如說空間的相對位置,這個相對的參考系,比如我們坐在火車上,我們如果以火車的車廂為例,那我們就是靜止的以外面的景物為例,我們就是運動的。這就是不同參考系所帶來的運動狀態的改變,所以運動狀態不是唯一的,它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10樓:技術小輝

因為人類也在以每秒466米的速度跟隨地球運動,兩者速度一樣,相對靜止,所以根本感覺不到轉動。

11樓:阿木子香

那我們處在一個相對靜止的狀態,所以感受不到地球自轉運動的速度。

12樓:路平說

我們很容易發現,在宇宙中的天體大多數都是在自轉的,小到普通的衛星,比如:月球,達到銀河系都是如此。而且這種「轉」不僅有自轉,同時還有公轉。

那麼問題來了,地球自轉的線速度可以達到466米/秒,為什麼在地球上的人感覺不到地球在轉?

天體為什麼都在轉?我們先從天體的「轉」說起。按照目前主流的科學理論,我們知道,在46億年前,在太陽系附近的位置,有一片長達2光年的分子云,它們後來由於某種原因發生了引力坍縮,在引力的作用下,分子云逐漸向中間聚攏,最終形成了太陽,其餘的邊角碎料也同樣是在引力的作用下逐漸形成。

而天體在形成的過程中,分子云向中心匯聚時,會損失勢能,這部分勢能轉化成了熱能和自轉動能。這就會使得天體一般都會帶有角動量,而很少會出現角度量為0的情況,所謂角度量就是用來描述物體自轉的一個物理量,由於太空中沒有較大的摩擦力,因此,天體在匯聚過程中,為了保證角動量守恆,就會保持自轉的狀態,這其實和花樣滑冰是很類似的。

除了自轉,我們還知道天體會公轉,比如,地球就是繞著太陽在公轉的,公轉週期大概是365天左右,也就是1年。同樣地,其實太陽也在繞著銀河系的質心公轉。太陽的公轉速度大概是240千米/秒,公轉的週期大概是2.

5億年。

同樣得,銀河系也並非是不動的,銀河系也在繞著本星系群的質心運動,速度大概是千米/秒。本星系群是一個比銀河系更大的宇宙結構,其中有幾十個類似於銀河系的星系。同樣地,本星系群也在繞轉。

所以,你會發現,實際上,不單單是天體,宇宙中的許多星系甚至是星系團都是在運動的,而且速度要遠遠快於地球的自轉速度。

如果我們以地球的質心為參考系,那地球上的人其實繞著質心在運動的,速度是466米/秒;如果以太陽為參考系,地球上的人是繞著太陽做圓周運動的,速度是29.783千米/秒。如果我們以銀河系的質心為參考系,則地球上的人是以240千米/秒繞著銀河系質心在運動的。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人類感受不到地球,或者太陽系,或者銀河系在運動呢?

慣性其實這個問題也曾經困擾過很多學者。最早學者們之所以支援地心說,而不是日心說,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就是地球一旦動起來,那麼人類只要跳起來,就應該落到後面。但是實際上生活中,我們並沒有發現這個現象,因此,當初學者們認為地球應該是不動的,那就是宇宙中的天體都繞著地球在轉。

後來,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時,許多人就用這個觀點來反駁哥白尼。而哥白尼也確實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是伽利略。他先是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

薩爾維阿蒂的大船。他假設有一個人在一艘大船的船艙中,船艙是封閉的,並且船很平穩地行駛著。這個時候,船艙裡的人跳起來,我們很容易知道,這個人還會落回到原地。

也就是說,即便是船在運動,人跳起來後,也不會落到後面,而是落回原地,我們所在的地球其實就類似於這艘船,而人類就類似於船艙裡的人,因此,人類跳起來後,不會落到後面。

伽利略不僅僅利用了思想實驗,同時他還做了一個斜面實驗。在這個實驗中,他先拎出了一個干擾因素:摩擦力。

他提出如果從同一個高度釋放先去,這個時候如果是理想狀態,小球還是會保持回到原來的高度,如果不能回到原來的高度,那小球就會一直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

後來,伽利略的觀點被牛頓整合到了牛頓力學的第一定律,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慣性定律。從慣性定律中,我們知道凡是不受力或者合力為0的物體,都會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而力是改變運動狀態的原因。

由於地球是幾乎接近於勻速的在自轉,地球上的人由於慣性,也保持著繞著地球轉的運動狀態,也就是相對於地球面是靜止的運動狀態,因此,人感覺不到地球在動。

如果地球的自轉時快時慢,那麼人類其實就可以感覺到地球在自轉,這就好比我們在汽車中,如果汽車是勻速行駛的,我們不太能感受是汽車在動,還是周圍的車在動,這種現象尤其是在坐高鐵時,有相鄰列車靠近時,感受最明顯。如果汽車是突然加速或者突然加速,我們就可以感覺到汽車在動。

13樓:乂乂乂

什麼叫身在其中,當局者迷。

地球自轉速度每秒466米,為什麼地球上的人類一點都感覺不到?

14樓:雜談鮮事

物理中是非常講究相對這樣一個概念的,比如說空間的相對位置,這個相對的參考系,比如我們坐在火車上,我們如果以火車的車廂為例,那我們就是靜止的以外面的景物為例,我們就是運動的。這就是不同參考系所帶來的運動狀態的改變,所以運動狀態不是唯一的,它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地球為什麼回自轉

一樓是錯的,如果哦但是原始星雲的角動量不可能維持地球自轉到現在,因為地球上有水,會因為太陽和月球的引潮力使地球慢慢停下來。洋流摩擦海底也會障礙地球自轉。不可能40多億年還在轉。拿個生雞蛋轉轉看。下面是資料,或許這個原因可能性高些。地球無故不會轉 還是抱給你一個地球,把它放在同樣的軌道上,它會不會轉呢...

什麼叫地球的自轉,什麼叫地球的自轉?

我想瘋啊 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地球自轉是地球的一種重要運動形式,自轉的平均角速度為 7.292 10 5弧度 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轉線速度為 465米 秒。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轉是均勻的。但精密的天文觀測表明,地球自轉存在著3種不同的變化。自轉速度的變化 20世紀初以後,天文學的一項重要發現是...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 地球為什麼是圓的,地球公轉

地球是很早以前在太陽系中的岩石相互碰撞 形成各個行星時誕生的。地球從形成之初直至現在,主要是由液態岩石構成的。在引力極小的太空,液態物質將自動形成球形。宇航員在太空環境中用水 果汁和液態金屬等物質做的實驗已證明了這一點。地球是與太陽有相當遙遠距離的巨大的液態球體,它在太空執行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圓形。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