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化學中,密度小的氣體在水上,這密度怎麼看

時間 2023-02-11 12:20:02

1樓:網友

1、某種物質的質量和其體積的比值,即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作這種物質密度。其數學表示式為ρ=m/v.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主單位是千克,體積的主單位是立方米,於是取1立方米物質的質量作為物質的密度。

對於非均勻物質則稱為「平均密度」。地球的平均密度為千克/米3,標準狀況下乾燥空氣的平均密度為0.

001293×103千克/米3。常見的非金屬固體、金屬、液體、氣體的密度見附表。

2、是指在規定溫度下,單位體積內所含物質的質量數,以kg/m3或g/cm3表示。主要用在換算數量與交貨驗收的計量和某些油品的質量控制,以及簡單判斷油品效能上。

密度在生產技術上的應用,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反映出來。

1.可鑑別組成物體的材料。

2.可計算物體中所含各種物質的成分。

3.可計算某些很難稱量的物體的質量。

4.可計算形狀比較複雜的物體的體積。

5.可判定物體是實心還是空心。

6.可計算液體內部壓強以及浮力等。

綜上所述,可見密度在科學研究和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對於鑑別未知物質,密度是一個重要的依據。「氬」就是通過計算未知氣體的密度發現的。

經多次實驗後又經光譜分析,確認空氣中含有一種以前不知道的新氣體,把它命名為氬。在農業上可用來判斷土壤的肥力,含腐殖質多的土壤肥沃,其密度一般為 千克/米3。

根據密度即可判斷土壤的肥力。在選種時可根據種子在水中的沉、浮情況進行選種:飽滿健壯的種子因密度大而下沉;癟殼和其他雜草種子由於密度小而浮在水面。

在工業生產上如澱粉的生產以土豆為原料,一般來說含澱粉多的土豆密度較大,故通過測定土豆的密度可估計澱粉的產量。又如,工廠在鑄造金屬物之前,需估計熔化多少金屬,可根據模子的容積和金屬的密度算出需要的金屬量。

2樓:匿名使用者

1.根據物理原因,密度小的物體會浮在密度大的液體上。

2.根據物理性質來看,說明這種氣體不易溶於水。

化學:收集氣體時,密度小的在上面是密度大的在上面》

3樓:匿名使用者

收集氣體時,密度小的在上面,因為密度小的容易上浮,密度大的容易下沉,這個和水溶液中氣泡上浮,石塊下沉一個原理;

向上排空氣法當然是集氣瓶朝上,不然怎麼叫向上排空氣法;

收集氧氣是用向上排空氣法,因為空氣摩爾質量平均為28 g/mol,氧氣的摩爾質量為32g/mol,氧氣會下沉。

圖中左邊連有錐形瓶的那個是向下排水法,不是排空氣法;

圖中右邊那個是向上排空氣法,理由如下:

因為空氣摩爾質量平均為28 g/mol,氧氣的摩爾質量為32g/mol,空氣比氧氣的密度小,在通入氧氣的管通入集氣瓶下端以後,密度大的氧氣不容易上浮,而相對來說密度小一些,容易上浮,這樣就可以收集到比較純的氧氣了。

4樓:匿名使用者

向上排氣向上排氣,當然瓶口向上。

氧氣分子量32,空氣的平均分子量為29,氧氣比空氣密度大。

密度大的氣體在下面啊,就像密度小的木頭浮在水上,密度大的鐵塊沉水底,類比一下就行了 。

老大,左邊的不是排氣法,是排水集氣法啊。氣體比水密度小,還是密度大的(水)在下面啊。

密度大的在下面可以類比浮力的原理去記憶,但是這只是類比。

密度大,自身重量就比排開水的重量大,排開水的重量和浮力相等,浮力《重力,密度大的就下沉了。反之則上浮。

當然只是打比方,氣體的嚴格計算要用統計理論的。

我修改過了。

5樓:匿名使用者

密度小的在上面 因為氧氣分子量32,空氣的平均分子量為29,氧氣比空氣密度大。

集氣瓶朝上。

收集氧氣是向上排氣法 因為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左圖是向下排水法,右圖是向上排空氣法。

6樓:犁靜慧

當然密度小的在上面;

向上排氣法是集氣瓶朝上;

收集氧氣是向上排氣法,因為氧氣分子量32,空氣的平均分子量29,氧氣比空氣重。

7樓:匿名使用者

密度小的在上面,密度小的氣體比較輕,所以浮在上面,向上排空氣法集氣瓶是朝上的,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氣法。

8樓:雁羽鎧甲

密度小的在上面,密度大的質量就大,向上,向上,氧氣密度比空氣大。對的。

9樓:匿名使用者

密度小的在上面。

收集氧氣最好用排水法,或者向上排空氣法。

10樓:手機使用者

密度小的在上面。

集氣瓶朝上。

11樓:手機使用者

不對 是排水法 第二個問題是什麼意思 看不懂。

化學中密度大氣體的在上面還是密度小的氣體在上面啊?

12樓:匿名使用者

密度小的在上面,生活中其實很常見的啊油都是在水的上面,油的密度小於1而水的密度為1

13樓:爾爾

「重下輕上」,密度大的氣體在下方,密度小的在上方。

液體裡是密度大的在密度小的上面,還是密度小的在密度大的上面?

14樓:咔人

很容易分的,記住,密度大的就重,重的容易沉下去,所以密度大的在密度小的下面。氣體,固體,液體都一樣。

15樓:網友

想想油水就知道了。

油的密度小,在上面。

水的密度大,在下面。

氣體肯定會混合的,如果不流通的話,密度大的在下面。

總結:金字塔,小的在上,大的在下。

這樣才穩定啊。

16樓:網友

如果不混溶的話,就是密度大的在下面。

17樓:匿名使用者

密度小的在密度大的上面,密度大的在密度小的下面。

即 小--上 大--下。

18樓:匿名使用者

密度大的在下面啊。例油在水上。

氣體同理。

高中化學中,怎麼判斷某種物質的密度與水的密度大小關係?

19樓:舊石頭化成風

1、方法:

將某物質放入水中:

(1)沉底:說明該物質的密度大於水的密度;

(2)懸浮:說明該物質的密度等於水的密度;

(3)漂浮:說明該物質的密度小於水的密度;

2、原理:當物體在水中時:

(1)ρ物體<ρ水,物體漂浮(上浮)

(2)ρ物體= ρ水,物體懸浮。

(3)ρ物體》ρ水,物體沉底(下沉)

20樓:匿名使用者

lz問的多半是有機的問題吧,有機物中注意看有機物的組成,例如烴類化合物,包括烷,稀,炔。只含ch,而水的組成是h0,所以烴類化合物都比水密度小而如果烴中的h被鹵素原子取代,那麼該物質密度就比水大。例如1氯甲烷。

醇類化合物密度均比水小。再來是酸和酯,lz應該知道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應,生成的乙酸乙酯要用飽和碳酸鈉溶液吸收,我們看到了分層,乙酸乙酯在上層,所以酯類化合物(只含cho)的酯密度都比水小,lz如果想不明白請參考油脂,lz總沒見過油脂在水面下吧。至於有機物溶於水的問題,則要看有機物的組成,遵循相似相溶原理,即非極型分子溶於非極型溶劑,極型分子溶於極型溶劑。

21樓:匿名使用者

在無機物中密度的大小主要看分子量與水的分子量18的大小,分子量比18 大密度就比水的,反之則小,記住兩個典型,氨氣密度比水小,而硫酸比水大。在有機物中也基本跟分子量有關,但有特例要記住,比如烴的密度比水小,當有溴取代上去密度就比水大了。

22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在上化學的萃取吧。有機中帶滷元素的都比水大,烴類都比水小,苯酚比水要大,其實是要記的。

23樓:匿名使用者

把那物質放入水中,看是沉澱還是漂浮。

24樓:匿名使用者

先發一桶水,再把某種物質放進去,如果直接沉入水中,那麼說明那種物質密度大於水,否則相反。

關於高中化學:一般在水裡的物質,是不是密度越小就越溶於水?然後物質的在水裡的沉浮都怎麼判斷?根據什

25樓:網友

溶解度跟密度無關,由溶解性決定。

26樓:肖展

溶解性和密度無關,一般遵循相似相溶原則,即分子性質相似。水分子是極性分子,因此極性分子物質易溶於水。

密度比水大的下沉,小的上浮。

27樓:網友

不是,根據密度和與水反應是否放出氣體來判斷。

化學中,怎麼判斷某種物質的密度與水的密度大小關係?

28樓:匿名使用者

化學中,從結構上和物質的量上某種物質的密度與水的密度關係絕對規律。

29樓:網友

可運用物理知識:將相同體積的物質和水裝載完全相同的兩個廣口瓶中,用天平稱量。

為什麼水在4度時密度最高,水為什麼在4度時密度最大

300多年前,人類就已知道水在攝氏4度時密度最大這一現象。雖然這一現象僅僅是由於水的分子結構造成的,但對於水的這種特性,人們至今仍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日本物質材料研究機構物質研究所研究員三島修和鈴木芳治通過實驗證實,在低溫條件下兩種非晶態冰之間存在不連續性轉移。在低溫情況下,低密度水和高密度水呈完全...

為什麼水在4度時體力最小密度最大

體積越小密度越大是常識,然後水在4度以下就會開始結冰,冰的密度比水小,在4度以上,因為熱脹冷縮,所以 這個因為水分子很特殊,在高於四度時它活性很大,導致它的微觀結構中並沒有四度時的緊密,但是它低於四度時又因為水分子在固體狀態下相互結構導致體積增大 飲料凍成冰通常會脹瓶的原因 所以這是個臨界點,比四度...

為什麼在密度越大,排列越緊密的介質中,光速會越慢

幸運的哈雷 一般來說單原子分子比多原子分子排列整齊,化合物中所含元素越少排列越整齊,共價鍵還是離子鍵決定了整齊的與否,而且鍵的極性也是關鍵所在,在寫化學式的過程中不難看出 越整齊的結構破壞起來需要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多越大,它所能釋放的能量也就越小,但是這個是化學能的角度來說的,相對於物理能而言就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