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種分別是什麼魚?學名?這種魚的學名叫做什麼

時間 2023-04-29 11:03:04

1樓:匿名使用者

鯉科 cyprinidae 大吻鱥屬 rhynchocypris 魚類。

可能是 拉氏鱥 rhynchocypris lagowskii (拉氏大吻鱥)

分佈於我國北方流域,日本溪流中亦可見。對於水中含氧量相對較高。

2樓:網友

棒花魚。俗名:沙錘、花裡棒子、爬虎魚等。

中文學名:棒花魚。

拉丁學名:abbottina rivularis(basilewsky,1855)

分類地位:真核域(eukaryonta)->動物界(fauna)->脊索動物門(chordata)->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魚綱(pisces)->輻鰭魚綱(actinopterygii)->新鰭魚亞綱(neopterygii)->鯉形目(cypriniformes)->鯉科(cyprinidae)->鮈亞科(gobioninae)->棒花魚屬(abbottina)->棒花魚(abbottina rivularis)

棒花魚棲息在靜水的河流、湖泊、池塘及溝渠中,生活於水域底層,以底棲動物、各種昆蟲幼蟲、藻類及有機腐屑為食。棒花魚繁殖期在4-5月份,繁殖時在水底泥砂中挖小窩作為產卵場所,因而別名叫淘砂郎、吹砂。國內除西部高原外,南北各主要水系都有分佈,浙江廣泛分佈於全省各地。

棒花魚體長,稍側扁。頭較短,吻短,前端圓鈍。眼小,側上位,眼間寬平。

背鰭無硬刺,胸鰭圓鈍,均較短。尾鰭叉型。頭背部稍黑,體側具一不明顯的縱紋,其上有9-11個黑點斑塊,背部也具8-11個黑色斑塊。

背鰭和尾鰭具有由黑色小點組成的斑紋。

背部深黃褐色,至體側逐漸轉淡,腹部為淡黃色或乳白色,背部自背鰭起點至尾基有5個黑色大斑。在體側有7—8個黑色大斑,此外在整個背部自頭至尾不規則的散佈有許多大小黑點,在背鰭、胸鰭及尾鰭上由小黑色斑點組成比較整齊的橫紋數行,在生殖期體色轉深,雄魚更為明顯。棒花魚魚體雖小,但肉味鮮美細嫩,富有滋補的營養,吃起來感覺魚體沒骨頭(骨軟不會卡住喉嚨),而且外觀漂亮,所以可供食用也可供欣賞,是一種小型的經濟魚類。

棒花魚個體比較小,所以因種間競爭等原因導致個體數量不是很多,產量就比較少,但其仍是一種經濟魚種。雖然棒花魚分佈較廣,但是隨著環境的汙染,人為的破壞等,該魚種事實上以不多見。

這種魚的學名叫做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鯉科 cyprinidae 䱻屬 hemibarbus 魚類。

下圖為唇䱻 hemibarbus labeo,俗稱 重唇魚 、勾鼻鯪。

體延長,略內呈圓柱狀,容上頷具須一對。魚體略帶銀色金屬光澤,背部淡青色,腹部銀白色,尾鰭叉形。幼魚體側有8至10個呈縱向排列的不規則黑色斑塊,成魚則無,體長可達40釐米。

棲息於水流略急而水域寬闊的潭區,平常大多群遊在水域底層,屬肉食性,以水生昆蟲、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等為食。

這種魚學名是什麼?

4樓:abc舉個栗子

不知道,我都是稱呼小雜魚。

這種魚叫什麼學名 100

5樓:匿名使用者

藍子魚科 siganidae 藍子魚屬 siganus 魚類。

下圖為點藍子魚 siganus guttatus, 也稱 點斑藍子魚、星藍子魚,俗名臭肚、象魚。

體長約為體高的2倍,尾鰭稍凹入幾乎呈截形。魚體背部褐色,腹部呈淡棕色。頭部、體側、尾柄上散佈許多金黃色斑點,斑點的大小較斑間距大。

其幼魚的體側斑點常互相連結成縱長斑。在背鰭基部下方具一黃色鞍狀斑,在吻部和鰓蓋間有數條藍色不連續縱帶。背鰭硬棘13枚、軟條10枚;臀鰭硬棘7枚、軟條9枚。

體長可達42釐米。另外各鰭鰭棘上有毒腺,被刺到會引起劇痛,須小心。

屬於暖水性淺海魚類,主要棲息在岩礁或珊瑚礁區,主要以藻類為食。肉質鮮美的良好食用魚,適合煮薑絲清湯或鹽燒。

6樓:匿名使用者

金錢魚,學名scatophagus argus,英文名spotted scat,商品名為金鼓魚。金錢魚科,成魚體長約30釐米,原產於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等地的江河入海口的鹹淡水交融水域,我國南方江河的入海口也常見,湛江地區養殖繁多。

金鼓魚體扁呈圓盤形。體長大約20至30釐米。體桔紅色。

體表滿布數十個黑色圓斑,似金錢狀。背部高聳隆起,口小。鱗片細小。

魚體黃褐色,散佈許多黑圓斑,腹部銀白。還有一種體型一樣但體表顏色為銀色的,一般都稱銀鼓魚(為另一種,後文有介紹)。金鼓魚尾鰭寬大,鰭條挺括。

為廣鹽性雜食魚類,主要以藻類及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7樓:佳寶晟

這種也是臭肚,只不過比較少見到。學名:泥猛魚等……

8樓:匿名使用者

泥洛溪魚,學名叫雞尾魚。

9樓:孽海花

不是羅非魚就是大眼魚。

這種魚的學名叫什麼

10樓:匿名使用者

鯉科 cyprinidae 鱲屬 zacco 魚類 (出水不宜活)

下圖為 平頜鱲 zacco platypus (寬鰭鱲),俗稱 溪哥、桃花魚,雙尾魚,紅車公,紅翅子,白糯魚。

外型延長而側扁。腹部圓,無肉稜。頭較大。

吻部略突。眼中大,偏上位。口斜裂,上頜骨末端僅達眼前緣下方。

無須。體被中大型的圓鱗;側線完全而向下彎曲。各鰭均無硬棘。

成熟雄魚的臀鰭末端遊離呈條狀。體背側呈淡青褐色,體側及腹側呈銀白色。雄魚體側的有10條具藍綠色光澤之橫帶,帶間有粉紅色斑紋,幼魚及雌魚較不明顯。

11樓:匿名使用者

馬口魚。

馬口魚(opsariicjthys bidens),為鯉形目、鯉科、雅羅魚亞科、馬口魚屬,俗稱:桃花魚、山鱤、坑爬、寬口、大口扒、扯口婆、紅車公等,是一種生活在溪流等清澈水體中的小型經濟魚類,目前市場上售價較高,具有極高的養殖開發價值。

12樓:陽琰銳小星

柳根魚為拉氏穢、湖穢和真穢的統稱,學名拉氏穢。

這種魚叫什麼學名?

13樓:匿名使用者

學名。鯉科 cyprinidae 無須魮屬(小䰾屬) puntius 魚類。

下圖為半紋小䰾 puntius semifasciolatus(五線無須魮、條紋二須魞、條紋小䰾 capoeta semifasciolata),俗稱 紅目鮘、紅目猴、牛屎鯽仔。

小型魚類,屬多年生,群居性、晝行、雜食性的原生淡水魚類。

另一種慈鯛科 cichlidae 非鯽屬 tilapia 魚類。

下圖為齊氏非鯽 tilapia zillii,俗稱 吉利慈鯛。

體側扁,背鰭後方具一黑斑,體棕綠色帶虹彩,腹部前端紅色,體側有8至9條橫紋,尾鰭截形。背鰭硬棘13至16枚;背鰭軟條10至14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8至10枚,體長約在40釐米。

原分佈於非洲,現已引進歐洲及亞洲部分國家,有造成當地生態系改變之衝擊。本魚為初級淡水魚,屬廣鹽性魚類,對環境適應力強,雜食性,以水生昆蟲、有機碎屑為食,為築巢產卵,親魚會護卵至孵化。

這是什麼魚,學名?

14樓:小芋頭帥哥

這是棒花魚。是鯉科、棒花魚屬魚類。廣泛分佈在我國水域。

雄性個體體色鮮豔,雌體色較深暗。雄體背部、體側上半部棕黃色,腹部銀白。頭背部略呈烏黑,喉部紫紅,頭側自吻端至眼前緣有1黑色條紋。

體側自側線之下的2行鱗片始至背中線的體鱗,邊緣均有1黑色斑點,橫跨背部有5個黑色大斑塊,以背鰭基部後方及尾柄部的較顯著,體側中軸具7-8個黑斑點,各鰭為淺黃色。背、尾鰭上有多數黑點組成的條紋,通常背鰭外緣呈黑色,胸鰭上亦有少數小黑點,基部金黃。

15樓:匿名使用者

學名。鯉科 cyprinidae 小鰾鮈屬 microphysogobio 魚類

體長,前段稍粗壯,向後漸側扁,腹面圓,尾柄較細。頭略短,錐形。吻稍尖,其長几與眼後頭長相等,鼻孔前方下陷,但不明顯。

口下位,稍寬,深弧形。唇厚,較發達,具顯著乳突,上唇**乳突較大,至兩側分成2行,通常外觀僅見單行,近口角處成多行小乳突;下唇分3葉,**l對卵圓形緊靠的大肉質突,上具小乳突,兩側葉大,後伸至口角處與上唇相連,上有多數明顯乳突。

這種魚的學名是什麼

學名這叫什麼魚?

這種魚學名叫什麼,這種魚學名是什麼?

泥鰍 學名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屬鰍科。形體小,細長,只有 三 四寸。且它體形圓,身短,皮下有小鱗片,顏色青黑,渾身沾滿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膩無法握住。前段略呈圓筒形。後部側扁,腹部圓,頭小 口小 下位,馬蹄形。眼小,無眼下刺。須5對。鱗極其細小,圓形,埋於皮下。體...

這兩種是什麼花?這兩種是什麼花呢?

美麗月見草,美女櫻。檢視。1琴葉珊瑚。琴葉珊瑚 jatropha integerrima 別名變葉珊瑚花 琴葉櫻 南洋櫻 日日櫻 大戟科euphorbiaceae痳瘋樹屬,為常綠灌木,花紅色,植物體有乳汁,乳汁有毒。原產於西印度群島,在中國南方多有栽培。因其葉型似琴,而有名曰琴葉櫻 而且長得像櫻花,...

這兩種草分別什麼名稱,這兩種水草名稱什麼?

左邊的是黑藻,右邊的是輪葉黑藻。a 黑藻 一 黑藻俗稱溫絲草 燈籠薇 轉轉薇等,屬水鱉科 黑藻屬單子葉多年生沉水植物。莖直立細長,長50 80釐米,葉帶狀披針形,4 8片輪生,通常以4 6片為多,長1.5釐米左右,寬約1.5 2cm。葉緣具小鋸齒,葉無柄。廣佈於池塘 湖泊和水溝中。在中國南北各省及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