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不能肉眼觀察分子和原子,那用什麼裝置觀察?

時間 2025-07-08 20:30:07

1樓:消化

原子分子。不可能被看到,只能被科學實驗證實。早期是比較間接的證實方式。近代有些更加直觀的證實方式了,比如說單晶衍射、隧道掃瞄顯微鏡。

等,雖然聲稱直接觀察到原子,但是也是間接的成像技術,給我們看到的**實際上也是通過實驗資料重新處理之後間接做出來的圖。想帶兒子做實驗,那就看你夠不夠土豪了,自己家整一臺隧道掃瞄,學ibm的原子拼字。原子光譜給出了原子中的能級分佈,能級間的躍遷幾率大小的資訊,是原子結構。

的反映,是由結構決定的。光譜與結構之間存在著一一對應的內在聯絡。原子光譜是研究原子結構的重要方法,也可用來進行定性、定量分析。

通過觀察樣本表面,原子的電子是空心圓形的波,原子核。

像實心球。<>

2樓:以心

在一定條件下,分佈在各個能級上的原子數是一定的,大多數原子都處於能量最低的狀態,即基態,許多原子可以由能量較低的狀態躍遷到能量較高的狀態,這稱為激發態。當一束白光照射(激發光)在樣本表面時,則物質中的原子將吸收其中某些頻率的光而從低能級躍遷到高能級,樣本表面從基態躍遷到激發態,不斷地激發原子中的電子躍遷,從而發光形成原子光譜,再經過孔徑光柵成像。 原子光譜給出了原子中的能級分佈,能級間的躍遷幾率大小的資訊,是原子結構的反映,是由結構決定的。

光譜與結構之間存在著一一對應的內在聯絡。<>

分子原子用肉眼和什麼觀察的到

3樓:蒿驕羊巍奕

1)分子的量度單位是尺臘10-10

m,其直徑、體積都很陵困搭小,尺拿不能用肉眼直接觀察,故abc錯誤;

2)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故d正確.

故選:d.

凡是用肉眼直接能觀察到的物體都是分子對嗎

4樓:勤弼褒星星

a、分子很小,我們肉眼不能直接觀察到,我衫型指們肉眼看到的一粒粒灰塵,是由分子組成的物體,故a說法錯誤;

b、分子很小,我們肉眼不能直接觀察到,故b說法錯誤;

c、一切租敗物體都是由物質組成或配﹑物質由分子組成,故c說法正確;

d、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

的最小微粒,故d說法錯誤.

故選c.

我們用儀器可以觀察到分子

5樓:暴耘宋鴻軒

1)說明分子的質量和體積很小.伏談故填:分子的質量和體積很小. (2)氨分子從c中運動到a中,因為顯鹼性的溶液能使無色的酚酞試液變紅,所以a中銷廳嘩的酚酞試液變紅,而b由於沒有接觸到氨氣分子,所以沒有明顯變化. 燒杯a 燒虧行杯b 現象 變紅 無明顯變化 解釋 氨分子運動,遇酚酞變紅。

人類肉眼可以看到最遠的距離,如果人類只用肉眼看,人類能看到的最遠天體有多遠?

其實可以看見多遠的距離這種說法並不十分科學。因為被人眼看到並不取決於距離,而是取決於同一時刻進入瞳孔的光子數目,而不同顏色光子能量是不同的,以綠色為例,同一時刻進入瞳孔的綠光子數目少於5個就不會被人眼感知。所以只要從遙遠星球發出的光走到地球進入你眼睛時光子的數目還足夠多就能看見它。所以人眼能看多遠跟...

對於人類來說,人類的肉眼能看見的最遠天體是多遠

人類肉眼能否看見一個物體,取決於物體發出的光在到達地球時,其可見光波段的亮度是否足夠強,如果一個物體的亮度足夠強,即便傳播很遠也可能被我們肉眼看見 目前有記錄的,人類肉眼能看見的最遠天體是2008年的一次伽瑪射線暴,對應天體距離地球75億光年。在很多人的常識中,我們能否看見一個物體,很大程度上取決於...

人類觀察了什麼,又創造了什麼作文

大自然是人類的老師,科學家們從動植物身上得到了許多啟示。例如 以前的電視塔不牢固,猛烈的風一秒鐘就可以飛行80米遠,像這樣的風,就可能把電視塔吹倒,人們從杉樹身上得到了啟示,把電視塔修得像杉樹一樣的形狀,這樣就好了,不管風吹雨打,電視塔也倒不了 科學家還從鯊魚的 上也得到了啟示,發明了游泳衣,減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