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不是有後宮三千嗎?為什麼有的皇帝還要微服出宮到妓院呢

時間 2021-05-07 19:58:51

1樓:匿名使用者

在後宮做那種事總是不太合適,而且既然他能要3000,當然多少也無法滿足他= =

2樓:匿名使用者

皇宮裡規矩太多,把女人給束縛住了,雖然佳麗萬千,但是沒有外面妓院的有味道。

為什麼皇帝要後宮三千?

3樓:一世長寧

後宮三千隻是一個泛指,是說很多的意思,其實古代皇帝秀選妃有標準的。

皇帝有權精選全國女孩中的精華入宮為其服務。被選中的女孩入宮前都要接受嚴格的身體檢查。皇家會對其年齡、生理、心理等各方面情況進行了解、測試。

體檢時,每一道程式都十分仔細。容貌嬌好,身材秀長,生理上更容不得有半點瑕疵,即便**上長了一顆小黑痣,都會被淘汰掉。

對採選進宮的女子,首先在年齡上有明確的要求。東漢時要求,13歲以上,20歲以下。

但各朝要求不盡一致。三國時吳主孫皓要求,「十五六歲簡閱」;南北朝時北齊要求年14歲以上,20歲以下;明太祖朱元璋時則要求15歲以上,20歲以下,最小不能低於13歲。

中國男人似乎都有一種**情結,這就是過去常說的「老牛(蟹)吃嫩草」性心理。一般說來,13歲以上是女孩子月經初潮前後,正是花季年齡,這個年齡段的女孩符合皇帝的心態。

但也有把採選女孩的年齡下限定在11歲的,明世宗朱厚熜便幹過這種事情。[/size]

[size=3] 雖有朱元璋的「15歲以上」祖令限制,但是**的朱厚熜根本不考慮。《明會要》記載,明穆宗朱載垕在隆慶三年(公元2023年)便選300名13歲至16歲民間淑女進宮,這還算正常的。朱載垕的前任、明世宗朱厚熜則徵選11歲至16歲淑女入宮,而且選過多次。

據說,朱厚熜是聽通道士之言,目的是采女孩初潮時經血煉製壯陽丹服用。有的女孩未到自然來月經的時候,便施催經術,強行採經血。

需要說明的是,採選宮妃是大面積的。但具體到個別的現象,年齡則不必考慮。只要有姿色的,皇帝看上的,連寡婦都可選入後宮。

如對接收、籍沒而來的宮妃,就不會有年齡的限制,「情人眼裡出西施」,只要皇帝喜歡就行。

正式進宮前進行「全面體檢」

很顯然,採選時對女孩的年齡要求,僅是最基本的條件,但不是主要條件。容貌和人品才是評判的兩個主要尺度。容貌指的是生理條件,而人品則是主觀的東西。

通常情況下,皇帝對妃子的生理條件特別在意。

東漢光武帝劉秀當政時,派朝中大臣下去幫他物色後宮。《後漢書·皇后紀》(卷10)記載:

(劉秀)遣中大夫與掖庭丞及相工,於洛陽鄉中閱視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麗,合法相者,載還後宮,擇視可否,乃用登御。

這裡的「擇視可否」,就包含體檢程式。當時,凡是被相中的女孩都是有姿色的,最後統統用車子拖到後宮裡進行挑選。挑選後,還要再來一番擇選,主要進行生理檢查,看其是否是**,生理上是否有缺陷,挑出最最漂亮的女孩供皇帝御幸。

體檢要不要**服?答案當然也是肯定的。**檢查要檢查哪些方面?

從史料記載來看,低俗作品請刪除的大小,對稱情況應該是一個常規專案,而**的形狀、**的濃淡、腋毛的多少,**是否有痔瘡,也是不可忽視的環節。古代男人認為,腋下**或少毛的女孩是上品,這樣的女孩最受寵。而如果生有痔瘡,肯定是要被淘汰的。

或許有讀者會問,負責體檢的是不是太監?是的,是有經驗的女太監,即宮中女官。

在我國古代的醫學書裡,認為鑑定一個女人的好壞,首先要詳細調查她**與腋下的毛髮。如果毛髮軟軟地,靜靜地,則那個女人就屬於上品。同時,如果她的髮色是紅的,這是表示會損壞男身的象徵。

古說:「好淫者,牝上不長毛。」這就是說好淫的女人,**不長毛。

據計**的數量,跟眉毛和手腳的體毛幾乎成正比。在中國稱女人的同**為「磨鏡」,這是由於**被視為當然而引起的。

所以,紅髮是被男人所忌諱的。「白、鼓、軟、紅、緊」五字的排列順序,也就是表示被男人喜愛的情況。

此外,聲音要細,也就是說女人的哽聲是好的象徵。假如男人獲有這種條件的女人,他不但會樂此不疲,而且還能飽養精氣,延年益壽。

後宮三千其實是包括了後宮所有的宮女,女官,皇帝是不會全都臨幸的

之所以要選妃,還要那麼多,是因為古代都講究多子多福,特別是皇家,皇家的私事都會變成天下的事。所以皇帝還有一個功能局勢種馬。

4樓:冷侃娛文

晉中之窗提醒您:後宮三千隻是一個泛指,是說很多的意思,其實古代皇帝秀選妃有標準的。皇帝有權精選全國女孩中的精華入宮為其服務。希望能幫到您

古代皇帝 真有後宮三千嗎?

5樓:仝雅詩

古代皇帝是沒有三千個妃子。

但凡提及後宮,人們往往會想到後宮佳麗三千,這個認知**於唐代詩人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再加上影視劇等的傳播,就成為了人們的普遍認知。

但實際上,這裡的「三千」只是一個虛數,用來形容數量很多。「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意思是:後宮中妃嬪很多,卻只有一人(楊貴妃)能夠獨享皇帝的恩寵。

「一身」與「三千」形成強烈的對比,表現出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極度寵愛。

6樓:匿名使用者

這種「三千」類似的

九、三等等數字是明顯的虛詞,也就是形容多。而尤其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政治聯姻較多,而當兩國聯姻時,女方同性的國家又要再選出幾個女子作為「媵」,於是一個王甚至是貴族的後宮確實比較多。而後代君王為了追求多子的傳統觀念想必幾十個還是可能的,不過對於後世的情況沒有深入瞭解,姑妄言之。

7樓:匿名使用者

只能說是佳麗千, 可能還多,因為宮女也算啊,皇帝想寵幸誰都成,而不是妃子,妃子要登記在冊的,沒那麼多。

8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妃子肯定沒有三千,加上宮女就有可能

9樓:匿名使用者

有的有,有的沒有,這就好比某軍號稱多少百萬一樣。

10樓:匿名使用者

假的吧。 我就不信皇上也這麼能搞。 一天一個?

在古代皇帝微服出巡的時候遇到不認識自己的怎麼證明自己的身份?

11樓:土衝萬歲

說到古代皇帝微服出巡,最有名的恐怕就是康熙了。有一部電視劇,讓康熙微服私被大家熟知。其實在康熙之前的漢武帝劉徹,以及朱元璋都做過微服私訪的事情,但他們僅限於同老百姓說話。

皇帝久居宮中,認識他的人很有限,那麼在古代皇帝微服,遇到不認識自己的人,怎麼證明自己的身份呢?

微服出巡

微服出巡就是皇帝享用和老百姓零距離的接觸來體察民情,或者發生某一些事情的時候,皇帝想親自了解這些事情的真相,也就是皇帝脫下龍袍,隱瞞皇帝的身份,只帶幾個隨從走進民間。只有在遇到為非作歹,貪贓枉法的**時,才會亮明身份對**加以懲處。也有的皇帝,並不是體察民情,而是為了享受民間的美食和繁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欣賞一下大自然的景色,這才脫下龍袍,走進民間,盡情享樂。

證明身份

皇帝公開出巡的時候,會有大量的護衛和隨從跟隨,有正式的儀仗和車輦,十分隆重,所有人一看便知這是皇帝出巡了。但是微服出巡的時候,因為換上了便裝,沒有誰知道這是皇帝。如果碰到了**汙吏,或者一些突發事件,需要亮明身份才能解決時,皇帝會出示穿在裡面的黃色衣服,因為黃色是皇帝的專屬,其他人是不能穿的,或者拿出皇帝的玉璽或聖旨,以此來證明自己的身份。

所以皇帝是靠皇帝專用的顏色,和一些皇帝才有的東西來證明身份的,其他人如果冒用肯定是死罪。

12樓:30秒不

皇帝一般不需要證明自己的身份吧,都是由其他的**來辦這件事情的。

13樓:大叔

皇帝隨身都會佩戴印章,在古代沒有人敢私自佩戴皇帝的印章,除了皇帝本人。

14樓:獨狼也有

沒辦法證明自己的身份,只能通過一些令牌或者是聖旨來傳達命令。

15樓:小雨點愛你呵呵

皇帝會出示穿在裡面的黃色衣服,或者拿出皇帝的玉璽或聖旨,以此來證明自己的身份。

16樓:毛爺爺我男神

是看腰牌的,皇帝的腰牌是比較特殊的,而且會有人提前通知的。

17樓:暮光夢緣

皇帝會拿出自己的令牌證明自己的身份,都會認識這個令牌的。

18樓:別有事找壞蛋

皇帝都有令牌,而且隨身都有侍衛再旁。

古代皇上駕崩后王爺變什麼,古代皇帝駕崩後那些妃子的下場如何?

如果沒有太子,嫡皇子是有可能繼位的。沒有皇子,皇弟也可以,比如崇禎,就是信王變成皇帝。如果不繼承皇位,就不會有什麼變化,如果和皇帝比較親近,可能晉升爵位,比如郡王變成親王。皇帝死後稱為駕崩,那皇后和宮妃,還有王爺 太子等死後又叫什麼呢?樓主你好,我是浙大歷史系老師,是叫殯,歿,薨,望採納 死了 翹了...

對古代皇帝的稱呼有哪些,古代皇帝車的稱呼

h88888888巨蟹 鄭 寡人 陛下 皇上 天子 孤 寡人 朕 殿下 聖上 吾皇 古代皇上的稱呼有 皇帝,帝,王,上,君,天子,天皇,帝王,君王,國王,國君,君主,人主,人君,當今,今上,皇上,聖上,聖君,陛下,所天,萬歲,官家,主公,聖天子,九五,九五之尊,萬乘,可汗,單于 先主,先王,先皇,先...

古代皇帝對自己的自稱有哪些,古代皇帝怎麼稱呼自己(要全部)

亓立軒 唐宋時的稱謂 唐 皇帝自稱 朕 另外,有時候也用 我 或者 吾 別人稱呼皇帝 唐代時稱呼皇帝多用 聖人 至於像唐明皇這樣的風流天子,則親近者俱呼其為 三郎 皇后自稱 皇太后下制令時,自稱 予 在便殿見群臣時,則稱 吾 很多時候也用 我 后妃自稱 在正式場合用 妾某氏等 注意,並不是臣妾 平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