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對周瑜的評價是什麼,對周瑜的評價

時間 2021-05-07 20:00:11

1樓:鷹的飛翔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人稱「美周郎」,廬江郡舒縣(今安徽省舒城縣)人,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東吳勢力取得軍事成功和割據地位的主要功臣之一。

周瑜在演義裡被醜化貶低其實也沒什麼,只要大家明白那不是歷史上真實的人物就行。可惜演義的影響太大了。

袁枚《隨園詩話》就說到某個文人因在詩文中說了一句生瑜生亮的話被人一生譏為笑柄,又有某人在奏摺中用了這句話被清帝免了職。

因為分清歷史和**這個要求並不過分。如果你水平有限盡可以談**,最看不慣只有幾兩醋的水平還要妄談歷史。

歷史上的周郎是最性度恢弘的,在演義裡他被歪曲但造就了千古完人諸葛亮形象,而且變出來的周瑜也成了心胸狹窄的典型人物,有典型性在文學上還是成功的。

如果用演義裡虛構的東西去說歷史上的周瑜,他再大度也會氣得**了,然而俗的東西往往有市場,象正史這種陽春白雪之類雅的東西難免曲高和寡。

劉備: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曹操: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對周瑜的評價...

2樓:蛙家居

周瑜是著名的一位,羅貫中為了襯托諸葛亮才德卓越,智慧非凡,把周瑜寫成一個心胸狹窄,嫉妒心很強的人,其實,歷史中真實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得人」,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對周瑜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1、赤壁之戰,指揮者是周瑜,而不是諸葛亮。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有取西川的計劃,但卻被周瑜搶在了前面,只是天妒英才,周瑜病死在伐蜀的路上,並非被諸葛亮氣死。按真實的歷史推斷,周瑜會有更大的作為

2、周瑜一生征戰,有強烈的進取精神和橫行天下的報負;周瑜少年得志,風度可人,議論英發,有口皆碑;周瑜文采超群,精於**,即使是酒後,仍能聽出樂人演奏的**中的很細微的疏失,每當這時,他總要轉頭看一看。所以當時有謠諺說:「曲有誤,周郎顧」(《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3、周瑜心胸開闊,以德服人,跟後世**家虛構的那位截然不同。應該說,這才是周瑜的真性格。程普曾一度和周瑜關係不好。

程普認為自己年齡比周瑜大,多次欺辱周瑜。周瑜卻始終折節容下,從不跟他一般計較。程普後來特別佩服周瑜,曾對人說:

「與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飲美酒,不知不覺就醉了!」至於後人說周瑜氣量狹小,忌賢妒能,被人氣死,則純是**家言,不足為信。

3樓:看繪本學畫畫

周瑜,字公瑾,是三國時期東吳著名軍事家。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曾在途徑赤壁時,寫了一首詞《念奴嬌·赤壁懷古》,詞中大讚周瑜:「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可見在他眼裡,三國時期的周公瑾是位大英雄。

那麼,周瑜為什麼能得到後人如此高的評價呢?

他主要乾了兩件大事,一是與孫策兄弟相稱,輔佐他平定吳越,建立起江東基業,獨霸一方;後孫策在臨終給繼任者孫權的遺言中有提到:「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可見周瑜在「吳主」心中的分量,把他託為東吳軍事上的首輔。

二是在曹操率百萬之眾,意圖席捲江東之時,臨危受命,擔當東吳抗曹「大都督」,統率三軍,指揮若定,用計火燒赤壁,大破百萬曹軍。「赤壁之戰」也被後世奉為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它一舉奠定三國格局的基礎。

前者為「打江山」,後者為「守江山」,此一攻一守,堪稱完美。所以,論成就,周瑜在三國眾多輔政大臣中僅次於諸葛亮。

他的不足之處常被後人誤以為是心胸狹窄,《三國演義》中他的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讓人總把他與諸葛亮聯絡在一起,互相作比較。

論智謀,公瑾確實要略遜孔明一籌。公瑾有自知之明,所以他一直把孔明當作「眼中釘,肉中刺」。孔明在赤壁之戰後,趕在公瑾的前面智取荊州,也足以證明這一點。

以心胸狹窄來作為後來周瑜病故的理由,也經不起推敲。為什麼呢?周公瑾在孫權剛剛繼位的時候,並沒有自恃其重,而是給孫權推薦了另一位謀士魯肅來代替自己輔佐孫權,自己大有「功成身退」的意思。

後因臨危受命,不得不「出山」抗曹。

故吾以為,那句「既生瑜,何生亮」不應被理解為周公瑾的心胸狹窄,而更多的是他對自己智不如人的感嘆。

4樓:匿名使用者

在三國的英雄中,周瑜是著名的一位,羅貫中為了襯托諸葛亮才德卓越,智慧非凡,把周瑜寫成一個心胸狹窄,嫉妒心很強的人。其實,歷史中真實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得人」,「雄烈,膽略過人」,「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在其它三國的史料中,也沒有任何有關周瑜「量窄」的記載。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對周瑜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赤壁之戰,指揮者是周瑜,而不是諸葛亮。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有取西川的計劃,但卻被周瑜搶在了前面,只是天妒英才,周瑜病死在伐蜀的路上,並非被諸葛亮氣死。按真實的歷史推斷,周瑜會有更大的作為

周瑜一生征戰,有強烈的進取精神和橫行天下的報負;周瑜少年得志,風度可人,議論英發,有口皆碑;周瑜文采超群,精於**,即使是酒後,仍能聽出樂人演奏的**中的很細微的疏失,每當這時,他總要轉頭看一看。所以當時有謠諺說:「曲有誤,周郎顧」(《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周瑜待人謙恭有禮。當時孫權只是將軍,諸將及賓客對他禮儀並不全備,比較草率。只有周瑜對孫權敬慎服事,完全按君臣之禮來對待。

周瑜心胸開闊,以德服人,跟後世**家虛構的那位截然不同。應該說,這才是周瑜的真性格。程普曾一度和周瑜關係不好。

程普認為自己年齡比周瑜大,多次欺辱周瑜。周瑜卻始終折節容下,從不跟他一般計較。程普後來特別佩服周瑜,曾對人說:

「與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飲美酒,不知不覺就醉了!」至於後人說周瑜氣量狹小,忌賢妒能,被人氣死,則純是**家言,不足為信。

對周瑜的才幹,劉備、曹操、孫權都非常清楚。劉備曾私下挑撥周瑜和孫權的關係。一次,孫權、張昭等人為劉備送行,張昭等人先離開了,孫權和劉備談話。

劉備嘆息說:「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只是他器量太大,恐非久居人下者!

」曹操則有意貶低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的作用。他寫信給孫權說:「赤壁之戰,正趕上我的將士們染病,於是,我自己燒船退卻,沒想到,這下倒使周瑜成了名。

」歷史評價

5樓:匿名使用者

聰明才智,充滿智慧,與諸葛亮不相上下,但是氣度太小了

6樓:匿名使用者

周瑜氣量小,純粹是《三國演義》中,為了吹捧諸葛亮而編撰的故事。

周瑜是三國時期的少年英才。為吳國的基業立下汗馬功勞。也是一個有戰略眼光的全才之將

7樓:魁影

周瑜,在歷史的舞臺上是個明星,他謀略一點兒也不呀亞於孔明,但卻是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周瑜一生征戰,有強烈的進取精神和橫行天下的報負;周瑜少年得志,風度可人,議論英發,有口皆碑;周瑜文采超群,精於**,即使是酒後,仍能聽出樂人演奏的**中的很細微的疏失,每當這時,他總要轉頭看一看。所以當時有謠諺說:「曲有誤,周郎顧」 !

8樓:

周瑜三國志中最客觀應該是孫權對他的評價:「公瑾雄烈,膽略兼人....」

9樓:初春的回憶

不知道不明瞭不想要是什麼歌

周瑜是個什麼樣的人 歷史上周瑜的評價怎樣

10樓:悠然桑梓

後人在看《三國演義》時,認為周瑜是一位小肚雞腸的人,為了和小的事都要斤斤計較。在周瑜臨死之時,還發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嚎。《三國演義》只是一部對三國故事的演義,其中的觀點和人物沒有歷史書籍那般客觀和中立。

有人說《三國演義》是站在褒讚劉備的角度上創作的,對曹操、周瑜等人都有一定的貶低之意。周瑜在孫權陣營的謀士,諸葛亮是曹操陣營的謀士。在《三國演義》中,以貶低周瑜來襯托諸葛亮的才能無雙。

在陳壽所寫的《三國志》中,周瑜是一位才貌雙全的人。周瑜出生在一個官宦家庭,祖父和父親和堂叔都曾擔任要職,在此條件背景下出生的周瑜,也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人。在江東一帶,有「曲有誤,周郎顧」的話語,當時人們把有才幹智慧貌美的男子稱為「郎」,江東百姓稱周瑜為「周郎」,從中可知周瑜的魅力。

周瑜還是一位有才幹的人,在赤壁之戰中,周瑜是劉軍和孫軍的總指揮。在這這場戰爭中顯示了周瑜不俗的軍事才能和謀略,連劉備和曹操二人都十分敬佩周瑜的才能。除此之外,周瑜還是一位大度之人。

陳壽在《三國志》中說周瑜「性度恢廓」,劉備評價周瑜為「氣量頗大」,蔣幹評價周瑜是「雅量高致」。從這些溢美的詞彙中都可看出周瑜是一位集才華與智慧於一生的英雄人物。

周瑜的性格特點

說起周瑜的性格特點,需要從兩方面來說明。一是陳壽所著的《三國志》,二是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因為《三國演義》的深入人心,很多讀者都認為周瑜最終是被諸葛亮活活氣死的,還留下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肺腑之言。

但是,縱觀後來學者對周瑜的評價,都是對他才能、智慧和人品的稱讚。「年少曾將社稷扶,三分獨數一週瑜。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

功跡巍巍齊北斗,聲名烈烈震東吳。青春年紀歸黃壤,提起教人轉嘆籲。」這是范成大對周瑜的評價,字詞之間洋溢的全是對周瑜的肯定與讚美。

在《三國志》中,周瑜是位春風得意的才智少年。顯貴家庭出生的周瑜,有著卓爾不群的談吐。他有著勇敢決斷的性格特點,遇事不慌不亂,積極地相出辦法來解決。

孫策去世後,東吳人心惶惶,為了安撫軍心,周瑜依照好友遺言,不顧一切的擁立孫權為首領。正是周瑜決斷的性格特點,才讓東吳上下一心。除此之外,周瑜有著不驕不躁的性格特點。

20來歲的周瑜已經在東吳大展才華,周瑜在東吳是鼎鼎大名的人物。隨後,又娶了美麗溫柔的小喬為妻,周瑜無疑是人生的贏家。但是,周瑜在得到眾多的鮮花和掌聲之後,仍然以輔助孫權為主,不計較得失和富貴。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被塑造成了一位心胸狹隘之人,並且容易嫉妒他。

周瑜評價

周瑜,著名將士,他的妻子小喬為其誕下三子,少年時與孫策交好,也因此與孫家結下世代因緣,在《三國演義》中作者為了塑造諸葛亮的智慧過人的形象,對周瑜的形象難免有些言過其實了,或者說對他的說明並不是真正歷史上的那個周瑜。

事實上週瑜其人膽識過人,學識淵博,司馬光曾經在《資治通鑑》中對他的評價是極高的,再有關於三國的其它史書的記載中也沒有關於周瑜心胸狹窄,嫉妒心強的描述。周瑜不僅精通音律,而且文采超群,他戎馬一生,征戰披甲,有極大的抱負,關於待人接物方面他也是相當謙恭有禮的,對於他當時的好朋友的孩子孫權,即使他當時在軍中沒什麼地位,不受其他將軍的尊重,周瑜依然尊敬孫權完全按照君臣應盡的禮儀來對待。這和厚實的**家所描述的那個周瑜是截然不同的。

而關於曹操對周瑜的評價其實也不太好,因為曹操對於周瑜的評價其實不多,他的交流多是和孫權之間的。唯一一次對周瑜的評價還帶有蔑視的意思。最後可以聯絡到歷史的上下關係,也不排除曹操這只是在自己兵敗之後的自我嘲諷罷了。

周瑜到底是君子還是小人沒有人能準確的判斷,一切只看自己的價值觀如何了。總之可以肯定的是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有或多或少的不正確的評價。在後人看來多少是有一些要把人引入歧途的意思了。

關於周瑜的樣貌有記載為「瑜長壯有姿貌」,從這句話中可以得知周瑜長相俊美氣勢翩翩。周瑜不但風流倜儻,而且還才高八斗。文武智謀樣樣行,音律也很擅長,周瑜可謂是一位全能型人才。

蘇軾曾作詞《念奴嬌赤壁懷古》來感慨那段風雲歷史,其中他用「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其中,蘇軾用「羽扇綸巾」四個字,描繪了周瑜綽約的氣質,感慨周瑜實為不凡之人。

後來,多種版本的《三國演義》上映了,排除周瑜的性格來說,導演在選周瑜一角時,差不多都會任用長相挺拔、儒雅之人來飾演周瑜。在電影《赤壁》中,梁朝偉飾演周瑜一角,在梁朝偉身上再現了周瑜儒雅之風,動作之間頗具儒士之風。梁朝偉飾演的周瑜將周瑜的淡定和智慧刻畫的入木三分,尤其是梁朝偉版周瑜穿上白色的大袍時,神態器宇不凡,有「雄姿英發」之態。

在2010版《新三國》中,黃維德飾演周瑜一角。黃維德版周瑜不僅有文雅之風,更突顯了周瑜的英氣。周瑜能文能武,當他是一位謀士時,他可以將文人的氣韻發揮到極致,當他穿上戰袍去前方殺敵時,英氣十足。

黃維德版周瑜將周瑜的文雅和英勇都展現了出來。

後來,在與三國相關的電視和電影作品中,「周瑜」大多以儒雅示人。

《三國演義》中對周瑜略有醜化,歷史上真實的周瑜是什麼樣的

雙月玄 周瑜是東漢末年名將之一。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草船借箭,以及劉備娶孫尚香,根本不是諸葛亮的功勞,背後都有周瑜的身影。就連孫權都稱讚周瑜有治國之才。周瑜可以說是文武雙全。不到20歲就是東吳大將,還迎娶小喬。可以說走上人生巔峰。世間英雄豪傑士,江左風流美丈夫。這一句詩就是稱讚周瑜的。宋徽宗時,追尊...

周瑜是什麼樣的人?真正歷史上的,周瑜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真正歷史上的。

中醫行道 周瑜 175 210 字公瑾,廬江舒縣 今安徽廬江縣西南 人。東吳傑出的軍事家 政治家 臨終前,他上書孫權,推薦魯肅接替自己的職務。周瑜語重情長地勸誡孫權 先慮未然,然後康樂 除要防備北方的曹操,還要警惕佔據荊州的劉備。這一年,周瑜三十五歲。孫權對於周瑜的病逝,悲痛萬分。他流著眼淚說,周瑜...

如何評價趙子龍?歷史上對趙子龍的評價是什麼?

趙子龍,常勝將軍。是一位忠實的上將軍,武力超群,還有計謀,並且能臨危不亂,而且能夠外賓從中取敵人首級,十分的勇猛。我覺得趙子龍真的是一個特別有勇有謀的人,他在歷史上也是一個特別值得讓人尊敬的人,做了很多好事。趙子龍是一個真正的英雄,他武功高強,俠肝義膽,忠心耿耿,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我個人覺得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