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將能而君不御者勝的事例

時間 2021-06-12 06:52:00

1樓:逍遙之道可道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謀攻篇》)

這段話的意思是:戰爭的勝利是可以事先預知的,但是必須以熟知五種情況為前提:一是對敵對雙方的情況瞭如指掌,知道什麼情況下可以打,什麼情況下不可以打;二是將帥既能指揮大部隊作戰,也能指揮小部隊作戰,具有高超的應戰能力;三是全國上下團結一心,三軍上下同仇敵愾;四是以有戒備的軍隊攻打防禦鬆弛的軍隊;五是將帥具有指揮才能,而國君又不干預牽制。

上述五條,就是**勝利的依據和規律。

「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是什麼意思?

2樓:

將有能耐的,君主不要干預將的行動,以保證將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以求取得戰爭的勝利。

出自——《孫子兵法·謀攻篇》。

原文: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軍者三: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者,則軍士惑矣。

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譯文:孫子說:大凡用兵的原則,使敵人舉國屈服,不戰而降是上策,擊破敵國就次一等;使敵全軍降服是上策,打敗敵人的軍隊就次一等;使敵人一個「旅」的隊伍降服是上策,擊破敵人一個「旅」就次一等;使敵人全「卒」降服是上策,打敗敵人一個「卒」的「隊伍就次一等;使敵人全「伍」投降是上策,擊破敵人的「伍」就次一等。

因此,百戰百勝,不算是最好的用兵策略,只有在攻城之前,先讓敵人的軍事能力嚴重短缺,根本無力抵抗,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謀取勝,其次是以外交手段挫敵,再次是出動軍隊攻敵取勝,最下策才是攻城。攻城為萬不得已時才使用。製造攻城的蔽櫓、轒轀,準備各種攻城器械,需要花費三個月的時間。

帥控制不住忿怒的情緒,驅使士卒像螞蟻一樣去爬梯攻城,使士卒**三分之一而不能攻克,這便是攻城所帶來的危害。

因此,善於用兵的人,使敵人屈服而不是靠戰爭,攻取敵人的城池而不是靠硬攻,消滅敵國而不是靠久戰,用完善的計策爭勝於天下,兵力不至於折損,卻可以獲得全勝,這就是以謀攻敵的方法。

用兵的原則是:有十倍的兵力就包圍敵人,五倍的兵力就進攻敵人,兩倍的兵力就分割消滅敵人,有與敵相當的兵力則可以抗擊,兵力少於敵人就要避免與其接觸,兵力弱少就要撤退遠地。所以弱小的軍隊頑固硬拼,就會變成強大敵軍的俘虜。

將帥,是國家的輔佐,輔佐周密國家就會強大;輔佐疏漏,未盡其職,國家必然衰弱。 國君對軍隊造成的危害有三種情況:不知道軍隊在什麼條件下可戰而使其出擊,不瞭解軍隊在什麼情況下可退而使其撤退,這就束縛了軍隊的手腳。

而插手三軍的政事,就會使部隊將士不知所從。不瞭解軍中的權變之謀而參與軍隊的指揮,就會使將士們疑慮重重。軍隊既迷惑又疑慮,諸侯**隊乘機而進攻,災難就降臨到頭上,這就是自亂其軍而喪失了勝利。

預知取勝的因素有五點:懂得什麼條件下可戰或不可戰,能取勝;懂得兵多兵少不同用法的,能取勝;全軍上下一心的,能取勝;以有備之師待無備之師的,能取勝;將帥有才幹而君主不從中干預的,能取勝。這五條,是預知勝利的道理。

所以說:瞭解對方也瞭解自己的,百戰不敗;不瞭解敵方而熟悉自己的,勝負各半;既不瞭解敵方,又不瞭解自己,每戰必然失敗。

3樓:弓汀蘭屠嬋

孫子兵法有謂:「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意思是說:將帥有才能而君王不直接駕御的情況下才可以取得勝利。這反映孫子亦懂得無為而治的道理。

4樓:譙遠猶風

將帥有才能而君王不直接駕御的情況下才可以取得勝利。

舉出 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的幾個戰例?能詳細點更好

5樓:匿名使用者

孫子兵法有謂:「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意思是說:將帥有才能而君王不直接駕御的情況下才可以取得勝利。這反映孫子亦懂得無為而治的道理。

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譯]:預知勝利的情況有五種:知道可以打或不可以打者,能夠獲勝;瞭解多兵和少兵不同用法者,能夠獲勝;全軍上下意願一致者,能夠獲勝;以己之有備對付敵人無備者,能夠獲勝;將帥有才能而國君不加制肘的者,能夠獲勝。

馮唐,他的祖父是戰國時趙國人。他的父親移居到了代地。漢朝建立後,又遷到安陵。

馮唐以孝行著稱於時,被舉薦做了中郎署長,侍奉漢文帝。一次文帝乘車經過馮唐任職的官署,問馮唐說:「老人家怎麼還在做郎官?

家在**?」馮唐都如實作答。漢文帝說:

「我在代郡時,我的尚食監高祛多次和我談到趙將李齊的才能,講述了他在鉅鹿城下作戰的情形。現在我每次吃飯時,心裡總會想起鉅鹿之戰時的李齊。老人家知道這個人嗎?

」馮唐回答說:「他尚且比不上廉頗、李牧的指揮才能。」漢文帝說:

「憑什麼這樣說呢?」馮唐說:「我的祖父在趙國時,擔任過統率士兵的職務,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

我父親從前做過代相,和趙將李齊也過從甚密,所以能知道他們的為人。」漢文帝聽完馮唐的述說,很高興,拍著大腿說:「我偏偏得不到廉頗、李牧這樣的人做將領,如果有這樣的將領,我難道還憂慮匈奴嗎?

」馮唐說:「臣誠惶誠恐,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頗、李牧,也不會任用他們。」漢文帝大怒,起身回宮。

過了好長一會兒,才又召見馮唐責備他說:「你為什麼當眾侮辱我?難道就不能私下告訴我嗎?

」馮唐謝罪說:「我這個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諱迴避。」

在這時,匈奴人新近大舉侵犯朝

古今中外重用人才事例,古今中外名人勤奮成才的例子

大寶貝小寧 1 秦孝公用商鞅 秦孝公重用衛鞅 即商鞅 實行變法,獎勵耕戰,並遷都咸陽 今陝西咸陽東北 建立縣制行政,開阡陌,在加強 集權的同時,不斷增進農業生產。對外,秦與楚和親,與韓訂約,聯齊 趙攻魏國都城安邑 今山西夏縣西北 拓地至洛水以東,自此國力日強,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2 齊桓公用管仲...

古今中外名著哪個本好看,古今中外名著哪個本好看

傲慢與偏見 唐人 西廂記女神 哈姆萊特 紅與黑安娜 卡列尼娜 一千零一夜 家牡丹亭 長生殿桃花扇 圍城希臘的神話和傳說 卡拉馬佐夫兄弟母親 紅樓夢,悲慘世界,邊城,茶館,三國演義。三國演義 隋唐演義 薛丁山徵西 楊家將 包公斷案 朱元璋 康熙微服私訪記 古今中外十大名著有哪些 古今中外的名著有哪些?...

古今中外胸懷大志的人物及名言,古今中外胸懷大志的人物及事件

淺時光 常用的密度梯度有蔗糖梯度,聚蔗糖梯度等。古今中外胸懷大志的人物及事件 韓信,江蘇淮陰人,出生時家道業已中落,因此沒有關於他家世的詳細記載,只知道他少年時期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清貧。但他家中收藏兵書和寶劍,韓信 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很多兵書,也受到良好的教育。從這些方面推論,韓信乃韓國之後 韓信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