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期中國與那裡有外交,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官是誰?

時間 2021-07-13 21:13:12

1樓:射河碧波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就已出現了第一位女外交官——馮嫽。

漢武帝時,為集中力量打擊匈奴侵擾,對西域的烏孫國採取和親政策,以宗室女解憂為公主,嫁給烏孫王軍須靡,公主隨帶了侍女馮嫽同去烏孫。

馮嫽生性聰慧,知書達理,與公主相互慰勉,立志安居烏孫,不負使命。她常馳馬牧場,出入氈帳,只幾年時間,便已通曉了西域的語言文字及風俗習慣。

不久馮嫽遵朝廷之命,以使節身份代表公主訪問鄰近各國。向各國國王贈送禮品,宣揚漢朝教化。各國君臣見漢朝以女子為使,大方謙恭,善於辭令,與人交談時連翻譯都不用,驚奇之餘,嘖嘖誇讚,尊稱她為馮夫人。

對此《漢書·西域傳》有載:「初,楚公主侍者馮嫽能史書,習事,嘗持漢節為公主使。行嘗賜於城郭諸國,敬信之,號曰馮夫人。

」烏孫右大將愛馮嫽多才多藝,聰慧漂亮,求為妻室。馮嫽從兩國友好大局出發,欣然同意,自此,漢朝與烏孫友情日增。到了漢宣帝執政之際,烏孫發生內亂。

朝廷原本想讓外甥元貴靡繼承王位,不料北山大將烏就**死國王,自立為王。宣帝得報後,急令破羌將軍辛武賢率一萬五千兵馬進駐敦煌,準備討伐烏就屠。西域都護鄭吉慮及漢軍道遠兵疲,勝負難料,建議朝廷派使與烏就屠談判,勸其讓位。

他知馮嫽善辦外交,推薦由她當此重任。

值此危難之時,馮嫽欣然受任,她與烏就屠本就熟識,開門見山說:「將軍奪了王位,似是可喜,然喜中不可無憂。如今漢朝大軍已至敦煌,將軍區區兵力,豈不是以羊群搏猛虎?」

烏就屠聽了甚為惶恐,沉吟不語。馮嫽曉之以理:「漢與烏孫親如一家,若兩國開仗,百姓遭殃,將軍也必身敗名裂,望三思而行。

」烏就屠自知遠不是漢軍對手,終於讓步說:「願聽夫人勸告,讓位於元貴靡,但求漢朝給個封號。」馮嫽爽快答應,又悉心勸慰了一番。

宣帝得悉馮嫽出使告成,十分高興,他對馮嫽也只聞其名未見其人,詔令回國。馮嫽回到闊別四十年的故都長安時,宣帝令文武百僚在城郊迎接。京畿百姓聞訊,不期而集,爭睹女使者的風采,人山人海,道路堵塞。

當日,宣帝在宮中召見,馮嫽奏告了勸導烏就屠經過,建議給予封號以安其心。宣帝盛讚其遠見卓識,欣然採納,並封她為正使,竺次、甘延壽為副使,再次出使烏孫。

馮嫽駟馬錦車,手持漢節,召烏就屠至赤谷城中,宣讀詔書,封元貴靡為大昆彌(王號),烏就屠為小昆彌。靠著她奔走斡旋,終於化干戈為玉帛,消除了漢與烏孫的一場殺伐!

又過了兩年,元貴靡病故,其子星靡即位。時解憂公主年近七十,奏請朝廷準允後,帶著馮嫽一同返回故國。哪知星靡生性懦弱,治國無方,局勢又起動盪。

馮嫽身在長安,心掛烏孫,上書宣帝請求再為漢使。宣帝准奏,選派騎兵一隊護送馮嫽第三次出使烏孫。

馮嫽以她的威望與才幹,遊說烏孫各方消釋嫌隙,精誠團結,幫助星靡治國安民,烏孫得以國泰民安,漢與烏孫的友好關係也因此得以繼續。

2樓:匿名使用者

馮嫽是我國有史記載以來,第一個傑出的女外交家。她熟知歷史,精明幹練。由於出身微賤,只能以解憂公主侍女的身份做為陪嫁來到烏孫。實際上,她承擔的是解憂公主政治顧問的重任。

在西漢王朝,解憂是對外和親公主中唯一的一位參與軍國大事的一品夫人。而她的計謀之所出,多求助於馮嫽。漢朝與烏孫軍事聯盟的形成,以及兩國聯兵挾擊匈奴的勝利,其中都有馮嫽的功勞。

而恰恰是在馮嫽離開烏孫一時,解憂辦了一件錯事,釀成了後患,致使烏孫**。馮嫽以她的聰明才智,身傳言教,不僅開導瞭解憂,安撫了烏孫群臣,也教育並薰陶瞭解憂的後裔和烏孫人民,使漢烏兩國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馮嫽的聲望和信譽,不僅沐浴著烏孫,她那孜孜不倦地維護團結安定,開創和平局面的言論和行動,也博得了西域諸國的尊敬和愛戴。正因如此,西漢王朝曾經命她以解憂公主的身份,作為欽差大使,持漢旌節,駕錦車,遍訪天山以南城郭諸國。

當時,她已年過半百,不辭辛苦地翻雪山,越大漠,歷嚴冬,踏酷暑,走訪了三十多個城郭之國。她每到一處,都受到上上下下隆重而熱情的禮遇。她為各國排內憂,解外患,講禮儀,說道德,揚善抑惡,推心置腹,使漢朝恩義廣佈大小綠州。

因而,城郭諸國都尊稱她為「馮夫人」。她的出訪,對於增進城郭諸國對漢朝的瞭解,促進西域都護府的建立都起到了良好地推動作用。

後來,當烏孫內部發生權力紛爭時,西域都護又只好委託她出面調停。馮嫽的丈夫是烏孫右大將,為人剛毅,老成持重,是紛爭雙方都非常尊敬信得過的人。於是馮嫽夫婦就從中斡旋,進行說和。

不久,漢宣帝知道了這件事,非常關切,為了弄清真實情況,就把馮嫽召回長安,親自聽取她的彙報,並徵求她對這場糾紛的處理意見。特任命她為持節正使,由竺次、甘延壽充任副使,陪她回烏孫去妥善查處。

在這之前,漢宣帝早巳派遣長羅侯常惠,率領三校人馬進駐烏孫國都赤谷城屯田戍邊。因而馮嫽一回到烏孫,就叫來兩位副使和常惠一起商議解決烏孫內部糾紛的辦法。接著馮嫽傳達漢宣帝的詔令,宣烏就屠來赤谷城,馮嫽當面對他說:

「我勸你放下**,再不要製造***件了,你為了爭奪權位,竟不惜同室操戈,兄弟之間進行殘殺,你這樣做只對敵人有利。你要再不聽勸告,等漢朝大軍一到,那就是自取滅亡。

烏就屠一聽,害怕了,忙說:「請馮夫人恕罪,我願息兵,只求得個小王的封號。」經協議,一致同意立元貴靡為烏孫大昆彌(大王),立烏就屠為烏孫小昆彌(小王)。當時,烏孫有人口十萬多帳,按

四、六劃分人口地界,大王管六萬帳,小王轄四萬帳。一場內亂就這樣平息了。馮嫽當即把處理結果奏明天子,漢宣帝聞報,一方面下令通知破羌將軍不再率師出關,一方面派使臣帶著詔書去烏孫,向大、小王分別賜給官印綬服,宣佈封號。

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解憂公主的大兒子元貴靡,小兒子鴟靡先後病死。解憂公主亦是七十歲的老人了,她非常思念故土,於是,她給皇帝上書說:「願得歸骸骨,葬在漢地。

」漢宣帝考慮到她大半生身居異域,為國操勞,有功於漢室,就派人把她和馮嫽一起接回長安,並以公主之禮照顧解憂的飲食起居。對馮嫽也以厚祿優禮相待。兩年之後,解憂病逝,以公主之儀安葬。

元貴靡死後,他的兒子星靡代立,為烏孫大昆彌。由於星靡年幼,尚無力執掌國玫。馮嫽對此很不放心。

她給皇帝上書、請求返回烏孫鎮撫星靡。當時,正值漢宣帝駕崩,太子劉爽剛即帝位,史稱漢元帝。元帝考慮到西域的安全,雖然不忍心讓七十多歲高齡的一位老婦人出使,但由於馮嫽情真意切,一片亦誠,只好應允准奏了。

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老態龍鍾的馮嫽,又精神抖擻地第三次走上了「絲綢之路」。她在一百多名漢軍官兵的護送下,又重返烏孫。烏孫的臣民聽說她回來了,許多人騎馬跑出幾百裡遠道相迎。

她回到烏孫後,白天協助星靡和大臣們一起處理國政,夜晚,披星戴月,不辭勞苦地教星靡學習經史,向他講授做仁君的道理。馮嫽就是這樣為國為民,為大漢社稷,在荒僻的邊疆,耗盡了她的大半生心血,和烏孫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度過了她的有生之年。

縱觀一部《漢書》,雖然未能為馮嫽單獨開篇立傳,但從《西域傳》中有關她的描寫來看,也足以透視出她在西域的作為了。西漢時期共派出十八任西域都護,從他們的政績和功業來論,也只有鄭吉和段會宗可同馮嫽相媲美。因而,馮嫽在西域開拓疆土中的歷史地位與作用,由此可知矣!

3樓:匿名使用者

看你說的是近代史還是貫穿整個中國史了,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位女外交官,出現在漢代,也就是隨解憂公主一同赴往西域的馮嫽,最近電視劇《解憂公主》中就有馮嫽這個歷史人物在。

4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上的第一個女外交官應該是馮嫽,出現在漢代。

5樓:匿名使用者

馮嫽啊,中國第一位女政治家、女外交家。公元前101年,隨漢解憂公主遠嫁和親到了烏孫國。由於她多才多智,成為解憂公主的得力助手。

可以說她和解憂公主在當時為漢朝的周邊穩定起了不小作用。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憲法是什麼,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正式憲法是什麼?

小樹談澀會 你好,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憲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它是我國的根本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該憲法是1982年頒佈的,經歷了五次修訂。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憲法是不是古人所製造的 呂氏春秋 欽定憲法大綱 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 中華 臨時約法 都是屬於憲法性檔案 中華 憲法 1923年 即賄選憲法為中...

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大學,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大學是什麼時候設立的

北洋大學堂 1895年 現在的天津大學 如果不算現存的話 肯定是稷下學院 春秋時期的 愚者藏志 齊魯大學1864年 聖約翰大學1879年 天津大學 前北洋大學 1895年 北京大學 前京師同文館 1898年 這四所大學是現代意義上的大學,北京大學,天津大學是官方承認的兩種最早的觀點。齊魯大學與聖約翰...

誰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間諜,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間諜

正達美 應該是夏朝的女艾。公元前二十世紀前後,夏朝曾有一段太康失國,少康中興的歷史。在這段失國與復國之路上,少不了一位女子的功勞,她就是女艾,是華夏歷史上第一位女間諜。少康長大後,立志復興夏王朝,他努力爭取各方支援,增強自己的實力,因敵強我弱,強攻無勝算,他想到了 間諜 決定派手下智勇雙全的女將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