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這座城市有多少年的歷史,桂林有幾年歷史?

時間 2021-08-11 16:08:47

1樓:風流禹二

西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嶺南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今南寧屬桂林郡所轄。

桂林有幾年歷史?

2樓:匿名使用者

桂林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4000餘年歷史,是桂柳文化、桂系軍閥發祥地,自秦朝始,版桂林一

權直是華南地區政治、軍事、文化中心。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開鑿靈渠,溝通湘、漓二水後,桂林便成為「南連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秦始皇統一嶺南後,桂林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地位越來越突顯。「桂林」之名,始於秦代,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桂林郡因當地盛產玉桂而成名,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

桂林到底有多少年曆史了

3樓:柯通武

桂林 歷史悠久。根據市區寶積巖和甑皮巖洞穴發現的遺物考證,甑皮巖人是母系氏族的社會階段,距今約一萬年。夏商周時期,這裡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 年),在這裡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東漢時改屬始安侯國。

三國時先屬蜀,後歸吳。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時屬嶺南桂州總管府。

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貞觀八年(634年)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屬靜江節度。

五代十國時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宋時,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後屬靜江府。元時屬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

明清時均屬廣西省桂林府。**時屬廣西省。

桂林市有多少年的歷史

4樓:匿名使用者

秦朝就有桂林了!!真是歷史悠久啊!!

5樓:匿名使用者

自西周以來,就有桂林了,隸屬楚國

6樓:匿名使用者

我記得歷史上有講秦始皇分桂林,象郡,這就是史書上記載的桂林市歷史的開始

桂林有多少年曆史了!

7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桂林解放橋歷史典故:解放橋是桂林市東、西交通要道,重建後橋寬45米,長284米,造型美觀,輕盈流暢。佇立橋上,東望七星公園,西見鬧市,北可看伏波山、疊彩山、獨秀峰、南可眺望象山、穿山、南溪山。

東岸橋頭,立交路段下闢為步行道,岸跨拱底噴繪有藍天白雲,拱壁上有寬達45米的桂林山水巨幅**,各種形式的噴泉水帶、水幕牆跌水、銅馬群雕、造型燈柱、玻璃棚屋,營造出一片親水、嬉水、休閒、觀景的好去處,也是兩江四湖水上碼頭之一。西岸橋頭匝道是幾何風格的小園林,有地下通道相連。位於解放東路東端、自由路西端,是桂林市城區橫跨灕江最早的橋樑。

始建於2023年,時抗戰軍興,桂林屢遭敵機襲擊,為疏散城區人口,建成鋼木桁架上承式橋樑,定名「中正橋」。長181米,寬11米,5孔,每孔跨36米,木橋面,荷載10噸。2023年10月,日本侵略軍壓境,炸燬2、3孔橋面。

2023年7月,佔領軍潰敗時炸斷2、3號鋼樑。2023年2月修造「中正浮橋」。2023年7月,在原址重修鋼木桁架結構,更名解放橋。

1957、2023年先後兩次維修。2023年,解放橋保留下部結構,加固橋墩,拆除上部結構,擴寬橋面,改建為空腹式混凝土雙曲拱橋。全長239.

3米,其中主橋215.3米,引橋14米;高4.36米,5孔,每孔跨徑34.

9米;橋面寬15.5米,其中車道9.5米,人行道南北各3米;荷載汽—13級,拖—60級。

擴建後極大地便利了兩岸交通,為桂林人民生活、生產作出重大貢獻

8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到現在 算起來也有2000多年了

9樓:匿名使用者

秦朝就有桂林了!!真是歷史悠久啊!!

日本有多少年的歷史了,日本有多少年的歷史

差不多1700年的歷史。考古研究發現,在數十萬年前來自中國東北的原始人類進入朝鮮半島上居住,一些又遷徙到日本。日本列島上在4世紀後才出現國家,之前只有部落,日本列島原來並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話中,日本人稱其為 八大洲 八大島國 等。據 漢書 後漢書 記載,中國古代稱日本為 倭 或 倭國 公元五世紀...

深圳這個城市歷史有多長,深圳有多少年曆史?

在秦朝來以前,廣東是自越族人聚居之地,bai稱為百越地,並不du為化外之地。周夷王八年zhi 公元前dao887年 建立的楚庭,成為廣東地區的中心。秦始皇三十三年 公元前214年 統一嶺南後建郡,廣東屬南海郡。漢初趙佗據嶺南三郡稱南越國,建都番禺,即今廣州。廣東成為南越國政權的中心地帶。元鼎六年 公...

茶道有多少年的歷史,茶道有多少年曆史了?

茶道 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 賞茶 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 學習禮法,是很益的一種和美儀式。茶道最早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 封氏聞見記 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