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移民的原因和趨向,中國古代三個移民朝都哪三個

時間 2021-08-30 10:01:26

1樓:鬱悶的華

原因:1,擴張。例如:

秦始皇消滅百越後,遷徙了50萬人到嶺南居住。他們成為了嶺南的主要居民。

漢武帝多次強迫遷徙國內的居民到新佔領的土地居住。例如涼州西部的四郡,都是漢武帝時期移民過去的。

後來多把罪犯或被貶的**遷徙到邊疆。

2,防備百姓。例如:

秦始皇吞併六國後,怕六國的貴族和富人造反,就強迫他們遷徙到關中居住,好控制。

3,國家改朝換代,很多人不願意做新朝代的臣民,而遷徙。例如:

武王伐紂,商朝貴族箕子率領5000頑民遷徙到朝鮮半島,建立了朝鮮最早的國家——箕子朝鮮。這5000人成為朝鮮的祖先。

4,躲避**,或對現政權不滿。秦始皇暴虐無比。很多中國人跑到外國居住,多數跑到朝鮮半島去了。也有象徐福那樣,跑到日本去的。現在也有不少人想著出國。

5,異族入侵導致遷徙。例如:

西晉時期,五胡亂華,大部分中國遷徙到南方,少部分遷徙到涼州。

宋朝時期,女真金國入侵,大批中國人南遷。

有的甚至遷徙到國外。

6,為了生機而遷徙到異地。中國人本來重視農業,但有相當多的人不安分守己。他們或為商人,或為遊俠,比從事農業要舒服得多。

尤其在國內政局不穩定的時候,四處遷徙漫遊的人很多,他們沒準就在哪定居。例如:老子就去了西域。

7,沿海居民有很多人的當了海盜。他們無法在國內居住,就在海外定居。而且人數相當的多。明朝時期的"倭寇"就有數十萬人,他們從上到下基本都是中國人。

8,其他各種原因還很多很多。

中國古代三個移民朝都哪三個

2樓:伊犁你等著我

中國近代史上曾出現三股巨大的移民潮,分別是闖關東、走西口和下南洋。

關東,是指山海關以東,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東北。東北是滿族的龍興之地。。清王朝建立之後,在東北修築了著名的柳條邊,將其一分為二,施行禁邊政策,漢人不準非法越過邊牆到東面也就是滿人的龍興之地去。

這導致中國東北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人口增長緩慢。2023年,禁邊開始鬆弛,大批關內漢人開始到關東謀生。中國在康、乾時代所發生的人口激增,以及鴉片戰爭之後的經濟危機,導致關內的人口極度過剩,生存環境惡化,這也為移民造成了直接的促因。

2023年,清朝從法律上根本放棄了禁邊政策,標誌著滿漢民族融合的完成。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的時候,東北的人口已經突破了三千萬,其中絕大部分是來自中國山東和河北的關內移民及其後代。為了生存,他們所要克服的不僅是清王朝的禁令,還有無數的艱難險阻,他們與惡劣的自然環境,與土匪,與俄、日殖民侵略勢力進行了頑強的生存鬥爭。

一個「闖」字,真切地表達了這種歷史真實。闖關東,這一世界罕見的移民大潮徹底改變了東北亞的歷史。

民間所說的「走西口」中的西口,是指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的殺胡口,出了這個關口,就到了內外蒙古草原以及新疆等地。由殺胡口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當年草原民族與農耕民族的矛盾曾經是多麼激烈。走西口,還可以從廣義上來理解。

廣義上的西口,是指在晉陝北部象殺虎口一樣的關口,比如陝西的谷口,神木口等等。晉陝移民從這些關口外出,逐漸分佈在廣闊的蒙古高原以及新疆等地,促進了這些邊疆地區的民族融合,使這些地區由純粹的牧業區變農牧業混合區,三晉文化也同時在這些地區紮下了根。當年,晉商在口外許多著名的商貿城市都處於主導地位,其業務甚至遠至俄羅斯,是中國著名的商業群體之一。

所謂南洋是明清時期中國對東南亞一帶的稱呼,包括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馬來群島和中南半島等地。炎黃子孫到南洋去,很早就開始了,比如漢末、唐末、宋末等歷史時期。只要中國出現大規模的動亂,就會有許多人遠走南洋進行謀生。

明清兩朝交替期間,下南洋的人數出現了大幅度的激增。而2023年之後,中國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和持續的內部動盪,大批的華人開始前往南洋海外謀生。據葛劍雄等人所著的《簡明中國移民史》估計,從2023年到2023年的九十年中,由福建和廣東兩省輸出的移民每年就平均在十萬人以上。

這是世界史上一股巨大的移民潮。

目前,東南亞大約生活著五千萬華人,是海外華人的最大集中之地。經過華人幾代人的經營和奮鬥,在東南亞這些國家中,華人在經濟上都有著重要的影響。他們不僅以自己的成功為所在地國家做出貢獻。

也支援了近代以來的中國革命、反侵略鬥爭,乃至於經濟建設。下南洋的一個「下」字,形象地表明瞭,這些華人脫離了自己的母體,既為目的地國家帶去了華夏文明,也融入了當地的社會。

3樓:匿名使用者

魏晉南北朝:「永嘉南渡」。隨著八王之亂、五胡十六國的開始,北方地區陷入混戰。

大批北方士民南渡。此次移民潮對中國歷史意義深遠。這是中國南方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等諸多方面全面超越北方的開端;形成了獨特的客家人族群,改變了南方地區的人口、民族構成,中華民族的構成進一步穩固。

南宋:「靖康之恥」。隨著北宋的滅亡,大批宋遺民南渡避難。從此時起南方地區的工業、農業、商業經濟完全超過北方地區,南方正式成為全國的經濟中心,這一格局到現在也未改變。

明清之際:「湖廣填四川」。由於明末的李、張之亂、滿清的**。

中國人口銳減。清朝穩定統治之後為了發展生產陸續採取大規模移民計劃。將人口相對較多的兩湖、兩廣人口遷徙到人口稀少的四川;將山西人口遷徙到河北、山東等。

這種遷徙伴隨著血腥的鎮壓和**,但在客觀上確實起到了促進社會經濟恢復、發展的作用。

中國古代科技高度發達的原因,中國古代科技長期領先,高度發達的原因有哪些

中國古代科技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原因 1.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封建社會的國家,政治制度,經濟制度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2.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國內各民族之間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各民族互相學習,共同創造了古代文明.3.明清以前,中國一直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不斷吸收外來文化,豐富了自己的文化.4.中國...

中國古代千古之謎

超級小涵涵 傳國玉璽 就材於 和氏璧 為秦以後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八篆字,以作為 皇權神授 正統合法 之信物。嗣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 受命於天 失之則表現其 氣數已盡 凡登大...

中國古代檢查機構的影響和性質,歸納中國古代監察機構

劫色無罪 檢查機構能直接上達天聽 only丶無朢 集權吧,加上統治者的話語權。歸納中國古代監察機構 我國古代 對地方官吏的監察,始終是封建政治中的一個重大問題。數千年來,封建統治者憚思竭慮地 設計並推行了多種監察地方的方案和措施,即使在今天看來,其中也不乏合理的 有價值的因素。本文試就古 代對地方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