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性格角度評價劉邦和項羽作文,從性格角度評價劉邦和項羽800字作文

時間 2021-09-09 09:07:27

1樓:匿名使用者

近幾年,圍繞楚霸王項羽似乎形成了一個不小的文化熱點。電影、電視連續劇、電視書場、專題出版物及mtv不一而足,其間或多或少有些許為項羽鳴冤叫屈的情緒。項羽身後向來不寂寞,宋人李清照「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的名句當為其評價最力者,然而只涉及其生其死而不及其它。

待到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學》直評項羽因不厚不黑而敗,這就牽涉到劉項優劣論。時下洶湧的不平之氣,或許就是對不黑不厚說的呼應。其實,不論人們對項羽懷有何等情感,事實總是事實。

細讀《史記》就不難發現,項羽絕非人們心目中的直腸漢,也不可能與厚黑無涉。有關項羽的歷史功過得失,學界論之甚詳。筆者只想對一些一向為研究所忽略、又關係項氏成敗並對後世有啟示意義的項羽現象略作歸納。

第一,項羽的個人品質造成了他的失敗。首先項羽絕非智力低下,正相反,司馬遷認為他才氣過人。劉邦也認為在勇悍仁強方面自己非項羽可比,對此韓信亦有同感。

但項羽這種過人才華並沒有給他帶來幫助,反而使他成為直繼暴秦的統治者。項羽的本性是極度自負。陳平對其鑑定為「不能信人」、「意忌信讒」。

在項羽眼裡,他人均不足道,所以他事必躬親,弄得自己很辛苦。這使人聯想起秦始皇。侯生、盧生有言:

「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以為自古莫及己……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

項羽也是逢戰必到,疲於奔命,最後又中了陳平的反間計,更加形單影隻,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司馬遷評秦始皇曰:「自以為功過五帝,地廣三王,而羞與之侔。

」評項羽曰:「奮其私智而不師古。」其次是苛察。

苛察大概是項氏家風。其叔項梁起義後不久拒絕一門人求職時指責對方某時未辦好某事,是為其證。日後,殷王司馬昂叛楚,項羽派陳平等擊降之。

不久,司馬昂降漢,項羽就要追究上述軍事行動的參與者,導致陳平歸漢。相形之下,劉邦的部屬中有許多人曾反對過他或投降過項羽,均未受追究。

所以,項羽雖常勝,人卻越打越少;劉邦雖常敗,人卻越戰越眾。又其次,項羽繼承了趙高的一套統治術。趙高曾獻計於秦二世,說欲鞏固其統治,唯有賤者貴之,貧者富之,遠者近之。

項氏在分封時正是這樣乾的。他將原來的齊燕之王分別貶為膠東王、遼東王,而將齊燕之將分別封為齊王、燕王。正是這種統治術,迅即釀成了不安定因素,並最終斷送了項氏統治。

經歷過暴秦統治的廣大人民是絕不能忍受項氏統治的。天份反成事業之累,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第二,項羽現象提出了歷史人物作用的階段性命題。彼得原理有無能極一說,即某個系統裡的人達到其力難勝任的崗位,不稱職現象便隨之產生。項羽的情況正合此理。

可以說,在反秦風暴中,如果沒有項羽的摧枯拉朽之力,其成功是不可想象的。他在奪權前對形勢的正確判斷,在救趙時的果敢絕決,奠定了其歷史地位。但以此為限,其後的局面就非項羽所能勝任。

歸降的二十餘萬秦軍,既是項羽的最輝煌勝利,也成了他失敗的開端。這些與諸侯聯軍人數相去不遠的俘虜,如果不殺,總是心腹之患。而一旦殺降,項羽就失去了道義上的支援,並且無法在關中立足。

又如分封,也非項羽份內事,項羽挾威勢強行包辦,弄得怨聲載道。

於是,項羽就從順應歷史潮流走向了反面。對此,項羽本人固然有推卸不了的責任。他以為自己既然在軍事上有一套,其它方面估計也差不了。

耐人尋味的是,時過兩千年,項羽的思維方式在中國仍可以大行其道。生活中經常能看到某些領域的成功人士,情不自禁地要對各種事物指點江山。那麼,項羽同時代的人預設了他的自負就不足為奇了。

但事實讓天下及項羽本人大失所望。如果項羽當時不去爭奪支配權,他肯定不會迅即覆滅。或許應了老子的一句話,「知止可以不殆」(王弼《老子注》)。

可惜,項羽及其它情形相類者當時絕不會有這份自覺。人類註定要在錯誤中成長。

最後,項羽蔑視知識或代表了一定的中國社會情緒。少年時代,項羽學書學劍學兵法均淺嘗輒止。在項羽眼裡,「書,足以記名姓而已」。

可見,知識在其心目中一文不值。項羽抹殺義帝的功績一事更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國社會對知識的情緒。他說:

「身被堅執銳首事,暴露於野三年,滅秦定天下者,皆將相諸君與籍之力也。」話雖說的有力,可卻不是事實。

義帝是在項梁敗死,楚國受重創之後出面主持大計的,他親自佈署了攻秦的兩路人馬,完成了陳勝、項梁未能完成的大業——滅秦。設想,如果印刷廠廠長出面否認一本暢銷書作者的作用,建築隊長出面否認一個傑出建築的設計師的作用,一定沒有人會信以為真。但項羽的上述言論卻能深得人心。

甚至司馬遷或者都被其騙住,《史記》就沒為義帝立傳。無獨有偶,劉邦定天下**行賞厚封蕭何,遭到武將們的抵制。

深究起來,對項羽的歧讀皆源於司馬遷的記敘。特別是將劉項二人相互參看時尤其如此。當司馬遷著力描摹時,項羽總是威武雄壯,氣勢奪人;劉邦則平淡無奇,甚或猥瑣。

於是便有阮籍登廣武戰場「世無英雄,使豎子成名」之嘆。確實,劉項相爭,項羽處處壓劉一頭。然而,項羽的剛猛無儔恰恰是逆時代潮流而行。

所以,雖然頻頻取勝,卻最終魂斷烏江。欲讀通項羽,必須讀司馬遷為劉項二人各自所下的讚語

2樓:匿名使用者

lz網上搜點吧,何況你什麼也不送.我不懂劉邦和項羽的這段歷史,如果三國時期的不要說800字.8000字的**我也會寫給你.

評價劉邦或項羽的作文(800字)

3樓:匿名使用者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誰說他不是英雄?

問世間西楚霸王誰人能敵?

垓下一役,張良小人卑鄙之極,將楚人老弱婦孺押解到霸王軍寨四面,命其高唱楚歌。使其項軍士氣消弭,虞姬拔劍自刎以勵項王之志;孰料霸王是何等重情重義的漢子!命八千江東子弟各自逃生,但將士們誓死不降,直至全軍覆沒。

垓下一戰後,霸王來到烏江邊,有一位老漁夫願意冒死送他過江,以便他日東山再起,捲土重來。但項羽他不肯,說江東子弟盡命隕於己手,再無顏面見江東父老也!安葬虞姬後,他震臂一呼:

「時不我待!」隨折斷手中跟他叱吒疆場多年方天畫戢,放走心愛的烏騅寶馬,拔劍自刎!烏騅見此慘烈之景,悲鳴不已,絕食而亡!

自此千百年後烏江邊無數文人墨客無不為其哀娩嘆息!

垓下一役,項羽失敗,但雖敗猶榮!劉邦雖勝,勝之不武

語文作文,關於劉邦項羽的議**,800 字

4樓:靜來賓酒

項羽出身高貴,而劉邦出身低微。項羽是英雄而劉邦是梟雄。按理說,我應該欣賞項羽,但是,我卻欣賞劉邦。

項羽有「匹夫之勇」和「婦人之仁」,這兩個充滿了矛盾的缺點。他強壯,勇猛,所向披靡。他渴望戰鬥,渴望和對方的主帥戰鬥。

喜歡單打獨鬥,喜歡鬥勇。這也就是項羽的匹夫之勇。他不適合當一個主帥,而適合當一個衝鋒陷陣的將軍。

項羽的仁而愛人也是公認的,為什麼沒有傲慢罵人的劉邦得人心呢?這就歸功於他的「婦人之仁」。人家劉邦派人攻打城池,誰打下來的,就賜給誰,而項羽,只是在平時噓寒問暖飯。

但是,在攻下城池的時候,項羽卻掌握在自己手裡,不肯分人。比起升官發財,分地封爵,噓寒問暖算什麼呢?所以,又引出了項羽另一個缺點——小家子氣。

當時項羽佔領了咸陽,只是搶掠了一番又回老家了。放著現成的皇帝不做,又回去坐他的楚霸王去了。項羽卻覺得,如果有錢了不會老家去,豈不是衣錦夜行,誰看得見?

由此可見,怪不得有人說楚人不過是沐猴而冠。

項羽也因為他的小家子氣和小心眼,導致許多得力干將都離開他投靠劉邦去了。韓信,陳平,范增,鍾離昧……哪一個不是出色的謀士?而項羽很幸運的擁有這麼多能幹的人,卻不會用人。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沒錯,項羽的種種做法,導致了他的失敗。

劉邦雖然自己沒什麼本事,卻會用人,毫無疑問,他是一個出色的領袖。韓信,陳平,張良,蕭何……一個個為他所用;項羽能忍,公元前206年劉邦進入咸陽,那麼多的金銀珠寶,但是張良一勸說,他毅然決然的退出寢宮;劉邦大方,誰攻下的地盤就歸誰;劉邦不拘小節,為成大事從車上把自己的孩子推下來;劉邦不清高,他錯了就會道歉,是英雄就讚賞。不管是敵還是友。

我欣賞梟雄,所以我欣賞劉邦,欣賞曹操。英雄必然不能成功,因為他們有太多的兒女情長,有太多的「規矩」。成大事者就應該不拘小節,為成功而不擇手段。

5樓:戀靉橆毓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誰說他不是英雄?

問世間西楚霸王誰人能敵?

垓下一役,張良小人卑鄙之極,將楚人老弱婦孺押解到霸王軍寨四面,命其高唱楚歌。使其項軍士氣消弭,虞姬拔劍自刎以勵項王之志;孰料霸王是何等重情重義的漢子!命八千江東子弟各自逃生,但將士們誓死不降,直至全軍覆沒。

垓下一戰後,霸王來到烏江邊,有一位老漁夫願意冒死送他過江,以便他日東山再起,捲土重來。但項羽他不肯,說江東子弟盡命隕於己手,再無顏面見江東父老也!安葬虞姬後,他震臂一呼:

「時不我待!」隨折斷手中跟他叱吒疆場多年方天畫戢,放走心愛的烏騅寶馬,拔劍自刎!烏騅見此慘烈之景,悲鳴不已,絕食而亡!

自此千百年後烏江邊無數文人墨客無不為其哀娩嘆息!

垓下一役,項羽失敗,但雖敗猶榮!劉邦雖勝,勝之不武

6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昨天我剛好看過一篇關於項羽的,是我們學校高三寫的

我從項羽身上學到那些精神800字作文

高中作文 走進項羽 800字(我要自己創作的 不要和網上一樣)

怎樣從歷史的角度客觀的評價成吉思汗?左右。謝謝

李志錦 但同時,成吉思汗之對外擴張,在客觀上頗有積極意義。成吉思汗西征之後,亞歐大陸正式溝通,東西方使節往來不斷,極大地促進了東西方經濟 文化的交流和發展。李思純在其 元史學 中說 蒙古西侵,乃將昔日阻塞未通之道途,盡開闢之,而使一切民族種姓,聚首相見。元人周致中也在他的 異域志 裡說,撒馬爾罕 今...

如何評價李安導演電影推手,從跨文化交際角度分析電影推手

集中看完 喜宴 和 推手 算上 飲食男女 總算看齊了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最大的感受是 李安真是有文化!在這三部以 文化衝突和倫理道德而見長的電影中,李安分別以太極拳 烹飪 婚宴三種中國傳統文化穿插其中,使影片來得更加原汁原味,有生活氣息,有藝術感染力而又富於可看性。除了 飲食男女 推手 和 喜宴 都把...

這篇作文應該從什麼角度寫,這個作文該怎麼寫。應該從什麼角度來寫。

所謂世界觀,可以從這方面考慮個人有個人的想法,不是每個人的想法都是相同的。不同的人,多舉出幾個論據,不同的經歷,造成了每個人之間的觀點不同,不同的人情世故。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個性 這個作文該怎麼寫。應該從什麼角度來寫。20 陳雅萱專用 高考作文吧?呵呵,我也不知道 2018年全國卷二的作文題 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