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的士族特點,春秋戰國時期有什麼特點

時間 2021-09-10 12:43:16

1樓:悠行專用

按門第高低分享特權,世代擔任很重要官職。

士族佔有大量土地和勞動力,建立起自給自足、實力雄厚的莊園經濟。

不與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介紹:「士」,上古掌刑獄之官。商、西周、春秋為貴族階層,多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後,逐漸成為統治階級中知識分子的統稱。

春秋戰國時期有什麼特點

2樓:中國消防救援

春秋戰國時期的特點:

1、政治:新興地主階級迫切要求建立強有力的**集權以維護其政治和經濟利益;

2、經濟:井田制的瓦解、封建生產關係的產生;

3、思想:由於統治階級放鬆思想控制,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4、軍事:各國為了爭奪土地人口資源互相吞併,連年戰爭。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

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戰國時期簡稱戰國,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的一段時期(秦統一中原前),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3樓:斯帕狄

春秋戰國時期的主要特點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刑法

重要的制度革新是採用成文的法典化法律。這種法律日益代替了傳統和主要是不成文的、但被預設的那些稱之為「禮」(此字有不同的解釋,如「傳統習俗」、「禮貌行為的通例」、「禮儀儀式」等)習慣行為準則。最早一個確鑿無疑例子是公元前536年鄭國把刑書刻在一套青銅鼎上。

2、改革與變革

改革與爭霸戰爭並存,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顯著社會狀況。可以說,春秋每一位霸主的出現都是改革的結果,戰國七雄之所以能並踞中華大地,也是不斷革新的結果。

3、軍事

戰國時期的史料給人的最突出的印象是,戰爭日益加劇。所以許綽雲編寫的統計材料乍一看顯得令人吃驚:根據這項材料,公元前722—前464年的259年中,只有38年沒有戰爭,而在公元前463至前222年的242年中,沒有戰爭的年份不少於89年。

4、經濟

春秋戰國時期,做為中國最後一個青銅器時代,由於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青銅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同時也標誌著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中國的封建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尤其北方成就更為突出。

5、人口

農業的改進很可能伴隨著人口的增長,根據梁啟超的推測,戰國後期人口已達三千萬以上。 [4]  在戰國時期,城市似乎大為增加,而且規模擴大,設計也複雜了。幾個跡象之一,如考古發掘所顯示的,是它們的幾段城牆相當長。

6、文字

春秋時代開始,各地諸侯相爭,而原本週文化獨尊的局面逐漸破壞,各地區文化開始有「本地化」的改變趨勢。

7、思想

春秋戰國之交,掀起了一場社會大變革的風暴。在這場摧枯拉朽、勢不可擋的大變革中,舊的奴隸主階級沒落了,新的地主階級興起了。

4樓:拜讀掌櫃

周天子失鹿,諸侯群起;百家爭鳴,讓中國出現了激烈的思想發展;鐵器大範圍使用,軍事、農業等發展迅速~~~~~~~~

5樓:仰望星空流淚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間相互混戰,社會非常不穩定。戰國初期中國境內尚有十幾個國家,其中以齊、晉、楚、越四國的實力最強,有四分天下之勢。後來晉國內部,以智氏、範氏、中行氏和韓、趙、魏六家為主的「六卿」又互相兼併,範氏和中行氏倒下後,以智伯瑤為首的智氏,於前455年聯合韓、魏兩家合兵攻趙,把趙襄子圍在晉陽,決汾水灌城。

韓、魏突然和趙氏聯合起來,於前453年消滅智氏,瓜分了智氏的全部土地。不久,三家又將晉公室的土地和人民,除曲沃(今山西聞喜縣)、絳州(今山西翼城東南)外,也都瓜分了。這時的晉國國君降到了三家之下,卑屈到要朝見三家大夫(三家分晉)。

齊國卿族田氏到陳完的第五世孫田恆,聯合鮑氏,滅了當時專權的欒、高二氏篡奪齊國政權(田氏代齊前386年)。後來燕國崛起,秦國中興,越國被楚吞併(前306年,及其它一些小國陸續的被吞併或淪為附庸。到了戰國中期,剩下來的七個主要大國秦、楚、韓、趙、魏、齊、燕被稱為戰國七雄。

政治上的:前422年,魏文侯任用李悝為相,進行變法,使魏國很快強盛起來。前409年,趙烈侯用相國公仲連進行改革,在政治、財政用法家,教導用儒家。

前382年,楚悼王用吳起實行吳起變法,「損其有餘而繼其不足」,第二年楚悼王逝世,吳起也被楚國貴族亂箭射死。前360年,齊國起用鄒忌「謹修法律而督奸吏」實行改革,國力大增,與魏國衝突。齊國以孫臏為軍師,發動桂陵之戰(前354年)、馬陵之戰(前342年),戰勝魏國。

前351年,韓昭侯起用申不害,以「術」變法。前356年和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兩次進行變法,史稱商鞅變法,使秦國後來成為最為強大的國家。軍事上的:

戰國初期,魏國先霸於戰國。自從魏文侯任用李悝實行變法,就開始強盛起來。文侯、武侯兩世,魏滅中山國,東面屢敗齊人。

西面侵入秦之河西,派李悝、吳起守西河、上郡,一再挫敗秦國的進攻。到武侯子惠王時,實行改革,更加強盛。公元前361 年,惠王從安邑(今山西夏縣)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市),在魏國進一步強大的同時,齊國由於齊威王的改革,秦國由於商鞅變法而都強大起來。

前354年,由於趙國奪去了魏國的附庸衛國,魏國就起兵伐趙,率宋、衛聯軍圍攻趙都邯鄲,次年破之。於是,趙國向齊求救,齊威王派田忌為將,孫臏為師,前往救援。孫臏認為魏國的精銳部隊在趙,內部空虛,乃「引兵疾走大梁」,魏軍回救本國,齊軍乘其疲備,「一舉解趙之圍而收於魏」(《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在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南)取得大勝,「擒龐涓」(《孫臏兵法·擒龐涓》)。

但在前352年,魏惠王呼叫了韓**隊聯合打敗了齊、宋、衛的聯軍,齊國不得已向魏求和。次年,魏國便迫使趙在漳水之上結盟,並把邯鄲歸還趙國,魏在東線取得了勝利。此時的秦國,於前354年打敗魏軍於元裡,攻取了河西的少樑;前352年又攻入魏的河東,一度攻取了安邑;次年又包圍固陽,迫使歸降。

後來,魏國和齊、趙先後結盟講和。到公元前350年,魏又回頭向秦**,曾圍攻上郡的定陽(今陝西延安市東),結果秦孝公在彤(今陝西華縣西南)與魏惠王相會修好,因而魏在西線也取得了勝利。但後來在前342年馬陵之戰,慘敗給齊軍、前340年的吳城之戰,被秦商鞅擊敗,主帥被俘,河西丟失,三戰皆敗的魏國一直也再沒有復興起來前314年,燕國內亂,齊國佔領燕國,後退兵。

楚國於前313至前311年間三次大戰秦國都失敗。但是前306年滅掉越國。前307年,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使趙國的軍事實力大增,中山為趙所亡,中山王被放逐至膚施。

前287年,趙、魏、韓、燕、楚五**隊聯合攻秦,秦被迫割地給趙、魏以求和。前286年,齊國攻滅被諸國垂涎的宋國,引致燕、秦、韓、趙、魏五國聯兵於前284年圍攻,齊軍於濟西迎擊卻被聯軍重創,齊兵退守臨淄,臨淄被燕軍攻陷,齊湣王出逃,輾轉到齊的莒,楚軍出兵佯稱救齊,齊湣王被楚將淖齒殺害,城內軍民奮起殺死淖齒,齊失七十餘城,只餘下莒(今山東日照市莒縣)和即墨兩座城池。前278年,燕昭王死,太子燕惠王即位。

齊國即墨守將田單施反間計,使燕惠王撤掉大將軍樂毅。田單以火牛陣大敗燕軍,齊國趁勢復國。前280年楚國逆長江上游攻秦,欲收回巴國舊地,結果遭秦**。

前279年楚國被秦軍於鄢之戰(今湖北宜城東南)大破,幾十萬軍民被白起放水淹死,前278年連首都郢也被秦將白起所攻陷,被逼遷都到陳,楚國詩人屈原痛感國家淪亡,投汨羅江自盡。前241年,楚國又遷都到壽春,躲避秦軍,再也沒有能力對抗秦國。

6樓:匿名使用者

周王王權衰落,強大的諸侯相繼爭霸。

春秋戰國時期有哪些思想,春秋戰國時期主要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

儒家 儒家基本上堅持 親親 尊尊 的立法原則,維護 禮治 提倡 德治 重視 人治 儒家思想對封建社會的影響很 大,被封建統治者長期奉為正統。儒家的 禮治 主義的根本含義為 異 即使貴賤 尊卑 長幼各有其特殊的行為規範。只有貴賤 尊卑 長幼 親疏各有其禮,才能達到儒家心目中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兄兄...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錢幣,春秋戰國時期的錢幣有哪些

陶心齋主 您的問題,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錢幣 蟻鼻錢 刀幣 布幣 寰錢 方孔錢,一共有這五種方式的錢幣! 夜狺人文館 戰國七雄秦 楚 齊 燕 趙 魏 韓的錢幣由為布幣 刀幣 環錢和蟻鼻錢 鬼臉錢 四種組成。是戰國時期的四大貨幣體系。布幣,鏟形,由農耕經濟的農具 錢 鎛 演變發展而來,這也是把貨幣稱之為...

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小故事,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小故事有哪些?

容令梅仁振 老馬識途,退避三舍,問鼎中原,臥薪嚐膽,朝秦暮楚,圍魏救趙,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紙上談兵,毛遂自薦。這些成語,都是出自典故 烽火戲諸侯,胡服騎射,一鳴驚人,紙上談兵等等 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小故事有哪些? 砍柴的小男孩 烽火戲諸侯,退避三舍,一鳴驚人,老馬識途,負荊請罪等。烽火戲諸侯 在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