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手下有那些名將,朱元璋手下都有哪些謀士武將?

時間 2021-09-14 23:43:48

1樓:9點說史

有:徐達、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廖永忠等。

1、徐達

徐達 (2023年—2023年),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市)人,明朝開**事統帥,淮西二十四將之一。

徐達出身農家,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至正二十三年(2023年)大敗陳友諒。至正二十四年(2023年),朱元璋以為左相國。

二十七年(2023年),率軍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勢力。同年,任徵虜大將軍,與副將常遇春一同揮師北伐,推翻元朝的統治。

洪武元年(2023年),攻入大都,滅亡元朝。以後,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餘勢力,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為人謹慎,善於治軍,戎馬一生,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洪武十八年(2023年),徐達去世,追封中山王,諡號武寧,賜葬鐘山之陰,御製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六王」之首。

2、常遇春

常遇春(2023年—2023年),字伯仁,號燕衡,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元末紅巾軍傑出將領,明朝開國名將。

元順帝至正十五年,歸附朱元璋,自請為前鋒,力戰克敵,嘗自言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軍中稱常十萬,官至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國公。

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軍中,年僅四十,用宋太宗喪韓王趙普故事,追贈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諡號忠武,配享太廟。

3、李文忠

李文忠(2023年-2023年),字思本,小名保兒,江蘇盱眙人(今安徽明光),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明朝開國的著名將領、謀臣。

李文忠十二歲時,母親曹國長公主就去世了,父親李貞帶著他輾轉亂軍之中,多次瀕臨死亡。二年之後才在滁州見到舅舅朱元璋。朱元璋見到李文忠,十分喜愛,便將他收為養子,跟隨自己姓朱。

十九歲時,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領親軍,隨軍支援池州,擊敗天完軍,驍勇善戰為諸將之首。朱元璋對李文忠十分寵信,常派他監軍隨將領出徵。文忠轉戰沙場,官至榮祿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複姓李。

明朝建立後,李文忠多次領兵出塞征討元軍殘餘勢力,戰功顯赫,獲封曹國公。2023年(洪武十二年),明太祖又詔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最高軍事機構),兼主管國子監(全國最高學府)。

2023年(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陽王,諡「武靖」,配享太廟,肖像掛在功臣廟裡,位次第三。賜葬鐘山。

4、傅友德

傅友德(約1330-1394)明朝開國名將。漢族,宿州相城人(今安徽淮北),遷居碭山(今屬安徽)。元末參加劉福通義軍,隨李喜喜入蜀。後率部歸朱元璋,從偏裨升為大將。

至正二十七年從徐達北上伐元,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戰七勝而平定甘肅,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帥之職連敗元軍,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帥職,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帥之職大勝元軍,後與湯和分南北兩路取四川,以主帥之職攻取貴州、平定雲南。

以功封潁國公,封太子太師,被朱元璋稱為:「論將之功,傅友德第一」。後坐事賜死。2023年追封為麗江王,諡「武靖」。

5、廖永忠

廖永忠(1323一2023年),巢縣(今安徽省巢湖)人,楚國公廖永安之弟,明初名將。

廖永忠早年與湯和共討方國珍,平定浙東;後俘陳友定,平定福建;與朱亮祖攻克廣州,平定廣東;攻克象州,平定廣西;明滅夏之戰中,充南路軍右副將軍職,取得夔州之戰勝利,為最終消滅夏政權鋪平道路。

因鄱陽湖之戰戰功卓著,朱元璋以漆牌書「功超群將,智邁雄師」賞賜給他,並在《平蜀文》書「傅一廖二」之語,盛讚廖永忠功勳。

2樓:匿名使用者

徐達:明代開國第一武將,配享太廟,位列功臣榜第一,用兵如神,多用謀略,生前封公,死後封王;對朱元璋極為恭謹,在外交戰,每策必報朱元璋。朱元璋以其功高謀深,命其便宜行事。

病死,後代公侯頗多,貫穿有明一代。對他的死有兩種傳言,一為達背部膿腫,朱元璋送去燒鵝,達明朱元璋賜其死之心,自殺而亡;一為達西征王保保,大敗而歸,損失數萬,朱自此疏遠達,並尋機殺死。前者頗感荒謬,後者亦不合情理。

有機會再談吧。

常遇春:明代開國第二武將,配享太廟,位列功臣榜第二,勇猛異常,戰無不勝,攻克北京後不久暴亡;對朱元璋極為忠心。朱元璋手下原有三員大將聞名天下:

邵榮、徐達、常遇春。邵榮資格老,功勞多,可數第一,遂有不臣之心,被朱元璋發現後,本欲革職免死。常遇春挺身而出,稱臣子當中心不二,邵榮這樣的反臣竟然可免死,則自己與邵榮不能並存於世。

朱元璋聽了之後「下了狠心」,含淚斬了邵榮。常遇春死後,朱元璋極為悲痛,封常遇春王,子茂世襲國公位。

徐達、常遇春有領袖眾將的能力和功勞,是朱元璋在軍事的左膀右臂,徐達在政治上也是牽制李善長、胡惟庸的重要人物,可惜一人早死,一人長期在外領兵打仗,從而放任了胡惟庸黨的發展。

朱元璋建國之初僅封6名國公,徐達、常遇春是當之無愧的,聲名上也算善始善終。可惜另外四個國公就不這麼順利了。

上面說到了朱元璋最初封的6個王中的徐達、常遇春。另外四個是:李文忠、馮勝、李善長、鄧愈。而咱老百姓通過評書所熟知的劉基(伯溫)、湯和、胡大海等,因為各種原因未能進入這個行列。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跟隨太祖東征西討。朱元璋因為早年邵榮的反叛,對大臣的疑心漸重,派了頗多外甥、侄子、義子進入各路大軍的領導層,李文忠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一個,其「氣量深巨集,人莫能測其際」。

常遇春死後,李文忠成了軍隊的二把手,建立了威信之後,朱元璋更委以重任,逐漸接替徐達與李善長共同主政中書省,任左右丞相。只可惜天不假年,被朱元璋給予厚望的李文忠英年早逝。模糊記得死時只有40歲出頭。

這對朱元璋的打擊是巨大的。在朱的心目中,已經沒有對自己忠心的人能夠牽制李善長、胡維庸等人了。朱元璋懷疑李文忠的死是由於某些人的下毒,因此將醫治李文忠的醫生全殺了。

李文忠衛列朱元璋立得功臣榜第三位。

鄧愈在我的印象中不深,從其衛列六公看,他的地位應該是朱元璋最得力的將領之一。曾作為徵南、徵西將軍評定雲南、打到崑崙山,出甘肅西北數千裡。但他比李文忠死得還早,享年也僅40歲出頭。

這裡插一句,《明史》上講,明朝疆土遠勝於漢唐,似乎和大家平常的印象不符。我本人對疆土不是很關心,希望哪位大俠能指點一二。

六公之中的馮勝和李善長是被朱元璋殺了的。

馮勝和其兄國用也是朱元璋最得力的武將,但國用死得早。國用是朱元璋最親信的人之一。曾經俘虜數萬士兵。

朱元璋為了籠絡人心,從數萬人中選出500士卒夜間為自己護衛,其他親信護衛全部撤離,只留國用一人做伴。馮勝也是個帥才,可惜也貪財。常遇春死後,逢大軍出征,一般都是徐達居中,李文忠、馮勝居左右。

徐達打敗於王保保之役,李文忠的右路軍亦敗北,唯獨馮勝所將大勝,可見其能力。馮勝每逢戰勝,往往奪取財物婦女私匿。前文說到,朱元璋治軍以嚴,因此對馮勝極為不滿,切責之,不賞,但往往因功大而免其罪,並多次罷兵權,又多次復兵權。

徐達、李文忠死後,軍事上不得不更多倚仗馮勝。從這個程度上講,朱元璋手下大將盡管很多,但能堪大任的可能就是六公中的五名武將了。

朱元璋晚年猜忌很多,按太祖晚年國家功勳最著的八名大臣中,馮勝功居第三。而其人品,如前述是頗為朱元璋忌諱的。終於在藍玉案爆發時,馮勝坐鎮西南,當地公侯皆聽其調遣。

藍玉案爆發後,朱元璋從招回馮勝,不久賜死。

李善長的死,比較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李善長建立朱明王朝的功勞不亞於徐達,與徐達同為朱元璋所倚重。但朱晚年,在胡維庸案爆發後,儘管李善長暫時未被牽連,但胡是李推薦為相的。

有人曾供述李曾默許或知而不報胡的反情,這比較合情理。李善長眼看要善終了,結果70多的時候,終因為天上掉下幾顆流星,需要殺大臣應天象,結果李被殺,株連家人幾十口。

六個國公中,徐達善終,常遇春、鄧愈、李文中病死,李善長直接因胡維庸案在朱元璋中年時被殺,馮勝間接因藍玉案在朱元璋老年時被殺。

3樓:六翼天使奈影

邵榮、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馮勝、李善長、鄧愈、劉伯溫、湯和、胡大海、沐英、鄧愈、朱文正等。

4樓:

徐達、湯和、藍玉、常遇春、胡大海、李文忠、沐英、鄧愈等

5樓:還我河山

徐達、常遇春、胡大海、李文忠、沐英、藍玉等。

6樓:刀俠561他哥

常遇春 徐達 湯和 劉伯溫

7樓:匿名使用者

這裡插一句,《明史》上講,明朝疆土遠勝於漢唐,似乎和大家平常的印象不符。我本人對疆土不是很關心,希望哪位大俠能指點一二。

明初疆域南北跨度大於兩漢是沒有疑問的,至於能不能和唐朝極盛時期相比,尚無定論(極限都達到東西伯利亞-薩卡林群島一線)

8樓:匿名使用者

徐達、常遇春、沐英、劉伯溫

9樓:山夕風林

徐達,常遇春,向文忠

朱元璋手下都有哪些謀士武將?

10樓:劍指長空明德

謀士:1、朱升(1299~2023年),安徽休寧人,字允升,號楓林。元末的2023年舉鄉薦,為池州學正,棄官隱石門,朱元璋得知朱升遁居石門,親自到朱升家去拜訪他。

朱升就給他提了包含了一整套策略的三句話:「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九言策」是明王朝開邦定國的國策。

朱元璋南征北戰十餘年,終於在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都於南京,朱升被徵召入京充當謀臣,先後被授侍講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翰林學士,並與諸儒編修《女誡文》、《齋戒文》。明王朝建立後,朱升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退隱。

2、劉基(1311-1375),字伯溫,浙江省青田縣人,祖籍陝西保安(志丹),南宋抗金將領劉光世的後人。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明太祖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保持國家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

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授資善大夫、上護軍,封誠意伯。

正德時追贈太師,諡文成。和宋濂、方孝儒合稱「明初散文三大家」,亦和宋濂、高啟合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武將:1、徐達 (2023年—2023年),字天德,漢族,明朝開**事統帥,淮西二十四將之一,民族英雄,濠州鍾離(今安徽省鳳陽東北)人,農家出身。徐達一生驍勇有謀,戰功及築邊皆功勞顯赫,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

善於安撫將士,與下級同甘共苦,將士無不感激他的恩德願意報效盡力,因此,兵鋒所向無不克敵制勝。更能嚴格約束部隊,所攻克大都會二處,省會三處,府城縣城一百餘處,市井安然,百姓不受戰亂之苦。《明史》記載徐達的病死,而據野史徐禎卿《翦勝野聞》記載,徐達是被朱元璋毒死的。

王文龍《龍興慈記》載,徐達因病無法吃鵝,朱元璋賜給徐達蒸鵝,徐達吃完後死。

2、常遇春(2023年—2023年),字伯仁,號燕衡,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元末紅巾軍傑出將領,明朝開國名將。

常遇春對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於直言,效命疆場,盡瘁而終。朱元璋對常遇春很愛重,認為常遇春的功勳「雖古名將,未有過之」。洪武二年(2023年)得暴病卒于軍中,年僅四十歲。

朱元璋聞喪大為震悼,賜葬鐘山之下,並親自出奠。封子常茂為鄭國公,歲祿二千石。常茂隸宋國公馮勝北征納哈出,不奉約束,被削爵,安置在廣西龍州,又別封次子常升為開國公。

建文末,以抗靖難師安置雲南臨安(今雲南建水),憂死。

3、李文忠(2023年-2023年),字思本,小名保兒,江蘇盱眙人(今安徽明光),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的名將、謀臣,明朝開國第三功臣。

2023年(洪武十六年)冬季,李文忠得病。太祖親臨探視,並命淮安侯華中負責醫治。2023年(洪武十七年)農曆三月,李文忠去世,終年四十六歲。

太祖懷疑華中下毒,便降低華中的爵位,將其家屬逐至建昌衛,其他醫生及妻子兒女都被斬首。太祖親自寫文致祭,追封李文忠為岐陽王,諡號武靖。配享太廟,肖像掛在功臣廟,位列第三。

4、傅友德(—2023年),明朝開國將領。漢族,宿州相城人(今安徽淮北),遷居碭山(今屬安徽)。元末參加劉福通義軍,隨李喜喜入蜀。後率部歸朱元璋,從偏裨升為大將。

藍玉案後,傅友德因為跟藍玉走的很近而且戰功赫赫,更被朱元璋猜忌,洪武二十七年(2023年),朱元璋大宴文武,朱元璋忽然提起說對傅友德的兒子有些不滿,傅友德起身告罪,朱元璋責備傅友德不敬,朱元璋命他提取二子首級,立刻,傅友德提著二兒子的頭顱來到朱元璋的面前。朱元璋說「你怎麼忍心。」,傅友德說:

「不就是要我們父子的人頭嗎」,最後在朱面前自刎死,朱元璋當即暴怒不已,下令傅家所有男女全部發配遼東、雲南。

5、廖永忠(1323一2023年),巢縣(今安徽省巢湖)人,楚國公廖永安之弟,明朝開國將領,爵至德慶侯,後因逾制被明太祖賜死,明安宗追封慶國公。

廖永忠早年與湯和共討方國珍,平定浙東;後俘陳友定,平定福建;與朱亮祖攻克廣州,平定廣東;攻克象州,平定廣西;明滅夏之戰中,充南路軍右副將軍職,取得夔州之戰勝利,為最終消滅夏政權鋪平道路。當初,韓林兒在滁州,朱元璋派廖永忠前去將他迎回應天,至瓜步時船翻而死,朱元璋因此歸罪廖永忠。到大封功臣時,朱元璋對諸將說道:

「廖永忠在鄱陽湖作戰時,忘我抗敵,可謂奇男子。但卻派與他要好的儒生窺探朕意,所以封爵時,只封侯而不封為公。」當楊憲為丞相時,廖永忠與他關係密切。

楊憲被殺,廖永忠因功大幸免。洪武八年(2023年)三月,因僭用龍鳳等違法之事被賜死,終年五十三歲。

擴充套件資料

朱元璋簡介:

明太祖朱元璋(2023年10月21日-2023年6月24日),或稱洪武帝,明朝開國皇帝,漢族,朱姓,諱元璋。曾名朱興宗、朱重八,投軍被郭子興取名元璋,字國瑞,生於濠州鍾離縣 。廟號「太祖」,諡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統稱「太祖高皇帝」。

在位三十一年,因年號洪武也俗稱洪武帝。太祖之後的皇帝除明英宗(二度在位)、清太宗(改國號)外,皆實行一世一元制。

朱元璋出身貧農家庭,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2023年,入皇覺寺為僧據說法號如淨。25歲(2023年)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蒙元政權。

先後擊敗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其他起義軍,統一南方,後北伐滅元,建立大一統的皇朝,國號「大明」。

經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同時立《大明律》,用嚴刑峻法管理百姓與官僚,禁止百姓自由遷徙,嚴厲打擊官吏的**腐敗,設立錦衣衛等特務機構,清洗權貴勢力及他認為對他的朝廷有威脅的人、並廢中書省,由皇帝直領各部,進一步加強了**集權。駕崩後傳位於嫡長孫朱允炆為明惠宗。

朱元璋手下的命運如何,朱元璋手下有那些名將?

邵榮 徐達 常遇春 李文忠 馮勝 李善長 鄧愈 劉伯溫 湯和 胡大海 沐英 鄧愈 朱文正等。徐達 湯和 藍玉 常遇春 胡大海 李文忠 沐英 鄧愈等 徐達 常遇春 胡大海 李文忠 沐英 藍玉等。常遇春 徐達 湯和 劉伯溫 這裡插一句,明史 上講,明朝疆土遠勝於漢唐,似乎和大家平常的印象不符。我本人對疆...

朱元璋手下的大將,朱元璋手下都有哪些謀士武將?

朱元璋手下大將包括 徐達 湯和 吳良 吳楨 花雲 陳德 顧時 費聚 耿再成 耿君用 唐勝宗 陸仲亨 華雲龍 鄭遇春 鄭遇霖 郭興 郭英 胡海 張龍 陳桓 謝成 李新材 張赫 周德興。 徐達 明代開國第一武將,配享太廟,位列功臣榜第一,用兵如神,多用謀略,生前封公,死後封王 對朱元璋極為恭謹,在外交戰...

朱元璋手下的大將怎麼死的,朱元璋手下大將有那幾個是他老鄉?

牙牙的弟弟 徐達 病逝 常遇春 病逝 李文忠 病逝 馮勝 被賜死 鄧愈 病逝 1 徐達 徐達 1332年 1385年 字天德。濠州鍾離 今安徽鳳陽縣 人。明朝開 事統帥。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為淮西二十四將之一。至正二十三年 1363年 在鄱陽湖之戰中大敗陳友諒。次年,被任命為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