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鄉的歷史人物朱元璋

時間 2021-09-19 23:48:58

1樓:小月霞子

朱元璋傳奇故事 鳳凰佔穴,是說朱元璋埋葬父母的故事,它在鳳陽一帶流傳了六百多年。  元朝末年的一天,鳳陽上空突然飛來一隻綵鳳,盤旋兩圈之後,便向西南方向飛去,降落在一片荒灘之上。訊息傳開,人們紛紛趕到那裡**。

且說此時,府官巡視路過這裡,見有隻鳳凰衝著自己落下,心想,鳳凰是種神鳥,象徵吉祥,如能捉住它,獻給皇上,真是做官不貪財,富貴天上來!想到這,頓時眉飛色舞,十分高興,一縱身撲上去。那鳳凰低首長鳴一聲,雙翅,騰空而起,飛進彩雲裡去了。

  圍觀的人們見鳳凰飛走,便一鬨而散。而府官卻兩手一動不動地按在鳳凰落下的地方,大聲叫喊衙役:「你們快拿鍬來挖,鳳凰不落無寶之地,這裡一定有寶!

」說著自己先挖了起來,衙役們找來鍬掀,從上午挖到傍晚,結果一無所獲。府官只好揮袖而去,留下一個又大又深的土坑。  不久,朱元璋的父母相繼去世。

當時,他還是孩子,父母是個佃戶,一生窮困,死去連一個葬身之地都沒有。朱元璋和他二哥用秫秸卷好二老屍體,放在獨輪車上,去荒灘埋葬。剛到鳳凰降落、府官打坑的地方,突然烏雲密佈,狂風怒號,雷電交加,傾盆大雨倒將下來,不料屍體滑進坑中,兩人便到一棵大樹下避雨去了。

不一會兒,風停雨止,兩人走進一看,大吃一驚,土坑不僅被暴雨衝平,還被狂風捲成一個高大的土堆,人們都說這是天意,是老天給埋葬起來的。  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多次考慮啟墳改葬,親自到鳳陽選擇地勢,後因人奏諫,說他之所以得了天下,是因為「鳳凰點穴」的「寶地」被他父母佔著了。如若改葬,破了「風水寶地」一來使先人在裡面魂魄不安,二來會對大明江山不利。

朱元璋信了這話,於是命令在原基地培土厚封,修建陵寢,這就成了現在的明皇陵 埋葬了父母和大哥以後,朱元璋就和二哥分別了,二哥年紀比較大,所以要離家到別的地方去謀生了。朱元璋孤苦伶仃一個人,幾乎活不下去了。好心的鄰居汪媽媽看他可憐,就給附近寺廟的住持送了點禮,勸他們收下朱元璋,她要讓朱元璋去當和尚,圖個溫飽。

對於朱元璋來說,當和尚是個走投無路的選擇。一開始,朱元璋也不是什麼胸懷大志的人。關於朱元璋為什麼去當和尚,也有一些傳說或附會。

  傳說,朱元璋出生後,不知為什麼,一直不會吃東西。一天,淳皇(指朱元璋的父親)在求醫回來的路上,看到一個相貌奇偉的和尚坐於門側。不料,和尚忽然發話問他道:

「施主您去哪兒呀?」淳皇說:「我新生了一個兒子,但是不會吃飯。

」和尚說:「這不礙事!到今晚子時(夜晚23點至凌晨1點),他自然就能吃東西了。

」淳皇感謝了和尚後,說要是真如他所說,就把孩子許為他的徒弟。淳皇說罷進門要取茶招待和尚,出來卻發現他不知到哪兒去了。到半夜的時候,和尚的話應驗了,朱元璋會吃東西了。

  還有一種傳說,說在朱元璋還是嬰兒時,經常鬧病。家裡人為了讓孩子好養活,就依當地風俗將孩子舍入寺廟,等孩子長大了,就讓他當和尚。等到朱元璋長大的時候,朱元璋的父親允許讓兒子當和尚去,但是孩子的娘卻不幹了,事情因此拖延了下來,朱元璋他因此沒有早早進入佛門。

天有不測風雲,後來村子裡鬧起了瘟疫,無奈之下,朱元璋請求二哥同意在家鄉的於皇寺拜僧人高彬為師,鄰人汪文幫助他完成了出家的儀式。  這兩條材料都出自《天潢玉牒》。  朱元璋進的這家寺廟當年叫做於(wū)皇寺,後來改名皇覺寺。

朱元璋當了皇帝后,於洪武十六年(2023年)在離原址東北十五里處重建皇覺寺,並改名為大龍興寺。那年月,要想當個有飯吃的和尚,也不是容易的事。當災荒同樣威脅到寺廟時,和尚們也沒飯吃了——「居未兩月,寺主封倉。

各為生計,雲水飄」。朱元璋在寺裡不過待了五十天,做了不到兩個月的「行童」,什麼都還沒弄明白,就為生計所迫而離開寺廟,四處雲遊了,其時是元至正四年(2023年),朱元璋才十七歲。  風霜雨雪,夜月驚魂,莽莽天地,身如飄蓬。

荒山古寺成了他的棲身之地,他只得靠別人的施捨勉強維持生命。作為一個遊方僧,朱元璋形同乞丐,可以說是歷盡艱辛。朱元璋「南歷金、鬥,西抵光、息,北至穎州」,走遍了淮西、豫南的山山水水,就這樣一下子過了三年多。

這時,朱元璋已經二十歲出頭了。這三年中,他拓寬了視野,增加了人生經驗,磨礪了在逆境中生存的本領。但朱元璋畢竟懷念家鄉,於是又回到了皇覺寺。

  《皇朝本紀》上說:「(朱元璋)復入皇覺寺,始知立志勤學。」在外面遊歷了三年的朱元璋回到皇覺寺後,開始發奮讀書,伴隨青燈黃卷,早功晚課,讀書誦佛。

在這期間,朱元璋「立志勤學」,除佛經外,也廣泛接觸了各類書籍。幾年寺廟生活內學到的東西,成了他書本知識的主要**。  儘管那時候的朱元璋不過是個普通的和尚,但他在寺中的生活也還是被神化了:

  他住在寺廟裡的時候,他的房間在晚上遠遠看去,常常會發出紅光,等到人走近了,那紅光又沒有了,大夥兒對此都感到很驚訝。這說的是他第一次入寺頭兩個月的事。等他從外地雲遊歸寺,情況就更玄了。

有一天,一個紅衣道士出現在寺廟的西北方向,他說:「這寺中有好人。」就是說,這間寺廟將來要出大貴人。

  又傳說,有一天,朱元璋在掃地,掃到佛像腳下的時候,他嫌伸出的佛腳礙事,就隨口說了句:「縮回去!」不料,佛像的腳真的乖乖「縮」回去了。

還有一次,老鼠把佛像前的香燭吃了,朱元璋很生氣,心想你這個佛怎麼什麼事都不管啊?因此大筆一揮,在佛像背上批上五個大字:「發去三千里。

」到了晚上,寺廟裡的其他僧人都做了一個夢,夢見廟裡的佛要走了,他們奇怪地問:「您為什麼走啊?」佛說:

「當世主遣發三千里矣。」第二天早上,眾僧人發現佛像背後有字,就追問是誰幹的。朱元璋說:

「哈哈,那是我開的玩笑,那我現在把他放了他。」果然,到晚上的時候,眾僧人又夢見那個佛前來道謝。佛早已知道朱元璋是「當世主」了。

  朱元璋在寺中,一轉眼又過了三年,如果沒有意外發生,朱元璋這個和尚也許會繼續做下去。以他的聰明勤奮,他可能會成為一個精通佛經的高僧,傳經佈道,終老一生。但是,到了至正十一年(2023年),他的人生髮生了巨大的轉折,他眼前展現了一片新的天地。

鬼使神差,一個隱藏在草莽中的英雄,從此踏上了他的創業之路。朱元璋投軍的目的原是為了活命,但當他馳騁在沙場上時,發現自己並不是弱者,自己不僅可以統領千軍萬馬,也可以掌握自己乃至許多人的命運。那麼,他又是怎樣走上這條成功之路的呢?

但是朱元璋的出生地在明朝的各種傳說中逐漸發生了歧異,形成了一種朱元璋生於泗州盱眙縣的說法——二郎廟(也有說是土地廟的)、紅羅障、躍龍岡等地名都可以一一在盱眙找到。看來,不論是濠州鍾離還是泗州盱眙,都想爭得這份「龍興之地」的光榮。   有一首叫《鳳陽花鼓》的安徽民歌流傳特別廣,歌中唱道:

  說鳳陽,道鳳陽,  鳳陽是個好地方,  自從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這歌詞是說,朱皇帝生在鳳陽。那麼,朱元璋到底是生在濠州鍾離,還是生在泗州盱眙呢?  原來,在元朝,安豐路的濠州下轄鍾離、定遠、懷遠三縣,泗州則屬於懷安路,泗州下轄五縣:

臨淮、虹縣、五河、盱眙、天長。當時鍾離、盱眙分屬兩州,不會混淆。到了明朝,情況發生了變化,因為鍾離出了皇帝,朱元璋要提高鍾離的地位,於是就將鍾離升為鳳陽府(洪武七年,即2023年),而鳳陽府下轄五州十三縣,包括鳳陽縣、臨淮縣、懷遠縣、定遠縣、五河縣及虹縣等縣,所轄五州中就有泗州,其下為盱眙、天長二縣。

這樣,在明朝,無論是濠州鍾離,還是泗州盱眙,都屬於鳳陽府。那麼,說鳳陽出了朱皇帝,無論是生在盱眙還是生在鍾離,都沒出鳳陽府,都沒說錯。  但是,這裡有一個疑問,至今無法解釋。

按朱元璋自己的說法,其父朱五四死時是六十四歲,朱元璋當時是十七歲,那麼,朱元璋出生時其父就是四十七歲。但朱元璋又說他父親是五十歲時來到鍾離東鄉的,那麼,他在朱元璋出生時就還沒有來到鍾離東鄉,朱元璋的出生地也就不是那兒。相反,如果確實像前面提到的幾本書所記載的那樣,朱元璋生於鍾離東鄉,那麼,朱五四遷到這裡時就不是五十歲,而應當是在他四十七歲以前。

究竟是朱元璋的記憶有問題,還是史官記載有誤,已經難以考察了。貧窮之家,生計維艱,顛沛流離,遷徙不定,記錯了時間地點,或許是可能的。但是,既然朱元璋的哥哥重

六、重七都不是生在盱眙的,朱元璋就更不可能是在盱眙出生的了。  關於朱元璋的出生,各種版本的神化傳說已經讓人目不暇接,那麼,自然而然地,關於朱家為什麼會生出這樣一個貴人來,又有這樣的傳說——  泗州有一個楊家墩,墩下有土窩。有一天,朱元璋的祖父在農作之餘,躺在裡面休息。

這時,有兩個道士經過這裡,其中一個師傅指著朱元璋的祖父臥的地方說:「如果一個人死後埋葬在這裡,他的後代就會出天子。」另一個道士——是前面說話的道士的徒弟——問道:

「為什麼呢?」那道士回答說:「此地氣暖。

不信你拿枯枝栽種在這裡,十天之內一定會長出樹葉來。」  這時,朱元璋的祖父突然從土窩裡站起來,道士看見他很驚訝,於是問道:「剛才你聽見我說的話了嗎?

」朱元璋的祖父假裝耳聾,又是擺手,又是搖頭,表示自己什麼都不知道。於是,道士在那裡插了一段枯枝就離開了。朱元璋的祖父把道士的話記在心裡,一天天地等候著枯枝生葉。

十天過去了,那枯枝果然長出葉來。但是朱元璋的祖父很有心計,他不願讓別人知道這裡是塊風水寶地,於是就把長出樹葉的枯枝拔去,又另外插了一段枯枝。  又過了十天,兩個道士再次來到土窩處,徒弟發現了插在地上的枯枝,詫異地問道:

「為什麼不生樹葉呀?」師傅指著朱元璋的祖父說:「一定是被這個人拔去了。

」朱元璋的祖父看見瞞不住,就承認了。道士說:「你有福,死以後應當埋葬於此,你家將會出天子。

」因此,朱元璋的祖父死後就被埋葬在那裡。下葬時,讓人驚奇的事發生了:扒開的土自己壅起,成為墳堆。

這個楊家墩方圓丈許,現在還可以找到,至今不生草木,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親自去看看。  根據歷史記載和民間傳說,朱元璋小時候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不過,一些關於他的傳說也太神了——  朱家在朱元璋出生後十年,又遷到了鍾離之西鄉,後又遷到太平鄉縣孤莊村。關於朱元璋少年時的事兒,也有一些逸聞:

  朱元璋小時候跟許多窮人家的孩子一樣,靠替人放牛過活。有一次,嘴實在太饞了,就把東家的牛犢給殺了,然後大夥兒一起把小牛煮熟吃了。吃完以後怎麼辦呢,朱元璋想了個辦法:

他把吃剩的牛尾巴插進地裡,騙東家說:「地開裂了,小牛陷進去了!」東家跑過去拽住牛尾巴,結果牛尾巴真的往地裡鑽了,東家見狀,無可奈何地相信了朱元璋的話,沒讓他賠償牛犢。

  朱元璋跟放牛的小夥伴們在一起的時候,常常玩拜皇帝的遊戲。他們拿車輻板做皇冠,拿破的木板做笏,拿籃子做龍椅。然後,大夥兒輪流做「皇帝」,坐上「龍椅」的人接受其他人的「朝拜」。

不過,奇怪的是,當其他人坐上籃子的時候,都坐不穩,沒幾下就摔下來了,而朱元璋坐上去的時候卻穩穩當當的。大夥兒見狀,就服了朱元璋,就一起拿著「笏」參拜他。從此以後,朱元璋在放牛娃中儼然成了小首領。

雖然這些傳說不免有附會或神化的地方,但還是可以看出朱元璋小時候要比一般孩子聰明、頑皮。

求下列歷史人物簡介,求下列歷史人物簡介

翼軒雲煙 1.鄒韜奮 2.梁啟超 3.胡適 4.魯迅 5.蔡元培 6.陳獨秀 7.郭沫若 8.史量才 9.儲安平 10.邵飄萍 鄒韜奮 梁啟超 胡適 魯迅 蔡元培 陳獨秀 郭沫若 史量才 儲安平 邵飄萍...

簡析如何評價歷史人物,怎樣評價歷史人物?

重慶曙光醫院 一 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標準 對歷史人物,應根據他們對歷史發展 社會進步客觀上所起的推動作用或阻礙作用,對人民有利還是有還而予以肯定或否定,這是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標準。二 評價歷史人物的重要前提 1 嚴格的歷史性 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時代特色 歷史條件也會不斷變化,評價歷史人物就要充分...

我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求,我喜歡的歷史人物,300字,作文,求!

孤獨藍天 我喜歡的歷史人物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中華民族有五千 年的光輝歷史,在這五千年裡湧現出 許多偉大的歷史人物,其中,最讓我 敬佩的人物要數三國中的 常勝將軍 趙子龍了。我敬佩趙雲,首先是因為 他的武功很好,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頭 顱如探囊取物一般。一杆銀槍,被他 使得風馳電掣,出神入化,一柄削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