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代詞文體的創作格式問題,中國古代文體有哪些

時間 2021-10-14 18:53:37

1樓:匿名使用者

綜述:【簡而言之,就是宋詞的詞牌在演變和定性的過程中,可能會有幾種不同的格式,彼此之間大體相同,只是在個別的小地方略有差別,望海潮詞牌以柳永「東南形勝」一詞為正體,秦觀「洛陽懷古」一詞為變體,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最後一句不同。】

詳細解說:

每一個宋詞的詞牌都有著對應的詞譜,在詞譜中詳細規定了詞牌的格式:諸如一共多少句,每一句幾個字,在什麼地方押韻,哪個字是平聲哪個是仄聲等等。

這麼詳細的規定是為了配合宋詞配樂演唱用的,規定的很細,不能違背。【但是在演變過程中有的詞人會對原有的詞牌詞譜作小小的修改,目的是為了適應自己作品的韻律和內容,但是一般都是熟悉古代音律的人才會去修改,修改之後也不會影響宋詞的演唱。還有的是因為詞牌的格式還沒有正式定型,不同的詞人在細微的地方採用了不同的句法。

後來宋詞的演唱方法和音律失傳,後人就不能隨便改了,只能按照古人的詞譜嚴格填寫。】

【一般一個詞牌最早定型最常用的體式被稱為正體,其他人改動後的稱為變體,有的詞牌會有一個正體,但是同時有著好幾種變體。望海潮就是這樣。】

望海潮詞牌,雙調一百七字,前段十一句五平韻,後段十一句六平韻 ,以柳永「東南形勝」一詞為正體,秦觀「洛陽懷古」一詞位變體,兩者的區別是秦觀詞前片第八句有作「仄仄平仄仄」為上一下四句式,後片結尾作「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變體,雙調一百七字,前段十一句五平韻,後段十二句七平韻。代表作如下:

望海潮 上蘭州守(元·鄧千江)

雲雷天塹,金湯地險,名藩自古皋蘭。營屯繡錯,山形米聚,襟喉百二秦關。

鏖戰血猶殷。見陣雲冷落,時有雕盤。靜塞樓頭,曉月依舊玉弓彎。

看看定遠西還。有元戎閫令,上將齋壇。區脫晝空,兜零夕舉,甘泉又報平安。

吹笛虎牙間。且宴陪珠履,歌按雲鬟。招取英靈,毅魂長繞賀蘭山。

2樓:夢幻簫湘

古代的詞牌名很多,而且因為詞牌不同意,造成的同一首詞牌不同的人寫出來的並不一樣,而且名人可以自己創作詞牌,這是常有的。

中國古代文體有哪些

3樓:空白

古代八大文體為:表、說、記、銘、序、辯、傳、詔

1、表(議**)奏議的一種。

表,古代向帝王上書言事的一種文體。中國古代臣子寫給君主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戰國時期統稱為「書」,如李斯《諫逐客書》。

到了漢代,這類文字分成章、奏、表、議四小類。此外,還有一種專議朝政的文章,又統稱「表」。「表」的基本特徵是「動之以情」。

2、說(議**)是一種議論性的古代文體,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象抒發作者的感想,寫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潑,有波瀾起伏,篇幅一般不長,跟現代雜文頗為相似。

3、記(記敘文)雜記。

包括:山川、景物、人事雜記。描寫山川、景物和人事的。

筆記文。以記事為主,它的特點是篇幅短小,長的千字左右;內容豐富,有歷史掌故、遺文遺事、文藝隨筆、人物短論、科學**、文字考證、讀書雜記等五花八門。

4、銘(稱頌功德,記敘文)用於述功紀行或警戒勸勉,文辭精練,有韻,讀來鏗鏘有力;體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與格言頗相似。

銘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後來發展為一種文體,用來記述事實、功德的文字,述公記行、有時也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體。

5、序(記敘文)贈序。古代送別各以詩文相贈,集而為之序的,稱為贈序。

序(敘)是一般的序言,放在書的前面;跋則放在書的後面,即後序。

上古時代的序都是放在後面的。有人認為《莊子·天下》篇就是《莊子》的序。至於《淮南子·要略》篇,《論衡·自紀》篇,《史記·太史公自序》,《漢書·敘傳》等,更顯然都是序言,它們都是在書的後面。

《說文解字》的序也在後面。後來像蕭統《文選》等書,序文才移到前面。

6、辯「辯」即辯是非,別真偽,這種文體的特點是批駁一個錯誤論點,或辨析某些事實。

論辨類就是論說文,包括哲學**、政治**、史論、文論等。先秦諸子書,一般都可認為**集(通常都以政治為主)。單篇**則以賈誼《過秦論》為最早。

論辨類或者是發表自己的主張,闡明一個道理(論):或者是辨別事理的是非,駁斥別人的言論(辨)。舉例來說,《淮南子》是論,而《論衡》則是辨;《過秦論》是論,而《神滅論》則是辨。

7、傳(記敘文)記述個人生平事蹟的文章。一般來說多為記述那些在歷史上較有影響而事蹟突出的已死的人物生平事蹟。多采取敘述、描寫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風貌。這種文體,貫用於史書。

8、詔詔令類是皇帝對臣下的書信。詔令和奏議本來都是書信,但因封建時代最高統治者被認為與一般人不同,所以臣子給皇帝的書信叫奏議,皇帝給臣下的書信叫詔令。

4樓:最後線索

古代文體大致可分為七大類,每個大類又分為若干小類。

一、詩歌

我國最早出現的一種文學體裁,源於原始人的勞動呼聲,是一種有聲韻、有歌詠的文學。

1、古體詩 ;2、近體詩; 3、律詩; 4、絕句; 5、楚辭; 6、歌行體。

二、賦本為一種文學的表現手法,為《詩經》「六義」之一,漢代形成一種特定的體制。成為一種介於詩和散文之間的講究鋪陳,重視詞藻、對偶、押韻的文體。

三、駢體文

四、詞有詞牌、格式,如滿江紅、念奴嬌、水調歌頭等,以宋詞為典型代表。

五、**

中國古代**淵源於古代神話傳說,經歷了六朝志怪、唐代傳奇、宋元話本、明清章回**的發展過程。包括:

1、志怪**; 2、軼事**; 3、傳奇** ;4、話本**; 5、章回**; 6、譴責**; 7、演義**。

六、散文

古代對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在內,概稱散文。包括:

1.、古文; 2、記 ;3、古議**體; 4、古代臣屬進呈帝王的奏章。5、序、跋 ;6、贈序; 7、史傳 。

七、戲劇

是藉助文學、**、舞蹈、美術、雕塑、建築等藝術手段塑造舞臺藝術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社會生活的綜合性舞臺藝術。如,元曲等。

5樓:匿名使用者

古體詩、律詩、絕句、楚辭、歌行體、賦、駢體文、詞、

志怪**、軼事**、傳奇**、話本**、章回**、譴責**、演義**

記①碑記②遊記③雜記④記……事:是古代記載人物生平事蹟的文體⑤筆記《夢溪筆談》

古議**體

①原:古代探源究理的議**體。《原君》(黃宗羲)

②辨;是古代明辨是非的議**體。

③說:是古代用以記敘、議論或說明等方式來闡述事理的文體。《馬說》、《師說》。

古代臣屬進呈帝王的奏章

①疏:是臣下向皇帝分條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又稱奏章、奏議。《論積貯疏》(賈誼)。

②表:陳述某種意見或事情的文體。《陳情表》(李密)。

③策:科舉考試問之於策而令應舉者作答被稱之為策問的文體。

④諷諫:古代用比喻暗示一類的方式委婉規勸別人接受下級意見的文體。《鄒忌諷齊王納諫》。

序、跋贈序

史傳①本紀:傳記的一種,專門記述帝王事蹟。

②世家:主要敘述諸侯和特殊人物的事蹟。

③列傳:用於記述一般人臣和庶民的事蹟,也有用來記載少數民族和其他國家歷史的。

6樓:匿名使用者

大篆,小篆,隸書,行書,楷書,甲骨文,金文

7樓:匿名使用者

楚辭漢賦,詩詞,**,傳奇,文,曲

古詩文文體

在中國文學史上,從古至今有哪些文體和流派?

解說詞是對具體事物、人物、事件進行解釋說明一種文體,其

關於音質與格式的問題,關於音訊格式問題

1 一個現成的音訊檔案的音質,除了位元速率 格式等影響因素外,音源也具有很大的影響。如果用一張音質很差的盜版cd轉製成哪怕再高位元速率的數字音訊格式,可以想見音質依然是很差的。另外不同格式之間的多次轉換也一樣會造成音質劣化,才64kbps的歌曲,很悠揚,還有一定的重低音效果 結論很顯然,如果是由原裝...

古代漢語中的介詞“以”和代詞的類別,求下列問題的答案

丷霜笙子乀 用,因此,在,用,因為,感覺以是這幾個意思 廣泛興趣愛好者 代詞主要分為三種 人稱代詞 指示代詞和疑問代詞 一 人稱代詞 吾 我 予 餘 朕 孤 寡人 臣 僕 妾等詞,代說話或寫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謂第一人稱代詞。其中 我 字,不僅各時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現在。其餘的在現代漢語中都不...

關於古代計時的問題,問個關於古代計時名稱的問題

有的,但是叫法不一樣。比如一刻 相當於15分鐘 而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即相當於現在的1440分鐘。可見每刻相當於現在的分鐘。比如一時三刻的三刻就是45分鐘左右。還有 一盞茶 10分鐘 或者分鐘,一盞茶 10分鐘 有兩柱香,一柱香 5分鐘 有五分,一分 60秒 有六彈指,一彈指 10秒 有十剎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