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母親

時間 2021-10-15 00:02:09

1樓:藍藍粉粉的夢幻

姚太夫人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飛的母親,她作為母教典範和婦女楷模,在國家危亡之際,勵子從戎,精忠報國,被傳為佳話,世尊賢母。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岳飛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

2023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

岳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姚太夫人問:"孩子,針刺是很痛的,你怕嗎?"岳飛說:"母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麼,如果連針都怕,怎麼去前線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後用繡花針刺了起來。刺完之後,岳母又塗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後背上。

母親的鼓舞激勵著岳飛。岳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讚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後來成為著名的抗金英雄,為歷代人民所敬仰。

孟母乃孟子之母仉(zhang三聲)氏。戰國時人,以教子有方著稱。孟子3歲喪父,靠母親教養長大**,併成為後世儒家追慕嚮往的亞聖,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遷」、「斷杼教子」等教子佳話。

孟子能成為「亞聖」,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正統思想體系中地位僅次於孔子的人,多得力於他的母親。孟子的母親是位偉大的女性,她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撫育兒子,從慎始、勵志、敦品、勉學以至於約禮、成金,數十年如一日,絲絲入扣,毫不放鬆,既成就了孟子,更為後世的母親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為名垂千秋萬世的模範母親,屬於典型的中國良母。

孟子的父親名叫孟激,字公宜,是一位懷才不遇的讀書人,他為更大的發展,光耀門媚,拋別嬌妻稚子,遠赴宋國遊學求仕,三年後,帶給孟母的是晴天霹靂般的噩耗,從此孤立無援的孟母開始了坎坷的人生旅途。她下定決心,要憑著自己的雙手謀取衣食所需,更要以自己的力量,把獨生兒子,教養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孟母不只是小心翼翼地注意兒子起居冷暖,更不厭其煩地以「言教」和「身教」來完善兒子的人格。大體上一個人的基本人格是在六歲以前基本形成的,從此根深蒂固。六歲以後,活動範圍逐漸擴大,自然而然就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使原本已經塑造完成的脆弱人格模式,遭逢強烈的試煉和考驗,這時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環境十分重要。

為了給兒子尋找一個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孟母開始了漫長的遷居活動,至今還留傳下「孟母三遷」的美談。

做人是要求誠實,所謂「言必行,行必果。」當孟家還在廟戶營村市集旁居住時,東鄰有人殺豬,孟子不解地問母親:「鄰家殺豬幹什麼?

」孟母當時正忙,便隨口漫應:「給你吃!」孟子十分高興等待食肉,孟母為了不失信於兒子,忍痛在捉襟見時的生活費中,撥出一部分錢買了一塊肉,讓兒子吃了個痛快。

做事必須要有恆心,一旦認準目標,就不為外界所幹擾。孟子具有天生的靈性與慧根,但也有一般幼童共有的怠情貪玩習慣。」孟母用「斷織」來警喻「輟學」,指出做事半途而廢,後果是十分嚴重的。

「斷織督學」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既驚且懼的鮮明印象,從此孜孜汲汲,日夜勤學不息。

春秋戰國時代,學術風氣蓬勃發展,諸子百家爭奇鬥勝,使人眼花繚亂,不知如何選擇才好,然而孟母有她堅決的主張,無視於老莊的玄虛,不屑於楊朱的功利,惟獨醉心於孔子的忠恕之道,親自尋尋覓覓,終於在孔門諸子中為孟子找到啟蒙老師。

當時孔子的孫子孔極,字子思,正在曲阜設館教授六藝,遠近學子紛紛負笈前往就教,孟子十五歲時,在孟母的鼓勵下,由鄒城來到了曲阜。從此正式接受到儒學的精髓,子思對孟子青睞有加,對左右說:「孟孺子性樂仁義,言稱堯舜,世所稀有也。

」從此孟子在子思門下埋頭讀了五年,學問德業,突飛猛進,終於繼承了孔子的衣缽。

孟母對兒子的教育無微不至,即使在成親之後,夫婦相處之道,還得煩勞老母為他操心,古《烈女傳》記載:孟妻由氏在臥室內裸袒身軀走動,孟子勃然不悅,由氏認為丈夫太過見外,就求婆婆解說。長期以來,孟子對自己的妻子總是不滿,認為她太過倨傲,競有意休妻。

孟母對兒子曉以大義:「夫禮,將入門,問孰存,所以致敬也。將上堂,聲心揚,所以戒人也。

將入戶,視必下,所以恐見人過也。今汝往燕私之處,入戶不有聲,令人袒而在內,踞而視之,是汝非禮也,非婦無禮也。」孟子深感自己孟浪,於是心中芥蒂盡除,與妻子和樂相處如初。

孟母一生操勞,身體十分硬朗,對於孟子的照顧及督教也毫不放鬆,除了孟子周遊列國那一段時日以外,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為了奉養老母,擔任齊國一個消閒的教授職務,而不忍遠離故國謀求更大的發展。在齊國,孟子多次向當政者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齊宣王雖然以年祿十萬鍾來酬謝孟子,但卻不肯積極地實行他的政治主張,對此,孟子如是說:「君子稱身就位,不為苟得而受賞。

」孟子不貪榮祿,他希望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孟子理想的去處是宋國,但為了奉養老母而一再遷延,光陰荏苒,悠忽三十年歲月過去了,孟母已經年逾古稀,而孟子也已是知命之年,整日長吁短嘆,悶悶不樂,孟母問明原因,又對兒子說出了一段千古名言:「夫婦人之禮,精五味,擅酒漿,養舅姑,縫衣裳而已,故有閨內之修,而無境外之志。以言婦人,無擅制之義,而有三從之道也,故年少則從乎父母,出嫁則從乎夫,夫死則從乎子,禮也。

今子**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義,吾行乎吾禮。」三言兩語就把孟子心中的積慮一掃而空,於是孟子再次周遊列國,受到了空前的尊敬與歡迎,可惜就在兒子揚眉吐氣的時候,孟母卻一瞑不視,在歸葬故鄉——馬鞍山時,過去的鄉鄰爭相在路旁祭奠,極盡哀思。

如今在山東省鄒城縣北二十里的馬鞍山麓,還留有古柏森森的孟母墓,歷代都有石刻頌揚她的堅貞志節與慈母風範,並建有孟母祠。

作為一位女性,孟母的偉大之處豈止「精五味,置酒漿,養舅姑,縫衣裳,」以及「三從之道」,她更重要是能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按階段給予不同程度的教育,是一支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兒子的前程。

陶侃母親諶氏古代饒州人,陶母以身垂範,育子成才的事蹟,千古傳頌.以下為其育兒二事。

截髮延賓:陶侃幼為孤子,家境貧寒。陶母含辛茹苦,靠紡紗織麻維持生計,供養陶侃讀書。

陶母時常誡子務「使結交勝己」。(交朋友要交比自己強的人.)古書有載:

同郡範逵素知名,舉孝廉,投侃宿。於時冰雪積日,侃室如懸罄,而逵馬僕甚多。侃母諶氏語侃曰:

「汝但出外留客,吾自為計。」諶氏頭髮委地,下為二髲,賣得數斛米,斫諸屋柱,悉割半為薪,坐諸薦以為馬革。日夕,遂為精食,從者皆無所乏。

逵知諶氏所為,既嘆其才識,又深愧其厚意,語曰:「非此母,不生此子。」逵至洛陽,遂稱之於羊晫、顧榮等人,大獲美譽。

陶母截髮延賓,銼薦餵馬之事鄉里傳談,以為賢良。官府特為陶母住所立坊,名為延賓坊,命屋邊之橋為德化橋,以此嘉彰這位賢母。北寧范仲淹知饒州時,曾下令於德化橋頭立「延賓坊故址」巨碑,供人瞻仰,以此宣傳陶母「截髮延賓」的事蹟。

封壇退鮓:陶侃少時,在潯陽作主管漁業生產的小官。少小離家在外,謹記母訓,陶侃兢兢業業、忠於職守、待人和善、頗有人緣。

有一次,他的部下見其生活清苦,便從魚品醃製坊拿來一罈糟魚給他食用。孝順的陶侃念母平素好吃糟魚,便趁同事出差鄱陽之機,順便捎上這壇糟魚,並附上告安信。

陶母收到信物,甚為侃兒一片孝心高興。於是隨口問送信物之人:「這壇糟魚,在潯陽要花多少錢?

」那客人不解其意,直誇耀說:「嗨,這罈子糟魚用得著花錢買?去下面作坊裡拿就是,伯母愛吃,下次我再給您多帶幾壇來。

」陶母聽罷,心情陡變,喜去憂來,將糟魚壇口重封好,叫客人把魚帶回陶侃,並附上責兒書信。此書言辭嚴厲,書雲:「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惟不益,乃增吾憂也。

」陶侃收到母親返回的糟魚與責書,萬分愧疚,深感辜負母訓,發誓不再做讓母親擔憂之事。從此,陶侃為官公正廉潔,公私分明,直到晚年告老還鄉,他也一絲不苟將軍資儀仗、倉庫親自加鎖,點滴交公。陶侃的一生業績浸透了陶母諶氏的言傳身教。

助人為樂,不受酬謝。

歐陽修是北宋有名的文學家和史學家。4歲時他的父親就去世了,他是跟著一直守寡的母親長大的。歐陽修的父親當過地方官,為人正直、好客。

他在世的時候,家中門庭若市,經濟也寬裕。他去世後,家境逐步貧寒,後來,竟到了"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的地步。孤兒寡母在這樣的境況下生活,困難是可想而知的。

歐陽修的母親是一個意志堅強的人。她家窮志不窮,靠自己辛勤勞動,一心養兒長大。歐陽修五六歲了,他母親就教他讀書識字,教他做人的道理。

沒錢買紙筆,就用蘆杆代替,把沙鋪在地上當紙,一筆一畫教歐陽修寫字。一年大一年的歐陽修逐漸懂事了。他很體諒母親,一邊讀書,一邊盡力分擔家務。

歐陽修儘管已經懂事了,但他不明白母親怎麼有那麼大的決心和力量來撫養自己。

一次,歐陽修問起了這件事。母親深情地說:"你父親死後,我能守寡撫孤,是因為我瞭解你父親的品德高尚。

我愛他,也愛你,我決心把你培養成像你父親那樣的人。為了你,再大的苦我也能吃。"之後,她對歐陽修又講起了自己的身世和歐陽修父親的為人。

"我嫁到歐陽家的時候,你奶奶已經去世了。可是,我從你父親對你奶奶的紀念中,知道他是個很孝敬長輩的好人。你父親在家尊敬長輩,在外當官的時候,對公事嚴肅認真,從不馬虎。

他白天辦公,晚上還要看公文和案件材料,往往熬到深更半夜。對於死刑的材料,總是反覆調查、核實。他常說,人命關天,馬虎不得。

後來由於勞累過度,積勞成疾,他知道自己不行了,就對我說:'我不能看孩子長大了,希望你今後把我的話告訴孩子:人不要貪財圖利,生活上不要過分追求,要孝敬長輩,要有一顆善良的心。

'這是你父親的遺言,望你好好勉勵自己。"歐陽修聽到這裡,抽泣著對母親表示:"我一定繼承父親的遺志,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後來,歐陽修做了官,任參知政事。慶曆三年,他因積極支援范仲淹、維持新法被貶職。歐陽修的母親說:

"為正義被貶職,不能說不光彩。我們家過慣了貧寒的生活,你思想上只要沒有負擔,精神不衰,我就高興。"

我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數學著作?中國古代重要的數學著作有哪些?

九章算術,周髀算經,海島算經,張丘建算經,緝古算經。九章算術,計算圓周率之類的,有幾部流程古今中外的著作。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著作有 周髀算經 九章算術 孫子算經 五曹算經 夏侯陽算經 孫丘建算經 海島算經 五經算術 綴術 緝古算機 等10部算書,被稱為 算經十書 在中國古代算書中,周髀算經 九章算術...

中國古代的科學儀器有哪些,我國古代的著名科學儀器有哪些

她是我的小太陽 1.圭表,中國最古老 最簡單的一種天文儀器。2.影表尺,中國古代用來測定投在圭表上日影長短的一種專用尺。3.日晷,利用一根表投出的日影方向和長度以測定真太陽時的儀器。4.渾儀,渾儀中有窺管,是一種觀測儀器,其主要用途是測定昏 旦和夜半中星以及天體的赤道座標,有時也能測黃道經度和地平座...

古代有哪些著名美食,古代有那些著名的小吃

不曾明瞭 雞髓筍 雞髓筍是紅樓菜中的一道珍品。鹹 鮮。脆 嫩且爽口,顏色黃白。它將雞腿肉去掉,留下骨頭,敲碎取出骨髓,點綴在鮮筍盤中。雅緻,清透,營養豐富。胭脂鵝脯 將鵝治淨,先用鹽醃,然後烹製成熟,鵝肉呈紅色,故曰胭脂鵝。鵝脯 鵝的胸脯,肉嫩而豐。易牙遺意 雲 鵝一隻,不碎,先以鹽醃過,置湯鑼內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