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五代史》講述的是哪五代的歷史

時間 2021-10-20 09:04:08

1樓:文化傳承的源與流

也就是「五代」的歷史。

「五代」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五代依次為樑、唐、晉、漢、週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公元907年,朱溫篡唐建立後梁,這是五代十國的開始。公元923年,盤踞太原的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滅後梁,後唐建國。

後唐之後的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發生內亂後,被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

同時劉知遠在太原建立後漢,收復中原。郭威篡後漢建後周,後周世宗柴榮苦心經營,使後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榮在北伐燕雲十六州時不幸病亡。後周隨後被趙匡胤所篡,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2樓:匿名使用者

回看中國歷史,封建社會中最後一次的大規模**割據發生在唐朝和宋朝之間,當時的中原地區相繼出現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過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後蜀、南平、北平等十個小國,周邊又是契丹、吐蕃、渤海、党項、南詔等少數民族政權,這個歷史階段被稱作「五代十國」,而《舊五代史》中所記載的,就是這段歷史時期的內容。

據國學大師-李-冠-論-解釋《舊五代史》是一部記載了五代歷史的紀傳體史書,原名《樑唐晉汗周書》,後來區分為歐陽修撰的《五代史記》,所以改稱為《舊五代史》,稱歐陽修的《五代史記》為《新五代史記》。

3樓:姑蘇夜鍾

樑唐晉漢周,前面加個「後」。所以這部史書又叫《梁唐晉漢周書》

我想了解一下五代十國的歷史,不知道哪些書可以作為參考

4樓:新蘭

在古**五代十國曆史的主要有薛居正的《舊五代史》,歐陽修的《新五代史》,羅貫中《殘唐五代史演義》,蔡東藩的《五代史演義》以及司馬光《資治通鑑》中關於五代歷史的章節。《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是紀傳體,歷史事件往往孤立不連貫,不如編年史簡單明瞭,《資治通鑑》專為帝王而寫的,有些偏頗而不詳細,而《殘唐五代史演義》太簡略,《五代史演義》比較平淡,最主要的是這五部書都古代人用文言文寫的,現代人在閱讀上比較困難。

不久前,有朱長孝的新出的《五代十國》,,在網路中比較有名的有「姜狼豺盡」的《五代十國風雲錄》和杜文玉的《夜宴:浮華背後的五代十國》《五代群英傳》等等.

5樓:匿名使用者

五代歷史太亂,建議要了解的話,別看紀傳體的,要看編年體。

正史建議看司馬光的《資治通鑑》;還有解放後編的《中國歷史大事編年》,五代在第三冊中;

演義**可以看羅貫中的《殘唐五代演義》、蔡東藩的《五代史演義》等。

6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推崇《五代十國風雲錄》 對你瞭解這段歷史很有幫助。

7樓:匿名使用者

五代十國的歷史好亂的,看五代史太枯燥,而且不好記,推薦《五代十國風雲錄》

求推薦一本關於講五代十國這段歷史的書

8樓:樹葉兒的幻想

五代十國(907~960年),一般是指介於唐末宋初的這一段歷史時期。黃巢起義後,唐朝名存實亡,形成了藩鎮割據局面。907年,朱溫建立後梁,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960年,趙匡胤取代後周建立北宋;979年滅北漢,自此基本結束了自晚唐以來的**割據局面。

五代是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權;十國是指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幾個割據政權,十國乃稱其「大」者,實際上還有不少割據政權。關於五代十國的理解,狹義上為五代十國本身,廣義上一般以此代指這一歷史時期。 北宋薛居正《舊五代史》及歐陽修《新五代史》。

北宋路振撰《九國志》,其孫路綸續作《荊南志》,遂稱《十國志》,其後劉恕《十國紀年》。

為什麼中國歷史書對五代十國介紹少之又少,上歷史課老師也不講這段歷史,

9樓:32座森林

其實縱觀《新五代史》《舊五代史》,可以看出,五代亂世,英雄輩出啊!但之所以現在很少提及諸如槍神王彥章等五代的英雄,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五代是亂世,和當今倡導的和諧社會有些「不相容」;

2,樑、唐、晉、漢開國君主性格上陰暗面比較明顯,子孫又都是昏君,歷來都是當做教訓用來警醒後人的,所以學習意義不大;

3,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歷來受到中國人,特別是華北地區人民的痛恨,這使得清朝時期從北方入關的滿清統治者比較忌憚,所以提及很少;

4,五代時期的時間軸不像三國時期那麼好把握,記錄第一手資料的《舊五代史》又長期被擱置,加上宋初對太祖陳橋兵變的極力掩蓋,以及後世君王出於維護統治需要,對五代的國君犯上奪權的貶低(五代的君主全是造反起家的),導致五代歷史流傳較為小眾;

5,五代時很多著名人物並非是漢族人,所以在民族認同度上不如三國時期的亂世英雄。

以上只是一家之言...

10樓:匿名使用者

五代十國(907年-960年)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891年~979年)的合稱,也指唐朝滅亡到宋朝建立之間的歷史時期。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公元960年,趙匡胤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政權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

北宋建立後先後統一了尚存的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政權,基本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11樓:毗沙王

1、本段時間短暫,只有五十三年。

2、本階段政局動亂,政權更選頻繁,其它割據政權國小力弱,影響力小。

3、本階段在歷史上有重大影響力的人物和事件等有限。

再加歷史教材篇幅有限,所以略過。

12樓:洪長平

那段歷史和魏晉南北朝的歷史一樣,政權不集中,戰爭頻繁,每個政權都自己記載本國曆史或者連史官都沒有,因此,所知那個時期的歷史會很少的

求 新五代史 雜轉四十四 的翻譯

自晏球擊敗禿餒,又走惕隱,其餘眾崩潰投村落,村落之人以鋤白梃所在擊殺之,無復遺類 求新五代史之王進篇全文詳細翻譯 求 新五代史.雜轉四十四 的翻譯 你看這有嗎 求翻譯 文言文 這兩句話出自曾鞏 瀛州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 y n 不亦君子乎?學而 孔子說 ...

五代十六國有哪幾國,五代十國是哪十國

五胡十六國 304 589 西晉在曹魏統一北方,進而晉武帝滅孫吳統一中國之後,本可以繼續秦漢統一之格局,但是司馬王朝走的是門閥政體之局。這樣一來,社會個階級的矛盾和對立,動搖了晉王室的基礎。晉惠帝末年的八王之亂,和其它的外患導致中原淪陷,邊垂不保,群雄混戰,生靈塗炭。司馬王室南遷。爾北方的黃河流域則...

世界幾款五代機效能分別如何?國外的五代機怎麼樣?

近日,據外媒報道稱,世界上一些有實力的中等軍事強國都有研發五代機研發計劃。如日本的 心神 韓國的 kfx 不過,五代機技術最成熟最具戰鬥力還是美俄中三國的f 22 t 50 殲 20 國外的五代機怎麼樣?日本心神驗證機。許多技術指標完全不能達到五代機的基本要求,比如推力過小,載彈量過小,雷達探測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