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其人生平,介紹李商隱的生平

時間 2021-10-22 04:42:26

1樓:

李商隱,晚唐著名詩人。擅長駢文寫作,詩作文學價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

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

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中文名: 李商隱

別名: 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

國籍: 中國(唐朝)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滎陽(今河南鄭州)

出生日期: 約812年或813年

逝世日期: 約858年

職業: 詩人

代表作品: 《樊南甲集》,《樊南乙集》,《玉溪生詩》,《賦》,《文》

祖籍: 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

李商隱,男,漢族,字義山,故又稱李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詩人。他祖籍懷

李商隱題跋像

[1]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生於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詩作文學價值很高,於唐文宗開成三年(公元838年)進士及第。曾任弘農尉、佐幕 府、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

早期,李商隱因文才而深得牛黨要員令狐楚的賞識,後因李黨的王茂元愛其才而將女兒嫁給他,他因此而遭到牛黨的排斥。此後,李商隱便在牛李兩黨爭鬥的夾縫中求生存,輾轉於各藩鎮幕僚當幕僚,鬱郁而不得志,後潦倒終身。晚唐唐詩在前輩的光芒照耀下有著大不如前的趨勢,而李商隱卻又將唐詩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詩人,杜牧與他齊名。

兩人並稱「小李杜」,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有《李義山詩集》。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

其詩構思新奇,風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最後抑鬱寡歡而死,[2]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據《新唐書》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詩》三卷,《賦》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介紹李商隱的生平

2樓:我拿菜刀向你笑

李商隱簡介

【生平簡介】

李商隱(八一二-八五八),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人。開成二年(八三七)進士,授祕書省校書郎,補巨集農尉。年輕時即以文才受令狐楚的賞識,可是李商隱卻與涇源節度使王茂元之女結婚。

當時牛李黨爭正在尖銳時期,令狐楚是牛黨,王茂元則是與李黨有關。宣宗即位以後,牛黨當權,令狐楚兒子當了宰相,打擊一切與李黨有關的人,從此李商隱一直被壓抑而抬不起頭。幾次到長安活動,只補得了一個太常博士。

最後死於滎陽,年僅四十七歲。

李商隱是唐朝一位有著獨特成就,對後世產生過巨大影響而大家的評價又極為分歧的詩人。他的詩,有的是直接對時事政治表示態度的;有的是託古諷今,歌詠歷史題材;有的是抒寫友朋生死之情的;有的是感傷身世之作,而人們最熟悉的則是他的愛情詩。這些異常複雜的內容,又幾乎都是和他的身世遭遇有著密切的聯絡。

李商隱是晚唐詩壇的一顆明星。他的多愁善感和繁博的事象及複雜的意念,在他的詩裡往往是避實就虛,透過一種象徵手法把它表現出來。這種象徵手法建築在豐富而美妙的想像的基礎上,因而他筆下的意象,有時如七寶琉蘇那樣繽紛綺彩;有時像流雲走月那樣的活潑空明,給人以強烈的美感。

他的近體詩,尤其是七律更有獨特的風格,繡織麗字,鑲嵌典故,包藏細密,意境朦朧,對詩的藝術形式發展有重大貢獻。著有《玉溪生詩》。

3樓:玉其英侍綾

李商隱的個人簡介

et發表於

2005-5-17

12:15:15

李商隱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自祖父起,遷居鄭州滎陽。

自稱與皇室同宗,但高、曾祖以下幾代都只做到縣令縣尉、州郡僚佐一類下級**。所謂「宗緒衰微,簪纓殆歇」、「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倚之親」,這類自述真實地反映了他比較寒微的處境。

李商隱一生經歷,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文宗開成二年以前,是他的青少年時期。16歲著有《才論》、《聖論》,以古文為士大夫所知。文宗大和三年,受天平軍節度使令狐楚召聘入幕。

大和六年,令狐楚調任河東節度使、北都留守,李商隱隨至太原。以後曾有短時期在兗海觀察使崔戎幕府逗留。開成二年登進士第。

這個階段存留的詩作不多,但已形成重要的開端。其中有一部分直接反映社會政治的詩篇,如《隋師東》、《有感二首》、《重有感》、《壽安公主出降》、《行次西郊作一百韻》等,指事陳情,激切感人,顯示了青年詩人關懷國家命運的抱負和器識。另一些作品以比興寄託的手法抒寫作者的凌雲壯志和渴求用世的心願,如《初食筍呈座中》和《無題》「八歲偷照鏡」,筆意宛轉,風格清新。

此外,也有少量應酬詩和豔體詩。

第二階段,從開成三年到武宗會昌六年,是李商隱踏上仕途和開始捲入黨爭旋渦的中年時期。這一階段坎坷不平的人生歷程,促使詩人的創作向縱深發展。題材比前期寬廣,包括感時、

抒懷、言情、贈答、行旅、田園、詠史、詠物許多方面。詩中感情更為沉鬱,表達愈加婉曲,藝術上達到成熟的境界,代表作如《安定城樓》、《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任弘農尉獻州刺史乞假歸京》。另一方面,消極頹廢的思想和綺靡俗豔的詩作也有所發展,如《鏡檻》、

《曲池》、

《縣中惱飲席》、《花下醉》。第三階段,宣宗大中元年

(847)以後,是李商隱三入幕府、天涯漂泊的後期。宣宗即位後,一反武宗朝的政治措施,會昌年間得勢的李德裕黨紛遭貶逐,詩人受到進一步壓抑。他在京沒有出路,只好到遠方幕府去安身。

大中十二年,罷職回鄭州閒居。大約就在這一年年底病逝。漂泊無定的生涯,使詩人後期的詩風變化更為多樣,詩境也日趨老成。所寫的詩更加發人深思,令人嘆惋。

李商隱的生平

4樓:匿名使用者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溪)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晚唐著名詩人。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登進士第,曾任祕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因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李商隱在鄭州病故,死後葬於祖籍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

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求詩人李商隱的介紹,李商隱的介紹?

妙筆如蘭 李商隱 約813 約858 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子。原籍懷州河內 今河南沁陽 祖輩遷滎陽 今屬河南 初學古文。受牛黨令狐楚賞識,入其幕府,並從學駢文。開成二年 837 以令狐之力中進士。次年入屬李黨的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幕府,王愛其才,以女妻之。因此受牛黨排擠,輾轉於各藩鎮幕府...

李白生平簡介,李白的生平經歷(簡單介紹)

李白 701 762 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隋末遷居中亞的碎葉城。李白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玄宗統治的盛唐即開元 天寶年間度過的。在李白流傳下來的九百多篇詩中,大部分鮮明的表現了他對封建貴權的輕蔑,對腐朽政治的揭露和對人民疾苦的同情,對祖國壯麗山川的讚美。同時也由於封建統治思想的嚴重影響,李白的不少作...

公孫弘的人物生平,尋求公孫弘的生平介紹?

李世民 廟號 唐太宗 年號 貞觀。趙桓 廟號 宋欽宗 年號 靖康。趙構 廟號 宋高宗 年號 建炎。朱元璋 廟號 明太祖 年號 洪武。朱允炆 廟號 明惠帝 年號 建文。朱棣 廟號 明成祖 年號 永樂。朱高熾 廟號 明仁宗 年號 洪熙。朱瞻基 廟號 明宣宗 年號 宣德。朱祁鎮 廟號 明英宗 年號 正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