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秦始皇的歷史故事,關於「秦始皇」的歷史故事?

時間 2021-10-25 02:28:55

1樓:酸檸檬嘿

1、十二金人,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防止人民反抗而盡收天下之兵所鑄成之十二個大銅人像。據傳是秦始皇用來防止金屬流通,收集天下金屬所鑄,也有傳說是秦皇用大禹九鼎所鑄。

2、結識外星人,據史書記載,秦始皇時期與天外之民有過接觸,從他們那裡學來了鉻金屬鍍到青銅劍上的鑄造技術。

3、大怒湘君,有一次秦始皇出巡時,在湘山祠遇到大風,幾乎不能渡河。秦始皇問博士(當時的一種官職)說:「湘君是什麼神?」

博士回答說:「聽說是堯的女兒,舜的妻子,埋葬在這裡。」秦始皇對這個湘君非常生氣,認為是在故意與他作對,就派人把湘山上的樹全部砍光。因為當地是紅土,湘山也變成了紅色的禿山。

4、熒惑守心,熒惑守心指的是一種天文現象,「熒惑」是指火星,由於火星熒熒似火,行蹤捉摸不定,因此古代稱它為「熒惑」。但火星被認為是戰爭、死亡的代表。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時期,就出現了,史書記載有顆隕星墜落在東郡,落地後變為石塊,老百姓有人在那塊石頭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土地分。」始皇聽說了,就派御史前去挨家查問,沒有人認罪,於是把居住在那塊石頭周圍的人全部抓來殺了,焚燬了那塊隕石。

5、今年祖龍死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深秋的一天,秦始皇還在迅遊,前面忽然出現一個陌生人,攔住馬車。這人手裡拿了一塊玉璧,不聲不響地塞給使者。使者狐疑接過,未及開口,對方就搶先說了一句話:

「今年祖龍死」!擲地有聲。使者嚇得夠戧。

「今年祖龍死。」祖,就是始祖,人之先;龍,君之象。意思是說今年秦始皇要死。陌生人撂下這句石頭般冷硬的話,掉臉兒飛快走掉,使者回過神再想找,人早已不知去向。

2樓:陽關道灬洛雨緣

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即嬴政。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國統一,秦朝開國皇帝,秦莊襄王之子,13歲即王位,39歲稱皇帝,在位37年。

秦始皇創立皇帝制度,在**實施三公九卿制,地方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統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等,北擊匈奴,南服百越,修築萬里長城,奠定了今日中國版圖的基本格局,把中國推向了大一統時代,為建立**主義**集權制度開創了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檢視精彩圖冊

3樓:

中華民間小故事:孟姜女不屈從秦始皇,轉身跳下大海!

4樓:那年冬天風在吹

這個故事就太多了 畢竟是傳奇人物 第一個統一中國的人 具體的你可以買書看看更好。

5樓:宅家小魚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發起了對六國的戰爭,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一統天下,秦始皇修建長城、派蒙恬北擊匈奴、南征越族、開鑿靈渠。將法家立為正統思想,以法律來征服民眾,焚書坑儒。

6樓:思念慈母

太多了,坑殺敵軍,荊軻刺秦王

7樓:梵天凡白

一掃六國,修建長城等

關於「秦始皇」的歷史故事?

8樓:匿名使用者

秦王政兼併了六國,結束了戰國割據的局面,統一了中國。他覺得自己的功績比古代傳說中的三皇五帝還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稱號,應該用一個更加尊貴的稱號才配得上他的功績,就決定採用了「皇帝」的稱號。他是中國第一個皇帝,就自稱是始皇帝。

他還規定:子孫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序排列,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一直傳到千世萬世。

全國統一了,該怎樣來治理這樣大的國家呢?

在一次朝會上,丞相王綰(音wān)等對秦始皇說:「現在諸侯剛剛消滅,特別是燕、楚、齊三國離咸陽很遠,不在那裡封幾個王不行,請皇上把幾位皇子封到那裡去。」

秦始皇要大臣議論一下,許多大臣都贊成王綰的意見,只有李斯反對。他說:「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時候,封了不少諸侯。

到後來,像冤家一樣互相殘殺,周天子也沒法禁止。可見分封的辦法不好,不如在全國設立郡縣。」

李斯的意見正合秦始皇的心意。他決定廢除分封的辦法,改用郡縣制,把全國分為三十六個郡,郡下面再分縣。

郡的長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命。國家的政事,不論大小,都由皇帝決定。據說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來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一斤(那時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簡上的),不看完不休息。

可見他的權力是多麼集中了。

在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前,列國向來是沒有統一的制度的,就拿交通來說,各地的車輛大小就不一樣,因此車道也有寬有窄。國家統一了,車輛要在不同的車道上行走,多不方便。從那時候起,規定車輛上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改為六尺,使車輪的軌道相同。

這樣,全國各地車輛往來就方便了。這叫做「車同軌」。

在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前,列國的文字也很不統一。就是一樣的文字,也有好幾種寫法。從那時候起,採用了比較方便的書法,規定了統一的文字。

這樣,各地的文化交流也方便多了。這叫做「書同文」。

各地交通便利,商業也發達起來,但是原來列國的尺寸、升斗、斤兩的標準全不一樣。從那時候起,又規定了全國用統一的度、量、衡制。這樣,各地的買賣交換也沒有困難了。

秦始皇正在從事國內的改革,沒想到北方的匈奴打了進來。匈奴本來是我國北部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戰國後期,匈奴貴族趁北方的燕國、趙國衰落,一步步向南侵犯,把黃河河套一帶大片土地奪了過去。

秦始皇統一中原以後,就派大將蒙恬(音tián)帶領三十萬大軍去抵抗,把河套一帶地區都收了回來,設定了四十四個縣。

為了防禦匈奴的侵犯,秦始皇又徵用民夫,把原來燕、趙、秦三國北方的城牆連線起來,又新造了不少城牆。這樣從西面的臨洮(今甘肅岷縣)到東面的遼東(今遼寧遼陽西北),連成一條萬里長城。這座舉世聞名的古建築,一直成為我們中華民族古老悠久文明的象徵。

後來,秦始皇又派出大軍五十萬人,平定南方,添設了三個郡;第二年,蒙恬打敗了匈奴,又添了一個郡。這樣,全國總共有四十個郡。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因為開闢了國土,在咸陽宮裡舉行了一個慶祝宴會,許多大臣都讚頌秦始皇統一國家的功績。博士淳于越卻重新提出分封制度不能廢除,他認為不按照古代的規矩辦事是行不通的。

這時候,李斯已經做了丞相。秦始皇要聽聽他的意見。

李斯說:「現在天下已經安定,法令統一。但是有一批讀書人不學現在,卻去學古代,對國家大事亂發議論,在百姓中製造混亂。如果不加禁止,會影響朝廷的威信。」

秦始皇採用了李斯的主張,立刻下了一道命令:除了醫藥、種樹等書籍以外,凡是有私藏《詩》、《書》、百家言論的書籍,一概交出來燒掉;誰要是再私下談論這類書,辦死罪;

誰要是拿古代的制度來批評現在,滿門抄斬。

第二年,有兩個方士(一種用求神仙、煉仙丹騙錢的人)叫做盧生、侯生,在背後議論秦始皇的不是。秦始皇得知這個情況,派人去抓他們,他們早已逃跑了。

秦始皇大為惱火,再一查,又發現咸陽有一些儒生也一起議論過他。秦始皇把那些儒生抓來審問。儒生經不起拷打,又東拉西扯地供出一大批人來。

秦始皇下令,把那些犯禁嚴重的四百六十多個儒生都埋了,其餘犯禁的就流放到邊境去。

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焚書坑儒」事件。

秦始皇正在火頭上,大臣們誰也不敢勸他。他的大兒子扶蘇認為這樣處置儒生太嚴厲,勸諫他不要這樣做。這一來,觸怒了秦始皇,命令扶蘇離開咸陽,到北方去和蒙恬一起守邊疆。-

9樓:匿名使用者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後人稱之為「千古一帝」。 姓嬴,名政。

漢族,秦莊襄王之子,出生於趙國,所以又叫趙政。13歲即王位,22歲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加冕儀式,從此正式登基「親理朝政」,39歲完成了統一中國的歷史大業,稱帝。前246年,秦王贏政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國呂不韋及嫪毐掌管。

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王政親理朝政,除掉呂、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全國的大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主義**集權制國家——秦朝。秦王嬴政自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給自己起名「皇帝」。一生中有功也有過,與漢武帝並稱為「秦皇漢武」。

·人物身世

據司馬遷《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秦始皇的母親是趙國大將的女兒,送給子楚之前是呂不韋的姬妾,呂不韋出於政治目的將已懷孕的趙姬獻給異人(即秦莊襄王),後來趙姬懷胎十二月才產子,生下了嬴政,實則為呂不韋與趙姬的私生子。(根據現代醫學的研究結果[**請求],懷孕十二個月鮮有案例;同時,作為懷孕徵兆的停經也可以被異人懷疑。故此,司馬遷在《史記》**錯存在可能性。

)作為一個並不受寵愛的質子的兒子,嬴政少年時期是在趙國都城邯鄲度過的,此時異人經呂不韋從中斡旋已然回到秦國,並認華陽夫人為母,經過多次政治鬥爭終於獲得了華陽信任,呂不韋又花費大量精力與金錢將趙姬母子接回秦國,從此嬴政開始了他在秦王宮裡的政治生涯。

·登上王位

莊襄王三年(前247年),莊襄王去世,嬴政即位為秦王。即位時由於年少,故國政由相國呂不韋所把持,並尊呂不韋為仲父。呂不韋既把持朝廷,又與太后(趙姬)**。

他見秦始皇日漸年長,怕被他發現,故獻假宦官嫪毐給太后。結果太后生下了兩個私生子,而假宦官嫪毐亦以王父自居,封長信侯,領有山陽、太原等地,自收黨羽。嫪毐在雍城長年經營,建立了龐大的勢力。

前238年,秦始皇在雍城蘄年宮舉行冠禮。嫪毐動用玉璽發動叛亂,攻向蘄年宮。秦始皇早已在蘄年宮佈置好三千精兵,打敗叛軍。

嫪毐轉打咸陽宮,那裡也早有軍隊,嫪毐一人落荒而逃,沒過多久便被逮捕。秦始皇將嫪毐五馬分屍,曝屍示眾;又把母親趙姬關進雍城的萯陽宮。秦始皇隨後免除呂不韋的相職,把呂不韋放逐到巴蜀。

在全國範圍內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直至郡縣的一整套官僚機構。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統一的法律。將原六國貴族豪富遷至關中、巴蜀,以防止他們的**復辟活動。

又明令禁止民間收藏**,銷燬沒收得來的**,鑄造12個金人。

其後,雖然他聽從秦國貴族所言,下了《逐客令》,逐出六國食客,但被李斯的《諫逐客書》所勸阻,其後他任用尉繚子、李斯等人。

·奢侈生活

始皇即位不久,便開始派人設計建造秦始皇陵。在統一六國之後,旋即修建豪華的阿房宮,最多時用工七十二萬人(虛數,表明人數眾多)。

秦始皇還沒有統一六國之前,就已經有不少宮殿,而在統一六國期間,更是大興土木,每滅一國,便要將該國的宮殿建築在咸陽附近仿造一遍,總面積達到了驚人的程度,整個關中地區,自渭河以北,雍門以東,直到涇河一帶全部都是宮殿群。

統一之後,開始在渭河南岸修建後世皆知的阿房宮(亦名朝宮,阿房為其前殿名),每年動用民工七十多萬人.雖然有人辯稱這些都是有罪之人,但七十萬這個數量相比於當時全國總人口不過2000萬來說,這個比例也是很驚人的。朝宮可以容納十萬人,在裡面運送酒菜要用車和馬才行,僅一個前殿的面積就達到了東西長693米,南北寬116米,臺基高達11.

65米,上面可以坐上萬人。 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聯合組成的阿房宮考古隊,對阿房宮遺址進行的考古工作發現,阿房宮本來就沒有建成,秦朝此宮殿僅完成地基而已。

除此之外,還有興樂宮、梁山宮等等。

據《三輔舊事》記載:秦國有「表中外殿觀百四十五」。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國有「關中計宮三百,關外四百餘」,另外,「咸陽之旁二百里內」,還有「宮觀二百七十」。

有宮殿就要有美女,在滅六國時,就把所有各國的美女都擄掠來放在所建造的宮殿之中。宮女總人數,據三輔舊事記載:後宮列女萬餘人,氣上衝於天。

並且,秦始皇死後,這些宮女絕大部分都被迫殉葬。

驪山墓從秦王登基起即開始修建,前後歷時三十餘年,每年用工七十萬人修建。現在留存的墓從外圍看周長2000米,高達55米。內部裝修極其奢華,以銅鑄頂,以水銀為河流湖海,並且滿布機關。

並且,建造陵墓的工匠在陵墓造成之後全部被活埋。

為求長生不老之藥,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數千人至東海求神仙等等,耗費了巨大的財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難。

·死亡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巡遊返至平原津得病。行至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趙高勾結始皇少子胡亥及李斯,偽造遺詔立胡亥為太子,是為秦二世。並賜太子扶蘇死。

秦始皇生平及有關詩句,關於秦始皇的詩詞

草茫茫 懲厚葬也 白居易 草茫茫,土蒼蒼。蒼蒼茫茫在何處,驪山腳下秦皇墓。墓中下涸二重泉,當時自以為深固。下流水銀象江海,上綴珠光作烏兔。別為天地於其間,擬將富貴隨身去。一朝盜掘墳陵破,龍槨神堂三月火。可憐寶玉歸人間,暫借泉中買身禍。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憑君回首向南望,漢文葬在霸陵原。幸...

有沒有關於秦始皇的電視劇,關於秦始皇的電視劇

輕靈觸動 1.秦始皇 是中視傳媒股份 出品的古裝劇,由閻建鋼執導,張天民編劇,張豐毅 宋佳 劉威 高明 趙亮 許還幻 范冰冰 張靜初等主演。該劇講述13歲的秦王嬴政即位,平定呂不韋之亂,統一六國,奠定了大秦帝國的基礎,成為千古一帝的故事。2.大秦帝國 系列 是根據孫皓暉同名 改編的長篇歷史劇,目前已...

秦始皇的生平簡歷,歷史 秦始皇的生平簡介。

人物姓名 秦始皇 人物國別 中國 千古一帝 秦始皇 前250 前210 姓嬴,名政,中國第一多民族的統一的封建帝國 秦王朝的創始人。公元前246年至前210年在位,前238年親政。從前230年滅朝韓開始,到前221年滅齊,統一六國,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據混戰的局面。為了加強 集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