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和同時期的羅馬軍團大戰,誰贏的可能大

時間 2021-10-27 08:30:37

1樓:

雖然勝敗的因素很多,有地形、統帥、戰略等,所以我們在這裡僅比較雙方的裝備和基本戰術問題。我的見解是:

1)5千到1萬充其量只是戰鬥級別,漢軍獲勝的機率不大。因為漢朝的精銳在於輕騎兵,機動能力強,但防護和攻擊力都不強,這樣的裝備在對付裝備更差的匈奴尚可,但對在對與羅馬的重步兵的激烈肉搏中將完全處於下風。但如果人數增加10倍,即5萬到10萬人,上升到戰役或戰爭級別,那漢軍的勝率會大大增加。

因為優秀的戰略家將充分利用漢軍機動效能的優勢,例如長途奔襲羅馬軍團的補給線等。

2)5千到1萬,明軍將戰勝十字軍。道理同樣在裝備上,火器已普遍裝備於明軍,而十字軍仍然在使用冷兵器。

2樓:

我看啊,天時地利人和佔主導。戰場在中國的話,漢朝絕對贏,勞師遠征的後果嘛。

3樓:黃燜燒雞

戰爭的勝敗取決於將領

拿破崙有句名言:一隻獅子領導的一群綿羊可以戰勝一隻綿羊領導的一群獅子

所以領導者才是主導的力量

4樓:

漢朝軍隊不一定打得過羅馬軍隊,但是明朝軍隊一定能擊敗十字軍。十字軍素質不高

5樓:匿名使用者

漢朝是會贏的.漢武帝劉徹將匈奴人趕到了東歐,在東歐的那些小國和小的部落都是羅馬帝國的附屬國,都是要年年進貢的.

而匈奴人以敗師接連吞併了若干個部落,在447年大舉進犯東羅馬帝國,東羅馬帝**隊接連戰敗,匈奴的騎兵一直深入到達達尼爾海峽和希臘的溫泉關,嚴重威脅到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林)的安全。東羅馬帝國皇帝被迫與匈奴人簽訂和約,除了馬上向匈奴支付賠款6000磅**,年貢也由700磅**漲到2100磅。

6樓:血法無情

羅馬軍團的編制

由兩個百人隊組成一個基本戰術單位——小隊,一個百人隊實際為60-80人。一個小隊通常有120-160人,若為成年人小隊,則只包含一個百人隊。

三個小隊組成一個大隊,一個大隊大約有450-570人。包含大約120-160名少年兵,120-160名青年兵,120-160名壯年兵,60-80名成年兵,同時含有一隊30人的騎兵。

十個大隊組成一個羅馬軍團,一般由4500——6000人組成。同時,一個羅馬軍團配有一個附屬軍團,也稱聯合軍團。兩者的建制類似,但是附屬軍團的騎兵為600人。

兩個羅馬軍團與兩個附屬軍團共同構成了執政官統帥的集團軍,由一名執政官指揮。按你所說的數量差不多就是一個軍團加一個附屬騎兵團的樣子

羅馬佇列

聞名天下的羅馬佇列其基本單位為小隊,每個小隊構成一組。將它與希臘方陣混為一談是種極為普遍的誤解。

每橫列20人,縱6人。兩人之間間隔1.8-2米。橫列的各小隊之間約為30米間隔。各小隊交錯排列。

整個佇列通常由三個橫列組成。

青年兵組成的第一橫列。

壯年兵組成的第二橫列。

成年並組成的第三橫列。

軍團戰術

採用三佇列法。 由青年兵組成的第一橫列首先推進,當距離敵人20碼時,將重標槍擲出。同時,軍團開始疏散。

往往在標槍擲出之後完成疏散,第一橫隊的士兵開始衝鋒,前兩列士兵與敵人用短劍進行格鬥。後面6-7列士兵投擲標槍。數分鐘後,由壯年兵組成的第二橫列替換,第一橫列後撤休息。

由少年兵組成的輕步兵負責掩護軍團的兩翼與背後,同時還要找回可使用的標槍,補充給撤回的第一橫列。一場戰役通常進行數輪替換。成年兵為軍團的後備隊。

漢朝軍隊

軍車 在漢代,尤其到東漢時期,車兵雖然逐漸退居次要地位,但各種軍用車輛仍大量使用。每次重大軍事行動,所使用的車輛常常以數幹上萬計

車的種類,在東漢時期主要有輕車、戎車、雲車、指南車、輜車等種

此外,見於文獻記載的車,還有所謂 「衡車」、「軘車」、「轈車」、「馳車」等等。這些戰車的數量不一,用途有別,或用於征戰,或用於攻城、陷陣。皆為軍隊不可缺少的裝備

二)戰船

船是水軍的主要裝備,在中國出現很早。春秋戰國時期,南方的吳、越、楚等國皆建有「舟師」即水軍,不僅用於戰鬥的船舶增多,而且「以船為車,以揖為馬」,在水戰中有擱熟的操船技術。

三)士兵**裝備

**裝備是戰爭的工具,也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漢代的**種類在先秦弓矢、殳、矛、戈、戟「五兵」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軍士使用的**已是多種多樣。長兵器有殳、戈、矛、戟;短兵器有刀、劍;遠射兵器有弩、弓;防護兵器有盔甲、盾牌;攻守的兵器有鉤鑲。

此外還有錘、撾、杖、鉞、斧等劈砍、錘砸兵器。在各種兵器之中,鐵兵器所佔比例越來越大,漢初晁錯所列的弓彎、短兵、長戟、劍盾、矛鋌等多是質量精良的鐵製兵器

漢朝騎兵和弓駑天下第一.騎兵的馬種耐力非凡,漢朝騎兵行軍時經常由兩馬拖拽一輛銅甲弩車--所謂的弩車是一種巨型弩架在車上.通過對陝西出土的弩車的研究可以估計這種奴射程通常在500-700米之間.一次攜帶箭石數量可以達到3000-4000發.但是它的裝填速度很慢.在戰場上通常只能使用一次.即便如此,它的殺傷力也是驚人的.足以對一個千人方陣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漢朝出土的竹簡有大量的著作記載著各種攻城器例如衝車,火矢.貔囫(一種彈射式攻城器),等等(記不住那麼多)可以說,漢朝是個少攻城器的時代,但是這並不說明它的研發實力弱,相反,因為它擁有眾多隻有封建時代才會出現的各種工匠和民間藝人.這些人的智慧使得漢朝的科技實力足以傲視羅馬.

漢朝的軍事理論更加足以使得它對羅馬展現它強者對弱者藐視的微笑.中國在春秋時期就有孫子兵法,而羅馬那時侯還不知道兵法為何物.漢朝將領飽讀兵法,詭詐權謀足以使得羅馬將軍們暈死.

當然羅馬也不是一無是處,羅馬有世界上最先進的陣法.18萬以一當十的職業軍人..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說羅馬比漢朝強大

但是,我們說它們是強國.漢朝亦如此,因為它燦爛的文明和繁榮的經濟.強大的軍事實力(雖然漢朝沒有機會充分展現它的軍事實力,但是從出土的文獻和文物上來看.使得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和底氣否定它的軍事力量.同理,如果你僅僅根據羅馬比漢朝打更多的仗就說羅馬比漢朝軍事強大,那我只能說你目光短淺.軍事實力靠經濟,假設羅馬和漢朝發生了戰爭,羅馬的統治者會驚訝地發現一夜之間的漢朝竟然會出現如此強大的軍隊..根據漢朝的科技和經濟實力,這絕對不是天方夜譚)

歐洲中世紀的戰爭,是由組織散漫的戰鬥團,在需要運用策略和調動的戰場上互相對峙、衝突,然後再一步一步演進而來。演進中的一個部分,反應在不同的兵種和**的發展上,以及如何去運用它們。在作戰的時候,騎士們會試圖與他們的敵人作一對一的交戰,而徒步士兵又會夾在敵我雙方的騎士之間。

這種戰法其實非常危險,因為中古時代早期的徒步士兵,大部分都是在封建制度下被徵召的農民,並未受過作戰訓練。弓兵在攻城戰上十分適用,但在戰場上也一樣冒著被消滅的危險。中世紀後期,指揮官加強了騎士的紀律,使他們的軍隊更能發揮團隊的合作。

但是在英國的軍隊裡,儘管長弓兵在很多的戰場上證明了他們的價值,可是騎士並未給予這些射手太多的重視。紀律也讓越來越多的騎士為報酬作戰,罕有為忠誠和光榮作戰者。在義大利的僱傭兵以長期作戰但少有損傷而聞名。

在這個時期,各階級的士兵都是軍隊的資產,不會被輕易遺棄。這使得過去追求光榮的封建軍隊,逐步成為只關心他們會收取多少報酬的專業軍隊。 到了中古時代末期,重騎兵在戰場上的價值不如以往,幾與投射部隊和徒步軍隊無異。

在這個時期,人們已經瞭解何以審慎部署的攻擊仍然失效的原因以及訓練步兵的重要。作戰的規則改變了,標樁、馬匹陷阱和壕溝都常常被軍隊用作防護工具,以抵抗騎兵的攻擊。如果騎兵對大批各個等級的長槍兵和弓兵(或槍炮手)作出攻擊的話,只會產生一大堆受創的馬匹和騎兵。

騎士會被迫徒步作戰,或等待適當的攻擊時機。只有敵軍在移動、混亂、或從臨時的戰地防禦工事中走出來的情況下,毀滅性的攻擊才能奏效。

十字軍社會成份十分複雜,因而所使用的**裝備也極不統一。甲冑騎土裝備有長劍和用於刺殺的重矛(不用於投擲)。某些乘馬或徒步的騎土除劍外,還裝備有圓錘或戰斧。

農民和市民多數使用刀、斧和長矛。 十字軍採用騎士軍戰術。通常採用一線隊形作戰,較少採用「楔形」縱深戰鬥隊形。

騎士配置在前,騎士侍從兵和步兵在後。戰鬥由騎土騎兵接戰開始。戰鬥一開始,即分為小群和單兵進行決鬥。

騎士騎兵和步兵之間很少協同作戰,對步兵的作用重視不夠。戰鬥時也沒有統一的指揮。十字軍通常不遠離兵營追擊敵軍。

他們裝備有攻城器材,使用攻城槌和裝有輪子的活動攻城碉樓擊破要塞城牆和城堡圍牆。

明朝軍隊分為京軍(亦稱京營)和地方軍兩大部分。京軍為全國衛軍的精銳,平時宿衛京師,戰時為征戰的主力。洪武初年,京軍有48衛。

成祖遷都北京,京師接近前線,京軍多達72衛,並正式成立了五軍、三千、神機三大營。平時,五軍營習營陣,三千營主巡哨,神機營掌火器,戰時扈駕隨徵。以後,京軍制度累有更易。

此外,尚有拱衛皇帝的侍衛親軍,如錦衣衛和金吾、羽林、虎賁、府軍等12衛軍,以及隸屬御馬監的武驤、騰驤、左衛和右衛等4衛營。

地方軍包括衛軍、邊兵和民兵。衛軍配置於內地各軍事重鎮和東南海防要地。邊兵是防禦北方蒙古騎兵的戍守部隊, 配置於東起鴨綠江、西抵嘉峪關的9個軍鎮,史稱「九邊」。

民兵是軍籍之外、由官府僉點、用以維持地方治安的武裝,內地稱民壯、義勇或弓兵、機兵、快手,西北邊地稱土兵,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有苗兵、狼兵等土司兵。此外,還有不同行業和階層組建的礦兵、鹽兵、僧兵(少林兵、五臺兵)等,遇有戰爭,常被召出征,戰爭結束仍回原址。

衛軍主要是步軍、騎軍,東南沿海也置有水師。官府曾命福建、江浙沿海諸衛造船抗倭,使水師獲得了很大的發展。衛軍的**裝備,不僅刀牌、弓箭、槍弩等冷兵器製作精良,火器已佔很大比例,銅銃、鐵銃、地雷、各類火炮開始裝備部隊。

**還設立兵仗和軍器兩局,負責鑄造火器。各省都司、衛所也遍設雜造局,專管所在衛所的兵器修造。

可以看出 明朝軍隊無論制度、裝備、軍事素質還是戰鬥技能等等都有由於歐洲的十字軍,尤其在5000的小數量範圍內,中**隊的單兵作戰能力(武術)能更明顯的發揮

戰爭的勝敗取決於將領

拿破崙有句名言:一隻獅子領導的一群綿羊可以戰勝一隻綿羊領導的一群獅子

所以領導者才是主導的力量

漢朝和同時期的羅馬帝國比,科技實力誰更強點

王藥師 羅馬帝國相對漢朝要晚了將近200年,所以對比起來好像漢朝吃虧 但是漢朝站在周秦的文明肩膀上,起點就比羅馬帝國高,因此就算差不多吧。個人看法 漢朝的造紙 冶金 天文 數學等等都強於羅馬,包括建築,這裡有東西方審美的差別,但仍是漢朝佔優,也就是說無論民用軍用的科技水平都強於羅馬 至於軍隊戰術同樣...

和杜甫同時期的詩人有哪些,與李白同時代的詩人除了杜甫還有誰?

杜甫 712 770 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 杜工部 杜老 杜少陵 等。漢族,河南鞏 縣 今河南省鞏義市 人,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比杜甫早一點的唐代詩人有 王梵志 寒山 王勃 楊炯 虞世南 上官儀 王績 盧照鄰 蘇味 道 崔融 杜審言 駱賓王 沈佺期 宋之問 李嶠 張若虛 劉希 夷 陳子...

和劉德華同時期出名的還有誰,和劉德華同年代有那幾個歌手

kyoya骸 劉德華,一個天王巨星,萬千女人的夢中情人,從1981年進入tvb藝人訓練班開始,他從一個跑龍套的一步步走到今天,已經成為公認的勤奮和努力的典範,始終是口碑最好的藝人。當年劉德華從香港無線培訓班畢業,在無線各大小影視劇中跑龍套的時候,周潤發已經借 上海灘 成名,並和李小麟一起開了一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