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為什麼進讒殺白起范雎又是怎麼死的

時間 2022-01-09 13:00:02

1樓:匿名使用者

白起號稱「人屠」,戰國四將之一(其他三人分別是王翦、廉頗、李牧)戰國時期秦國名將。

長平之戰,白起大破趙軍,坑殺趙軍降卒四十餘萬。戰後,白起準備乘勝進軍,一鼓作氣攻破趙國。可是從秦國傳來的卻是退兵的命令。

原來秦昭王聽從了范雎的話,以秦兵暴師日久,應當讓士卒休整為由,允許韓、趙割地求和。范雎本是一個心胸狹窄的說客,長平大勝使他心生嫉妒,怕滅趙之後,白起威重功高,使自己無法擅權便以巧言斷送了白起巨集偉的軍事圖謀。白起因此與范雎有了矛盾。

秦國罷兵後,趙國不但不願意獻城反而了連齊抗秦的活動。秦昭王遂又命白起統兵攻趙,但遭到白起的拒絕。白起認為秦國已經失去了有利的戰機,不宜再次出兵。

暴怒的秦昭王卻不懂得戰機稍縱即逝的道理,於秦昭王四十九年(公元前258),派五大夫王陵率兵攻打邯鄲,結果秦軍攻勢受阻,將卒多有**。秦昭王再次任命白起統兵,但白起認為此次必難成功,遂託病不行。范雎此時用私黨鄭安平代替白起,不出所料**慘重且主將鄭安平率兩萬軍隊降趙。

孤注一擲的秦昭王親臨白府對白起說:「你就是躺在擔架上也要為寡人出戰。」熟知兵家之道的白起已看出殘局無法收拾,坦誠勸秦昭王撤兵,等待新戰機。

昭王不聽,反認為白起有意刁難,加之范雎乘機進讒。於是下令削去白起所有封號爵位,貶為士伍,並強令他遷出咸陽。

由於身體患病,白起並未立即啟程。三月後,秦軍戰敗訊息不斷從邯鄲傳來,昭王遷怒於白起,命他即刻動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帶病上路,行至杜郵(今陝西咸陽東北處),秦昭王與范雎商議,以為白起遲遲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

白起引劍自殺。

2樓:biubiu哩

主要原因就是:剷除異己,保全自己。

古代中國,尤其是秦漢時期,文武是不分家的,丞相可不都是文官,很多武將憑軍功都可以官至宰輔。

而當時白起論軍功,實在是太大太大了,秦朝至開國以來,無人能及,范雎如果不壓制白起,他這個丞相之位,遲早一天是保不住的。

因此在白起坑殺40萬趙軍後,挑唆秦王以秦軍疲憊為由,不許白起攻取邯鄲,進而滅趙;而等趙國緩過氣來後,又命令白起去滅趙。

白起起了牢騷,死活不同意,范雎就誣陷白起心懷異志,在秦王面前各種挑唆和忽悠,最終逼白起自殺完事。

范雎最後是失寵信於秦昭王,辭官回家,可能當時心情比較鬱悶,最後病死了,不管怎麼說,還算是善終。

3樓:老龐家小

因為白起是戰神,當時的地位很高,而只有殺掉了白起,範睢才有身居高位。範睢是在告老還鄉之後在老家病死的。

4樓:

將相不和,爭權奪利

後來病死了

5樓:和尚小丑

身為宰相卻對有功之人妒忌,這並非什麼好事。據說,秦國名將白起就死於范雎的妒忌。

范雎辭官後,不久就病死了。

秦王為什麼要殺範隋

6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上範睢是小人麼?秦國丞相範睢一直以來是個備受爭議的人物,他雖然以他的膽識和謀略得到了秦王的賞識,但是害死忠臣白起卻成了他人生抹不去的汙點。當時秦王為什麼殺白起?

範睢為什麼進讒讓嬴稷殺白起?

秦王為什麼殺白起

作為一名將軍,白起征戰沙場三十餘年,立下戰功無數,他無疑是出色的、優秀的;作為一名臣子,白起高居武安君之位,為秦王討伐六國,他也是厲害的。然而,對於秦昭王來說,正是因為白起如此的優秀、厲害,出色到足以撼動自己的地位。於是,秦王決定殺掉白起。

其實,歸根結底的說來,秦王之所以要殺白起,是因為以下幾點:

第一,白起的功勞太過強大。白起,身為將軍,為秦王統一六國立下汗馬功勞,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功高蓋主」,然而,「槍打出頭鳥」,早已有人盯上白起,迫不及待的想要白起去死。這個人便是範睢。

範睢是秦國的相侯,身為文職為秦國出謀劃力。然而,就是這樣,範睢也害怕白起損害自己的利益,所以,常年在秦王的身邊說著白起的壞話,迫使秦王與白起的誤會愈加深重。最後,因為,秦王在外征戰,想要白起去指揮,白起不想去。

然後秦王爆發了,一氣之下賜死了白起。

還有一點的原因,是白起本身的性格造成的。白起一生領軍打仗無數,身為「關西名將」,也因為「長平之戰」一戰成名。但是,白起畢竟是將軍統帥,是位有血有肉的漢子。

雖然,長平之戰後,白起坑殺趙國四十多萬的降卒,但是也許並不是他的本意,據《史記》記載,白起曾經是有請求過秦王的。所以,白起自知作孽深重,便不再領軍攻打趙國。白起便是因為這樣被秦王賜死。

範睢是小人麼

范雎原是魏國人,早年家境貧寒,雖有滿腹經綸,卻因不名一文,無以自資,范雎只好暫時投靠魏國中大夫須賈的門下。

范雎和須賈一同出使齊國,到了齊國以後范雎因為其過人的膽識和辯才,而深受齊王的賞識,並以**和牛、馬等賞賜給他,在一旁的須賈則被冷落了,覺得丟了臉面的齊王回國之後,誣陷范雎跟齊國躥通,洩露魏國的祕密。結果,魏相大怒,把范雎差點打死,范雎在好友鄭安平的幫助下才得以逃生,轉而將范雎介紹給秦國的謁者王稽,范雎化名為張祿隨著王稽潛逃到了秦國。

把范雎引薦給了秦昭王,說范雎是個天下無敵的能辯之士。於是秦昭王款待了范雎,范雎知道自己對秦國瞭解得不透,傷了秦昭王的自尊,於是靜下心來,蒐集秦國各方面的情況,范雎覺得完全瞭解了秦國後,就給秦昭王寫了一篇如何治理國家的奏章。

秦昭王看後大悅,拜范雎為客卿,並且按照他的計策,把韓國、魏國作為主要的進攻目標。秦國按照范雎所提出的「遠交近攻」的戰略,實施了幾年,取得了顯著成效,輔佐秦昭王消除內部隱患。於是秦昭王把穰侯撤了職,穰侯、華陽君、涇陽君、高陵君被逐回封地,又不讓太后參朝,正式拜范雎為相。

隨後,范雎又被封為應侯。

隨著秦國的逐步強大,魏王已經感受到秦國的威脅,聽說秦國將要攻打韓、魏兩國,更是十分驚慌。於是魏齊派須賈出使秦國求和,求和不成,須賈被逐出之前范雎大擺酒宴,但是把須賈當牛馬侮辱了一番。

范雎由於其坎坷的經歷和個人性格,也暴露出一些缺點,恩怨太過分明,「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成為他的座右銘。

其實范雎一生最有汙點的一件事就是,在白起大破長平之後,范雎接受了韓趙兩國的鉅額賄賂。范雎以秦兵疲憊,急待休養為由,向秦昭王請求與韓趙兩國求和,得到秦昭王准許。白起因此作戰消極,最後含恨自刎。

不論怎麼樣去評價范雎,在歷史的洪流中,每一件事情的發生總有他的因果。范雎的存在,使秦統一了六國。儘管他在政治品格上存在瑕疵,但智謀深遠,在政治、外交等方面極有建樹,范雎仍不失為秦國歷史上繼往開來的一代名相。

白起一生征戰,為秦國出生入死,為什麼老了被秦昭襄王賜死?

7樓:嚼史君

白起一生征戰,為秦國出生入死,為什麼老了被秦昭襄王賜死?

戰神白起,被人們譽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他擔任秦國主將三十多年間,為秦國攻破城池70餘座,最出名的秦趙長平之戰,一舉殲滅趙國主力四十餘萬,白起的名字,是當時東方六國多少人的噩夢,他為秦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因功被封為武安君,但他的結局卻令人唏噓,一把年紀卻被秦王賜死。原因主要是由於白起功績過盛,有功高震主之嫌,君王對武將的防備之心是自古以來的,導火索是秦昭襄王在與趙國戰爭失利以後白起的一番話徹底激怒了秦王,遂賜死了一代戰神白起。

具體怎麼回事,不妨聽嚼史君來說說。

白起公元前266年,秦國又一次發大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起初,白起有病,不能出征,由另一位大將王陵任統帥,連戰連敗;當白起病勢稍有好轉,國君秦昭王便指令他去取代王陵。白起向秦昭王分析了當時的形勢:

「邯鄲的確是不大容易攻破。各國的救趙的大軍正朝邯鄲集中,他們對秦國早已懷有深深的敵意。秦軍雖然在長平之役大破趙軍,自己的士卒也死亡過半,國內空虛。

翻山越嶺,長途跋涉而去攻取別國的首都,趙國從裡面出擊,其它各國從外面圍攻,秦軍的失敗是難以避免的,這一仗不能打。」

劇照可是,秦昭王固執己見,親自出面請白起出徵,白起以有病為由,就是不答應。秦昭王無奈,只好改派別人。結果真的不出白起之所料,在各國援軍的夾擊下,秦軍遭到了慘敗。

白起說:「國君不肯聽我的,如今怎麼樣啦!」

白起這句話極大地觸怒了秦昭王,他一下子將白起一擼到底,從統帥降為一名士兵,並將他趕出國都咸陽,就這樣他還不肯善罷甘休,當白起離開咸陽後,他又對大臣們說:「白起被貶,心懷不滿,口吐怨言,不能放過他!」當白起行至咸陽西十里的杜郵時,秦昭王的使臣追了上來,賜了他一把劍,命令他自殺。

白起引劍向頸時,悲憤地說:「我犯了什麼罪而得到這樣的下場?」沉思良久又接著長嘆:

「我的確是該死!長平一仗,趙軍投降數十萬人,我以詐謀全部坑殺了,只此一件,我死也是罪有應得了!」一位給秦國立下了赫赫戰功的名將,就這樣自殺身亡。

8樓:地圖帝

先概括一下原因,長平之戰後,秦昭襄王沒有聽白起的建議一舉攻克趙國都城邯鄲,後來戰局不利,白起認為失去了攻佔邯鄲的可能,秦昭襄王命令白起出山,白起卻拒絕去前線,於是秦王賜毒酒。我們來看看具體過程吧:

圖-長平之戰時期戰國地圖

長平之戰結束後,武安君白起回咸陽養病。

隨後王齕坐鎮上黨,指揮秦軍繼續作戰,司馬梗從百里石長城出發北上,拿下北上黨,又向西北攻佔太原郡,功莫大焉。王陵則統領一支秦軍東進,攻克邯鄲西部要塞武安,幾乎已經兵臨邯鄲城下。

白起雖然回咸陽了,坐鎮上黨的王齕,卻完全按照白起的思路來指揮大軍,秦軍要趁趙國還沒有從悲痛中恢復過來,迅速攻克趙都邯鄲。

此時秦國相國范雎卻害怕武安君的功績超過自己(實際上白起的功勞早就遠勝范雎),反對繼續攻打趙國。

趙國方面非常著急,趙孝成王居然放下身段,親自來秦國求和,並且許諾只要秦國罷兵,趙國將割讓六座城邑給秦國。

秦昭襄王很受用,就決意暫停進兵,白起繼續攻打邯鄲的計劃擱淺,滅亡趙國的最好時機也失去了。

不料大半年過去,趙國調兵遣將,加強防禦,而且不肯兌現六座城邑。

邯鄲之戰,就在這種情況下打響。左更王齕抵達武安城,縱覽全域性,五大夫王陵則受命攻打邯鄲。

從這個排程來看,秦軍對當前的形勢有所低估,王齕並未親自坐鎮邯鄲城下,而是令王陵出兵。雖然五大夫王陵也有資格統領十幾萬軍隊,但這個安排本身就顯得草率。

果不其然,王陵攻了幾個月,**慘重而不下。秦昭襄王令相國范雎,前往武安君府上,請白起再度出山,遭武安君拒絕。

於是王齕兵臨邯鄲城下,將司馬梗的兵力也調動過來,秦軍重新集結之後超過了二十萬。

幾個月過去,王齕依舊沒有辦法拿下邯鄲,秦昭襄王放低姿態,親自去武安君府上請白起出山,想不到還是遭到拒絕。

秦昭襄王一怒之下,令武安君不得居住在咸陽,只能歸鄉。同時起用范雎推薦的鄭安平為將軍,統領最後的兩萬人馬前往馳援。

此刻魏國的信陵君領兵八萬,楚國的春申君領兵十萬,前往救趙。

邯鄲城下,秦軍遭到魏楚生力軍的攻擊,不得已退兵幾十裡重新紮營。在這個過程中,鄭安平未能順利執行王齕的軍令以至被聯軍包圍,鄭安平率兩萬人全部投降。

仗打到這兒,秦軍已經輸了,不但不可能攻克邯鄲城,現在能否安全撤離趙國都是問題。

幸好秦軍主將是王齕,這員宿將撤退的本領比司馬錯、胡陽、蒙驁等秦國名將要強得多,他沒有像這些人一樣晚節不保。在他的指揮下,秦軍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翻越太行山,抵達河東郡。

只是在河東郡的汾河流域,秦軍斷後的軍隊,以損失七千人的代價,儲存了秦軍主力。秦軍固然失敗,但王齕統領秦軍主力且戰且退,秦國大軍才不至於潰敗。

到這裡,邯鄲之戰就結束了,秦軍以一場比較大的失利告別戰爭。秋後算賬,肯定得有人出來負責。

就在王齕領軍撤退的時候,秦昭襄王賜給武安君一杯毒酒,一代戰神,走到了生命的終點。

為什麼說范進中舉有諷刺意味,范進中舉分析范進發瘋的原因

答題解疑 范進中舉了,范進你就犯錯了,你這廝也配中舉嗎?一中舉就瘋,看上去還疑似裝瘋賣傻,丟人丟大發了!范進是誰?一介不三不四白髮盈首的老寒儒,窮的飯吃不飽,衣穿不暖,平時碰到賣肉的老丈人,戰戰兢兢,似老鼠見到貓一般。現在中舉了,鹹魚翻身了,名利爆棚了,讓我們這些升斗小民吃瓜群眾如何改口,恭恭敬敬地...

范進中舉之後到底做了多大的官,為什麼范進中舉之後就瘋了?舉人究竟是多大的官?

假面 范進最後官居四品,於朝堂之中已然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樣四品的位置並不是誰都能當的,能夠官居四品足以看出來這個人的辦事能力在當時還是首屈一指的。范進中舉之後回到家裡便把這個好訊息告訴了自己年邁的母親,這樣的好訊息直接讓老母親一時激動便離開了人世。范進其實應該更委婉一點告訴母親,畢竟自己得知中舉...

范進中舉後有什麼變化?范進中舉後當了多大的官

范進的人物形象特點 是一個熱衷科舉,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層知識分子。他將自己的青春年華全耗在科舉上,將中舉取得功名利祿當作奮鬥目標,幾十年屢試不第,也不願從事勞動養家餬口,其靈魂完全被科舉的鎖鏈縛住了。范進中了舉,雖然物質富有了社會地位提高了,但其靈魂完全被科舉毒化了,他與張靜齋稱兄道弟,說明他中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