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地方官都有那些,清朝地方官都有什麼官?是幾品官?

時間 2022-01-10 20:25:06

1樓:明月花燈下

從一品:總督(加尚書銜)

正二品:各省總督

從二品:巡撫、布政使司布政使

正三品: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從三品:都轉鹽運使司運使

正四品:順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員、從四品:知府、土知府、鹽運使司運同

正五品:同知、土同知、直隸知州

從五品:各州知州、土知州、鹽運司副使、鹽課提舉司提舉正六品:京府通判、京縣知縣、通判、土通判

從六品:布政司經歷、理問、允判、直隸州州同、州同、土州同正七品:京縣縣丞、順天府滿洲教授、訓導、知縣、按察司經歷、教授從七品:

京府經歷、布政司都事、鹽運司經歷、直隸州州判、州判、土州判正八品:布政司庫大使、鹽運司庫大使、鹽道庫大使、鹽課司大使、鹽引批驗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經歷、縣丞、士縣丞、四氏學錄、州學正、教諭

從八品:布政司照磨、鹽運司知事、訓導

正九品: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縣主薄從九品:府廳照磨、州吏目、道庫大使、宣課司大使、府稅課司大使、司府廳司獄、司府廳倉大使、巡檢、土巡檢

2樓:愛問知識人勇哥

四品道員,布政使的副手。

3樓:雨

省級最高長官是,一品總督,負責民生,二品巡撫,負責軍事,二品提督。三品臬臺,五品知府,七品縣令

清朝官制有哪些?

4樓:超級大大餅乾

清朝沿襲明朝傳統,設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各部長官(管部的大學士及尚書、侍郎等)稱堂官。【由於部比較少,所以這些堂官相當於副總理兼部長】。部下屬各司的郎中、員外郎、主事以及主事一下的七品小京官稱為司官。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加強**集權,削弱、分化大臣權利,以防權臣篡位,建立了一套有別於以前各朝的官制。清朝官制有九品十八個級別,分**官職和地方官職兩類。清朝**官職分中樞部、佐理部和帝室部三類。

例如內閣、軍機處、六部等。清朝地方官職分文官、武官等幾類,例如總督、巡撫、將軍、提督、等。

康熙九年(公元2023年)恢復內閣。設大學士、協辦大學士、學士,俱滿、漢分授。大學士仍冠以殿閣之名。

清初有四殿(中和殿、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二閣(文淵閣、東閣),乾隆時去掉中和殿,增設體仁閣,為三殿三閣。清朝內閣雖居百官之首,但權力又遜於明朝。因為清初政務中心是議政王大臣會議。

清朝軍隊主要分八旗和綠營兩個系統。八旗又分京營和駐防兩部分,京營中侍衛皇帝的稱為親軍,由侍衛處(領侍衛府)領侍衛內大臣和御前大臣分掌,而御前大臣持掌乾清門侍衛和皇帝出行隨扈,權位尤重。其他守衛京師的有驍騎營、前鋒營、護軍營、步兵營、健銳營、火器營、神機營、虎槍營、善撲營等。

5樓:樂天古

正一品太師、太傅、太保,三殿三閣(保和殿 武英殿 文華殿 體仁閣 文淵閣 東閣)為正一品殿閣大學士。 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

從一品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師、少傅、少保、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左右都御使、協辦大學士。總督(加尚書銜)、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九門提督)、內大臣,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內務府總管、鑾儀使、大理院正卿。 各省巡撫(加兵部侍郎銜)、漕運總督、河運總督。 八旗護軍統領、(左、右)翼前鋒統領, 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內閣學士、軍機處散秩大臣、翰林院掌院學士、各部院左右侍郎。各省的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 副將。

正三品都察院左右副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上駟院卿、大理院少卿、太常寺卿。 順天府尹、奉天府尹、步軍翼尉。 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驍騎參領、武備院卿、參領。

城守尉、參將。

從三品太僕寺卿、光祿寺卿。 都轉鹽運使司鹽運使、參政道。 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侍衛。 遊擊、下五旗參領、協領、指揮同知、宣慰使、土遊擊。

正四品通政使司副使、鴻臚寺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僕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都察院六科給事中。 順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員、鹽法道、副使道。 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土都司、兵備道、代本。

從四品內閣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講學士、光祿寺少卿、國子監祭酒。 知府、土知府、都轉鹽運使司運同、參議道。 城門領、包衣護軍副參領、包衣驍騎副參領、包衣佐領、四品典儀。

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各部院郎中、太醫院院使、左右庶子、僉事道、欽天監監正。 直隸州知州、同知、土同知、順天府治中、奉天府治中、監掣同知。 步軍副尉、步軍校。

關口守禦、防禦、守備、宣撫使司同知、千戶、宣慰使司僉事。

從五品鴻臚寺少卿、各部院部外郎、翰林院侍講、翰林院侍讀、詹事府洗馬。 各州知州、都轉鹽運使司副使、土知州。 委署護軍參領、委署驍騎參領、下五旗包衣參領。

副千戶、宣撫使司副使、招討使、安撫使、長官司長官使、河營協辦守備、守禦所千總。

正六品太醫院左右院判、內閣侍讀、左右中允、主事、都察院都事。 京府通判、土通判、京縣知縣、通判。 蘭翎侍衛、整儀尉、親軍校、護軍校、前鋒校、鳥槍步軍校、驍騎校、委署步軍校。

千總、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招討使司副使、長官司副長官、百戶、土千總、門千總、營千總。

從六品左右贊善、翰林院修撰。 土州同、州同、運判、理同。 內務府蘭翎長、六品典儀。 盛京遊牧副尉。

正七品內閣典籍、主簿、評事、通政使、太常寺典簿司知事、太常寺博士、御醫。知縣、京縣縣丞、順天府滿洲教授、訓導、土知縣、縣視學。 城門吏、太僕寺馬廠協領。

把總、土把總、安撫使司副使。

從七品五官靈臺郎、光祿寺典簿、布政使司都事、翰林院檢討、國子監博士。 土州判、州判。 七品典儀。 衛千總、安撫使司僉事。

正八品司務、司庫、協律郎、國子監學正、太醫院吏目。 土縣丞、縣丞、庫大使、按察使司知事、府廳學正、鹽課司大使、鹽引批驗所大使、教諭。 外委千總。

從八品五官摯壺正、典簿。 訓導、鹽運司知事。 委署親軍校、委署護軍校、委署前鋒校、委署鳥槍護軍校、委署驍騎校。

正九品主簿、土主簿、土知事、莊頭、府廳知事 各營蘭翎長。 外委把總。

從九品孔目外郎、司獄、司晨、醫士、鳴贊待詔、欽天監博士。 倉大吏、吏目、巡檢、道府大使、府稅課司大使。 太僕寺馬廠委署協領。

編外外委。 未入流 五城兵馬司吏目府使、醫士、布政使司檢校。 正術、正科、訓術、訓科、典術、典科、關廳庫大使、驛丞、茶引批驗所大使、河泊所大使、道會、道正、京師崇文門關分司副使、州縣稅課司大使。

五城兵司吏目。

六部的尚書相當於部長,侍郎相當於副部長。巡撫相當於省長,總督在巡撫之上,一般是兩個省設一總督,如湖廣總督,也有個別的(直隸總督),還有的省沒有總督。沒有相當於總理的官職,因為明清沒有宰相。

知府相當於市長,如杭州知府,總兵相當於軍區司令了,大理寺卿相當於最高法院院長,至於大學士沒有對應的,他實際是皇帝的高階顧問,還有一些是虛銜,只代表榮譽,如太子少保之類的。還有許多我也說不上來,感興趣的可以找相關的書看看。

清朝有那些名臣?有那些官職?

6樓:悠然桑梓

從順治年代說起功過不說:皇父攝政王 多爾袞 索尼 鰲拜 康熙年代 布衣帝師 伍次有 魏東亭 武丹 納蘭明珠 索額圖 高士奇 張廷玉 周培公 圖海 靳輔 陳潢 飛揚古 姚啟聖 施琅 雍正年代 怡親王 允祥 布衣書生 方苞 張廷玉 馬奇 鄂爾泰 李衛 年羹堯 嶽中麒 楊名時 乾隆年代 張廷玉 鄂爾泰 李衛 嶽中麒 海蘭察 紀曉嵐 劉統勳 劉墉 傅恆 福康安 阿桂 孫嘉淦 尹繼善 兆惠 和珅 嘉慶以後清朝走下坡路 就不多說了 終不能力挽狂瀾啊 沒有什麼好的建樹 除了 清朝末年 幾位名臣

大清朝**等級分「九品十八級」,每等有正從之別,不在十八級以內的叫做未入流,在級別上附於從九品。

正一品:

文職京官: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

武職外官:無

從一品:

文職京官: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協辦大學士、各部院尚書、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內大臣武職外官: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

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內務府總管文職外官:各省總督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

文職京官: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

文職外官:巡撫、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職京官:散秩大臣

武職外官:副將

正三品:

文職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職外官: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武職京官: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驍騎參領、王府長史

武職外官: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從三品:

文職京官:光祿寺卿、太僕寺卿

文職外官:都轉鹽運使司運使

武職京官: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護衛武職外官:遊擊、五旗參領、協領、宣慰使、指揮同知正四品:

文職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僕寺少卿、鴻臚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給事中京職外官:順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員、武職京官:

二等侍衛、雲麾使、副護軍參領、副前鋒參領、副驍騎參領、太僕寺馬廠駝廠總管、貝勒府司儀長、侍衛領班武職外官: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從四品: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文職外官:知府、土知府、鹽運使司運同

武職京官:城門領、包衣副護軍參領、包衣副驍騎參領、包衣佐領、四品典儀、二等護衛

武職外官: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參議、光祿寺少卿、給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醫院院使

文職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隸州知州

武職京官:三等侍衛、治儀正、步軍副尉、步軍校、監守信?官、分管佐領武職外官:關口守禦、防禦、守備、宣慰使司僉事、宣撫使司同知、千戶從五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讀、翰林院侍講、鴻臚寺少卿、司經局洗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員外郎

文職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鹽運司副使、鹽課提舉司提舉武職京官:四等侍衛、委署前鋒參領、委署護軍參領、委署鳥槍護軍參領、委署前鋒侍衛、下五旗包衣參領、五品典儀、印物章京、三等護衛

武職外官:守禦所千總、河營協辦守備、安撫使、招討使、宣撫使司副使、副千戶正六品: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左右春坊中允、國子監司業、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經歷、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經歷、太常寺滿漢寺丞、欽天監監判、欽天監漢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樂署署正、僧錄司左右善事、道錄司左右正一文職外官:京府通判、京縣知縣、通判、土通判武職京官:

蘭翎侍衛、整儀尉、親軍校、前鋒校、護軍校、鳥槍護軍校、驍騎校、委署步軍校

武職外官:門千總、營千總、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副招討使、長官使、長官、百戶

從六品: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欽天監滿洲蒙古五官正、漢軍秋官正、和聲署正、僧錄司左右闡教、道錄司左右演法

文職外官:布政司經歷、理問、允判、直隸州州同、州同、土州同武職京官:內務府六品蘭翎長、六品典儀

武職外官:衛千總、安撫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編修、大理寺左右評事、太常寺博士、國子監監丞、內閣典籍、通政司經歷、知事、太常寺典籍、太僕寺主薄、部寺司庫、兵馬司副指揮、太常寺滿洲讀祝官、贊禮郎、鴻臚寺滿洲鳴贊

文職外官:京縣縣丞、順天府滿洲教授、訓導、知縣、按察司經歷、教授武職京官:城門史、太僕寺馬廠協領

武職外官:把總、安撫使司僉事、長官司副長官從七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檢討、鑾儀衛經歷、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詹事府主薄、光祿寺署丞、典薄、國子監博士、助教、欽天監靈臺郎、祀祭署奉祀、和聲署署丞

京職外官:京府經歷、布政司都事、鹽運司經歷、直隸州州判、州判、土州判武職京官:七品典儀

武職外官:盛京遊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職京官:司務、五經博士、國子監學正、學錄、欽天監主薄、太醫院御醫、太常寺協律郎、僧錄司左右講經、道錄寺左右至靈文職外官:布政司庫大使、鹽運司庫大使、鹽道庫大使、鹽課司大使、鹽引批驗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經歷、縣丞、士縣丞、四氏學錄、州學正、教諭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外委千總

從八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典薄、國子監典薄、鴻臚寺主薄、欽天監摯壺正、祀祭署祀丞、神樂署署丞、僧錄司左右覺義、道錄司左右至義文職外官:布政司照磨、鹽運司知事、訓導

武職京官:八品典儀、委署親軍校、委署前鋒校、委署護軍校、委署驍騎校武職外官:無

正九品:

文職京官:禮部四譯會同館大使、欽天監監侯、司書、太常寺漢贊禮郎文職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縣主薄武職京官:各營蘭翎長

武職外官:外委把總

從九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詔、滿洲孔目、禮部四譯會同官序班、國子監典籍、鴻臚寺漢鳴贊、序班、刑部司獄、欽天監司晨、博士、太醫院吏目、太常寺司樂、工部司匠

文職外官;府廳照磨、州吏目、道庫大使、宣課司大使、府稅課司大使、司府廳司獄、司府廳倉大使、巡檢、土巡檢

古代的縣令,知府,知縣有區別麼,古代地方官叫縣令 知府和叫總兵 太守怎麼區別

冷事百科 古代的縣令和知縣有什麼區別? 知縣跟縣令一樣,屬於縣級單位,而知府比知縣要大,跟地級市差不多 知縣 和縣令 都是小官,管的是地方的。知府是管一個省的,相當於省長 縣令 出現於秦代 縣中戶口不足一萬的長官稱縣長 超過一萬的 長官稱縣令 知府 知縣 的稱謂出於宋代 知xx府事 知xx縣事 知府...

清朝的總督的官相對於現在什麼官,清朝的總督和巡撫,誰的官大,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

八零後電影院 清朝的總督的職權類似於現在的省委書記和軍區司令,但由於一些總督可以統轄 二 三個省 如湖廣總督 兩廣總督 因此其實際權力往往要比現在的省委書記更大,因為清代地方總督例兼兵部尚書,所以也和現在的軍區司類似。清代總督制度,一般是正二品,加授兵部尚書,督察院右都御史銜者為從一品,另兼大學士銜...

清朝的頂帶是什麼官職,我想知道清朝的各級官職名稱及頂戴珠子的顏色,以及是什麼樣的朝服

至邪魔尊王 他是對 戴帽的通稱。大清朝 等級分 九品十八級 每等有正從之別,不在十八級以內的叫做未入流,在級別上附於從九品。清代 頂戴分為朝冠與吉服冠兩種。朝冠的定製是 親王以下至一品官,其冠頂均用紅寶石,只是用所飾的珍珠 東珠 的數目來加區別。親王冠頂裝飾有10顆東珠,親王的世子冠頂裝飾有9顆東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