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從來都不用空調,他們是怎麼度過炎熱的夏天的

時間 2022-01-11 22:00:04

1樓:匿名使用者

德國人不用空調的原因是為了環保。當然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德國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夏天不會很炎熱,再加上德國人環保意識比較強。所以就選擇不用空調。

並且他們為了散熱專門設計房屋。並且德國的建築物通風裝置一般都很好,德國一直在推廣節能住房環保住房。他們的房屋散熱性會比我們普通的房屋散熱性要好很多。

儘管空調可以給人們帶來便利與舒適,但也有它的弊端。除了人們說的抵抗力降低、大腦缺氧等「空調病」之外,世界衛生組織多項調查結果表明:發展中國家的室內空氣質量比室外空氣質量差2~100倍,室內汙染物可達室外的1000倍。

顯而易見,空調汙染正在成為影響健康的「潛在殺手」。

不用空調的德國,建築物的通風裝置較好。仔細觀察,德國房屋南北窗設計利於空氣對流,窗子大,南面多有立地窗,和門與陽臺相通,即便陽臺窄得不能稱其為陽臺,有的僅30~50公分寬,也要有一道門,能開能關,人可以站在陽臺觀景、養花。在不使用空調的德國,人們從房屋結構上努力實現科技化、實用化。

從2023年開始,德國陸續推廣「被動屋」,其實「被動屋」一點都不被動,而是主動自然取暖。因為這種建築採取了特殊設計,使得室內取暖主要來自「被動源」,如太陽光、室內電器的散熱以及居住者本身散發的體溫。如何建築節能住房、環保住房是當務之急。

德國建築採用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環保的相關技術和產品,值得我們借鑑。

2樓:我愛小初音

德國人不開空調肯定有自己的避暑方式,但是這並不是主要原因,德國人沒有空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德國人不開空調並不是不開,而是基本上不用開,用不著德國的地理氣候人文都對德國文化有影響,但是最近德國空調普及率正在提高

一,德國受地理位置氣候洋流的影響,其實夏季並不長,夏季短且晝夜溫差大,夜晚溫度很低,使用空調性價不高。

二,德國人鍾愛自然的生活方式,喜歡戶外活動,在室內的時間相對較少。而且德國人有充足的環保意識許多德國人寧可「犧牲」自己,忍受熱浪的煎熬,也要為環境減少用電和溫室氣體排放。二是讚歎德國的住房科技,是「被動房」等新的科技手段使得德國房屋冬暖夏涼,完全沒有必要使用空調降溫。

三,夏季是多數德國人的假期,七八月德國人往往會選擇外出度假,避開夏天。

四,德國的住宅的確注重自然通風,門窗設計合理,但因為冬季寒冷漫長,德國的住房建設中,冬季保溫是最主要的考量之一。因此,德國房子牆體可以厚達50釐米,有時中間還有隔熱保溫材料,降溫並不容易。

五,德國租房率高,安裝空調不利於搬家。

六,德國人注重生活,空調噪聲大,影響生活質量。

但是,自從18年八月之後,隨著德國一陣高溫天氣的影響,德國開始注重降溫,空調普及率有所增加,加之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空調的普及率也是大大增加。國人也應該向德國學習,注重環保多向或外運動。

3樓:匿名使用者

德國人不用空調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氣候,德國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就算是夏天,溫度也只會在20多度,達到30度以上的日子很少。

德國的夏天不太熱是德國人不裝空調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德國人環保節能意識很強,他們普遍認為空調具有兩面性,雖然可以製冷制熱,但同時也會對空氣和環境造成一定的汙染,所以德國人寧願熱一點,冷一點,也不願意安裝會造成汙染的空調。

德國人建房子很嚴謹,除了注重牆體以外,他們對門窗也很重視,德國的窗戶一般都要比中國的要小。德國人建房子,門窗在整個房子的能耗中冷熱損失只有10%左右,而中國則高達50%左右,所以德國很多房子都是冬暖夏涼的,所以空調的用武之地就很少了。

4樓:這是一隻小丫小胖紙

西方國家很少用空調,包括德國,是因為那邊和我們中國氣候不一樣,他們夏天也不太熱,用不上,只是今年才上了熱搜說西方多麼熱,其實放在中國就沒那麼熱。

5樓:

一是氣候原因,二是歐洲電費很貴,也不是太熱忍忍就過去了,三是歐洲人認為空調這個東西長得太難看了,所以不願意裝。一是氣候原因,二是歐洲電費很貴,也不是太熱忍忍就過去了,三是歐洲人認為空調這個東西長得太難看了,所以不願意裝。一是氣候原因,二是歐洲電費很貴,也不是太熱忍忍就過去了,三是歐洲人認為空調這個東西長得太難看了,所以不願意裝。

一是氣候原因,二是歐洲電費很貴,也不是太熱忍忍就過去了,三是歐洲人認為空調這個東西長得太難看了,所以不願意裝。一是氣候原因,二是歐洲電費很貴,也不是太熱忍忍就過去了,三是歐洲人認為空調這個東西長得太難看了,所以不願意裝。

6樓:暴風之眼鏡

不是不用,是用的少,因為電費貴,德國屬於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冬暖夏涼,論緯度也就和我們這的河南山西差不多,那夏天能熱到哪去,頂天了也就33度左右,人家的房子設計的好,一般都是獨門獨戶大而通透,所以不會熱。

7樓:矯兔兔

他們的溫度會低,不用空調也可以度過。

8樓:xiaodi小弟

他們脫光了過夏天,所以他們很開放!

9樓:開心每一天天

因為歐洲以前平勻氣溫是比較低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德國的夏天和我們中國夏天的溫度不一樣,他們國家的溫度如同我們的春天,所以他們夏天不用開空調。

為什麼歐洲很少裝空調,真的裝不起嗎?那夏天他們又是怎麼過呢?

11樓:深海古人

每到夏天,最讓你割捨不下的是什麼?想必絕大多數人都會說空調,特別是那些火爐城市,一到夏天可謂是汗流浹背,溫度能夠高達40度,待在空調屋是多麼舒服的一件事啊。

同樣,高溫的夏天不僅僅出現在我國,在歐洲也迎來極端熱浪,甚至氣溫能夠高攀到40攝氏度以上,動不動就40攝氏度還讓不讓人活了,在國內城市空調普遍普及的情況下還有抱怨的,而根據美媒cnn的科普——在歐洲,擁有空調的家庭普及率還不到5%。

是不是感覺到很驚訝,一方面按理來說歐洲要比我們發達,空調應該會比我國的普及率還要高的,另一方面歐洲的夏天也是酷暑難熬的,甚至有時候要比我國溫度還要高,難道歐洲人都不怕熱嗎?

對於歐洲家庭為什麼空調的普及率那麼低,一些網友也給出了一些答案,總結大致有以下幾條。

1.不安裝空調也和歐洲人的環保意識有關,因為氟利昂會破壞地球上的臭氧層,加劇溫室效應。

2.為了房屋的美觀,如果安裝空間,那麼空調外機需要掛在房子外面,這麼一方面有可能破壞房子設計,另一方面不美觀。

4.歐洲的氣候非常舒適,冬季溫暖溼潤,夏季乾燥少雨,和中國長江流域冬季陰冷夏季悶熱的天氣是兩個極端,這就是特別奢華而又高貴的氣候!

5.歐洲國家(主要是德國)科技發達、設計前衛,房屋冬暖夏涼完全可以自然降溫,沒有必要使用空調。

6.歐洲很多人都是租房住的,安裝空調需要和房租,鄰居進行溝通,並且搬家以後比較麻煩。

根據調查發現,歐洲安裝空調要比國內貴的多,在歐洲一些地方,空調就是奢侈品。

其實歐洲的空調也並沒有比國內貴多少,主要問題就出現在安裝費上。

根據德國空調的前期投入大概就需要2000歐元(大約15800元),這其中包括空調加外機600歐元,安裝費大約1400歐元,還有服務費,這還不包括當空調投入運轉後還需要花一筆電費,一臺平均功率幾十瓦最高兩百瓦的電扇在相同工作條件下造成的費用要比平均功率一兩千瓦的空調少得多。

看著這高昂的費用,歐洲人心想抗一下,這個夏天就過去了,但2023年高溫季就熱死1.5萬人,大部分都是獨居的老人。是不是看到這裡要感謝祖國的好處,是不是感覺生活在中國很幸福。

12樓:帆帆說史

中國夏天離不開空調,為何歐洲卻很少裝,他們沒錢嗎?

13樓:舞弦花姨

由於歐洲的綠化良好,加上高昂的電費,而且夏季的溫度不及中國,因此歐洲的夏季溫度非常舒適,風扇可以解決問題。

14樓:鬱蔥蔥

不是裝不起,一個是環境造成的,一年可能沒那麼熱。另外一個就是類似於德國這種地方安裝了空調還要繳納不菲的環境保護費用,需要申報,很麻煩,所以大家也不愛裝空調。夏天就是在家裡喝冰水或者吹電扇,一般都是這樣過的。

或者是夏天休假後去亞洲過一段時間。

15樓:你到底敢不敢

歐洲很少裝空調,不是真的裝不起,這是因為歐洲等一些發達國家對於環保意識非常的重視,所以他們不會選擇裝空調,而他們當地的溫度在夏天也比較非常適宜。

16樓:hhhong琦

歐洲很少裝空調,裝不起也是原因之一。在歐洲各國,空調的**的確不高,但是安裝費用卻比**還要高得多,而且歐洲都是使用清潔能源和核發電,電費成本也是極高的。而且歐洲氣候宜人,夏天既不會太過高溫,時間也不會持續太久,所以他們夏天也想平常季節那樣度過。

沒有空調的古人,都是如何度過炎熱的夏天的?

17樓:不一樣的趣味文化

然古代沒有空調,但是他們也有很多可以降溫的裝置,而且古代夏天的冷飲種類也非常的多。很多人覺得古代生態好溫度沒現在這麼高,其實是錯的,古代的夏天比我們現在也不差。

一、各種降溫物品。

在古代最主要的降溫物品就是冰塊了,很多降溫的東西必須有冰塊的參與。考古學家曾經出土過一個叫「冰鑑」的東西,這個冰鑑類似與我們現在的冰箱。冰鑑一般是青銅材質的,形狀是一個回型的盒子。

裡面放上冰塊,外環空間放上瓜果飲料,而且這個冰鑑並不是密封的它的頂部留有小孔,待在冰鑑旁邊會有絲絲涼氣。

另外古代還有各種各樣的風扇,有用人力推動的也有用水力等推動的,而且在風扇前面放上冰塊效果更佳哦。還有一種將水送入房頂在留下來的裝置,通過水的迴圈來保持室內的涼爽。

古代儲藏冰塊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那個時候皇室為了儲存冰塊還成立了一個專門的組織。通常這些採冰人會在十二月開始工作,他們會將冰塊儲藏在專門的冰窖裡。後來人們發現硝石可以製造冰塊,於是冰塊的產量有了增加、皇室之外也有很多人用上了冰塊。

二、各種冷飲。

在古代皇室會用冰塊來給水或者瓜果降溫,而百姓就只能用井水冰鎮瓜果了,這應該是最早的冷飲了。到了大概漢朝的時候出現了一種蜜水,就是將蜂蜜摻在冰水裡面,這便是最早的冰鎮飲料了。到了隋唐冷飲行業就非常發達了,夏天的大街小巷都有賣冷飲的。

到了宋代冷飲的種類更加的繁多了,不僅有喝的還有吃的,像什麼「綠豆、冰雪甘草涼水、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涼水荔枝膏」都是當時的爆款。後來還出現了用牛奶、蜜糖和冰塊做的冰淇凌,夏天來上一碗簡直不要太爽。 到了晚清的時候甚至還出現了帶氣泡的飲料,冰鎮肥宅快樂水有多爽不用我說了吧。

18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雖然沒有空調,但是他們會在室內放置一些冰塊,遇到更炎熱的情況,一些奴才就會用扇子煽動冰塊,使涼氣瀰漫到屋子中降低溫度。

二戰時期德國人怎麼知道誰是猶太人,他們有哪些特徵

有這麼幾個方式 1猶太人社群,猶太人根據教義和習慣,一般是居住在一起的,組成了較大的社群。大家都知道,而且在二戰中,有的社群也自欺欺人地自我安慰,犧牲一小部分同胞換取總體安全。他們甚至和德國人合作,電影 辛德拉的名單 就完美再現這幕 2教會,嬰兒出生後都要接受洗禮,教堂裡有受洗證書。而且婚姻的時候,...

在抗美援朝勝利後,德國人是怎麼評價中國志願軍的?

非常強悍的存在,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存在,中國志願軍在抗美援朝中的表現是非常優秀的。志願軍的後勤保障,也讓外國人感到不可思議。要知道在任何一場戰爭中,要想取得最終的勝利,強大的後勤保障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雖然抗美援朝時期我國的實力與美國相差甚大。在他們看來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他們認為美國是軍事強國,竟...

二戰時德國人怎麼知道哪些是猶太人的,是猶太人長相特殊,還是身

前兩個星期一樣回答過這樣的問題。我的回答被採納了,回答如下 這個上次我在電視節目中看到過,納粹在正式登位並且希特勒當上元首掌握兵權後先開始清理納粹德國的猶太人,自己國家的人民很好區分,因為每個人都有身份證,所以按照身份證來區分猶太人,然後當納粹侵略其他國家後為那些公民重新開身份證,並所有人都會做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