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荊請罪的背景故事,負荊請罪的意思和故事背景

時間 2022-01-12 13:40:05

1樓:花戲舞蝶

戰國時,趙國有一個足智多謀的上大夫藺相如,還有一個英勇善戰的大將軍廉頗。有一年,秦王邀請趙王到澠池相會。酒宴上,秦王請趙王彈瑟。趙王彈了一曲。

作陪的藺相如心想,必須為趙王爭回面子,於是捧起一個缸,走到秦王面前說:「大王擅長秦樂,請大王一擊,以相娛樂。」在藺相如的強逼下,秦王勉強在缸上擊了一下。

秦國的大臣氣得大叫:「請趙國割讓出十五座城作為向秦王的獻禮!」藺相如也高喊:

「請秦國把首都咸陽作為向趙王的獻禮!」秦國始終沒能佔到半點便宜。事後,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大夫。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人說:「我出生入死,立了許多戰功,而藺相如只憑三寸不爛之舌,就官居我之上。倘若給我遇見,我一定要當面羞辱他。

」藺相如聽說以後處處忍讓,上朝的日子故意裝病在家,以免與廉頗引起爭執。

有一天,藺相如出門,遠遠看見廉頗的馬車迎面駛來,他吩咐僕人把車子調轉方向,避開廉頗。身邊的人都說他太膽小了,藺相如一笑,問大家:「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哪個厲害?

」大家異口同聲地說:「那當然是秦王厲害啦。」藺相如又道:

「我敢在秦國當眾呵斥秦王,又怎會偏偏怕廉將軍呢?只是我想到,強秦不敢侵趙,是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在,我們兩人要是爭鬥起來,敵人就要來鑽空子。我不能忘掉國家的安危啊!

」這些話傳到廉頗的耳朵裡,廉頗很慚愧,於是光著脊背,揹著荊條,到藺相如府上請罪。

2樓:皓凌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了戰國時代趙國廉頗、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稱將相和。

藺相如因多次為國爭譽立功,被封為上卿,位於大將廉頗之上。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

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這話傳到了藺相如的耳朵裡,藺相如就請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頗見面。

有一天,藺相如坐車出去,遠遠看見廉頗騎著高頭大馬過來了,他趕緊叫車伕把車往回趕。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順眼了,他們說,藺相如怕廉頗像老鼠見了貓似的,為什麼要怕他呢?藺相如對他們說:

「諸位請想一想,廉將軍和秦王比,誰厲害?」他們說:「當然秦王厲害!

」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

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

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裡。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覺得自己為了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的利益,真不應該。於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

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從此兩人結為生死之交,趙國將相和睦,國勢大振。

3樓:吞了鯨魚的嘎嘎

故事梗概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儘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衝突。

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

」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4樓:匿名使用者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儘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衝突。

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

」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5樓:老房

戰國時期,廉頗看不慣藺相如只動嘴就得到趙王的賞識而嫉妒,後來廉將軍得知藺相如是為趙國作出巨大貢獻的人,於是自己就負荊向藺相如道歉請罪,二人和好如初!

負荊請罪的意思和故事背景

6樓:孫老闆

負荊請罪的意思是:揹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負荊請罪故事背景: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與澠池會盟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儘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衝突。

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

」這話被廉頗聽到,於是廉頗揹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

廉頗聽到這話,就脫去上衣,露出上身,揹著荊條,由賓客引導到藺相如家的門前請罪。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用於賠禮道歉的場合

【近義詞】面縛輿櫬、引咎自責、肉袒面縛、登門謝罪、知錯即改、肉袒負荊

【反義詞】興師問罪

擴充套件資料

1、負荊請罪的近義詞

引咎自責

【解釋】咎:罪責。主動承擔錯誤的責任並作自我批評。

【出自】唐·房玄齡《晉書·庾亮傳》:「亮甚懼,及見侃,引咎自責,風止可觀。」

諸葛亮很害怕,當看到侃,主動承擔錯誤的責任並作自我批評,風度舉止值得讚賞。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含褒義

2、負荊請罪的反義詞

興師問罪

【解釋】發動軍隊,聲討對方罪過。也指大鬧意見,集合一夥人去上門責問。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一四回:「今幸將軍興師問罪,故特引本部兵五千來降。」

現在我希望將軍興師問罪,所以特率本部兵馬五千投降。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7樓:藍藍藍

負荊請罪的意思是:揹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自己嚴厲責罰。

故事背景:故事發生在戰國時代,當時各諸侯國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掠奪更多的土地資源,互相攻伐,一直混戰多年,我們今天和道家聊得事發生在當時的趙國,由於在澠池會上藺相如對趙國的功勞很大,趙王就封他做了上卿,但是趙王忽略一個認,那即是廉頗,職位比廉頗還要高,在他之上。

廉頗看到藺相如做了大官,職位比自己還高,心裡很不是滋味,非常嫉妒,於是他公開表示,要是見到他,一定會當面羞辱他,廉頗認為自己能做到大將軍,是因為自己的英勇善戰,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才換得的。

可是藺相如就靠一張嘴,出身卑微,就能做這麼高職位,廉頗心裡很不服氣,就宣揚出去,以後見到藺相如,一定不會給他好臉色看的,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只要你說了,你做了就一定會有人給你免費傳播。

廉頗的話傳到了藺相如的耳朵裡,自此以後就不願意和廉頗見面,每逢上朝,就推脫不去,為的就是避免和廉頗發生衝突,藺相如的手下看到這麼膽小怕事,都十分看不起他的所作所為。不管是在路上,巷子裡只要是遇到了廉頗的車馬,藺相如就立馬掉頭回避,一直不和他碰面。

時間久了,他的手下就忍不住了,就向他訴說:我們遠離家鄉來投靠你,就是因為你的勇敢,敬佩你的為人才來侍奉你,可是現在看來你的行為,連一個普通人都不如,我們還是辭職回老家吧。藺相如趕忙挽留他們,就問他們他為什麼躲避廉將軍嗎,他和秦王比較起來,誰更厲害?

大家說當然是秦王。

秦王那麼厲害,我都不怕,我怎麼會害怕他嗎?我是為了秦國不來侵犯我們趙國,因為我們有廉頗大將軍,他才不敢輕易攻打我們,我不想因為我們的個人恩怨,而讓秦國有機可乘。他手下聽了更加敬佩他了。

不久這些話也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裡,很是感動,內心十分慚愧,他就解脫了衣服,也就是上身沒有穿衣服,身上背了荊條,滿含淚水,帶上自己的一個賓客,領路去藺相如家裡面請罪。

8樓:一一的撒嬌

戰國時期,有七個大國,它們是齊、楚、燕、韓、趙、魏.秦,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 這七國當中,又數秦國最強大。

秦國常常欺侮趙國。有一次,趙王派一個大臣的手下人藺相如到秦國去交涉。藺相如見了秦王,憑著機智和勇敢,給趙國爭得了不少面子。

秦王見趙國有這樣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趙國了。趙王看藺相如這麼能幹。就先封他為「大夫」,後封為上卿(相當於後來的宰相)。

[1] 趙王這麼看重藺相如,可氣壞了趙國的大將軍廉頗。他想:我為趙國拼命打仗,功勞難道不如藺相如嗎?

藺相如光憑一張嘴,有什麼了不起的本領,地位倒比我還高!他越想越不服氣,怒氣衝衝地說:「我要是碰著藺相如,要當面給他點兒難堪,看他能把我怎麼樣!

」 廉頗的這些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裡。藺相如立刻吩咐自己手下的人,叫他們以後碰著廉頗手下的人,千萬要讓著點兒,不要和他們爭吵。以後,他自己坐車出門,只要聽說廉頗打前面來了,就叫馬車伕把車子趕到小巷子裡,等廉頗過去了再走。

廉頗手下的人,看見上卿這麼讓著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見了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們。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這個氣,就跟藺相如說:「您的地位比廉將軍高,他罵您,您反而躲著他,讓著他,他越發不把您放在眼裡啦!

這麼下去,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心平氣和地問他們:「廉將軍跟秦王相比,哪一個厲害呢?」大夥兒說:

「那當然是秦王厲害。」藺相如說:「對呀!

我見了秦王都不怕,難道還怕廉將軍嗎?要知道,秦國現在不敢來打趙國,就是因為國內文官武將一條心。我們兩人好比是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要是打起架來,不免有一隻要受傷,甚至死掉,這就給秦國造成了進攻趙國的好機會。

你們想想,國家的事兒要緊,還是私人的面子要緊?」[2] 藺相如手下的人聽了這一番話,非常感動,以後看見廉頗手下的人,都小心謹慎,總是讓著他們。 藺相如的這番話,後來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裡。

廉頗慚愧極了。他脫掉一隻袖子,露著肩膀,背了一根荊條,直奔藺相如家。藺相如連忙出來迎接廉頗。

廉頗對著藺相如跪了下來,雙手捧著荊條,請藺相如鞭打自己。藺相如把荊條扔在地上,急忙用雙手扶起廉頗,給他穿好衣服,拉著他的手請他坐下。 藺相如和廉頗從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這兩個人一文一武,同心協力為國家辦事,秦國因此更不敢欺侮趙國了。「負荊請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語,表示向別人道歉、承認錯誤的意思。

9樓:匿名使用者

負荊請罪的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了戰國時代趙國廉頗、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稱將相和。

負荊請罪

戰國時期,有七個大國,它們是齊、楚、燕、韓、趙、魏.秦,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 這七國當中,又數秦國最強大。

秦國常常欺侮趙國。有一次,趙王派一個大臣的手下人藺相如到秦國去交涉。藺相如見了秦王,憑著機智和勇敢,給趙國爭得了不少面子。

秦王見趙國有這樣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趙國了。趙王看藺相如這麼能幹。就先封他為「大夫」,後封為上卿(相當於後來的宰相)。

[1] 趙王這麼看重藺相如,可氣壞了趙國的大將軍廉頗。他想:我為趙國拼命打仗,功勞難道不如藺相如嗎?

藺相如光憑一張嘴,有什麼了不起的本領,地位倒比我還高!他越想越不服氣,怒氣衝衝地說:「我要是碰著藺相如,要當面給他點兒難堪,看他能把我怎麼樣!

」 廉頗的這些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裡。藺相如立刻吩咐自己手下的人,叫他們以後碰著廉頗手下的人,千萬要讓著點兒,不要和他們爭吵。以後,他自己坐車出門,只要聽說廉頗打前面來了,就叫馬車伕把車子趕到小巷子裡,等廉頗過去了再走。

廉頗手下的人,看見上卿這麼讓著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見了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們。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這個氣,就跟藺相如說:「您的地位比廉將軍高,他罵您,您反而躲著他,讓著他,他越發不把您放在眼裡啦!

這麼下去,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塑像

藺相如心平氣和地問他們:「廉將軍跟秦王相比,哪一個厲害呢?」大夥兒說:

「那當然是秦王厲害。」藺相如說:「對呀!

我見了秦王都不怕,難道還怕廉將軍嗎?要知道,秦國現在不敢來打趙國,就是因為國內文官武將一條心。我們兩人好比是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要是打起架來,不免有一隻要受傷,甚至死掉,這就給秦國造成了進攻趙國的好機會。

你們想想,國家的事兒要緊,還是私人的面子要緊?」[2] 藺相如手下的人聽了這一番話,非常感動,以後看見廉頗手下的人,都小心謹慎,總是讓著他們。 藺相如的這番話,後來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裡。

廉頗慚愧極了。他脫掉一隻袖子,露著肩膀,背了一根荊條,直奔藺相如家。藺相如連忙出來迎接廉頗。

廉頗對著藺相如跪了下來,雙手捧著荊條,請藺相如鞭打自己。藺相如把荊條扔在地上,急忙用雙手扶起廉頗,給他穿好衣服,拉著他的手請他坐下。 藺相如和廉頗從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這兩個人一文一武,同心協力為國家辦事,秦國因此更不敢欺侮趙國了。「負荊請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語,表示向別人道歉、承認錯誤的意思。

負荊請罪的故事,負荊請罪的故事(50字)

戰國時趙國一文一武相來不和,武的好勝心強,處處為難文,文為國家想,還是躲著好,以面發生正面衝突,武知道後很慚愧,於是背上荊條到之面前跪下求原諒。人家行人家平面字也很好,但是至少多一點字寫多一點。至少要很多很多或者100個字以至少要很多很多或者100個字以上。現在這個還不好搜尋。負荊請罪的故事,我不知...

負荊請罪的故事,負荊請罪是個什麼故事?

負荊請罪的故事,做錯了事情真誠的去道歉 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又立了功。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 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這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裡,藺相如就請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

負荊請罪的意思,負荊請罪的意思是什麼

f j ng q ng zu 解釋 負 揹著 荊 荊條。揹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出處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示例 我今特來尋賢弟,明 施耐庵 水滸全傳 第四十六回 負荊請罪 出自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戰國時期,廉頗是趙國有名的良將,他戰功赫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