挾天子以令諸侯例子還有哪些,歷史上著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例子有哪些

時間 2022-01-15 15:45:06

1樓:匿名使用者

齊桓公稱霸

齊桓公稱霸,講的是齊桓公在位期間,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

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齊桓公於前681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

他先是與鄰國修好,歸還給以前侵佔魯國的棠、潛兩邑,讓魯國作為南邊的屏障;歸還以前侵佔衛國的臺、原、姑、漆裡四邑,讓衛國成為西邊的屏障;歸還以前侵佔燕國的柴夫、吠狗兩邑,讓燕國成為北部的屏障。桓公七年(前679年),在甄召集宋、陳、蔡、邾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

後宋國違背盟約,齊桓公以周天子的名義,率幾國諸侯伐宋,迫使宋國求和,此即為「九合諸侯」的第一次。另外,齊桓公還滅了譚、遂、鄣等小國。桓公十四年(前672年),陳歷公子完,即田完,逃到齊國,桓公想任命他為卿,他不接受,桓公就任命他為工正。

田完的後人奪去了姜姓齊國的政權,史稱田氏代齊。

擴充套件資料

尊王攘夷

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國,燕向齊求救。齊桓公救燕,攻打山戎,一直打到孤竹才停。燕莊公送齊桓公到齊境。

桓公說:「不是天子,諸侯相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對燕無禮。」於是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割給了燕國,叮囑燕君學習召公為政,像周成王周康王時一樣給周朝納貢。

諸侯聽說此事,都擁護齊國。

桓公二十五年(前661年),狄人攻打衛國和邢國,殺衛惠公,桓公出兵救援,扶立在齊國的衛國公子毀,是為衛文公。

2樓:旁志誠

例子有挺多的,比如周天子,漢獻帝,

第一個幹這事的是齊桓公,挾的是周天子。這是公認的。至於曹操,他的確幹過這種事。

不過那是當時他的反對派的說法。 他自己的說法是「迎天子而治天下」,不是「令諸侯」。但這事他確實幹了。

至於他真正的意圖是什麼,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3樓:求荌荌

你好 有的 挾天子以令諸侯事例其實不少 例如秦朝趙高、 三國董卓、曹孟德 還有齊桓公在每次重大的政治軍事行動前,大都先向周王報告,取得同意或授權,再以奉周王之命的名義進行.表面上是尊崇周王,實質上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政治上的主動權.

4樓:易瀾歲月

日本人侵略中國時的挾溥儀建偽滿洲國以令中華。

5樓:漢中旅遊休閒網

齊桓公,挾持周天子。董卓,挾持漢獻帝。曹操,挾持的也是漢獻帝。

6樓:匿名使用者

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

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公元前681年,齊桓公在齊國北杏(今山東聊城東)召集宋、陳、蔡、邾等諸侯會盟,是歷史上第一個代替周天子充當盟主的諸侯。

當時中原華夏諸侯苦於戎狄等遊牧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歷史上著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例子有哪些

7樓:匿名使用者

最著名的,就是曹操挾天子令諸嘛。而且每個朝代末期幾乎都有這樣的事,只不過曹操更出名點,呵呵

8樓:匿名使用者

周天子漢獻帝

第一個幹這事的是齊桓公,挾的是周天子。這是公認的。至於曹操,他的確幹過這種事。

不過那是當時他的反對派的說法。 他自己的說法是「迎天子而治天下」,不是「令諸侯」。但這事他確實幹了。

至於他真正的意圖是什麼,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歷史上著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件有哪些

9樓:翰林學庫

一、齊桓公

最早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其實是齊桓公。

在周王室衰微,諸侯基本上愛答不理的時候,齊桓公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幟,率先佔據大義名分,在尊王攘夷的名號下,北伐孤竹,南征楚國,九合諸侯,終於成為春秋第一個霸主。

二、李傕

其實最早,也是真正提出挾天子令諸侯計策的是著名的毒士賈詡。

在董卓被殺後,董卓部將李傕等人恐慌不已,派人去長安求王允赦免自己。但剛剛誅殺董卓的王允沒有同意,李傕等人非常恐懼,準備各自解散,逃回歸鄉里。

賈詡當時在李傕軍中任職,為求自保,對李傕等人說:我聽說長安城中大家都在討論要殺盡涼州人,現在你們放棄兵權,自己逃跑,只要一個小官吏就能抓住你們!現在還不如率兵以給董卓報仇的名義進攻長安,要是成功了,就以國家的名義號令天下,要是失敗了,再跑也不遲。

「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徵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三國志·魏書·賈詡傳》)

於是李傕等聽了賈詡的話,就以替董卓報仇為名,聯絡西涼軍諸將,率軍晝夜兼程,奔襲長安,後擊敗呂布,殺死王允,挾持了漢獻帝,控制了東漢**。

三、袁紹(並未執行)

袁紹麾下著名的謀士沮授曾向袁紹獻計,讓其「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

但是是袁紹手下其他的謀士不贊成,袁紹也覺得養一幫無所作為的漢室大臣和幼小的皇帝沒啥意思,就放棄了沮授的建議。結果被曹操捷足先登。

《後漢書·袁紹傳》:沮授說紹曰:「將軍累葉臺輔,世濟忠義。

今朝廷播越,宗廟殘毀,觀諸州郡,雖外託義兵,內實相圖,未有憂存社稷恤人之意。且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稸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

四、曹操

曹操在擊敗青州黃巾軍後,俘獲兵士30多萬,男女100多萬口,這才算是在亂世中有了安家之本,曹操將其中精銳組建為「青州兵」,力量大增。就在此時,日後成為曹操重要謀士的兗州治中從事毛玠,向曹操提出在群雄紛爭之際自存並求發展的重要策略:「今天下分崩,國主遷移,生民廢業,饑饉流亡,公家無經歲之儲,百姓無安固之志,難以持久……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財,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

曹操聽了毛玠的建議,以求糧為名,將漢獻帝及朝廷百官遷到自己的根據地許縣,改名許昌,以為都城,自任大將軍,從而擺脫楊奉等對漢朝廷

10樓:可靠的桃花扇

春秋時期的霸主齊桓公,三國時期的曹操

模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最後成功的都有誰?

11樓:jj紫色軟糖

比如開創隋朝的楊堅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曹操這個計謀是很有名的,當然也達到了他的目的。通過控制住了當時權力最大的天子,來掌握命令下面各個諸侯,很冒險但是也很大膽。好在最終的結果還不錯,這也成為一個策略供後人參考。

楊堅就是這麼做的,也得到了他想要的東西。

在很久之前,就有個人說楊堅有當皇帝的面相。那個皇帝聽了之後心生疑慮,生怕楊堅真的造反。恰巧楊堅是掌握兵權的大將軍,而在古代,掌握兵權有兵符是很厲害的,他能調動全國兵力,而且千軍萬馬聽他號令。

這種危急情況下,讓皇帝不得不有一絲顧慮。有一天,皇帝病逝了,太子登基,成為下一任皇帝。召見楊堅的時候,和身邊人說,如果楊堅表情有一絲不對勁,就立馬衝上來把他殺了,也是除掉後患。

結果楊堅並無什麼表情,心裡好像什麼也不知道一樣。後期,這個皇帝不務正業貪圖安逸,將朝政都荒廢了,索性把皇位拋給年僅七歲的兒子,讓他當皇帝。

要知道,這時候皇帝在眾大臣心目中形象全無,根本就不是靠得住的人,就悄悄把楊堅喊回來,以另一個身份來幫助小皇帝處理政事。

久而久之,基本上所有事情都是楊堅一人在操作了,大臣的心也都被楊堅收服,做事也有能力,是推翻舊朝的好時機。所以,他創立了隋朝,是個成功的案例。

12樓:離寫

隋文帝楊堅,在前線緊急時,他派老丈人獨孤信的好友、北周老將韋孝寬出兵,再派一位可靠的監軍去前線督察軍事。經過68天的戰鬥,尉遲迥被殺,各地叛亂先後平定,徹底清除了各地的反叛力量,從而達到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

13樓:王爵幻之城

其實隋文帝楊堅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他在當時是北周的一個武將,因為當時的皇帝比較昏庸無能,所以他挾持了皇帝之後,然後將各個地方的反抗勢力逐一清除掉,最終才使得自己登上了皇位。

14樓:yu妍

隋文帝楊堅也曾「挾天子以令諸侯」,楊堅本來是北周王朝的一位將領,他趁王室薄弱的時候,使皇帝成為傀儡皇帝,然後藉以皇帝名義,調動兵權剷除異黨。

15樓:不解語

楊堅。他是北周的將領,趁著天子勢弱就夥同自己的親信造反,用皇帝的名義讓軍隊和將士聽從自己的指揮。

16樓:

楊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利用這個計謀最終控制了天子

楊堅是一個擁有聰明才智的人,楊堅特別會審時度勢利用自己的優勢。

17樓:醉相si夢

其中之一便是隋文帝楊堅,他控制了天子,然後逐步清除各地反叛勢力,最終創立隋朝。

18樓:娛樂圈不新鮮事晚知道

齊桓公想當霸主,所以借周天子的名義出兵他國,慢慢架空了周天子的權利,成為真正的諸侯之王。

19樓:

隋煬帝楊堅,那個時候逐漸地取得皇上與大臣的信任了,剷除異己。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典故是什麼?

20樓:易書科技

公元196年,漢獻帝和大臣們從長安返回洛陽。洛陽城經過董卓之亂後變得殘破不堪,糧食極度匱乏。曹操已經佔據了許縣(今河南許昌),他採納謀士的建議,以方便供給糧食為由,將漢獻帝迎接到了許縣,並將許縣改名為許都。

從這以後,曹操以天子的名義向天下諸侯發號施令,在政治上佔有了極大的優勢。

與"挾天子以令諸侯"有關的歷史人物

21樓:匿名使用者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說法是人家說曹操的,比方說諸葛亮就說過這個話,他的說法是「挾天子而令諸侯」,但意思一樣的。也就是說「挾天子以令諸侯」這話是曹操的敵人說他的,敵人的話不怎麼靠得住吧!那麼「挾天子以令諸侯」有沒有人說過呢?

有,誰呢?袁紹的謀士沮授,叫做「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可是袁紹手下其他的謀士不贊成,說這個皇帝現在是個廢物啊,這麼一個廢物你把他接到我們這兒來幹什麼呢?你是朝拜他呢還是不朝拜他呢?

你是請示他呢還是不請示他呢?那你肯定要朝拜、要請示,我現在把他弄來以後大事小事我都要跟皇帝請示,皇帝萬一意見和我們不一樣怎麼辦呢?我是聽他的呢還是不聽他的呢?

我聽他的顯得我們沒分量,我不聽他的我不又是違法嗎?算了算了。袁紹怎麼想呢?

袁紹一想,這現任皇帝那是董卓扶起來的,而且董卓要廢立皇帝的時候我袁紹是不幹的,我現在又去尊奉他,我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嗎?當然我現在又不可能把我主張的那個皇帝再扶起來,那個已經被董卓**了,拉倒吧。那麼這個事情袁紹一猶豫,曹操就搶先了一步。

請問 「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什麼意思

雖然天子已經沒有什麼能力,但是為了怕被人冠叛臣 造反之名,而興兵討伐。因此,將天子弄到自己身邊,表面上在別人看來,自己是天子的臣子,實際上,自己的威信以征服天子,所以,長期以天子的口氣發號施令,如果別人不聽,那就是謀反,可以名正言順的誅殺。不知道這樣說,樓主是否清楚呢?為什麼曹操會這樣做呢?當時也是...

曹操是對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前一句是後來人評判的,後一句則是當時曹操的計策,確切用意,只是由於對手的詆譭和後來人對曹操的不認可而衍生出來的!是後者,原話是初平三年 192 曹操的謀士毛玠向曹操提出的 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 這是曹操版的 隆中對 直譯起來的意思是說 通過尊奉天子來號令那些不服從朝廷的臣子。這兩句話雖然表...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因何沒有漢臣反對他

說到 三國演義 這無疑是一本極其優秀的曠世鉅著。可需要指出的是,演義畢竟只是演義,它看似曲折精彩的故事情節,卻不代表最真實的歷史事件。甚至因為 尊劉反曹 的思想傾向,曹劉兩國而遭到了頗為嚴重的貶損,許多英雄人物也脫離了其原本的精神面貌。就拿曹操 挾天子以令諸侯 這件事來說,其實存在一個很明顯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