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為何誅李建成 他所犯何罪 就算犯罪理應李淵誅李建成,何須李世民出手,弒兄之名可不是很好

時間 2022-01-17 08:10:02

1樓:詠逍遙

玄武門之變是唐太宗李世民一生中的汙點,使其一生都無法擺脫弒兄誅弟的惡名,但是在當時的環境下,太子之爭使得以李建成為首的東宮勢力與以李世民為首的秦王府勢力之間勢成水火,難以共存,再加上高祖李淵雖李李建成為太子,卻在統一全國之後,頻頻對李世民表現出寵愛之情,使得秦王府爭奪帝位的野心開始膨脹,再加上建唐以來,原本與李世民並立為大唐建國兩大支柱的李建成被立為太子,開始專心協助李淵處理國事,守備疆土,反觀李世民則活躍於最後的戰場,成為了唐統一全國的最大功臣,名望逐漸超過李建成,使得原本處於優勢的太子方也逐漸失去了信心,開始打壓秦王勢力,雙方矛盾日漸激化,玄武門之變就是雙方矛盾激化的結果,李世民先下手為強,清除了太子的東宮勢力,殺死了李建成,成為了大唐帝國唯一的繼承人。說白了,李世民與李建成在後期已經互為眼中釘,不論誰殺死誰都是在意料之中的事,這是政治性的**,不是犯不犯罪那麼簡單的。在吐槽一句:

根據李建成的能力來看,我覺得如果當年是李建成當皇帝,他的政績未必比李世民差。

2樓:匿名使用者

爭奪皇位是你死我活的,不殺李建成,李建成會殺李世民。再說處於他的位置他的屬下的未來也靠他,還有他的家人,不得不殺啊

3樓:老張

皇位爭奪,向來都是你死我活的

什麼骨肉親情都是扯淡

皇位一到手,歷史由勝利者書寫

4樓:匿名使用者

原因不是很簡單麼,爭奪儲君,並且當時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經聯合起來對付李世民。你說是誰犯罪。本身就是一場你死我活的爭鬥,沒有任何道義上的正邪之分。

5樓:小平安小貓貓

向隋煬帝學習,他們是親戚,又是前後朝代,順理成章。

6樓:日耳曼戰車

勝者王侯敗者寇,玄武門皇位爭奪戰失敗,李建成被誅,李淵成為太上皇,李世民實際上獲得了統治權

7樓:匿名使用者

為了皇位必須殺掉李建成,這是你死我活的事,可殺了吧又沒有很正當的理由,無論怎麼解釋都無法改變弒兄的事實,所以他竭力做個好皇帝,天天累死累活,50歲就掛掉了

李世民殺死李建成後,自己已經是太子,為什麼迅速逼李淵退位?

8樓:霜哀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說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唐太宗李世民

這件事首先是他的哥哥李建成想先除掉李世明,找藉口出兵攻打外族,把李世民的大將從他身邊調走並殺害(羅成就是一個悲劇),於是李世民得到訊息先下手為強,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玄武門之變

李建成在當時是太子,太子是國之儲君.李世民殺太子其實已經犯了弒君大罪,按律是要誅滅九族的.當然在當時他已經掌握了王朝的實權這個是不可能發生的,但是他畢竟揹負了一個弒君的罪名.

雖然他推說建成要殺他,但是在封建社會.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因此他這麼做在當時的社會上肯定是有不少非議的.

有些腐儒肯定也不會賣他的帳,而李淵對他這種弒君的行為肯定也是不滿的,因為今天你能殺兄長,明天就肯定能殺君父,為了自保李淵也甘願把皇位讓給李世民.同樣的李世民也不放心讓李淵繼續做皇帝,因為就算李淵接受現實不願殺了李世民,也難保哪天有李建成的心腹或者說是不恥於李世民弒君奪位的人在李淵面前進讒言.這樣會對他的即位造成麻煩,如果李淵想廢除太子呢?

難道李世民還真的弒君殺父啊.所以還是早點逼老子退位的好。

唐高祖唐高祖遜位之後,無論在事實上或名義上都變成了退隱皇帝,只偶爾出席宮廷禮儀.

李世民殺死李建成後為什麼迅速逼李淵退位?

9樓:米琪慢慢琪

原因有二,一是他知道玄武門事變後,父皇李淵已經對他這種做法傷透了心,很可能治他的罪;二是害怕民怨難平;因此他才急於讓李淵退位,這樣即制不了他的罪,也可以堵住悠悠之口。

這次政變也很快的傳了出去,百姓們也眾說紛紜。有百姓認為李世民不是嫡長子不是正統,無法擔任重任;也有百姓認為李世民連自己的哥哥弟弟都能殺害,一定不是一個明君。百姓們一傳十十傳百,謠言越來越可怕,李世民也急於證明自己的能力。

不過他也真的正面倆他自己是有能力治理好國家的,在他在位期間唐朝經濟迅速發展,各方面都非常優秀,還出現了一個盛世。

10樓:佛秀華

高祖內禪,太宗即位

六月十六壬申日(626年7月14日),高祖將親筆詔書賜給裴寂等人說:「朕應當加上太上皇的尊號。」表達了自己要退位和內禪的想法。

六月廿九乙酉日(7月27日),撤銷了太子世民兼任的天策上將府邸,為世民登基做準備。

八月初八癸亥日(9月3日),高祖頒佈制書,將皇帝位傳給太子世民,自為太上皇,仍居於大內皇宮正殿——太極殿。世民堅決推辭,高祖不許。

高祖頒佈傳位制書的第二天,即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626年9月4日),太子世民在東宮顯德殿即皇帝位,是為唐太宗,並大赦天下,從此開始了他輝煌的皇帝生涯,即位第二年正月初一乙酉日(627年1月23日)改元貞觀。太宗在位期間文治昭昭,武功赫赫,史稱「貞觀之治」。

以上是李淵退位的過程

應該說李淵是個很不錯的父親,玄武門之變之後,他的兩個兒子,還有若干的親人都死了,其實這是他不願看到的,不過這一切也都是為他的優柔寡斷導致的!個人推測:晚年的李淵內心有些灰心喪氣了,再說他這個兒子也是很能幹的,索性退位,讓位給自己的兒子!

從玄武門後,秦王府的實力也是越來越大,李世民也有自己的軍隊、謀士,自是害怕會有什麼變故!

李淵的退位也是基於他自己,和他兒子的壓力,所做出的!

11樓:蠡湖漁夫

李建成在當時是太子,太子是國之儲君。李世民殺太子其實已經犯了弒君大罪,按律是要誅滅九族的。當然在當時他已經掌握了王朝的實權這個是不可能發生的,但是他畢竟揹負了一個弒君的罪名。

雖然他推說建成要殺他,但是在封建社會.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因此他這麼做在當時的社會上肯定是有不少非議的。

有些腐儒肯定也不會賣他的帳,而李淵對他這種弒君的行為肯定也是不滿的,因為今天你能殺兄長,明天就肯定能殺君父,為了自保李淵也甘願把皇位讓給李世民。同樣的李世民也不放心讓李淵繼續做皇帝,因為就算李淵接受現實不願殺了李世民,也難保哪天有李建成的心腹或者說是不恥於李世民弒君奪位的人在李淵面前進讒言。這樣會對他的即位造成麻煩,如果李淵想廢除太子呢?

難道李世民還真的弒君殺父啊。所以還是早點逼老子退位的好

12樓:液渫

他怕再生枝節,因為李淵一直不看好他,再說李世民殺了李淵引以為豪的兒子,就算李世民是太子,李淵也遲早會把他罷免了

13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逼李淵退位,李建成和李世民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李淵是看到他們兄弟殘殺,心裡悲痛!同時他年紀已大,李世民才能遠勝於他,因此而退位!

14樓:

他當時是一不做二不休,反正已經殺了兄弟,勢力正盛,乾脆一口氣在當上皇帝,這樣才好掌控局勢,不然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不在當時搞定一切,恐怕遲則生變,等其他人緩過氣來,又會有不可預見的事情發生,而那個時候可能有些人已經沒有現在的雄心了。

15樓:匿名使用者

李淵知道:李世民弒兄殺弟只是個聲東擊西,又或者不是主要目的。玄武門之變壓根兒就是父子之爭,絕非只是兄弟之爭

李世民表面上是對付李建成,其實是要對付李淵。他殺了李淵指定的繼承人,又接二連三的把建成元吉的兒子殺光,目的已經很明顯了。就是暗示李淵應該識相點,不然他們就是榜樣

16樓:杜唐堯

樓主想得好簡單啊!哥哥死了他就是太子,呵呵!太子哥哥和齊王可都是他殺了的!他不早點登基天下人不說不亂麼?!到哪時還真保不準誰做這皇帝呢!

17樓:匿名使用者

弟弟害死哥哥,做父親的心灰意冷,索性不幹了。

18樓:來自千丈巖絕代佳人的袁紹

李淵是比較喜歡他另外兩個兒子的

如果不馬上逼他退位,他身為皇帝還是擁有權利將李世民殺掉的

19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李淵看好的是李建成

看到李建成死了

老頭子心裡害怕

怕老二把自己也給幹了

所以就主動讓位子了

20樓:中日信使

李淵只剩這一個兒子了,他也不想幹了

21樓:白蛇_黃

一不做二不休,這個解釋最好了.

22樓:allen的

不逼李淵退位,掌權的也是李世民

不如早點讓老爹安享晚年...

李世民為什麼要殺李建成、李元吉呢?

23樓:嘲笑三步顛

是被逼!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的父親是支援李建成殺掉李世民的,李世民在這種情況下別無他法啊,如果李建成不死,死的那個肯定是他,當時李世民手握重兵又深受士兵們的愛戴,他的父親和兄弟都怕他奪權,所以設下玄武門之變來殺他,以奪取兵權。最重要的願意是他的父親李淵也是贊成李建成的做法。

所以只有殺掉他的兄弟,然後逼他父親李淵退位,當上一個掛牌子的太上皇。李建成是太子,心中想除掉他弟弟李世民的這個眼中釘啊。在軍中的聲望比不上李世民,打仗也不如他強,所以對他最有威脅,所以借玄武門之變滅掉這個威脅啊!

可惜敗北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李建成做出的事情威脅到李世民的生命。所以非殺不可!

24樓:匿名使用者

奪權當權力大到一定程度,所謂「功高震主」,只有兩個方向1,放棄權利,基本上等於任人宰割,很少有善終(看君主和掌權者的決定,極少部分比較仁慈)。所以極少數才會放棄權利。

2,競爭權利,是自己最起碼能自保。這些不多說,自己看看歷史上反叛的事件就知道了。

李世民的原因,選擇第二個很正常。1,自己有本事有能力。2,他哥哥手下有一批人,威脅他的地位。3,他父親沒有表明。遲則生變,先下手為強。

25樓:匿名使用者

等不及了,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所以要搶班奪權。

李世民在殺死哥哥李建成之後,為什麼還要砍下他的頭顱?

26樓:南風知我意

為了震懾住太子李建成的同黨和手下,讓他們軍心渙散,早一步結束玄武門之變。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瓊、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人入朝,並在玄武門埋下伏兵。 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細,也一起入朝,騎馬奔向玄武門。李建成、李元吉來到臨湖殿,察覺到了變化,立即掉轉馬頭,準備向東返回東宮和齊王府。

李世民跟在後面呼喚他們,李元吉心虛,先張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但由於心急,一連兩三次都沒有將弓拉滿,箭沒有射中。李世民卻搭弓射向李建成,將他射死了。 尉遲恭帶領騎兵七十人相繼趕到,他身邊的將士用箭射中了李元吉,李元吉跌下馬來。

可就在此時,李世民的坐騎受到了驚嚇,帶著李世民奔入玄武門旁邊的樹林,李世民又被林中的樹枝掛住,從馬上摔下,倒在地上,一時爬不起來。 李元吉迅速趕到,奪過弓來,準備勒死李世民,就在這時尉遲恭躍馬奔來大聲喝住了他。李元吉知道不是對手,趕緊放開李世民,但尉遲恭快馬追上他,放箭將他射死了。

太子李建成的部下馮立得知建成身死後,他與薛萬徹謝叔方率領東宮和齊王府的精銳兵馬兩千人,急馳趕到玄武門,準備為太子和齊王報仇。 把守玄武門的士兵與薛萬徹等人奮力交戰,持續了很長時間,當尉遲恭提著建成和元吉的首級給薛萬徹等人看,東宮和齊王府的人馬頓失戰心,迅速潰散,薛萬徹與馮立等潰敗逃走。至此,政變以秦王李世民的勝利而告終。

李君羨因何而死?唐太宗李世民為何要殺掉李君羨?

李君羨是被李世民下令處死的。唐太宗李世民殺李君羨的原因,就是因為李君羨的小名叫五娘子,當時有傳言大唐江山會被姓武的女子取代,李世民懷疑指的是李君羨,所以要殺他。在李世民統治時期,當時有一句有名的讖語。有武姓女子會替代李唐江山,而李君羨的小名是武娘子。被李世民所懷疑,所以被殺。李君羨因牽扯進 女主武氏...

李建成和李世民為什麼會反目成仇

縑纆 首先我們先捋一捋玄武門事變前的事情 1.劉文靜案已經可以看出李淵對於李世民集團的顧及,所以殺劉文靜給李世民敲警鐘,但他忘了自己的兒子才幾歲,想法應該和現在的憤青差不多,覺得劉文靜有功不但不賞還要殺,造就了和李淵的隔閡。2.但當時李唐還很弱,邊上都是虎視眈眈的其他政權,還需要李世民,所以後續李世...

李世民容得下李建成和李元吉親信,為何容不下李淵親信裴寂

李淵在位的時候李建成李元吉還有裴寂,都是跟他交情挺不錯的大臣。後來李世民逼李淵 還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但是之後李世民對他們兩個的部下都特別的好,可對裴寂和裴寂的親信卻不是很好。這主要還是因為有人在背後搗亂,而且裴寂本身的軍事才能不是很好,因此李世民並不是很想用他。裴寂,他和李淵的關係特別好,李淵也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