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早記錄文字是什麼,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於什麼時候?

時間 2022-01-19 10:40:03

1樓:匿名使用者

是甲古文,安陽殷墟出土,至今仍有一半以上不能去確認。郭沫若先生對此頗有研究。

2樓:匿名使用者

甲骨文,刻在動物骨頭上的象型文字

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於什麼時候?

3樓:為誰為誰為

1、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距今9000-2023年。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了一批刻符,號稱賈湖刻符。有的學者認為只是刻符,有的認為是文字。

香港中文大學饒宗頤曾對賈湖契刻進行了深入**考證,提出「賈湖刻符對漢字**的關健性問題提供了嶄新的資料」。北京大學歷史系古文字學家葛英會也認為「這些符號應該是一種文字」。

2、中國最早的有系統的文字記載是在商朝。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距今3600多年。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4樓:至尊涵涵涵涵

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於八千多年前。

八千多年前的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了一批刻符,被稱為賈湖刻符。有的學者認為只是刻符,有的則認為是文字。香港中文大學饒宗頤曾對賈湖契刻進行了深入**考證,提出「賈湖刻符對漢字**的關健性問題提供了嶄新的資料」。

北京大學歷史系古文字學家葛英會也認為「這些符號應該是一種文字」。

真正意義上的文字,記載於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這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型系。按中國古文字學家的意見,甲骨文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較完備的文字」。它已經比較複雜,已發現多達3000個以上字彙,包括名詞、代名詞、動詞、助動詞、形容詞等數大類,而且還能組成長達170多字的記敘文。

5樓:幼蜜

賈湖刻符

八千多年前的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9000—2023年),出土了一批刻符,號稱賈湖刻符。有的學者認為只是刻符,有的認為是文字。香港中文大學饒宗頤曾對賈湖契刻進行了深入**考證,提出「賈湖刻符對漢字**的關健性問題提供了嶄新的資料」。

北京大學歷史系古文字學家葛英會也認為「這些符號應該是一種文字」。

擴充套件資料中國漢字的起源:

賈湖刻符——八千多年前的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9000—2023年)雙墩刻符——七千多年前的蚌埠雙墩遺址

半坡陶符——距今2023年前的屬於仰韶文化的半坡遺址青墩刻符——屬於長江下游區域良渚文化的江蘇省青墩遺址,距今2023年前

莊橋墳刻符——屬於長江下游區域良渚文化的浙江省莊橋墳遺址刻符,距今2023年前

骨刻文——形成約在公元前2600~前2023年之間陶寺朱文——其年代約當公元前2500~前2023年夏代水書——發現於距今2023年前的夏朝中、後期中國漢字的發展:

殷墟甲骨文是公認的較為成熟的漢字文字系統。

6樓:_擇一城終老

東夷,東夷骨刻文可能就是中國文字的主要源頭。

山東發現的骨刻文字,最突出的特點是,甲骨文是陰刻而多數為直線條,骨刻文符號也都為陰刻而多數為彎曲線條。骨刻文筆畫婉轉曲折,刻畫纖細,多數為弧筆和曲筆,呈現出螃蟹狀、草蟲狀和鳥狀等形態。

擴充套件資料

骨刻文發現者是劉鳳君教授,這是繼100多年前王懿榮發現甲骨文以來,中國文字發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發現,是中國文字研究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是對我國曆史文化研究的重大貢獻。

在甲骨文發現之前,我國最早的文字要數金文了。甲骨文的發現,把我國始創文字的歷史又往前推進了數百年。甲骨文不僅為研究考定古代史、語言史和文字史提供了新的珍貴文獻,而且也為古文字書法藝術和書法發展史提供了豐富的真跡資料。

7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甲骨文!!

為什麼說甲骨文不能算作我國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多出土於河南安陽小屯村,2023年首次發現。2023年後,經多次發掘,先後出土10餘萬片,主要刻卜辭及占卜紀實的有關文字。

單字總數約4600字,可識文字達1700餘字。文字結構已從獨體趨向合體,基本具備了象形、指事、會意、假借、轉註、形聲「六書」的漢字構造法則,文字形象簡古、勁健挺秀,所以說甲骨文是一種已經成熟了的文字。

在甲骨文以前,我國還有沒有文字?從史書記載來看,《荀子》、《呂氏春秋》、《韓非子》、《世本》都記載有倉頡造字的傳說。許慎的《說文》序把《繫辭傳》的說法和倉頡的傳說結合起來,說:

「及神家氏結繩 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航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刈,萬品以察。」黃帝的時代大約在公元前兩千五六百年,甲骨文最早的不超過公元前2023年。

從考古材料來看,在甲骨文以前,我國境內已有很多尚未成熟的文字元號出現。30年代在山東章丘縣城子崖發掘的龍山文化陶片中就發現了一些符號。西安半坡彩陶上也有文字元號,它是由刻畫的幾何線條構成的,大多數比較簡單,郭沫若稱半坡彩陶上的符號有文字的性質。

在山東大汶口文化陶器上也發現有符號,有的符號上還塗有色彩。這些符號都刻畫在陶器表面極顯著的位置。有的符號象是太陽或月亮從山上升起的樣子。

另外在青海馬家窯文化、鄭州商代早期文化及河北商代中期文化的陶器上都發現有符號。這些符號有的是同圖紋合在一起,有的明顯地區別於彩陶紋飾,這些符號雖是簡單的、零星的、無一定律的,但都是中國文字的雛形,可以說中國文字的誕生至少有五六千年以上的歷史。所以說,甲骨文只能說是我國最古老的比較成熟的文字,不能說是我國最早的文字。

8樓:匿名使用者

陶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字雛形

在中國的史前期以及有史早期,漢字產生前,最像是文字的符號就是陶文。陶文已經出土的資料很多,但它不像甲骨文那樣有成文的篇幅,只有單個的符號。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到商代晚期,現在已出土的陶文以半坡陶文為最早,大約自公元前4800——2023年之間。

此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良渚文化時期,也都有陶文。陶文多半刻在陶缽外口緣的黑寬頻紋和黑色倒三角紋上,極少數刻在陶盆外壁和陶缽底部,一般器物上只有一個陶文。對這些陶文的性質,學界看法不一。

裘錫圭認為是「記號」,郭沫若認為是「具有文字性質的符號」,而於省吾等學者則認為已屬文字範疇。唐立庵(蘭)先生在談到大汶口文化陶文時說,這「是現行文字的遠祖,它們已經有2023年左右的歷史了」。破解陶文很困難,至今也只有幾個字能猜測它相當於後代的某字。

不過,陶文與漢字有淵源關係,應該是肯定的。

9樓:匿名使用者

7800-2023年前

10樓:歷史白與黑

2023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了數千件陶、石、骨、甲等遺物。經碳14測定,這裡的文化層異常單純,屬於距今2023年且儲存完好的原始社會聚落遺址。

中國歷史有文字記載是在什麼時候?

11樓:五子棋盤

同學,你好!你問的比較含糊,我找了幾項資料整合了一下不知是不是你想要的:

1.一般認為有文字的中國歷史從晚商開始。而且甲骨文已經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就是說在此之前文字肯定存在了很長時間,應該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

夏代以前的一些遺存中發現很很多疑似象形文字的符號,但是一直以來還沒有得到解讀,並且中國人認為有夏朝,外國史學家並不承認,因為到目前為止找不到能證明夏朝存在的證據。

2.公元前841年發生在西周首都鎬京的國人暴動,又稱彘之亂然後實行「共和」。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有文字紀年的確切年代。

中國最早有歷史記載的是什麼朝代?

12樓:匿名使用者

有歷史記載的是夏朝 出於司馬遷《史記》 但是一般國際上認可的為商朝 因為夏朝並沒有完整的文字流傳下來 只是中國史書有記載 而商朝時期出現甲骨文 所以國際社會更多認可中國最早的朝代為商朝

13樓:樹木神

在《史記》等有記錄夏史的史書裡,夏朝是第一個朝代。直到現在,而因為證明夏朝的證據不足、不充分,而只能以有更多的證物的商朝來佔位。反正這問題現在還沒解決,難說。

反正我只不過是磚家 。

14樓:靜鎂爸紊

顛覆你常識的歷史記載最早的朝代不是夏朝而是

15樓:天天小擎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燕,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16樓:離離原上久

有文字記載的是商,,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什麼?

17樓:drar_迪麗熱巴

甲骨文,是中國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形式,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

它具備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等造字方法,標誌著已進入了成熟階段。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記錄,中國古代甲骨占卜有著悠久的歷史,殷墟時期則是占卜最盛行的時期,商王和貴族幾乎每事必卜,占卜成為商代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甲骨文發現於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殷墟,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甲骨文,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 從字型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

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但是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

甲骨文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2023年11月24日,甲骨文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諮詢委員會的評審,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18樓:種花家的小米兔

2023年7月6日,來自全國的古文字研究專家們齊聚平湖,現場對這些符號進行論證。專家們認為莊橋墳遺址出土的確為良渚原始文字,是迄今為止在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原始文字。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組成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張忠培表示,莊橋墳遺址所有出土文物是真實而有科學依據的。

文字在語言學中指書面語等人們意思表達的視覺形式,古代把獨體字叫做「文」,把合體字叫做「字」,如今聯合起來叫做「文字」,文字的基本個體叫做「字」。在日常生活中,「文字」還可以指書面語、語言、文章、字等。

從漢字跟漢語的個體單位的對應關係看,漢字是一種語素文字。從漢字的內部構造來看,可以分成形旁(根據意義構造的有理偏旁)、聲旁和配旁(沒有根據的無理偏旁)3種偏旁部件。

文字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wén zì,基本意思是記錄思想、交流思想或承載語言的影象或符號。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

19樓:雙魚貝貝

陶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字

雛形。在中國的史前期以及有史早期,漢字產生前,最像是文字的符號就是陶文。

陶文已經出土的資料很多,但它不像甲骨文那樣有成文的篇幅,只有單個的符號。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到商代晚期,現在已出土的陶文以半坡陶文為最早,大約自公元前4800——2023年之間。

此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良渚文化時期,也都有陶文。陶文多半刻在陶缽外口緣的黑寬頻紋和黑色倒三角紋上,極少數刻在陶盆外壁和陶缽底部,一般器物上只有一個陶文。對這些陶文的性質,學界看法不一。

裘錫圭認為是「記號」,郭沫若認為是「具有文字性質的符號」,而於省吾等學者則認為已屬文字範疇。唐立庵(蘭)先生在談到大汶口文化陶文時說,這「是現行文字的遠祖,它們已經有2023年左右的歷史了」。

破解陶文很困難,至今也只有幾個字能猜測它相當於後代的某字。不過,陶文與漢字有淵源關係,應該是肯定的。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旅遊家是誰,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法律是

據中外學者考證,周穆王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旅行家。左傳 昭公十二年 寫道 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將皆必有車轍馬跡焉。竹書紀年 雲 穆王東征天下二億二千五百里,西征億有九萬里,南征億有七百三裡,北征二億七裡。史記 趙世家 雲 繆王 即穆王 使造父御,西巡狩,見西王母,樂而忘返。周穆王是西周的第五位君主...

中國最早的人類是什麼,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人類是什麼人?

關於人類最早的起源地,學術界一直充滿爭議。一個比較流行的觀點是,所有現代人的祖先都是來自東非的,他們在大約10萬年前離開了故鄉,衝出了非洲,走向了世界。從那時起,他們開始取代當地的原始人,佔領全世界。這一理論的最有力證據,就是非洲人相對其他大陸上的人類在基因上極為多樣化,這就意味著他們具有更久遠的歷...

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存在時間最長,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時間最長,哪個朝代時間最短

那時到永遠 周朝,周朝存世800年,自武王伐紂商滅周興,到三家分晉,春秋結束。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西周以公元前1047武王定都鎬京,到周幽王為止,東周則是以周平王東遷洛陽為起點。中國曆代王朝長壽者唯上古三朝夏商周,夏商享國五百年,周朝八百年,之後長壽者唯有漢唐宋明清,但也只有兩三百年,其他大多為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