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兵敗走麥城,為何無人救援,三國中,關羽兵敗麥城,劉備為何見死不救?

時間 2022-01-21 08:10:05

1樓:百度

羽中東吳之計,北去抗曹,後呂蒙白衣渡江,逼迫關羽敗走麥城。關羽敗走麥城後,因自身性格等一系列因素,無人救援。

2樓:溥晗晗

因為荊州和成都相拒很遠的,就算是路程,至少得走上個三個月,快馬也要跑上1個... 而11月關羽就兵敗了,12月就遇害,就算是報信也來不急了!

3樓:718來吧

羽進攻樊城,憑藉山洪爆發,水淹于禁七軍,但曹魏大將曹仁卻堅守樊城

4樓:阿芯

關羽在荊州的防守卻十分脆弱,也給了東吳奪取荊州的可趁之機

5樓:無為阿晨

關於敗走麥城的時候劉封才剛剛站穩腳步,還無法發兵援助

6樓:音閱鎮

關羽兵敗走麥城為何無人救援?麥城又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7樓:匿名使用者

因自身性格等一系列因素,無人救援。

8樓:阿芯

設計使得關羽丟下荊州,北上攻襄樊。

9樓:美而佳

是這記載的哦歷史上關羽中東吳之計,北去抗曹,後呂蒙白衣渡江,逼迫關羽敗走麥城。第二,關羽敗走麥城後,因自身性格等一系列因素,無人救援。關羽說我太難了,

三國中,關羽兵敗麥城,劉備為何見死不救?

關羽兵敗麥城,為何不像廖化那樣,用計脫身?

10樓:k莫沫

關羽是漢末三國名將,勇武絕倫,為劉備建立蜀漢事業,立下汗馬功勞,關羽一生的輝煌點是襄樊戰役,威震華夏,而一生的敗亡也是襄樊戰役,敗走麥城。關羽在襄樊前線和曹操打的正激烈的時候,孫權大將呂蒙白衣渡江,偷襲了荊州,關羽因此被擒而死。關羽兵敗之後,為何不化裝逃走?

然後再捲土重來?為何不像廖化那樣,用計脫身?

先看關羽兵敗被殺的經過,有三種說法,第一種,《三國志關羽傳》記載: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這裡說曹操派大將徐晃救援曹仁,關羽被徐晃擊敗,率軍退還,這時,孫權佔據江陵,俘獲了關羽軍士的家屬,關羽軍因此散了,孫權再派大將進攻關羽,在臨沮斬殺關羽及其兒子關平。

第二種,《三國志潘璋傳》記載:權徵關羽,璋與?然斷羽走道,到臨沮,住夾石。璋部下司馬馬忠禽羽,並羽子平、都督趙累等。

孫權派大將潘璋和朱然切斷了關羽的退路,關羽走到臨沮,被潘璋部下馬忠擒獲,同時,關羽的兒子關平和都督趙累一起被擒。

第三種,《三國志呂蒙傳》記載:會權尋至,羽自知孤窮,乃走麥城,西至漳鄉,眾皆委羽而降。權使?然、潘璋斷其徑路,即父子俱獲,荊州遂定。

孫權偷襲荊州,關羽沒有辦法,只得敗走麥城,向西到了漳鄉,手下的士卒都投降了孫權,孫權派朱然和潘璋截斷關羽歸路,關羽父子被擒獲。

這三種說法,都明確說了關羽兵敗及被擒殺的經過,最重要的原因是,關羽手下的士卒要麼都投降了孫權,要麼都逃散了,關羽成了光桿司令,這時,孫權再派兵出擊,關羽只能束手就擒,因為寡不敵眾啊!

那麼,問題來了,關羽既然知道自己勢單力薄,不能硬碰硬,為何不想辦法,用別的方式逃走?比如,化裝成乞丐或者流民,逃避吳軍追殺?

有人說,這種辦法可行嗎?關羽的主簿廖化,就在關羽兵敗之後,用詐死的辦法,騙過了吳軍,還帶著自己的老母親,風餐露宿,一路艱辛,最終逃走,回到劉備身邊。《三國志》:

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也。為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

會先主東征,遇於秭歸。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

按理來說,關羽也可以採取類似這樣的方法,雖然說不至於詐死,但完全可以化妝成乞丐逃走,或者,找一個像自己的人,冒充自己,以避開吳軍的追擊。

不過,關羽和廖化不同,關羽是荊州的最高守將,孫權一定是要活捉關羽,活要見人,死要見屍,關羽幾乎無法偽裝自己,廖化是關羽手下一個中低階**,可以說是一點也不重要,就算逃走,吳軍也無所謂,擒賊先擒王嘛,因此,關羽必然成為眾矢之的,無處藏身,只能被擒。

只是遺憾,一代名將關羽,武藝絕倫,卻被東吳小人物所暗算擒獲,死於吳人之手,實在是太可惜了!

11樓:

這是因為關羽的自尊心導致的,因為荊州是在他手裡丟的,所以他絕對不會選擇逃走,因為一旦逃走的話將會被其他人所恥笑。所以他為了自己的面子就選擇不逃走。而荊州的丟失也多半歸咎於關羽的驕傲自大。

因為他沒把呂蒙放在眼裡,使得呂蒙最後偷襲荊州,並且奪取荊州。所以說這一切都源自於關羽的驕傲自滿,不然的話東吳不可能這麼容易的拿到荊州。

關羽作為三國時期的名將可以說是非常有名氣的。並且通過三國演義,也使得關羽成為了忠義的化身。並且關羽的事蹟在後來也被很多人所歌頌。

然而關羽卻是一個非常驕傲自大的人,這主要是因為如果他不驕傲自大的話,荊州不可能在他手裡丟失。因為當時關羽並沒有把東吳的部隊放在眼裡。並且全部兵力都在攻打樊城。

然而在樊城卻陷入了僵持戰,使得荊州的兵力非常的空虛。

所以說荊州的失敗有關於很大的責任,所以他為了自己的面子才不會選擇逃走。因為關羽是當世猛將,一旦逃走的話,將會受到天下人的恥笑。而且荊州是因為他的戰略失誤,以及大意才會丟失的,所以他也沒有臉面去見自己的主公。

所以他寧願戰死也不願意逃走。可以說關羽也為他的大意付出了代價。

當然現在大家對於關羽都有著非常積極正面的評價。這主要是因為關羽所展現的精神受到了很多的統治者的歡迎。所以為那宣傳關羽的精神才會是關於受到大家的推崇以及讚揚。

劉封明明擁兵五萬,駐紮之地靠近麥城,關羽兵敗時為何不去營救?

12樓:夜唐僧

劉封不救關羽,主要有兩個原因:1、關羽有「假節鉞」的權力,劉封沒有那個許可權;2、劉封不敢去救關羽,劉封一旦離開,漢中危險。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其實是對劉備奪取漢中,打通漢中——上庸——荊州的戰略的有利補充,劉備奪取了漢中後,令劉封和孟達佔領了上庸和房陵兩郡。劉備的戰略目的很直接,把益州、天水通過上庸房陵與荊州打通,蜀漢集團的地盤不但擴大了,而且還可以北上伐魏,東出討吳。

關羽在劉備率軍入川后,被授「假節鉞」的權力,關羽在荊州還是經營得很不錯,當劉備佔領漢中後,關羽看到了機會,他發動襄樊之戰的目的更是想趁著曹操新敗,主動出擊曹魏的襄陽、樊城之地,迫使曹魏的南邊防線被迫後退。襄樊之戰曹魏大軍一敗塗地,曹操還考慮要把許昌遷都後撤。

襄樊之戰的戰略目的很正常,但是關羽卻沒有防禦到東吳對荊州的偷襲。呂蒙白衣渡江,在後方捅了關羽一刀,卻要了關羽的命。關羽失去了後方,他的北伐大軍隨時會受到曹操和孫權大軍的合圍。

關羽大軍很危機,但是關羽的戰略考慮更深,他期望駐守上庸的劉封和房陵的孟達出兵救援。此時的上庸和房陵有蜀漢大軍3萬多人,加上關羽的5萬人馬,完全可以殺到荊州,甚至有可能奪回荊州全境。

關羽擁有「假節鉞」的許可權,但是劉封孟達沒有,他們大軍調動必須要有劉備的旨意,不可能憑著關羽的一紙命令就能放棄自己的防區去救援。

劉封孟達不救援一方面是許可權不夠,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不敢動。

上庸和房陵處於漢中北出的最前線,曹操從漢中地區撤退的時候,運走了所有的物資糧草,甚至連該地的所有百姓都遷徙回了關中。上庸房陵的駐守全靠蜀漢軍隊,而後勤糧草物資的**也全靠益州、漢中的補給。上庸和房陵的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劉備看得緊,曹操更是虎視眈眈。

如果劉封孟達全軍出動救援關羽,甚至隨關羽大軍南下收復荊州,那麼上庸和房陵就成了一片空地,曹操肯定會派軍佔領。一旦上庸和房陵被曹魏收復,那麼漢中就非常的危機,劉備好不容易打下的漢中重地就直接面臨曹魏大軍的虎視。漢中一旦受到威脅,劉備勢必加強防備,而蜀漢本就羸弱的國力愈發的捉襟見肘。

劉封孟達救援關羽後,曹魏在襄樊一線的大軍肯定會佔領上庸和房陵,同時肯定會追擊南下的關羽、劉封大軍,東吳的孫權能夠佔領荊州,肯定會對關羽的反撲做出防備。孫權為守,關羽為攻,曹魏為追。關羽、劉封大軍非常的危險,劉備又遠在益州,不可能對他們進行救援,只能眼看他們被曹、吳包圍殲滅。

所以,劉封孟達不出兵救援關羽是非常正確的,只是關羽的死必須要有人負責,劉封后來就成了最大的「替罪羊」。

13樓:高考張老師

首先我們從客觀的原因上來看待這件事的話,這件事情的原因恐怕是因為孟達和劉封出於自保的意識。據《三國志》記載:當初,關羽其實早在他自己兵敗之前對劉封等人發出了求助資訊,然而這個時候的劉封卻選擇了用一個可以說十分荒謬的理由來推辭關羽,始終不願意發兵去幫助關羽。

由此也不難看出來難怪劉備後來會記恨上劉封。不僅如此在劉封看來僅僅是搪塞過去還不行,劉封甚至為他自己還想好了對策,他的對策就是在關羽當初敗亡之後劉封反過來故意逼反孟達,隨即便將這個見死不救的行為的罪責一點不剩的推給孟達。

另一方面我們從主觀原因上去看待這件事情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當時劉封自己的私心在起著作用,其實他與關羽的關係可以說並不是太好。略有了解的人可能知道,劉備這個人早年無子,這才會選擇將劉封收做自己的義子,那時候來說倘若劉禪等人如果沒有出生的,那麼他劉封可謂是劉備名正言順的繼承人。

但是不過劉禪出生之後,對於繼承位子這件事情可以說就沒有他劉封什麼事情了!而且當時以關羽等人為首的元老大臣在劉禪出生以後都開始希望能夠劉禪為太子。對此,失去自己大好前程的劉封難免會對關羽等人新生怨恨。

所以當時他對關羽見死不救,很有可能就是因為他自己的這一點點私心。

14樓:北思南尋

歷史上關羽確實向劉封求援過,但是關羽是在包圍了樊城、襄陽,勝利在望,多次要求劉封和孟達派兵自行援助。劉封跟孟達以上庸三郡佔領不久,不敢輕易離開為由拒絕了關羽的要求。誰知道後面突然戰局逆轉,關羽兵敗被殺。

劉備怪罪劉封孟達兩人。

其實劉封喝孟達不去救援有幾個理由

其一:孟達害怕承擔丟失東三郡的責任;東三郡中,只有房陵郡是孟達武力奪取的,其他二郡都是直接投降的。劉備集團在東三郡的統治是很脆弱的,申耽、申儀只是迫於形勢才被迫投降劉備,並非真心投靠,從後來形勢不對著這兩個立即又投靠曹魏可以看出,這兩個就是牆頭草,一旦東三郡兵力空虛,他們隨時可能叛變。

一旦東三郡失守,孟達肯定要承擔丟失三郡的責任。劉封是劉備義子,關羽和劉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這兩個就算喪師失地,劉備都不一定會怪罪他們,而孟達不同,他是降將本來就被排擠,又不受劉備信任,再加上他把諸葛亮姐夫殺了,成都的諸葛亮巴不得找理由殺了他呢。

其二:劉封不敢擅做主張;劉封奉劉備之命鎮守東三郡,而關羽奉命鎮守荊州三郡,實際上劉封與關羽應該處於互不統屬的平級關係,在沒有得到劉備出兵許可之下,劉封也不敢擅做主張,冒著丟失三郡的風險去救援關羽,其實當時關羽敗局已定,即使劉封率軍救援,可能只是徒增**,三郡又因此失守,這是得不償失的。

敗走麥城誰之過,敗走麥城講的是什麼故事

關羽恃才傲物之過!如果他想趙子龍一樣謙虛就不會招來東吳的背盟,更不會白丟了荊州。劉備此時已成皇帝,諸葛為丞相!豈有再上戰場的說法!畢竟一國比一個人重要得多啊!敗走麥城講的是什麼故事 敗走麥城的故事。江東大將呂蒙乘關羽與樊城守將曹仁對峙之時偷襲荊州,攻佔了關羽的大本營江陵。關羽兩面受敵,急忙從樊城撤兵...

請簡述關羽敗走麥城故事情,請簡述關羽敗走麥城故事情節

1 故事梗概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進攻樊城,曾水淹于禁七軍,軍威大振,曹操曾議遷都以避其鋒芒。建安二十四年 219 十月,江東大將呂蒙乘關羽與樊城守將曹仁對峙之時偷襲荊州,攻佔了關羽的大本營江陵。關羽兩面受敵,急忙從樊城撤兵西還,駐紮在麥城。呂蒙採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使關羽的將士無心戀戰,逐漸離散。關羽...

敗走麥城是指誰

你好 此典故出自 三國演義 話說關羽失了荊州,便帶著眾人左衝右突,終於殺入麥城,才暫時得以安頓。關羽望著手下不足五百人的殘兵敗將,嘆息道 今天我們兵敗於麥城,都是一系列的天災人禍,造化弄人啊!手下齊聲道 關將軍一直英勇善戰,偶爾馬失前蹄,不足為奇!後來,借喻來形容失敗者,或處於逆境中的人.關羽關雲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