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長征的小故事,紅軍長征的小故事

時間 2022-01-25 00:11:11

1樓:匿名使用者

倔強的小紅軍

陳賡同志回顧自己革命經歷的時候,曾經深情地談起這樣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陽偏西了。由於長時間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行軍,常常忍飢挨餓,陳賡同志感到萬分疲憊。這一陣他掉隊了,牽著那匹同樣疲憊的瘦馬,一步一步朝前走著。

忽然,看見前邊一個小紅軍,跟他一樣,也掉隊了。

那小傢伙不過十一二歲,黃黃的小臉,一雙大眼睛,兩片薄嘴脣,鼻子有點兒翹,兩隻腳穿著破草鞋,凍得又青又紅。陳賡同志走到他跟前,說:「小鬼,你上馬騎一會兒吧。」

小紅軍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盯著陳賡同志長著絡腮鬍子的瘦臉,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話說:「老同志,我的體力比你強多了,你快騎上走吧。」陳賡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說:

「上去,騎一段路再說!」

小紅軍倔強地說:「你要我同你的馬比賽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說著把腰一挺,做出個準備賽跑的姿勢。

「那我們就一塊走吧。」

「不。你先走,我還要等我的同伴呢。」

陳賡同志無可奈何,從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遞給小紅軍,說:「你把它吃了。」

小紅軍把身上的乾糧袋一拉,輕輕的拍了拍,說:「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還多呢。」陳賡同志終於被這個小紅軍說服了,只好爬上馬背,朝前走去。

他騎在馬上,心情老平靜不下來,從剛才遇見的小紅軍,想起一連串的孩子。從上海、廣州直到香港的碼頭上,跟他打過交道的那些窮孩子,一個個浮現在他眼前。

「不對,我受騙了!」陳賡同志突然喊了一聲,立刻調轉馬頭,狠踢了幾下馬肚子,向來的路奔跑起來,等他找到那個小紅軍,小紅軍已經倒在草地上了。

陳賡同志吃力地把小紅軍抱上馬背,他的手觸到了小紅軍的乾糧袋,袋子硬邦邦的,裝的什麼東西呢?他掏出來一看,原來是一塊燒得發黑的牛膝骨,上面還有幾個牙印。

陳賡同志全明白了。就在這個時候,小紅軍停止了呼吸。

陳賡同志一把摟住小紅軍,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個嘴巴:「陳賡啊,你怎麼對得起這個小兄弟啊!」

2樓:匿名使用者

一、分乾糧的故事

有一位普通的紅軍叫做謝益先,過草地時,他分到了四斤乾糧。在行軍過程中,戰士們看到了餓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謝就瞞著隊友,把自己的乾糧袋給了他們,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涼水充飢,最終,因體力不支,就這樣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來還這一隻印著「謝」字的乾糧袋時,部隊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謝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糧食,都是救命的「寶貝」,意味著一個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是毅然把自己的糧食給了那位母親。

二、一個銅鍋的故事

紅3軍團某連有一個9個人的炊事班,攜全連僅有的一個銅鍋進入草地。炊事員一個個犧牲,銅鍋一次次換肩膀……走出草地後,銅鍋已挑在司務長的肩上,炊事班的其他同志全都犧牲了。

三、**嚼了3天的牛皮

「為救命,**把他的棗紅馬都殺掉給戰士們吃了。」老紅軍胡守富回憶說,每到宿營地,賀老總便千方百計地釣魚,「幾條小魚熬成的湯,把餓暈的軍團政委關嚮應救醒了,而他自己卻嚼了3天的牛皮。」

四、總理親自抬棺送葬

身患重病的***隨紅3軍團過草地。時任軍團兵站部部長的楊立三身體也很虛弱,卻堅持親自抬***,走出草地後便累倒了。2023年,楊立三去世,身為共和國總理的***親自為他抬棺送葬。

五、巧渡金沙江

2023年4月6日,**紅軍直逼貴陽,坐鎮貴陽督戰的蔣介石急調滇軍入黔。而正當雲南孫渡縱隊急忙入黔救駕時,紅軍卻反向穿插,乘虛進軍雲南。昆明告急,蔣介石從金沙江防線回撤3個團。

滇西北金沙江沿線成了幾乎不設防的地帶。4月29日,紅軍虛晃一槍繞過昆明,兵分三路,直撲金沙江。5月3日,紅軍奪取皎平渡,靠著找到的7條小木船和當地36名各族船工順利渡江,跳出了數十萬敵軍圍追堵截的包圍圈。

長征的小故事有哪些?

3樓:蟈蟈蟈蟈

長征的小故事有《一袋乾糧》、《魂駐小紅橋》、《豐 碑》等。

一、《一袋乾糧》

故事講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獲得了一袋乾糧,但在過一座橋時她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乾糧掉入河中被水沖走了。她為了讓大家有足夠的乾糧吃,她一直沒告訴戰友們,裝成沒事發生一樣,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把挎包塞得鼓鼓的。

二、《魂駐小紅橋》

三、《豐 碑》

紅軍隊伍在冰天雪地裡艱難地前進。酷寒把雲中山凍成了一個大冰坨。當時狂風呼嘯,大雪紛飛,似乎要吞掉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

但是將軍早把他的馬讓給了重傷員。他率領戰士們向前挺進,在冰雪中為後續部隊開闢一條通路。等待著他們的是惡劣的環境和殘酷的戰鬥,可能吃不上飯,可能睡雪窩,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可能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

這支隊伍能不能經受住這樣嚴峻的考驗呢?將軍不斷思索著。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撤離了長江南北各蘇區,經轉戰兩年,最終到達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行動。

4樓:高文靜學姐

回答您好,根據您的提問我給您提供五個小故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故事一:「斷腸明志」彰顯血性大義

文章**5

「斷腸明志」彰顯軍人血性

血戰湘江,是紅軍長征途中最為悲慘的戰鬥,紅軍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至3萬人,在戰鬥中,紅34師師長陳樹湘,帶領全師五千將士,抵擋國民黨軍10萬餘人的瘋狂進攻,堅守陣地4天5夜,直到紅軍主力全部渡過湘江,最後陳師長腹部受傷被俘,為實現「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的錚錚誓言,陳師長毅然決然的從傷口處掏出自己的腸子撕裂扯斷,壯烈犧牲。陳師長用生命告訴我們,什麼是軍人的血性,那就是寧死不屈,寧死也要完成黨所交給的任務。

裝步五連連長楊曉龍的真情講述,讓現場的官兵被革命前輩的血性膽氣深深震撼。

故事二:「轉戰五省的兒童軍」傳遞堅定信念

文章**6

「轉戰五省的兒童軍」傳遞堅定信念

兩萬五千裡征途,丈量出紅軍將士堅定理想信念的強度、深度和力度。在長征中,有一支非常特殊的隊伍,她就是被稱為「兒童軍」的紅25軍,隊伍裡大多都是13至18歲的小紅軍,在與***長期失去聯絡的情況下,紅25軍作出北上抗日的決策,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轉戰五個省份,主動追隨黨的步伐,用堅定信念和不屈意志,在中華大地傳播建立新中國的革命理想。通訊連指導員戴少晨,用紅25軍的真實事例,為官兵們講述紅軍將士始終跟黨走的堅定信念。

故事三:「半條棉被」見證魚水情深

文章**7

「半條棉被」見證魚水情深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陳列櫃中,有半條軍被引人注目,正是這半條破舊的軍被,見證了紅軍與老百姓的魚水情深。長征途中,紅軍秋毫無犯,戰士們露宿街頭,一位大嫂看見實在不忍心,就將一名女紅軍戰士接到了家裡,可大嫂家裡十分困難,馬上就要入冬了,卻連條棉被都沒有,臨別之時,女戰士就將自己僅有的一條棉被截成兩半,將其中一半送給了老鄉……像這樣的例子,在長征途中還有很多很多,80年過去了,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凡當年紅軍所經之地,至今仍然流傳著許許多多關於紅軍的故事,這些故事的背後,無不蘊藏著一段軍民之間感人至深的往事。旅醫院戰士趙洲的真情講述,讓官兵們體會到軍愛民、民擁軍的真情實感。

故事四:「至死不渝的方誌敏」喚醒民族信仰

文章**8

「至死不渝的方誌敏」喚醒民族信仰

2023年8月,方誌敏所在的紅十軍團被國民黨軍圍追堵截,他們沒有嚮導,沒有食物。

更多16條

關於長征的小故事有哪些?

5樓:淘汰

飛奪瀘定橋:

2023年5月25日,一方面軍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後,要用僅有的幾隻小船將幾萬紅軍渡過河去,最快也要一個月的時間。而國民黨的追兵緊追不捨,形勢十分嚴峻。5月26日上午,***、***、**、王稼祥、**、***、***、***彙報後,當即作出了奪取瀘定橋的決定。

其部署是由***、***率領紅一軍團一師和陳賡、宋任窮領導的幹部團為右路軍,由**縱隊及1、3、5、9軍團為左路軍夾河而上攻取瀘定橋。左路軍由王開湘、楊成武率領的紅二師四團為前鋒攻擊前進,5月28日,紅四團接到紅一軍團命令:「王開湘、楊成武:

軍委來電,限左路軍於明天奪取瀘定橋,你們要用最高的行軍速度和堅決機動的手段,去完成這一光榮的任務。你們要在此戰鬥中突破過去奪道州和五團奪鴨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記錄」。接令後紅四團後晝夜兼行240華里山路,於29日晨出其不意的出現在瀘定橋西岸並與敵軍交火。

當時百餘米的瀘定橋已被敵人拆去了約八十餘米的橋板,並以機槍、炮兵各一連於東橋頭高地組成密集火力,嚴密地封鎖著瀘定橋橋面。中午,紅四團在沙壩天主教堂內召開全團幹部會議,進行戰鬥動員,組織了由連長廖大珠、指導員王海雲率領的23名奪橋突擊隊。下午四點,23名勇士身掛中鋒槍,背插馬刀,腰纏十來顆手榴彈,冒著槍林彈雨,爬著光溜溜的鐵索鏈向東橋頭猛撲。

三名戰士在王友才的率領下,緊跟在後,揹著槍,一手抱木板,一手抓著鐵鏈,邊前進邊鋪橋板。當勇士們爬到橋中間時,敵人在東橋頭放起大火、妄圖以烈火阻擊紅軍奪橋。勇士們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烈焰,高喊「同志們,這是勝利的最後關頭,鼓足勇氣,衝過去!

莫怕火,衝呀!敵人垮了,衝呀!」廖大珠一躍而起踏上橋板,撲向東橋頭,勇士們緊跟著也衝了上來,抽出馬刀,與敵人白刃戰。

此時政委楊成武率領隊伍衝過東橋頭,打退了敵人的反撲,佔領了瀘定城,迅速撲滅了橋頭大火。

整個戰鬥僅用了兩個小時,便奇絕驚險地飛奪了瀘定橋,粉碎了蔣介石南追北堵欲把藉助大渡河天險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的美夢。瀘定橋因此而成為中國共產黨長征時期的重要里程碑,為實現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紅

一、二、四方面軍會合,最後北上陝北結束長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鐵鏈劈開了通往共和國之路」的壯美讚譽,新中國十大開國元帥,其中就有七位元帥長征時經過了滬定橋。當時在激戰後的瀘定橋上,***元帥曾用腳重重地在橋板上連跺三腳,感慨萬千地說「瀘定橋,瀘定橋,我們為你花了多少精力,費了多少心血,現在我們勝利了,我們勝利了」!**總司令在長征回憶中題詞「萬里長江猶憶瀘關險」的詩句,充分說明了紅軍長征飛奪瀘定橋的艱險與壯烈。

「紅小鬼」曾治:

曾治,江西寧都縣安福鎮力元村人,2023年5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曾治是一個放牛娃,家裡很窮,讀不起書。從14歲參加革命那天起,他就把生死置之度外。

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一個人連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那時他只有一個想法,就是緊緊跟著共產黨、***,革命到底不回頭。雪山草地難走,根本沒有路,紅軍硬是靠雙腳踩出了一條北上抗日的路

。過雪山時,他穿著一件單衣,在風、雪、冰、雹中凍得渾身哆嗦,牙齒打顫。但紅軍戰士毫不畏縮,仍然頂風冒雪拼命往前走。

蘇區人民稱紅軍的腳是鐵腳板,是量天尺。二萬五千裡的長征路,硬是讓紅軍將士的鐵腳板一步一步量過來了。曾志寫過一首小詩,用以表達他毫不動搖的革命信念:

十四從軍紅小鬼,舉起大刀砍白匪。緊緊跟著毛委員,革命到底終不悔!

紅軍長征的小故事快點,紅軍長征的小故事50字快點!!!!!!!!!!!!!!!!!!!!!!!!!!!!!短!!!!!!

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開始了舉世聞名的兩萬五千里長徵。帶領一支紅軍隊伍,從湘西向貴州進發,蔣介石的白軍一路盯住不放,一面派飛機在天上跟蹤轟炸 掃射。當時,驕陽似火,天氣酷熱,地上的草木都被晒得枯焦了。指戰員們雖然人人頭上戴了一頂草帽,仍然熱得汗流浹背。走著走著,天空中傳來了飛機聲,敵機來了。一看,...

紅軍長征故事最簡短的,紅軍長征小故事(短點的,最多50字)

丘豔枋 長征中發生的故事 1個 一袋乾糧 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乾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乾糧掉入河中被水沖走了。為了讓大家有足夠的乾糧吃,她堅持沒告訴戰友們,裝成沒事發生一樣,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讓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不行...

紅軍長征小故事之三根火柴

圍愛成城 紅軍與紅四方面軍懋功會師後,由於張國燾堅持南下,致使紅軍坐失發動松潘戰役的大好機會,紅軍北上只有過草地一條路了。1935年8月,紅一軍團從四川松潘縣毛兒蓋出發,向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進發,17歲的小紅軍鄭家意就在這隻紅軍隊伍中。小紅軍鄭家意是江西石城縣小松鎮蜀口村人,個子不高,但長得十分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