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為什麼不在鬆錦大戰勝利後乘勝追擊繞過山海關直逼北京 這時候明朝關外精銳殆盡,關內忙著打李自成

時間 2022-01-25 07:35:14

1樓:上班小百搭

去讀一遍明朝那些事 你就知道了 明朝把皇太極打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清軍那時候只不過是一幫土匪搶完東西就跑 明朝隨便出來一個將軍就把清軍打得一塌糊塗 把李自成打進山林做土匪 要不是吳三桂投降 清兵永遠進不了山海關 最後自己也不敢進來 只是借兵給吳三桂 讓吳三桂去打李自成 你太小看明朝的將軍了 皇太極只不過是搶點東西的土匪而已 去看看明朝那些事 你就知道了

皇太極為什麼不在鬆錦大戰勝利後乘勝追擊繞過山海關直逼北京?這時候明朝關外精銳殆盡,關內忙著打李自成

2樓:匿名使用者

據我瞭解是因為,當時還不具備一舉攻破山海關的實力,同時他們也想等明朝官軍和農民軍互耗實力,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鬆錦大戰後明軍輸得很慘,為何清軍領袖皇太極還想和明朝議和?

3樓:匿名使用者

從老奴起兵開始,議和之論一直就有,滿清一直想獲得明朝的認可,對他來講,明朝就和大象一樣,滿清就是小螞蟻,雙方力量並不對等。

4樓:情感中的小確幸

明朝的實力依舊強勁,打也打不過為了積蓄力量只能通過議和的方法來養精蓄銳。

5樓:風雨答人

鬆錦大戰明軍輸得很慘,

清軍連續作戰也很疲勞,需要休整。

再說勝利成果也需要時間消化,皇太極議和只不過是擺出一種高姿態,同時趁機刺探明朝的虛實,並不是真的想議和。

6樓:匿名使用者

戰爭不以一次戰鬥輸贏論成敗。即便明軍一次戰鬥輸的很慘,但是遠不到大傷元氣的程度,明朝還有很多軍隊,清軍要想靠戰鬥來取得最終勝利,還需要很漫長的過程,也需要用很多將士的鮮血生命去換取。見好就收是明智之舉。

7樓:朱高格

因為清軍消耗也很大,皇太極只是想暫緩一下,根本不會議和。

8樓:俟德本

當時,明朝和清朝都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疲勞。

明朝無力繼續出兵抗清,而皇太極也很清楚自己的實力目前只能做到防禦和劫掠,遠沒有到達攻進關內問鼎天下的實力。

佔了便宜賣乖,是最划算的買賣了。明朝也需要暫時的緩和來與農民軍繼續作戰。議和在那個時候對於雙方是最好的選擇了。

9樓:王哥奀

明朝依然勢力很強大,需要從長計議

10樓:才智

儀和?僅是緩兵之計。

皇太極是什麼人物?

11樓:文太傅

皇太極。人名。(西元1592~1643)​清朝的開國皇帝。滿洲酋長努爾哈赤的第八子。改國號為清後,尊其父為太祖。在位十六年。廟號太宗。

12樓:

愛新覺羅·皇太極(2023年11月28日-2023年9月21日),即清太宗,又譯黃臺吉、洪太主,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八子,清初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後金第二位大汗,清朝開國皇帝。 2023年,襲承汗位。2023年,在盛京(今瀋陽)稱帝,建國號大清。

崇德八年(2023年),皇太極猝死,前後在位17年。在位期間,發展生產,增強兵力,不斷對明朝作戰,為清王朝入主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廟號太宗,諡號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葬於瀋陽昭陵。

13樓:

努爾哈赤的兒子,後金大汗。其子福臨就是順治皇帝,其孫就是康熙皇帝。

順治為什麼不殺多爾袞,皇太極為什麼不殺多爾袞?

順治之所以不殺多爾袞,一是因為多爾袞是其親叔叔,其後更是其 皇父 二是多爾袞素無反心,三是多爾袞對大清有赫赫之功。在古代,以小輩殺害長輩是為大不孝,為大忌。順治其人向來孝順,是不會做這種事的,更不願意背上殺害親叔叔和 父親 的惡名。其次多爾袞雖然權勢熏天,但一向對愛新覺羅氏和對皇室忠心耿耿,對順治帝...

大清朝 朝鮮為什麼想皇太極稱臣乞降

朝鮮是清朝的附屬國。1636年12月2日,大明登萊巡撫袁可立僅僅去世三年,皇太極親自統帥十萬大軍親征朝鮮。清軍渡江後,揚野戰之長,舍堅城而不攻,長驅而南,僅僅十二天便抵達朝鮮京城下。此後朝鮮成為清朝的藩屬國,接受清朝的冊封,朝鮮斷絕與原宗主國明朝的關係,朝鮮使用的年號由明朝年號改為清朝年號。朝鮮仁祖...

皇太極有什麼魅力?為什麼能夠同時迎娶姑侄三人呢?

我覺得不是他魅力有多大,而是他是乙個皇帝,雙方為了利益而聯姻,所以皇太極才能夠同時迎娶姑侄三人。這倒不是因為他有什麼特別的魅力,而是因為他皇帝的身份。當時,科爾沁部落是皇太極極力拉攏的物件,所以他才會娶姑侄三人。皇帝後宮佳麗三千,清太宗皇太極,為何能一連娶了姑侄三人?我覺得還是因為他後來的勢力越來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