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關於諸葛亮的著名典故,關於諸葛亮的典故有哪些?

時間 2022-02-01 18:56:56

1樓:榮林門曼麗

關於諸葛亮的著名典故有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

2樓:終定晁鴻朗

初出茅廬、舌戰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東風

3樓:濯亦綠

草船借箭,三顧芧芧廬

關於諸葛亮的典故有哪些?

4樓:惜月知道

三國的劉備很仰慕諸葛亮的才幹,想請他幫助自己統一國家。

一天,他與張飛等人來到隆中,但孔明不在,他們只好失望而歸。

回到新野,劉備聽說諸葛亮回來了,叫人立即備馬。到了草屋,書童說諸葛亮被人請走了,三人怏怏而回。

時間過得很快,劉備打算三訪孔明。三人第三次來到隆中,離草屋還有半里多地,劉備便下馬步行。

這時,諸葛亮在午睡,為了不打擾他,劉備恭敬地在臺階下等候。張飛見了,很生氣,想放火,但沒有。孔明醒來,談論起國家大事。

諸葛亮見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便答應與劉備共圖大業。

5樓:娛樂k代表

關於諸葛亮的故事列舉兩個如下:

1、如魚得水

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孔明)出山之後,「食則同桌,寢則同榻」,終日共論天下大事,把孔明當作老師,關羽,張飛看在眼,很不痛快,便對劉備說:「孔明年紀輕輕,有甚麼才學大哥你對待他實在是好過頭了,又沒見到他顯示出甚麼本事!」

劉備勸解他們說:「我得到孔明,如魚得水,兩位弟弟不用再多說了。」「如魚得水」用以比喻得到跟自己相投合的人或找到適合自己事業發展的環境。

例如:李教授請到張明作助手,簡直「如魚得水」,研究專案的進度加快了,突破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2、初出茅廬

新官上任三把火諸葛亮隨劉備到新野後不久,曹操就派了夏侯敦領兵十萬,到達博望城,逼近新野。劉備叫來關張二人商議迎敵,張飛原本對劉備說的「得了孔明如魚得水」很不服氣,便賭氣地說:「哥哥何不就派『水』去迎敵」。

成語「初出茅廬」原說諸葛亮出山後初掌兵權就打勝仗,後來則用以比喻剛剛進人社會工作,缺乏實際經驗。例如:別看他「初出茅廬」,卻有一股衝勁,又肯虛心學習,很快就熟悉了業務,作出了成績。

6樓:大漠孤煙直在哪

典故:三顧茅廬,草船借箭,七擒孟獲,隆中對,五丈原成語:鞠躬精粹,死而後已,萬事具備只欠東風赤壁之戰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縱

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

一個諸葛亮,穩做中心帳,排起八卦陣,專捉飛來將鞠躬盡瘁

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

魯肅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塗

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一詩絕千古,兩表撼後世。

隆中三分策,四火天下驚。

征戰耐五將,六出祁山忙。

七擒孟獲功,名成八陣圖。蓋世無雙

如魚得水

思賢如渴

七擒七縱

龍盤虎踞

空城計既生瑜,何生亮

集思廣益

淡泊明志

苟全性命

伏龍鳳雛

漢賊不兩立

儉以養德

妄自菲薄

任重才輕

三顧茅廬

初出茅廬

草船借箭

躬耕南陽

7樓:白羊

三顧茅廬三國典故有三顧茅廬、草船借箭、赤壁之戰、七擒孟獲、木牛流馬、空城計和死後星落五丈

8樓:匿名使用者

三顧茅廬,七擒孟獲,揮淚斬馬謖,空城計,火燒赤壁,諸葛亮巧收姜維,舌戰群儒,三氣周瑜,增灶退兵,諸葛亮造木牛流馬,六出祁山,草船借箭。

9樓:

三顧茅廬,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 ,白帝城託孤,計擋五路大軍,六出祁山,子午谷奇謀,空城計,五丈原之隕

10樓:極速嘰哩咕嚕

關於諸葛亮的典故有:三顧茅廬、草船借箭

有關諸葛亮的歷史典故

11樓:空閒的迷茫者

1、滯留東吳

諸葛靚原與父親在魏國,性格方正且有才能和聲望。甘露二年(257年),諸葛誕據守壽春反抗掌握朝政的大將軍司馬昭,並派長史吳綱帶著諸葛靚和牙門子弟到東吳作人質並請求援軍。 諸葛誕據守一年後終以兵敗告終,自己亦被大將軍司馬胡奮所殺,誅夷三族。

諸葛靚於是留在東吳,任右將軍。

2、大戰晉軍

吳甘露元年(265年),吳末帝孫晧移都武昌,諸葛靚與御史大夫丁固留鎮建業。次年,山賊施但聚眾數千人,劫持永安侯孫謙叛亂並攻向建業,要改立孫謙。

將到建業前已有萬多人,更擇選吉日,以孫謙名義派使者召命留守的丁固和諸葛靚。但諸葛靚立即處斬其使者。施但隨即再前進,諸葛靚及丁固出擊,在牛屯擊潰施但部眾,俘獲孫謙。

寶鼎三年(268年),諸葛靚又與右大司馬丁奉進攻合肥,被晉安東將軍司馬駿擊退。

3、終不北坐

當年晉軍就攻到建業,孫晧投降,東吳滅亡。諸葛靚與孫晧和一眾**被遷移到洛陽,被召為大司馬,但諸葛靚不應命。後再召為侍中,亦不接受。

後諸葛靚回到家鄉,仍因晉室與他有殺父之仇而終身不面向洛陽方向而坐。

4、隆中對策

《隆中對》原名《草廬對》,是東漢末年諸葛亮與劉備初次會面的談話內容,選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的建議下,三次到隆中草廬拜訪諸葛亮。前兩次都沒見到諸葛亮,第三次終於得見。

《隆中對》中,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出山成為劉備的軍師,劉備集團之後的種種攻略皆基於此。

5、病逝五丈原

八月,諸葛亮病故於五丈原(寶雞境內)。楊儀等率軍還,姜維等遵照諸葛亮遺囑,祕不發喪,緩緩退軍。魏軍主帥司馬懿(字仲達)率軍追擊,見蜀軍帥旗飄揚,孔明羽扇綸巾坐在車裡。

司馬懿懷疑是孔明用計誘敵,趕緊策馬收兵,於是便有「死諸葛嚇走活仲達」一事。

12樓:金果

1.如魚得水

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孔明)出山之後,「食則同桌,寢則同榻」,終日共論天下大事,把孔明當作老師,關羽,張飛看在眼,很不痛快,便對劉備說:「孔明年紀輕輕,有甚麼才學大哥你對待他實在是好過頭了,又沒見到他顯示出甚麼本事!」

劉備勸解他們說:「我得到孔明,如魚得水,兩位弟弟不用再多說了。」「如魚得水」用以比喻得到跟自己相投合的人或找到適合自己事業發展的環境。

例如:李教授請到張明作助手,簡直「如魚得水」,研究專案的進度加快了,突破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2.錦囊妙計

孫權為了控制挾持劉備,接受了周瑜提出的「美人計」,假意要將自己的妹妹許配給剛剛死了妻子的劉備,騙劉備到南徐招親,然後打算將他軟禁,作為人質,再派人去奪回荊州。劉備接見了孫權的使者,心存疑慮。

諸葛亮卻叫他放心大膽前往,滿有把握地表示會「略用小謀,使周瑜半籌不展;吳侯之妹,又屬主公;荊州萬無一失。」並叫趙子龍護送劉備。臨行,諸葛亮把趙子龍叫到跟前,交給他三個錦囊,跟他耳語道:

「你保主公入吳,應該領受這三個錦囊,囊中有三條妙計,你可以依照順序施行。」

趙子龍依計而行,迫使孫權嫁妹弄假成真,後來又護衛劉備和孫夫人安全地離開吳地,逃出虎口。「錦囊妙計」現在比喻能及時解決緊急問題的妥善辦法。

3.三顧茅廬

徐庶向劉備熱誠地推薦諸葛亮(也叫諸葛孔明),劉備很高興,便決定去訪聘。當時諸葛亮正在襄陽城外隆中隱居。劉備攜同關羽,張飛到隆中,不巧諸葛亮出了門,沒見到。

過了幾天,劉備再冒著風雪去拜訪,諸葛亮又跟朋友閒遊去了。

兩次見不到孔明,劉備有些失望,但是為了成就大業,他求才心切,不顧張飛關羽的埋怨,又安排第三次的拜訪。這回諸葛亮並沒外出,不過還在草堂上睡午覺沒醒,劉備便謙恭地拱手站在石階上等候,直等到孔明睡醒,才得以晤面。

諸葛亮為劉備的其誠所感動,答應出山輔佐劉備,終於幹出了一番事業。「三顧茅廬」後來便用以比喻誠心誠意地邀請人家,有時也表示多次拜訪才見到對方。

4.淡泊明志

劉備第二次拜訪諸葛亮的時候,進了草廬大門,到了中門,只見門上寫看一副對聯:「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意思是用淡泊簡樸來顯示自己的志趣,用心境平靜來遠離名利。

這副對聯表現了諸葛亮品德修養的一個方面。諸葛亮《戒子書》則是用了雙重否定的表達方式:「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5.草船借箭

周瑜刁難諸葛亮,令其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卻立軍令狀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動,暗中叫魯肅備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個。

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霧迷漫,諸葛亮率船到曹軍水寨前擂鼓吶喊佯攻,曹軍怕中計,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這一妙計使諸葛亮不費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務。

13樓:聞人芯

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為什麼沒算到上方谷的大雨呢,我們從幾個方面來看。

首先從正史上看,沒有**提及到到上方谷戰役,有沒有還是個未知數,權當沒有吧。諸葛亮和司馬懿正面交鋒只有幾次,一次是滷城大戰,司馬懿大敗;一次是空城計,諸葛亮退卻,再一次就是巾幗之辱,司馬懿堅守不戰。

諸葛亮劇照

作者為了劇情需要,虛化出來的一場戰役。而且寫的頭頭是道,諸葛亮屢次北伐都因為糧草原因退兵,那麼這次也可以借用這一點,讓司馬懿去劫糧草,然後用火攻將司馬懿困在上方谷,卻不想突然之間下大雨,將火澆滅了,司馬懿因此存活了下來,之後諸葛亮病逝五丈原。

所以從劇情的需要,讓讀者都覺得是實際發生的歷史,但是司馬懿不能死啊,不然後面的晉朝**來的呢,所以設計了這麼一個環節,讓司馬懿的晉朝有了浴火重生的感覺在裡面。

司馬懿劇照

從演義來講,諸葛亮本來就是用火的專家,才出山就用火攻將曹操打得大敗,按諸葛亮事無鉅細的做法,就算上方谷設伏,也會計算的頭頭是道的,再說這種直接爭對敵方主將的計謀,都要非常小心,不允許出現一點紕漏。

很顯然,諸葛亮也是算準了,司馬懿在找機會偷襲自己的糧草,只要偷襲成功,諸葛亮的大軍自然退卻,而諸葛亮就利用司馬懿的這個心理做文章,你想偷襲我就讓你偷襲。

諸葛亮劇照

一個計謀要成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首先設計的肯定是地利。

要找到一個適合埋伏又不被看出來的地方。於是找了很多地方,唯獨上方谷這個地方還行,進去後用火攻對方根本出不來,簡直就是個死路,而其他的地形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陷,最重要的就是這個地形易守難攻,諸葛亮的糧草一般都在這些地方。

其次是人和。

我地形弄好了臺子搭好了,埋伏位置也計算好了,但是司馬懿不知道啊,怎麼想辦法讓司馬懿這樣的人物上鉤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這個得安排人去做,並且還要做得不漏風不露水的。

最後就是天時了。

臺子搭好了,唱戲的人也好了,計劃也趨近於完美了,那麼什麼時候執行就是最重要的了。

而在五丈原這個地方,又處於雨季階段,下雨天肯定不行,用不了火攻,所以諸葛亮天天看氣象看風向,最終找到了一個完美的日子,那天是晴天不會下雨,所以機會就開始了。

最終一切都按安排好的劇本唱,到要收尾的時候,司馬懿都要被燒死在裡面, 天上突然下雨了,救了司馬懿一命,司馬懿也借這個機會跑了。

司馬懿劇照

那麼按演義的說法,既然都算準不會下雨的天氣為什麼還會下雨呢?我們從今天的科學角度來分析。

首先從上方谷的名字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深谷,兩邊高山林立,出入口很小,適合藏一些東西在裡面。

其次這個季節正是雨季時候,經常下雨,所以上方谷裡面肯定有充分的水氣,比較潮溼。

再次,當諸葛亮的火點著之後,溫度的升高導致這些水汽慢慢升高,最終形成水滴雲,又因為是谷地地形,也沒有風勢,這些水滴雲沒辦法從其他地方散去,最後越積越多,形成了雨降了下來,最後成為了一場人工降雨。

演義裡面的諸葛亮手段已經很通天了,但是利用的都是現有的天氣變化得出的結論,完全沒有想到通過這樣的方法也能夠降雨,最終諸葛亮歸咎為上天的安排。

有關諸葛亮的詩詞,關於諸葛亮的詩詞

歷史怡百匯 杜甫曾為諸葛亮寫的一首詩,如今14字成千古名句,入選中學課本杜甫曾為諸葛亮寫的一首詩,如今14字成千古名句,入選中學課本杜甫曾為諸葛亮寫的一首詩,如今14字成千古名句,入選中學課本 南山阿輝 八陣圖 劉禹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

關於諸葛亮的對聯,關於諸葛亮的對聯是什麼?

收二川,排八卦,七擒六縱,五丈原頭,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望酬三顧 平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裡,變土木金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一生只為一個。三國變生三家。橫批 諸葛為劉。經典趣味對聯!上聯 螢火蟲過橋洞,瞧孔明 下聯妙不可言。關於諸葛亮的對聯是什麼?有關諸葛亮的對聯有哪些?有關諸葛亮的對聯...

有關諸葛亮的故事,關於諸葛亮的故事

三顧茅廬,三分天下,迎娶月英,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舌戰群儒,草船借箭,智取江陵,兩路進川,爭奪漢中,平定南蠻,六出祁山。三顧茅廬,赤壁之戰,草船借箭,七擒孟獲,北伐。關於諸葛亮的故事 關於諸葛亮的故事 諸葛亮讀書的速度特別的快,不是因為過目不忘,是因為他堅持一個原則,讀書不求甚解。有些東西不是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