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的生平簡介,張騫的資料

時間 2022-02-07 10:05:05

1樓:穆子澈想我

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故里在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城南2千米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

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西漢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嚮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其為博望侯。史學家司馬遷稱讚張騫出使西域為「鑿空」,意思是「開通大道」。

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張騫病逝於大漢帝都長安,歸葬漢中故里。

抗擊匈奴

元朔六年(前123年)二月和四月,大將軍衛青,兩次出兵進攻匈奴。漢武帝命張騫以校尉,從大軍出擊漠北。

元狩二年(前121年),張騫奉命與「飛將軍」李廣,率軍出右北平(今河北東北部地區),進擊匈奴。

元狩四年(前119年),漢武帝命張騫為中郎將,第二次出使西域,聯合烏孫抗擊匈奴。張騫派遣副使分別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于闐、扜彌等國外交活動,足跡遍及中亞、西南亞各地,最遠的使者到達地中海沿岸的羅馬帝國和北非,長久以來西北邊防的隱患逐漸消弭。

2樓:姒暉

2位粉絲

張騫(約公元前164~前114年),漢族,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卓越的探險家、旅行家與外交家,對絲綢之路的開拓有重大的貢獻。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影響的對外友好使者。武帝時以軍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將,出使烏孫,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諸國方與漢交通,使漢朝能與中亞交流,並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兩條通路,引進優良馬種、並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

3樓:暗雨幽夜

張騫(約公元前164~前114年),漢族,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卓越的探險家、旅行家與外交家,對絲綢之路的開拓有重大的貢獻。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影響的對外友好使者。武帝時以軍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將,出使烏孫,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諸國方與漢交通,使漢朝能與中亞交流,並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兩條通路,引進優良馬種、並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

他兩次啟程前往邊遠的西域,第一次在公元前138年,張騫一次出使西域回漢後,向漢武帝報告了自己出使過程中所瞭解到的情況,第二次在公元前119年。張騫二次出使西域後,漢開始與西域諸國友好往來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啟了中國與中亞、西亞、南亞及歐洲等國交往的大門,構建了漢與西方國家友好交往的橋樑,同時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經濟的交流和發展,對整個世界的文明與進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4樓:匿名使用者

張騫(約公元前164~前114年)漢武帝時期探險家,公無前2世紀時,中國受到來自北面和西面山區匈奴部落的侵擾。他們攻打中國的農民,掠去他們的牲口,並且試圖鼓動人們反對中國的統治。

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張騫前往大月氏國(現今中亞阿姆河流域)。他的使命是幫助該地區人民起來抵抗侵略者。後張騫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獲釋後再度前往中國以西的地方探險。

他的旅行路線經過阿富漢,直達現在的烏茲別克共和國境內的撒馬爾罕。當時尚無人到過中國以西這麼遠的地方。因此,張騫給皇帝帶回了中國第一次聽到的關於印度、中東以及歐洲諸國的訊息。

後來是中國商人帶著絲綢和玉石,沿張騫所經過的路線,翻山越嶺來到中國西北並穿過了戈壁沙漠。這條路線後來被稱為「絲綢之路」。

張騫的資料 5

5樓:深沉小生

張騫,漢族,字子文,漢中郡成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西元前2世紀,中國漢代旅行家,外交家,與卓越的探險家,對絲路的開拓有重大的貢獻。西漢成固人(今陝西城固縣)。開拓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並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

西漢時期外交家。漢中成固(今陝西城固)人。漢武帝建元元年( 前140)為郎。

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三年-前138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餘,娶妻生子,但始終秉持漢節。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

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張騫在大夏時,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勸武帝開西南夷道,但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

元朔六年,張騫隨衛青徵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與李廣出右北平(今河北東北部)擊匈奴;張騫因遲誤軍期,當斬,用侯爵贖罪,得免為庶人。後張騫復勸武帝聯合烏孫(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騫為中郎將,公元前119年率300人,牛羊金帛以萬數,出使烏孫。

張騫到烏孫,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國,此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西域各國也派使節回訪長安.烏孫遣使送張騫歸漢,並獻馬報謝。元鼎二年(前115),張騫還。

翌年卒 。他所遣副使後相繼引西域諸國使者來漢;烏孫後來終於與漢通婚,共擊破匈奴。漢能通西域,由張騫創立首功。

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張騫對開闢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西域諸國當時無史籍記載,張騫所報道,備載於《史記》、《漢書》中,是研究中亞史所根據的原始資料,具有重要價值。

6樓:

張謇,字季直,號嗇庵。2023年出生於常樂鎮,2023年考中秀才,2023年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2023年(光緒20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壽辰設恩科會試,考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2023年,清**授予他三品官銜。

2023年任**教育會長,江蘇議會臨時議會長,江蘇兩淮鹽總理。2023年南京**成立,任實業總長,2023年任北洋**農商總長兼全國水利總長,後因目睹列強入侵,國事日非,毅然棄官,走上實業教育救國之路。

張謇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實業家、教育家,他的「父實業、母教育」的主張和實踐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他一生創辦了20多個企業,370多所學校,為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為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同志在談到中國民族工業時曾說:「輕工業不能忘記張謇」。

2023年,南通人張謇考中狀元,當上翰林院修撰,鑑於甲午戰敗,國事日非,為了實現「救貧」「 塞漏」的抱負,他在兩江總督張之洞的支援下,在南通開始了「實業救國」的實踐,2023年,張謇集資50萬兩銀子,在通州的唐閘鎮創辦了南通的第一個近代工廠——大生紗廠(後改名大生一廠),以後,又陸續在崇明外沙(今啟東)久隆鎮創辦了大生二廠,在海門創辦了大生三廠,在城南創辦了大生副廠。並在呂四,海門交界處圍墾沿海荒灘,建成了紗廠的原棉基地--擁有10多萬畝耕地的通海墾牧公司。隨著資本的不斷積累,張謇又在唐閘創辦了廣生油廠,復新麵粉廠,資生冶廠等,逐漸形成唐閘鎮工業區,同時,為了便於器材,機器和貨物的運輸,在唐閘西面沿江興建了港口——天生港,以後,天生港又興建了發電廠,在城鎮之間,鎮鎮之間開通了公路,使天生港逐步成為當時南通的主要長江港口。

19世紀末近代經紡工業的出現,使南通的城市功能由交換為主轉為生產為主,南通成為我國早期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基地之一。 在興辦實業的同時,張謇按照他:「父教育,母實業」的思想。

在南通興辦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業。2023年創辦了我國最早的師範學校— —通州師範學校,接著,於2023年建立了我國第一座民辦博物苑,2023年創辦了農業學校和女子師範學校,2023年倡建通海五屬公立中學。2023年創辦了醫學專門學校和紡織專門學校。

後來,農、醫,紡三所學校合併成為南通學院。與此同時和稍後。還興辦了各種中、初級職業學校,短期講習班和特殊教育事業。

如商業學校,銀行專修科、測繪專修科、工商補習學校,鍍鎳傳習所、蠶桑講習所,女工傳習所,伶工學社,盲啞學校等,城市建設按照一城三鎮的格局,開始成為長江下游的重要商埠和蘇北的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從一個封閉落後的封建城鎮向資本主義的城市過渡。

張騫出使西域的路線,張騫通西域的路線

張騫通西域的路線 張騫第一次通西域往返路線是 長安 隴西 玉門關 大宛 大月氏 陽關 隴西 長安。張騫出使西域又稱張騫通西域,指的是漢武帝時期希望聯合月氏夾擊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各國的歷史事件。漢武帝建元年 公元前140 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三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後逃脫...

張騫是哪個朝代的,張騫是什麼朝代的人

爬山虎的腳丫呀 西漢張騫是西漢時期外交家。漢中成固 今陝西城固 人。漢武帝建元元年 前140年 為郎。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三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餘,娶妻生子,但始終秉持漢節。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

張騫出使西域的小故事,張騫出使西域的小故事50字

西,經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餘,娶妻生子,但始終秉持漢節。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 前126 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