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有那一些主要事蹟,王安石的主要事蹟

時間 2022-02-08 02:25:02

1樓:

熙寧變法:

熙寧二年(2023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王安石提出當務之急在於改變風俗、確立法度,提議變法,神宗贊同。

為指導變法的實施,設立制置三司條例司,由王安石和陳昇之共同掌管。王安石委任呂惠卿承擔條例司的日常事務,派遣提舉官四十多人,頒行新法。

熙寧三年(2023年),王安石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新法,開始大規模的改革運動。所行新法在財政方面有均輸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在軍事方面有置將法、保甲法、保馬法等。

熙寧四年(2023年),頒佈改革科舉制度法令,廢除詩賦詞章取士的舊制,恢復以《春秋》,三傳明經取士。同年秋,實行太學三舍法制度。

2.新舊黨爭:

變法觸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對。法令頒行不足一年,圍繞變法,擁護與反對兩派就了激烈的論辯及鬥爭。

熙寧三年(2023年),司馬光三次寫信給王安石(《與王介甫書》),列舉實施新法弊端,要求王安石廢棄新法,恢復舊制。王安石回信(《答司馬諫議書》),對司馬光的指責逐一反駁,並批評士大夫階層的因循守舊,表明堅持變法的決心。隨後神宗欲起用司馬光任樞密副使,司馬光趁機複議廢止新法,神宗沒答應,司馬光遂辭職離京。

王安石的主要事蹟

2樓:閒擲葡萄

文學方面寫詩,政治方面變法。

有關王安石的事蹟、簡介!!!!

3樓:匿名使用者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

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仁宗慶曆進士。嘉佑三年(1058)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要求改變「積貧 積弱」的局面,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併,強化統治力量,以防止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鞏固地主階級的統治。

神宗熙寧二年(1069)任參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實行變法。並支援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對西夏作戰的形勢。

因保守派反對,新法遭到阻礙。熙寧七年辭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辭,還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封舒國公, 改封荊,世稱荊公。

卒諡文。

他強調「權時之變」,反對因循保守,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他主張「絕求正所以經世務」,設定專局,使子與門人纂修各經新義,以為誦習的定本。《詩》、《書》、《周官》三經新義最為重要,《周官新義》尤能闡發新政理論。

他的詩文頗有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之作,體現了他的政治主張和抱負。散文雄健峭拔,舊時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

詞雖不多而風格高峻,《桂枝畫·金陵懷古》頗有名。所著《字說》、《鐘山目錄》等,多已散佚。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三經新義》中的《周官新義》殘卷、《老子注》若干條。

【主要詞作】

桂枝香(登臨送目)

浣溪沙(百畝中庭半是苔)

南鄉子(自古帝王州) 漁家傲(平岸小橋千嶂抱)菩薩蠻(數家茅屋閒臨水) 千秋歲引(別館寒砧)

4樓:校嘉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人,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

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特強,從小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曆二年(1042)登楊鎮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官吏。

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鐘山,諡文。

王安石動人的事蹟

5樓:張默

王安石做宰相的時候,兒媳婦家的親戚蕭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訪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請他吃飯,第二天,蕭氏子穿盛裝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會用盛宴招待他。

過了中午,他覺得很餓,可是又不敢就這樣離開,又過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餚都沒準備。

蕭公子心裡覺得很奇怪,喝了幾杯酒,才上了兩塊胡餅,再上了四份切成塊的肉,上飯後,旁邊只安置了菜羹罷了。

蕭氏子很驕橫放縱,只吃胡餅中間的一小部分,把四邊都留下,王安石就把剩下的餅拿過來吃了,那個蕭公子很慚愧地告辭了。

王安石任知制誥時,王安石的妻子吳氏,給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問:「你是誰?」女子說自己是「家欠官債、被迫賣身」而來,王安石聽罷,不僅沒收她為妾,還送錢給她,幫助她還清官債,使其夫婦破鏡重圓。

有人告訴王安石的夫人,說她丈夫喜歡吃鹿肉絲,在吃飯時他不吃別的菜,只把那盤鹿肉絲吃光了。

夫人問,你們把鹿肉絲擺在了什麼地方?大家說,擺在他正前面,夫人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調換了一下,鹿肉絲放得離他最遠,結果,人們才發現,王安石只吃離他近的菜,桌子上照常擺著鹿肉絲,他竟完全不知道。

6樓:濮樂心

王安石在相位,子婦之親蕭氏子至京師,因謁公,公約之飯。翌日,蕭氏子盛服而往,意為公必盛饌。日過午,覺飢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餅兩枚,次供豬臠數四,頃即供飯,旁置菜羹而已。蕭氏子頗驕縱,不復下箸,惟啖胡餅中間少許,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註釋】

①子婦之親:兒媳婦家的親戚。

②京師: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餚。

④酒三行:指喝了幾杯酒。

⑤臠:切成塊的肉。

⑥箸:筷子。

【文言知識】說「頗」。「頗」的義項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這往往要隨上下文決定它的含義。

上文「蕭氏子頗驕縱」中的「頗」要作「很」解,意為蕭氏的獨生子很驕橫放縱。又,「其婦年五十,頗有姿色」,其中「頗」要作「略微」解,因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又,「公為人正直,鄉里頗有望」,意為他為人正直,在鄉里很有名望。

【譯文】王安石做宰相的時候,兒媳婦家的親戚到京城,邀請王安石吃飯。第二天,蕭氏子穿盛裝出席,以為王安石必定會以盛宴相邀。到了中午的時候,覺得很飢餓,但不敢離去。

又過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餚都不具備。蕭氏子心裡對這件事感到奇怪。

喝了幾杯酒,才上了兩塊胡餅,再上了四份切成塊的肉。一會兒就上飯了,旁邊只安置了菜羹罷了。蕭氏子很驕橫放縱。

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餅中間的一小部分,把四邊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四邊取來自己吃,蕭氏子感到很慚愧,便回去了。

【王安石的品質】

不屑那些酒囊飯袋的小人,蕭氏子雖人品不壞,但似乎是一個嫌貧愛富、阿諛奉承的人,王安石以自己的行動絕妙的諷刺了那些貪名貪利的人,即使對方是自己的親戚他也不失原則,嗤之以鼻。

【王安石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撫州臨川人(現為撫州東鄉縣上池裡洋村),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大詩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

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強,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曆二年(2023年)登楊鎮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的官吏。

治平四年(2023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2023年)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鐘山,諡文。

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宋神宗時宰相。創新法,改革舊政,世稱王荊公。

文學上的主要成就在詩方面,詞作不多,但其詞能夠「一洗五代舊習」,境界醒豁。今傳《臨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王安石的事蹟

7樓:大寶貝小寧

1、拗相公

明末馮夢龍纂輯的《警世通言》,有《拗相公飲恨半山堂》,寫王安石變法失敗的事。王安石告老還鄉時,沿途所見所聞,都是百姓對變法的不滿和怨憤,因之抑鬱、悔恨而逝。文中寫道:

「因他性子執拗,佛菩薩也勸他不轉,人皆呼為『拗相公』。」

2、三不足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這話並不是王安石所說,卻符合他的思想,因此,一般都將它歸到王安石名下。「天變不足畏」指的是對自然界的災異不必畏懼;「祖宗不足法」是指對前人制定的法規制度不應盲目效法,「人言不足恤」指的是對流言蜚語無需顧慮。

後世對這三句話多加褒獎,認為它表達了一位改革家無所畏懼的精神態度。王安石正是以這種精神毅力來頂住一切壓力、排除一切阻力,堅定不移推行新法的。

3、清廉樸素

王安石做宰相的時候,兒媳婦家的親戚蕭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訪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請他吃飯。第二天,蕭氏子穿盛裝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會用盛宴招待他。過了中午,他覺得很餓,可是又不敢就這樣離開。

又過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餚都沒準備。蕭公子心裡覺得很奇怪,喝了幾杯酒,才上了兩塊胡餅,再上了四份切成塊的肉,上飯後,旁邊只安置了菜羹罷了。蕭氏子很驕橫放縱,只吃胡餅中間的一小部分,把四邊都留下。

王安石就把剩下的餅拿過來吃了,那個蕭公子很慚愧地告辭了。

4、不邇聲色

王安石任知制誥時,王安石的妻子吳氏,給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問:「你是誰?

」女子說自己是「家欠官債、被迫賣身」而來。王安石聽罷,不僅沒收她為妾,還送錢給她,幫助她還清官債,使其夫婦破鏡重圓。

有人告訴王安石的夫人,說她丈夫喜歡吃鹿肉絲。在吃飯時他不吃別的菜,只把那盤鹿肉絲吃光了。夫人問,你們把鹿肉絲擺在了什麼地方?

大家說,擺在他正前面。夫人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調換了一下,鹿肉絲放得離他最遠。結果,人們才發現,王安石只吃離他近的菜,桌子上照常擺著鹿肉絲,他竟完全不知道。

5、千錘百煉

王安石作《泊船瓜洲》時,第三句最初寫作「春風又到江南岸」,覺得不好,後來改為「過」字,讀了幾遍,又嫌不好;又改為「入」字,然後又改為「滿」字,換了十多個字,最後才確定為「綠」字: 「春風又綠江南岸」。

王安石生平和主要事蹟,少一點噢!!!!

8樓:匿名使用者

王安石(2023年12月18日-2023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慶曆二年(2023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2023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

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2023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2023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鬱然病逝於鐘山(今江蘇南京),諡號「文」,故世稱王文公。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 ,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哲學上,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短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 「王荊公體」。

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

阮小二主要事蹟有什麼,阮小二的主要事蹟是什麼?

慧肢1 人物事蹟。奪取生辰綱 大敗濟州府觀察何濤 助晁蓋梁山奪泊 劫江州法場 三打祝家莊 大破高俅水軍等等。阮氏三雄是梁山泊開基定鼎的元老,也是晁蓋心腹弟兄。由於上梁山時間較早,基本上每次梁衫碧羨山大的征討活動都有參加。2 人物簡介。立地太歲阮小二,在梁山好漢中排名第二十七位,梁山四寨水軍頭領第四位...

詹天佑的事蹟,詹天佑主要事蹟有哪些

1 12歲赴美留學 愛國工程師詹天佑。於1861年4月26日 農曆3月17日 出生在廣東南海縣,他的父親詹洪原是一個茶商,因英 法帝國主義。的侵略而破產,只能靠種田維持一家生活。詹天佑從小就從大人那裡聽到許多關於反抗英法侵略的故事,也看到清朝統治者的腐敗無能,在他幼小的心靈裡播下了愛國的種子。詹天佑...

聞一多的主要事蹟,聞一多的生平事蹟

愛單單愛 聞一多投身革命後的主要事蹟如下 1937年7月,全國抗戰爆發,聞一多隨校遷往昆明,任北大 清華 南開三校合併後的西南聯合大學教授。面對嚴酷的現實,他毅然拋棄文化救亡的幻想,積極投身到抗日救亡和爭民主 反 的鬥爭中。1944年,他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後出任民盟 執行委員 民盟雲南支部宣傳委員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