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英雄秦良玉講的是什麼故事,女將秦良玉的故事

時間 2022-02-20 12:15:04

1樓:or潛龍出水

良玉乃四川忠州人(忠州出過戰國時巴國「斷頭將軍」巴蔓子和三國時不肯投降的老將嚴顏,此地忠義衍成風氣,故名「忠州」),自幼與兄弟比肩習武,兼讀兵法。20歲之前即精於騎射。且膽智過人,又擅詞翰,以嫻雅儀度與善武知兵名於時,當時四川石柱宣撫使馬千乘極敬慕她,在秦良玉20歲時,兩人結為伉儷。

明末外警頻頻,為衛護桑梓,夫妻訓練家鄉子弟為戎旅,以備保家衛國之用。所部稱「白桿兵」,士卒皆以白木為矛杆,柄設鉤,尾結環。川蜀多山,軍伍攀巖越壁,以矛上鉤、環相銜,故而行軍疾速,往往出其不意,百戰不殆,威名遠播。

崇禎三年,清兵入關,北京再次告警。崇禎急詔天下兵馬「勤王」。秦良玉「奉詔勤王,出家財濟餉」,日夜兼程北上,馬未解鞍,立即與清兵激戰,先後會同友軍收復灤州、遵化等地,再次解除了北京之危。

由於秦良玉抗擊外虜有功,崇禎皇帝「優詔褒美,召見平臺」,賜她「三品服色」及綵緞、羊、酒等物,還親自寫詩四首賜贈,以示褒彰。這即所謂「平臺賜詩」的「曠典」。詩云:

「學就西川八陳圖,鴛鴦袖裡握兵符。古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其二:

「蜀錦戰袍自剪成,桃花馬上請長纓。世間多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里行?」其三:

「胡虜飢餐誓不辭,飲得鮮血帶胭脂。凱歌馬上清吟曲,不是昭君出塞時。」其四:

「憑將箕帚掃虜胡,一派歡聲動地呼。試看他年麟閣上,丹青先畫美人圖。」詩未必皆佳句,亦不免誇張,因為那時秦良玉已是半老之婦了,但於秦良玉颯爽英姿之描繪卻也不無生動之處

巾幗英雄的故事簡介

2樓:匿名使用者

故事簡介:

三國時,蜀國丞相諸葛亮率軍出祁山,攻打魏國。魏軍統領司馬懿與諸葛亮對峙於渭南。由於諸葛亮遠道而來,利於急戰,司馬懿採取了相持戰術。

諸葛亮深知,這樣相持下去,對蜀軍是極為不利的,而發動強攻,魏軍深溝高壘,很難取勝,可是又怎能甘心退兵?

於是諸葛亮想出了一個很巧妙的辦法:派人大張旗鼓地前往魏營給司馬懿送了一份"厚禮":一大堆婦女用的頭巾和髮飾,還寫了一封信,說司馬懿太膽小了,一個大英雄,掌握那麼多兵將,竟不敢來戰。

如果他領兵出戰就是大英雄;如果不敢來戰,乾脆就用婦女的頭巾包上頭,再用脂粉化妝,證明他是個一般婦女!司馬懿非常生氣,卻依然沒有中計。

巾幗英雄事蹟。

巾幗英雄的故事

3樓:恏乄亖

1、樊梨花,唐太宗貞觀年間人,父樊洪為西突厥寒江關守將,後投唐(樊父原系隋將,歸依突厥)。樊梨花智勇雙全,美貌絕倫,其自嫁薛丁山為妻,協助薛丁山登壇掛帥、南征北戰、所向披靡。在民間傳說中,她是一個敢愛敢恨、胸懷寬廣的大唐奇女,武藝高強、神通廣大、文武全才的兵馬大元帥。

2、折太君(即歷史上的佘太君)名賽花,西京大同人,乃後周四鎮節度使折從阮之孫,永安節度使鎮府州折德(戶衣)之女。折太君自幼隨父折德(戶衣)鎮守府州,善於騎射,配與北漢名將楊業為妻。折太君生性敏慧,弓馬武藝擁熟,深知兵法,輔佐楊業屢立戰功,官居雲州觀察使,號稱楊無敵。

後來在徵遼之時,潘仁美掛帥,楊業為先鋒之職,不意潘仁美向懷私怨,包藏禍心,逼孤軍而臨絕險,陳家峪矢盡力窮,番將則烏屯雲集,遂致全軍皆陷,楊業被俘,三日不食而亡。

3、穆桂英- 戲曲及**《楊家將》中人物。明熊大木**《北宋志傳》和紀振倫**《楊家將通俗演義》中人物。原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藝超群、機智勇敢,傳說有神女傳授神箭飛刀之術。

因陣前與楊宗保交戰,生擒宗保並招之成親,歸於楊家將之列,為楊門女將中的傑出人物。

穆桂英與楊家將一起征戰衛國,屢建戰功。佘太君(佘賽花)百歲掛帥,率十二寡婦西征,她五十歲尤掛先鋒印,深入險境,力戰番將,大獲全勝。是中國古典文學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

4、花木蘭:姓魏,名木蘭。隋代人,花木蘭是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人。

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木蘭女扮**,代父從軍,征戰疆場一十二載,屢建功勳,無人發現她是女子,回朝後,封為尚書。唐代追封為「孝烈將軍」。

5、秦良玉(1574或1584~1648) 字貞素,土家族(也有說是苗族),四川忠州(今忠縣)人。自幼從父習文練武,善騎射,通詩文,有智謀。丈夫死後,繼任其職,她曾派出族人救援瀋陽抗擊後金,更曾親率3000精兵北上,鎮守山海關。

清軍入關南下,她堅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貞侯。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正式登入的巾幗英雄。

拓展資料:

古時候的貴族婦女,常在舉行祭把大典時戴一種用絲織品或髮絲製成的頭飾,這種頭巾式的頭飾叫巾幗,其上還裝綴著一些金珠玉翠製成的珍貴首飾。巾幗的種類及顏色有多種,如用細長的馬尾製作的叫「剪耄幗」;用黑中透紅顏色製作的叫「紺繒幗」。因巾幗這類物品是古代婦女的高貴裝飾,人們便稱女中豪傑為「巾幗英雄」,後人又把「巾幗」作為婦女的尊稱。

巾幗英雄秦良玉簡介 秦良玉怎麼死的 秦良玉墓在哪

4樓:匿名使用者

一直以來,民間都流傳著許多巾幗英雄的傳奇故事,大唐女將樊梨花、代父從軍的花木蘭、掛帥出征的穆桂英,還有明朝末年的著名女將軍——秦良玉。秦良玉是唯一一位被載入古代王朝名將正史的女性人物。她的一生膽智過人、聰慧機敏、戰功赫赫,那麼這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女將最後是怎麼死的呢?

明末時期,起義軍首領張獻忠在四川一帶造反,燒殺搶掠,民不聊生,形勢十分危急。秦良玉披掛上陣,率軍攻打,那時她已經年過花甲,但仍然英勇過人,使張獻忠的軍隊吃盡了苦頭,只能被朝廷招安。

歸順後的張獻忠很不安分,在崇禎十三年聯合羅汝才再次造反。秦良玉雖打敗了羅汝才軍隊,但是由於四川巡撫邵捷春佈防中的弊端,以及兵力和糧餉的損耗愈加嚴重,張獻忠軍隊越戰越勇,秦良玉戰敗。儘管她四處奔走尋找救援,企圖挽救無奈的戰局,但最終還是無力迴天。

後來,張獻忠的大軍東征西戰,秦良玉帶著手下誓死抗敵、從容不迫,使得張獻忠對她守衛的石砫之地無可奈何,沒能踏入半步。後明王朝被李自成所滅,一直到清順治三年的時候,張獻忠也在與清兵作戰時,兵敗而亡。

秦良玉就是在明朝滅亡後不久的清順治五年壽終而死,享年七十五歲,結束了傳奇的一生,也讓世人牢牢記住了這位偉大的巾幗英雄。

秦良玉是明朝末年時期的著名女將軍,她一生文武雙全、驍勇善戰,立下了無數功績,更是成為唯一一位被載入古代王朝名將正史的女性人物。在秦良玉逝世後,她的墓葬和人生經歷一樣,也充滿了神祕的傳奇色彩。

相傳,秦良玉死後,分別葬在48座不同的陵墓中,其中孰真孰假,她的真墓究竟在**,世人難以猜測。現如今流傳最廣的是位於石柱縣城東回龍山上的兩座秦良玉墓。一座是秦良玉東墓,碑上刻有五個大字——秦良玉之墓。

旁邊還刻有用於官方祭祀的銘文,屬於官墓。據傳聞,這也是秦良玉的主墓。而另外一座則是秦良玉的西墓,主要是用於家族祭祀的私墓,刻了「馬母秦氏貞素之墓」幾個字,兩旁則是交代其誕辰、卒於何時等銘文。

為了找到秦良玉的真墓,不少的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考證,並推測出最有可能是真墓的地方位於石柱縣城之北的三教寺山岡上。首先,三教寺所在的回龍山崗,前臨龍河,背靠山脈,是一塊絕佳的風水寶地。其次,整個陵園中,除了有秦良玉自己的墓,還有其兄弟、兒子、媳婦等親人以及子孫後代之墓,由此可以看出這屬於家族墓地,符合中國傳統的墓葬習俗。

第三,秦良玉死時正處亂世,48墓的由來可能是其家人為了防盜墓賊而建立的,也有可能只是誤傳,畢竟於亂世中大興土木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最後,有許多名人為秦良玉所作的詩詞歌賦以及她的一些直系後裔會在春節期間到三教寺的墓地祭拜,這都為證明真墓提供了證據。

雖然至今仍不能確定秦良玉的真墓到底在什麼地方,但這並不妨礙這位偉大的巾幗英雄在當時社會立下的汗馬功勞以及世人對她的敬佩之情。

秦良玉的生活雖然歷經曲折,但仍然成就了她戰功卓著的一生。清順治五年,秦良玉壽終而死,享年七十五歲。她去世後所建造的陵園位於石柱縣城東七千米處,園內樹林茂密,園外勁鬆挺拔,兩相映照,更顯幽靜。

秦良玉陵園前臨龍河,背靠山脈,是一塊絕佳的風水寶地。陵園正中是秦良玉的兩座墓,其中一座東墓是官墓,專用於官方祭祀。另一塊西墓則是為了家族祭祀而設立的私墓。

陵園中還有秦良玉的兄弟、兒子、媳婦、子孫後代以及麾下將領等墓。而關於歷史上秦良玉的真墓究竟在哪兒的問題,許多專家學者並沒有停止考證、研究的腳步。相傳,秦良玉死後,共發了48道喪,埋葬在48座不同的陵墓中,而這48支分隊的人最後卻因為用餐時,飯菜被下了毒而身亡。

就這樣,秦良玉的真墓地址成為了未解之謎。現流傳更多的版本,是真墓在石柱縣城之北的三教寺山岡上,其真實性也無從而知。

世人不會忘記這位英姿颯爽的巾幗英雄,更加不會忘記她為國家、為百姓付出的一切。現今,許多人來到秦良玉陵園,來看看這位偉大女性的長眠之地,感受她不平凡的一生。

巾幗英雄故事

寫巾幗英雄,我想對你說的作文,作文《巾幗英雄》關於花木蘭的

媽媽,我想對你說 在浩瀚宇宙中,有太多令人琢磨不透的東西,我是多麼嚮往瞭解那神祕的世界啊。然而,媽媽,我卻忽略了在身邊的你 我的母親。媽媽,一個多麼溫暖的詞,而我曾經忽略過它的含義。媽媽生我養我,付出多少的艱辛,而我有時卻對母親呼來喚去!媽媽,在這裡,我要對您說一聲 對不起!平時,老師總對我說,要觀...

宋代巾幗英雄有哪些?明確故事,古代有哪些巾幗英雄?

梁紅玉 梁紅玉 1102 1153 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丈夫為抗金名將韓世忠。淮安北辰坊人,原籍池州,也就是現在安徽省貴池縣。祖父與父親都是武將出身,梁紅玉自幼隨侍父兄練就了一身功夫。梁紅玉擊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為人們所傳誦。建炎四年春,金軍從杭州飽掠北歸。韓世忠的部隊已緊急出動,沿運河水陸兩岸齊頭...

請問為什麼把女中豪傑叫做「巾幗」英雄?怎麼由來的?「鬚眉」又是怎麼得來的

尼姑敲鐘 巾幗介紹 由來 古時候的貴族婦女,常在舉行祭祀大典時戴一種用絲織品或髮絲製成的頭飾,這種頭巾式的頭飾叫巾幗,其上還裝綴著一些金珠玉翠製成的珍貴首飾。巾幗的種類及顏色有多種,如用細長的馬尾製作的叫 剪耄幗 用黑中透紅顏色製作的叫 紺繒幗 因巾幗這類物品是古代婦女的高貴裝飾,人們便稱女中豪傑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