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貨幣有什麼作用,秦統一貨幣的意義

時間 2022-03-14 04:20:02

1樓:

1.半兩錢即變為全國最早的統一貨幣,結束了刀、布、環(圓形方孔)錢長期混用的割裂局面,在中國貨幣史上具有里程碑式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2.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的通行,結束了秦國掃六合後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貨幣的統一鞏固了親過的統一,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

3.統一貨幣,促進了全國經濟交流,也為後世錢幣的形狀打下基礎,此後一直到清朝使用的主貨幣都是這種圓形方孔銅錢。

秦始皇採取了兩種統一貨幣的主要途徑:一是由國家統一鑄幣,嚴懲私人鑄幣,將貨幣的製造權掌握在國家手中。二是統一通行兩種貨幣,即上幣**和下幣銅錢。

改**以「鎰」為單位,一鎰為二十兩。銅錢以「半兩」為單位,並明確鑄金幣明「半兩」二字。銅錢造型為圓形方孔,俗稱「秦半兩」。

2樓:徐菊妹棒

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的通行,結束了秦國掃六合後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貨幣的統一鞏固了親過的統一,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

統一貨幣,促進了全國經濟交流,也為後世錢幣的形狀打下基礎,此後一直到清朝使用的主貨幣都是這種圓形方孔銅錢。

秦統一貨幣的意義?

3樓:匿名使用者

秦始皇兼併六國。為鞏固封建統治和發展封建經濟,統一了錢幣政策,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外圓內方的半兩錢,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幣制改革。這種銅幣外形美觀,方孔穿以繩索,攜帶便利,更重要的是它避免了以往錢文複雜難辨,大小各異,輕重不一,幣什不明等弊病,制定了適應需要的重量和形制。

半兩錢作為我國錢幣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標誌著這種外圓內  方的錢幣在形制上從此固定下來,併為歷代沿襲,直至清末。

4樓:匿名使用者

統一貨幣肯定是對經濟有好處的啊.對經濟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秦始皇統一了文字和貨幣有什麼重大意義

5樓:匿名使用者

統一度量衡改變了戰國以來度量衡的混亂局面,便利了經濟交往和發展。統一貨幣為後來歷代王朝所沿用,只是重量、大小不一。貨幣的統一,便利了商品的交換和物資交流,有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的統一。

文化方面。教材介紹了三點措施及其作用。

統一文字。小篆是當時的官方文字,民間則使用更加簡易的隸書。文字的統一,有利於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文化的發展;秦統一文字後,漢字的字形結構基本定型,影響深遠。

6樓:匿名使用者

方便不同地域的交流與交往,有利於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穩定

7樓:匿名使用者

對我國以後文化的發展和維護國家的統一

秦始皇統一貨幣使用的是什麼貨幣?

8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期,各國的度量衡制度和貨幣制度很不一致。秦統一後,規定貨幣分金和銅兩種:**稱上幣,以鎰(秦制20兩為鎰)為單位;銅錢萬下幣,統一為圓形方孔,以半兩為單位。

金幣主要供皇帝賞賜,銅幣才是主要的流通媒介。

秦始皇統一貨幣和文字有什麼積極作用

9樓:匿名使用者

促進各國的金融發展

並且將貨幣不同的問題改掉

統一文字,為了更好傳播文化

並且也是對於他統一六國的一種肯定

10樓:1529640247法國

加快,經濟發展。統一文字,可以跟好的交流,使文學發展

11樓:匿名使用者

促進各個地區和民族大融合,對繁榮經濟、文化,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2樓:匿名使用者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 就頒佈號令 統一了流通貨幣 以及把之前的篆體讓人簡成更好識別的隸書

秦始皇統一貨幣後規定用什麼貨幣

13樓:匿名使用者

秦始皇統一貨幣後規定使用「半兩」錢。

「半兩」錢為銅

鑄,圓形方孔,錢直徑一般為2.5-2.77釐米,重 12 銖(古代 1 兩為 24銖)2.5-3.35克,個別有外郭,被平素,面文「半兩」二字。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天下,規定以外圓內方的半兩錢為全國通行的貨幣,這是我國最早的統一貨幣。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各自為政,自己鑄行貨幣,齊有法化刀,楚有爰金和蟻鼻錢,燕有明刀,韓有方足布,趙有尖足布,魏有橋足布,秦有圜錢等等。錢幣形狀各異,輕重不一,並且有優有劣,換算困難,給當時的商品流通造成了極大的困難。秦始皇於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統一全國後,下令廢除原各國的舊幣,以秦幣為基礎推行新的貨幣制度。

司馬遷在《史記·平準書》中記載:「及至秦,分一國之幣為三 。**以鎰為名,為上幣;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

半兩方孔圓形錢由此逐漸成為中國製錢的規定模式,沿用了兩千多年。

秦始皇統一的貨幣叫什麼

14樓:杜卡迪等等

半兩錢。

戰國末期,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初行錢」,即指秦國開始由王室鑄造貨幣的流行,標明秦國王室專鑄貨幣制度的確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廢除戰國時期流通的刀、布、郢爰和貝幣等大小、形制、重量和貨值不一的龐雜混亂的六國貨幣,把秦統一貨幣的政策和圓形方孔的半兩錢在全國範圍內推行。

《史記平準書索隱》引《古今注》 :「秦錢半兩,徑一寸二分,重十二銖。」今見秦半兩錢大小輕重不一,錢徑一般3.

2-3.4釐米,重8克左右。錢文突起而狹長,略具弧形。

無內外郭,背平素。有重過10克以上,甚至重達20多克的,或說即《索隱》所載的「當百錢」。

15樓:藍汐

這道題應該選a。

原因如下:

a`半兩錢

形制為圓形方孔,重 12 銖(我國古代規定 1 兩為 24銖),有錢文曰「半兩」。「半兩」二字分列方好(即方孔)左右,通常是右「半」左「兩」。戰國末期,秦惠文王二年(前 336)「初行錢」,即指秦國開始由王室鑄造貨幣的流行,標明秦國王室專鑄貨幣制度的確立。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廢除戰國時期流通的刀、布、郢爰和貝幣等大小、形制、重量和貨值不一的龐雜混亂的六國貨幣,把秦統一貨幣的政策和圓形方孔的半兩錢在全國範圍內推行。西漢初年所鑄的錢,雖陸續減輕重量,仍稱「半兩」。如呂后二年(前 186)減為八銖,文帝五年(前 175)減為四銖,民間私鑄的半兩,有輕不足一銖的,因其輕薄如榆莢,故稱「榆莢半兩」。

漢武帝初鑄三銖錢,元狩五年(前 118)廢除半兩錢,始鑄五銖錢。

b`五銖錢簡介

半兩錢的**:

16樓:尚純蒿小

秦統一後,秦始皇下令統一全國貨幣,以**為上幣,鎰為單位;以方孔有廓圓錢為下幣,以半兩為單位,稱為「半兩」錢。這種,圓錢一直沿用了2000多年。

17樓:

半兩錢形制為圓形方孔,重 12 銖(我國古代規定 1 兩為 24銖),有錢文曰「半兩」。「半兩」二字分列方好(即方孔)左右,通常是右「半」左「兩」。

戰國末期,秦惠文王二年(前 336)「初行錢」,即指秦國開始由王室鑄造貨幣的流行,標明秦國王室專鑄貨幣制度的確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廢除戰國時期流通的刀、布、郢爰和貝幣等大小、形制、重量和貨值不一的龐雜混亂的六國貨幣,把秦統一貨幣的政策和圓形方孔的半兩錢在全國範圍內推行。

18樓:天蠍的心馳神往

補充一下,當時要讓銅錢一下子流通是不可能的,因此戰國時期各地髮型的青銅貨幣仍然是被認可的

19樓:申子於磁

正確答案應該是:a.半兩錢

b.五銖錢,漢朝才有的。

20樓:匿名使用者

a 其實依據也沒什麼 就是嬴政在位時 統一貨幣 貨幣名就叫 秦半兩錢

21樓:匿名使用者

a,不過我們老師講的錢半兩。。

剛好半兩重。

秦始皇統一貨幣有什麼意義

22樓:游來ぞ游去

貨幣的統一,

1.便利了商品的交換和物資交流

2.有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的統一

23樓:匿名使用者

本意只是加強集權,但是確實為六國人民的往來交流提供了便利。

24樓:真航

統一度量衡改變了戰國以來度量衡的混亂局面,便利了經濟交往和發展。統一貨幣為後來歷代王朝所沿用,只是重量、大小不一。貨幣的統一,便利了商品的交換和物資交流,有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的統一。

關於秦始皇統一貨幣,秦始皇統一的貨幣叫什麼

統一貨幣 文字 度量衡 鞏固了統一,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經濟文化交流。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秦統一全國後統一貨幣叫秦半兩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廢止了戰國後期六國舊錢,在戰國秦半兩錢的基礎上加以改進,之後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通行。秦朝半兩與戰國時期半兩面文相同,錢型基本無變化,鑄造工藝有改進...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使用什麼文字,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統一使用的是哪一種文字?

小篆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 前221年 推行 書同文,車同軌 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六國的異體字,創制的統一文字漢字書寫形式。一直在中國流行到西漢末年 約公元8年 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使用文字是小篆 不是李斯搞出來的...

請問秦始皇統一哪六國,秦統一六國中的六國分別是哪六國

秦滅六國之戰,指中國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的秦國進行消滅山東六國 完成中國統一的戰爭。從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0年的時間,先後按順消滅韓 趙 魏 楚 燕 齊六國,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 集權國家,即秦朝。齊國,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