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晚晴時期中國人對國家出路探索是如何一步步深化的

時間 2022-03-20 17:20:03

1樓:

起步階段(1840-2023年),主要是地主階級領導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旗號,興辦了一批近代軍工企業.後期以「求富」為旗號,興辦了一批民用工業.

同時,由於洋務運動的需要,近代化開始由經濟領域逐漸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領域滲透.隨著甲午戰爭的慘敗,表明以洋務運動為代表的清**的近代化探索失敗.

階段特徵:地主階級洋務派擔負起近代化任務的主角;領域主要在經濟領域,學習西方先進技術.

2、整體發展階段(1895-2023年),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文化與變革社會制度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近代化在經濟、政治、文化領域全面.

階段特徵:本階段擔負近代化任務的中堅力量是資產階級;最突出的領域是在政治領域;經濟上民族工業有較大發展;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3、曲折前進階段(1919-2023年),在階級鬥爭和民族鬥爭極為尖銳複雜的歷史環境下,近代化艱難地進行,同時,增加了新的內涵.

階段特徵:無產階級開始擔負起中國近代化的任務,中國近代化進入全新發展階段.

4、騰飛階段(2023年至現在),建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歷經曲折,終於找到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中國的近代化進入騰飛階段.

階段特徵:中國正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健康邁進.

還有一句最重要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2樓:曦月格格

從2023年雍正繼位,開始閉關鎖國,到2023年鴉片戰爭,正式開啟國門,林則徐為了瞭解英國等歐洲國家開始,翻譯外國相關資料,時隔116年重新瞭解世界,這一階段成果體現就是魏源的撰寫海國圖志一書。再往後就是官辦的洋務運動,西方思想由小溪匯成了大河,在工業和軍事上有了進步,有些人成為同治中興,這一成果標誌是中法戰爭,中國取得了勝利,國際地位有了一定程度提高,到中日甲午海戰前,達到頂峰,這一時期,慈禧想退下來,因為很多人看來大清真正中興了,但是進行經濟軍事工業改革同時,沒有進行相應政治改革,沒有根本上改變中國深層次問題,所以甲午戰爭,中國失敗了。所以才有後面公車上書,戊戌變法,試**決中國深層次問題,這一點慈禧也是贊成的,但是這次變法會帶來政治格局改變,權利再分配,變法也交織帝黨後黨政治較力,演變後面帝黨兵圍頤和園,光緒帝只是要慈禧交出權力,而康有為等人卻要慈禧的命,結果以是六君子喋血結果為這次變法極為血腥收場。

其後是立憲運動,滿清行動遲緩,最終由2023年武昌起義炮聲,結束了滿清統治,中國由帝制時代進入共和時代階段...

3樓:荔枝

通過一系列的運動個和改革,以及當時世界的整體環境對晚期清時期中國的影響,以及人們思想上的轉變

4樓:小社會

首先,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洋務派開始探索富國強兵的道路,後來又爆發了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維新派的覺得要從制度上改變清**,於是變法維新,但是清**已是窮途末路,單從制度方面也解決不了,何況還被慈禧給扼殺了,出現維新派的時候,以孫中山、黃興為代表的革命派也開始活動,最初的十幾年一直沒有成功,一直到2023年爆發武昌起義,清**開始垮臺了。

5樓:

題主,應該是晚清時期吧!

中國近代化的探索過程經歷了從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到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的歷程。第一個階段:開展洋務運動是器物層面也就是技術層面的學習。

第二個階段: 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是制度層面的學習。 第三個階段:

新文化運動是思想文化層面的學習。呈現出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特徵。

6樓:程長昀

這道題我張振鵬不會!別來看了

7樓:張少偉

從公車上書到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其實也是國人一步步對國家未來出路的探索

8樓:匿名使用者

看來大家都是財大做近代史期末題的哈

9樓:檳榔加煙的柯菲

這道題沒做,不敢篡改歷史,寧願不得分,也不背鍋。。。

10樓:梧桐花開不落

又考了( •̥́ ˍ •̀ू )

11樓:一介書生武俠

是被外國打出來逼出來的。

12樓:小學生愛牛奶

十分統一,師夷長技以制夷

13樓:匿名使用者

是山西財大的?不要問了

14樓:咦無名小貝

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等都是對中國人對改變落後就要捱打局面所做的努力

15樓:匿名使用者

器物 洋務運動

制度 戊戌變法 辛亥革命

思想 新文化運動

16樓:三九四九真冷

經歷洋務運動(器物階段)到維新變法,辛亥革命(政治制度階段)再到新文化運動(思想文化階段)由淺入深,由表及裡三個階段。

17樓:匿名使用者

我一七級牛濤就是不會做這個題

近代中國人對國家出路的探索及啟示?

18樓:漢庫克dd路飛

一開始搞洋務運動,就是在舊封建體制上改良,以李鴻章為代表;

而後搞資產階級革命,辛亥革命就是推翻封建體制,建立資產階級體制,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

從五四運動開始,就是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以***等老一輩革命家為代表。

近代中國先進人士對國家出路的探索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近代中國人對國家出路的探索和啟示

19樓:白鹿子

太平天國、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一次比一次認識要深刻。

近代中國人對國家出路的探索及啟示? 5

20樓:9點說史

1、地主階級:林則徐,魏源,開眼看世界,虎門銷煙;

2、洋務派——洋務運動,地主階級的改革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與歷史的潮流不符;

3、農民階級: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結果失敗,啟示農民階級有著深厚的侷限性所以不可能達到救國的目的;

4、資產階級:維新派——戊戌變法,失敗,資產階級改良的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5、革命派——辛亥革命,失敗,資產階級革命派有著兩面性,不可能領導中國革命;

6、無產階級:新民主主義革命(2023年~2023年)期間經歷了五四運動,土地革命運動,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成功,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啟示: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民族獨立和民族富強。歷史證明,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由於自身的侷限性都不能救中國,只有無產階級才能救中國,落後的封建制度不能抵抗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落後就要捱打,弱國無外交。

擴充套件資料

鴉片戰爭後,中國人民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進行了前仆後繼、不屈不撓的英勇鬥爭。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農民戰爭沉重打擊了中國的封建統治,教訓了外國侵略者。

戊戌變法則把近代中國挽救民族危亡和發展資本主義的兩大目標提到全新的高度,對中國的出路進行了可貴的探索。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開創了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成為20世紀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的第一次歷史性巨大變化,為中國的進步開啟了閘門。

但是,由於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為目的的革命道路在中國行不通了。中國革命必須有新的領導,必須走新的道路。

在辛亥革命後十年,馬列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革命的面貌為之煥然一新。

21樓:匿名使用者

一開始搞洋務運動,就是在舊封建體制上改良,以李鴻章為代表;

而後搞資產階級革命,辛亥革命就是推翻封建體制,建立資產階級體制,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

從五四運動開始,就是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以***等老一輩革命家為代表。

近代中國人對國家出路的探索及啟示

22樓:匿名使用者

一開始搞洋務運動,就是在舊封建體制上改良,以李鴻章為代表;

而後搞資產階級革命,辛亥革命就是推翻封建體制,建立資產階級體制,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

從五四運動開始,就是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以***等老一輩革命家為代表。

論述近代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以及中國人們的反侵略鬥爭

列強侵略 兩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反侵略 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另外,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新文化運動都算間接的吧 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 戚戌光遷倭寇等等 論述近代以來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以及中國人民的反侵略鬥爭 近代西方國家是怎樣對中國發起侵略的 近代中國人民是如何進行反侵略鬥爭...

中國人到底對世界有什麼貢獻,中國人對世界的貢獻

十三億人不出亂子就是最大貢獻 四大發明 多累 中國人對世界的貢獻 中國古代有代表性的就是四大發明了。1 火藥對於粉碎西方騎士階層,建立屬於資產階級的政權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2 造紙術和印刷術的傳入推動了西方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發展 3 指南針對於15世紀的地理大發現有決定作用。4 除此之外,比如九章算...

中國人對死的稱呼有多少種,中國人對信有很多種稱呼,我想知道都有那些

心隱 1.古代按身份等級對死亡的稱呼 駕崩 皇帝之死,稱之為崩,除駕崩之外,大薨 晏駕 千秋 山陵崩 登遐 大行 星駕 升霞等也用於皇帝之死。薨諸侯之死,稱之為薨,也有稱之為 賽的 說法。卒大夫之死,稱之為卒。不祿士之死,稱之為不祿,祿指俸祿,不祿意為不能夠再領取朝廷的俸祿。死庶人之死,稱之為死,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