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沒有寫日記的人呢,堅持每天寫日記的名人 中國古代歷史上 著名的

時間 2022-04-26 12:20:03

1樓:以不惜為本

清代好像有,古代應該是用詩句表達自己的情感。

歷史上有哪些名人堅持寫日記

2樓: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物 應該理解為寧死不失氣節的人吧文天祥自己當然算一個岳飛明知回去必死 卻仍然交上權力回去 算一個三國時審配臨受刑,對行刑者說:“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乃向北跪,引頸就刃。

譚嗣同: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以自己的生命來血諫當時麻木的中國百姓,他應該是最能代表這句的)隨便想這麼幾個 歷史上很多

3樓:談霓

曾國藩,蔣介石,雷鋒

堅持每天寫日記的名人 中國古代歷史上 著名的

4樓:羅俊之

蔣介石,曾國藩,馮玉祥,明朝的申時行,曾國藩幕僚趙文烈

5樓:匿名使用者

你開玩笑了吧?日記是西方文化的產物,中國古代怎麼可能有人寫日記?

為什麼很多古代人都有記日記的習慣?

6樓:匿名使用者

畢竟都是人類,只是時間存在不同。而某些古代的科技,放到現代也還是個謎,讓人歎為觀止。所以,記日記這種事情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追溯日記源起,恐怕原始人類的“結繩記事”當屬最早的日記。有了文字後,用文字代替繩結,自然順理成章。從這個起源能看出,日記幾乎是人的一種本能,它的目的簡單說來,就是為了拒絕遺忘。

人的記憶有限,不僅催生了日記這種文體,甚至成為人們發明文字的動力。

中國是一個極為重視歷史記憶的國度,日記各類文體更是蔚為大觀。最早的編年體史書,就是一種國家日記,是我國最早有的。

7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人有多少識字的,還特麼有記日記的習慣,呵呵,你哪道聽途說的,紙和筆普通百姓一年到頭能見幾次嗎。

8樓:千水木

因為古代沒有網上,那些知識分子只能記日記來打發時間

日記在古代有沒有別稱?

9樓:樊廣中

中國日記bai源遠流長(亦稱日誌du

):經學家zhi俞樾認為日記起源dao於東漢內(如馬篤伯《封禪儀容記》,就已逐日記敘登泰山之事),兩宋成了日記的繁興期(如南宋陸游和范成大的日記,日本、美國分別有譯註本或研究論著出版),清代李慈銘日記逾百萬字,薛福成《出使四國日記》(2023年)、梁啟超訪美《新大陸游記》(2023年)對近代中國產生過巨大影響。

10樓:匿名使用者

促日記在古代有沒有別稱?

古人寫日記的格式是什麼樣的?例如我們現在同行的年月日和天氣等,古人日記中有嗎?如有,是怎麼寫的,如

11樓:動漫宅

據我所知是有的,比如:

《蘭亭集序》: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湖心亭看雪》: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詠雪》: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義。

長時間寫日記給你帶來了什麼好處,每天堅持寫日記的好處有哪些?

汐 我作為一個每天寫日記寫了10多年的人,我應該算是一個懂得日記內涵的人。我覺得寫日記的好處是人為歸納出來的,甚至是被定義出來的。如果一個人以 寫日記所擁有的種種好處 為目的而去寫日記,那麼,我敢肯定他不會長期的堅持下來,因為寫日記的動機本身很純粹,就是想寫日記。事實上,各位知友所例舉的各種好處,並...

我想每天堅持寫日記,但不知道寫些什麼比較好

小金星演出服 天天寫日記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日記的內容什麼都可以寫,一開始不知道寫什麼,你可以抄一些文章的精選,可以寫讀書心得,日記的題材廣泛,鳥語花香,春夏秋冬,題材豐富多彩,你多讀書,多觀察身邊的人和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隨著知識的積累,寫日記就會胸有成竹了。 好處很多啊,可以記錄你的成長曆程...

有沒有對於處理男生和女生關係有經驗的人呢?我現在不知道該怎麼辦,急求指導

杜茲肺魚 首先,你實習期結束了,意味著你見那個男生的機會少了,若是那個女同事真的說了,這個男生不提就當做不知道,處的爽朗些,畢竟你也不知道到底說沒,別自己先尷尬的處不下去。其次這個女同事若是沒說,就別給自己找壓力了!這個男生要是和你提了,你就開玩笑問他一下是不是,這樣主動權又在你手裡了。再者,吃一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