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裡,徐庶聽從龐統的計策脫身,為什麼不去投奔劉備

時間 2022-05-15 21:05:04

1樓:匿名使用者

徐庶是個很要面子的人,讀書讀得死腦筋了。既然離開劉備了就不會再回去了

2樓:

既然投靠了曹操,就不能在叛逃。而且曹操御人能力很強,經常和徐庶談及這個問題。徐庶又是死腦筋

3樓:不負如來不負卿

三國演義看多了吧,他並沒有脫身,不過他在曹魏從不獻策進言一直到死,徐庶在魏國建立後官至中郎將,御史中丞。

4樓:為了下一代

這就是讀書人缺陷,不能落下背叛的名聲,呵呵

三國演義中徐庶是怎麼死的?、

5樓:史鉞

《三國演義》中沒有提到徐庶的歸宿,徐庶之後再也沒有進入政治舞臺,留給了讀者懸念。

歷史上的徐庶也沒有詳細的記載,有說法稱徐庶病死,還有說法稱徐庶後來隱居膠南帽子山。

徐庶生卒年不詳,東漢潁川,即今河南禹州人。

本名徐福,字元直。

三國魏**。

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6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徐庶最後一次出場。初看之下,龐統和徐庶的江邊相遇似乎只是一個孤立事件,既使刪除這段情節,好像對故事的發展也不會有什麼影響。在第五十回「雲長策馬刺顏良」中,曹操請關羽赴宴,席中,曹操問關羽的鬍子有多少根,似乎曹操的問題很無聊,實則別有用心。

羅貫中不會安排沒有用意的情節,龐、徐江邊相遇也是如此。

龐統剛剛騙得曹操把戰船連鎖起來,徐庶就立即來揭穿龐統的把戲,羅貫中的用意在於點示讀者,徐庶都看得穿的把戲,曹操就更能看得穿,曹操的用兵經驗和對人情世故的熟諳遠非徐庶可比。類似手法屬羅貫中的慣用伎倆。諸葛亮舌戰群儒後,黃蓋就說這是無用功;草船借箭剛回來,就立即要火燒戰船。

徐庶巴巴地跑到江邊來見龐統,主要目的想表現一下自己的不凡。徐庶以為自己能夠發現龐統的詭計,是一個了不得的高明見識,這樣高明的見識又偏偏在曹營裡不能對任何人講。不能聽到讚美,不能表現自己,會讓徐庶鬱悶死的,所以徐庶一定要找一個人來證明自己的高明。

極強的表現欲本身就是不成熟和膚淺的標誌。

徐庶也許是真的沒有脫身之計,也許是要考驗龐統的智力、和龐統一較高下,無論是哪種情形都無關緊要。當龐統講出脫身之計後,二人大笑。二人之所以大笑,是認為這脫身之計太高明瞭,高明得人皆莫及,表現的是自命不凡後的得意。

關鍵是二人自命不凡的計策,其實愚蠢透頂。

對於二人江邊見面的情節,羅貫中多處使用暗示性的筆法提示讀者。「(龐)統聞是故人,心下稍定,回顧左右無人。」曹操已經明白龐統是**,肯定要暗中派人監視龐統;既使曹操真的相信了龐統,以曹操的多疑性格,也一定會派人監視龐統。

曹操自己尚派蔡中、蔡和到江東臥底,自己怎麼可能不做防範。「(徐)庶大笑而拜曰:『吾命全矣!

……』」徐庶的小命難保了。

曹操雖然可能知道徐庶曾去江邊和龐統見面,但不一定知道二人的談話內容,也不一定知道徐庶派人散播謠言。所以,當聽到「西涼州韓遂、馬騰謀反」的訊息時,曹操「大驚」,曹操是真的擔心韓遂、馬騰謀反。

曹操急聚眾謀士商議,曹操的話還沒說完,徐庶就急忙搶先發言,生怕差事派給了別人。以曹操的機敏,立即就明白了「西涼州韓遂、馬騰謀反」的訊息是假,曹操最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曹操怎能不「大喜」。龐統為徐庶設計的脫身之計,其愚蠢之處就在於搶差事這個環節。

接下來,曹操派臧霸與徐庶同去。後來曹操征討馬超和漢中時,所帶的眾多將領中,獨獨沒有臧霸。如果臧霸真的去鎮守散關了,就不會沒有臧霸。

事實上,臧霸一直鎮守青、徐沿海地面,根本就沒有踏足過關中。所以臧霸可能根本就沒去什麼散關,而是直接回了青、徐。徐庶從此銷聲匿跡,阿鴦猜測,是被臧霸奉曹操之命給幹掉了。

「臧霸」是羅貫中別有用心的安排。

徐庶對龐統說:「吾命全矣!吾昔日所許劉皇叔有伏龍、鳳雛,才高天下,以此論之,吾言不虛也。

」也是後來龐統投奔劉備時的伏筆。這裡再一次明確,劉備知道龐統就是鳳雛。劉備派龐統去當縣令,是有意搓磨龐統,目的是去掉龐統的狂傲。

大事業不是靠某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必須眾人齊心協力。狂傲會嚴重影響團結的,最終會毀掉事業。後來劉備把龐統從耒陽請回來,那一番表演,可謂演技高超。

也許正是徐庶的這句話,使得龐統初見劉備時,才表現的那般狂傲。

7樓:我替你決定

三國演義中的徐庶沒有介紹怎樣離世的。

在赤壁之戰中藉口領兵去了他處,避免了與劉備的交鋒

再就沒有出現

8樓:匿名使用者

演義裡,徐庶在赤壁之戰前聽了龐統的計策脫身後,貌似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了。

9樓:匿名使用者

病死,在赤壁之戰龐統獻計之時出現過

10樓:匿名使用者

貌似三國演義裡沒有提到

11樓:紫陌清霜之神

未提及,三國志中也未提及!

12樓:8我不愛你了

管他咋死的呢 反正現在肯定是死了

在三國48回中,龐統教給徐庶的脫身之術是什麼

13樓:匿名使用者

詐稱潼關馬超興兵雪恨,自薦去守潼關。

14樓:頸下太肥

西涼州韓遂、馬騰謀反,殺奔許都

徐庶離開劉備,為什麼只舉薦諸葛亮,不舉薦龐統?

15樓:貴州衛視綜藝大本營

揭祕大軍師之諸葛亮「臥龍」出山,徐庶投奔劉備大力舉薦諸葛亮

徐庶離開劉備,為什麼只舉薦諸葛亮,隻字不提龐統?

16樓:好姑娘不善良

因為徐庶和龐統並不熟啊,只是聽說了個名號而已,而且當時龐統也已經去了孫權那裡了,也沒法去劉備那裡效力啊,所以他就只推薦了諸葛亮,而沒有提龐統這個人。不過也正是因為他舉薦了諸葛亮,才讓劉備有了這麼好的軍師,不然劉備怎麼可能有後面那麼好的發展,估計早就被曹操給吃掉了。

話說這徐庶也是個奇才,他剛開始追隨劉備的時候,也是為劉備打了好幾場勝仗的,而且劉備也是很喜歡他啊,一直誇他來著。只是後來曹操知道了他,不想讓他為劉備效力,所以就使用計謀將徐庶調來了許昌。雖然說此後徐庶也沒去輔助曹操,但也沒有再輔佐劉備了,這對於劉備來說,是天大的遺憾啊。

沒看他送徐庶走的時候,那個依依不捨啊,一再地相送,就是捨不得他走啊。甚至還要把路邊的樹都砍掉,因為他說這些樹擋住了徐庶離開的背影,他十分心痛。這裡就可以看出劉備對於人才的愛惜,他是真的知道自己的短處了。

想想看曹操,有荀彧,有程昱,但是他呢,只有三名武將,沒有一個軍師。

縱然他的三名武將都是名將,武力值可以說是整個三國中排名靠前的,但是架不住他們沒有過人的計謀啊。要是一直只有他們幾個,肯定是會被曹操幹掉的,所以劉備才會這麼捨不得徐庶走。不過還好,徐庶走了,來了個諸葛亮,這劉備的心裡寬慰多了。

17樓:

對於徐庶而言,他認為劉備是一個值得輔佐的好主公,所以理所當然推薦的是和他關係密切的好友諸葛亮,而不是平時來往不多的龐統。

18樓:內心有個少女

他只推薦諸葛亮不推薦龐統,是因為他與龐統並不相熟,當時龐統尚且還在別國。

19樓:匿名使用者

是因為他與龐統並不相熟,當時龐統尚且還在別國,並且諸葛亮人人都知。

2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諸葛亮神機妙算很多人都知道,所以舉薦他也是大勢所趨,上位的可能性也高。

21樓:海闊天空

因為他們都不知道有龐統這樣一個人,龐統是在孫權那裡看不慣周瑜後來離開投奔的劉備

22樓:貴州衛視綜藝大本營

揭祕大軍師之諸葛亮「臥龍」出山,徐庶投奔劉備大力舉薦諸葛亮

在三國裡,徐庶,孔明,龐統都曾效命與劉備,究竟誰最強?

23樓:哆啦b夢

這三人的能力其實差不多,但徐庶和龐統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建樹,所以當然是孔明瞭。

24樓:田信明

根據出場次數,還是孔明厲害

25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志》 軍事 孔明》龐統》徐庶,三國志裡孔明軍事再怎麼不行,也好歹是個帥才,統領過n次北伐軍,另兩個只是謀士,也就是參謀的角色。

政治上 孔明》龐統》徐庶 陳壽對孔明政治治理能力評價很高,把他比作 管仲

《三國演義》 不用說了 軍事 政治上 都是 孔明》龐統》徐庶

26樓:匿名使用者

孔明,誰能破他得八陣圖?

27樓:丗氵

孔明的綜合實力最強. 而且一輩子都效忠於劉備

徐庶也是個智謀很強的謀士. 一個燒寨破了曹仁的大軍. 而且力薦諸葛亮. 只是後來因為要盡孝道離開了劉備.

龐統沒有卓越的戰績. 向曹操先機連環船的時候他在東吳. 所以不能算是效命劉備.

不過他為劉備獻計去巴蜀確實是不世之功. 劉備在他死後還追封了他. 所以龐統也是很強的謀士.

不過死的早了些.

28樓:施子逸

徐庶,沒有他拿來的孔明啊

三國志中要是徐庶和龐統能一直追隨劉備就好了,加上諸葛亮,後面還有個法正。真的爽歪歪了是不是呀大俠們

29樓:妖火神鴉

你可以去看看周大荒寫的《反三國演義》,他就是同情蜀漢,改寫了三國演義。第一章從徐庶走馬薦諸葛開始,諸葛亮識破了程昱的計策,把徐庶的母親接到新野了。後來諸葛亮、龐統、徐庶、法正都發揮出了實力,趙雲、馬超更是成為一線名將,在北線一路高歌猛進。

直到在業城敗於張遼,最後關羽張飛諸葛亮出馬搞定張遼,劉備一統天下。

三國演義穿越**有許多,大多數會為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打抱不平。大多數質量不怎麼樣,不過也不乏好文,真正有去發掘一些三國人物的生平。

望採納。

三國演義中徐庶怎麼死的

30樓:廣州名動教育諮詢****

徐庶是病死的。

魏文帝黃初年間(公元220-226),徐庶事魏國,官至中郎將、御史中丞。後數年,病卒

31樓:果暄美宓森

徐庶在魏國做官,官位還不低,徐庶在魏國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魏太和年間(227年-233年)後,徐庶病逝,留有碑在彭城。

徐庶給曹操出過計謀沒

32樓:匿名使用者

有道是清官難斷家務事,誰敢保證遇到這種情況就能夠做的比徐庶更好呢.

再次,徐庶是在什麼情況下去的曹營,是在曹操抓住他的母親之後被迫去的,是心不甘情不願的.而且徐庶的母親因此而死了.這種情況下你還指望徐庶能幫你出主意,你做夢去吧,不倒打你一耙就不錯了.

三樓的你還好意思說徐庶是叛徒呢,如果你的母親被別人害死了,你會去為你的殺母仇人做事嗎?什麼沽名吊譽,那是胡說

最後,徐庶自己也說了,母親因自己而死,如果再回到劉備身邊,勢必失信於天下人,成為不忠不肖反覆無常的人.試問各位,你們願意做不忠不肖又無信的人嗎?

33樓:匿名使用者

徐庶迫於曹操將其老母脅於曹營,而不得不離開劉備。但從不為曹操設謀,徐庶在曹魏歷時數十年,卻從未在政治軍事上有所作為。故後世有「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和「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諺俗。

34樓:匿名使用者

出過,那就是給曹操出過連環計來害曹操

35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他終身沒出一計

36樓:匿名使用者

出了兩個計,第一個是長阪坡趙子龍七進七出的時候,曹操想得到趙子龍,徐庶就說如果活捉子龍他能勸降,結果曹操就讓軍校務必抓活的才讓趙子龍得以脫困,雖然徐庶是為了保子龍,但也算徐庶為曹操獻的一計。第二次就是赤壁之戰前曹操的到報告馬騰要打許昌,徐庶就聽龐統的給曹操說自己回家守許昌,其實就是自己先跑了。這兩個計策都是坑了曹操一把

三國裡的鳳雛龐統究竟是不是人才,三國裡龐統是怎麼樣一個人?

龐統雖號稱是與諸葛亮齊名的謀士,但我認為龐統的才能僅限於 連環計 的深謀,與諸葛孔明 三分天下 的遠慮相差甚遠.當孔明遣馬良奉書於劉備時,龐統自己也算了太乙數,可是鳳雛先生暗思 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將此書相阻耳!於是告訴劉備不足為患,可直取雒城!其心胸可見一斑.身為軍師,考慮不以國家為重,...

如何評價三國裡的龐統呢

龐統,字士元,今湖北襄陽人,號鳳雛。龐德公將他與諸葛亮合稱為 臥龍鳳雛,說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雖然聽起來非常的高大上,但是想來也是誇張的成分居多而已。不然以當時的亂世,不為我用,那肯定也不能為他人用。既然是天下一等一的人才,那麼怎麼會都為劉備所用。劉備在東漢末年,只是一個到處流亡的小軍閥而已,並沒有...

三國十大傑出軍事家 郭嘉 龐統 賈詡 徐庶 周瑜 曹操 田豐 孫策 司馬懿 陳宮。是不是這十位

這個要說前十位還真不好說,荀彧 陸遜 呂蒙 姜維 法正都是不錯的,不過樓主沒說諸葛亮這個很不錯,很多人都受三國演義的影響覺得諸葛亮很厲害不過諸葛亮是個政治家,不算軍事家。諸葛亮 郭奉孝 徐庶 賈祤 周瑜 司馬懿 陳宮 陸遜 姜維 鄧艾 都是殺人過百萬的 不可能!很牽強!謀士不一定就是軍事家!比如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