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鎖是誰發明的,中國古代 鎖 是誰發明的?

時間 2022-10-27 19:10:03

1樓:四種甜蜜

具體的人沒有鎖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用以鎖門防盜保護財產的一種器具,俗稱"把門將軍"。我國使用鎖為生活服務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中,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髮展,鎖的用途不斷擴大,使用範圍越來越廣。

從古到今,我國的制鎖業都十分發達,產生了許多創造發明,為人類文明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 鎖的淵源--木鎖世界最早的鎖具源於中國的木質鎖,或稱木結構鎖。距今2023年的仰韶文化遺址中,就曾發現過早期的木質鎖。

周朝已有關木倉鎖和鑰匙的文字記載。早期的木質鎖結構簡單、形體笨重,多采用竹杆之類作鑰匙,容易開啟。春秋戰國時期,經公輸班(即魯班)改進後,保密性得到增強,並開始用銅材製作鑰匙。

在民間,木鎖一直沿用至明清時期。二、 鎖的飛躍--三簧鎖 因為木鎖不夠結實,後來改用青銅製成,但結構簡單。漢代出現銅質簧片結構鎖,俗稱三簧鎖或簧片鎖,利用兩三片板狀銅片的彈力來達到封關和開啟作用。

由於簧片裝置能作多種變化,並可用鑰匙孔形來決定鑰匙的式樣,安全效能、保密性較木質鎖前進了一大步,使用範圍也更加廣泛,因此有廣鎖之稱。這種鎖自唐代開始經不斷改進發展,直沿用至上世紀的50年代,出現了120餘類不同款式,有的採用暗門、定向、二開、無鑰、文字密碼等特殊技術,使鎖具保密程度大大增加。公元前二世紀末,我國生產的簧片鎖隨"絲綢之路"傳入了古羅馬。

至今,奧地利格拉茨城博物館裡還收藏著我國漢代的簧片鎖。三、近代鎖--葉片鎖公元8世紀,東羅馬人制成最初的葉片鎖,又名鑰匙孔鎖,利用鑰匙牙花撥動鎖內於之吻合的葉片缺口進行開關。公元18世紀,英國人丹尼克·波特發明出凸輪轉片鎖,鎖內金屬葉片利用彈簧控制轉動,鑰匙插入鎖內必須先轉動葉片接觸到鎖舌缺口才開啟。

19世紀,歐洲製造商發明出高階凸輪轉片鎖,鑰匙的牙花增到1600種,後來的各種改進更使鑰匙牙花增至上萬種變化。葉片鎖的鑰匙造型美觀大方,被公認為鎖和鑰匙的標誌,許多國家把它製成大型的金鑰匙,贈送給友邦、貴賓,象徵尊敬、和平和友誼。我國從清代開始生產葉片鎖,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後逐漸被彈子鎖替代。

新中國成立後,仍有不少企業生產葉片結構的鐵掛鎖。關於鎖的觀念很可能各自獨立地出現於世界的不同地區。古代中國人已有簡單的鎖,它可以用一把鐮刀形的或鉤狀的鑰匙開啟。

像這樣的鎖在中國至少2023年前就已存在,甚至可能更早一些。 古代埃及人在同一時期也用鎖來保護他們的財產。這些鎖比中國鎖稍微複雜一些。

埃及鎖裝有一系列長度不一的鎖銷,它們與突出於鑰匙外側的銷釘相匹配。只有那些銷釘長度準確的鑰匙才適合一特定的鎖。與現代的鎖是用硬金屬製造的不同,埃及人的用木料做成的。

羅馬人採用了埃及人關於鎖的主意。他們引進了新的效能,例如壓下鎖銷的彈簧等。羅馬人把有著這類特色的鎖帶到了所征服的歐洲、西亞和比非的大片地區。

在中世紀,鎖變得非常複雜,在商人和教士們存放貴重物品的箱及保險箱的蓋子裡,常常可以見到嵌齒、槓桿和彈簧之類的龐大機械裝置。 右圖:到羅馬時代,為了保障住房、店鋪以及裝有貴重物品的木製箱櫃的安全,鎖和鑰匙已十分普遍。

這個羅馬時期的青銅鎖板出自法國。它被巨大的、頭部挺重的元釘恰當地固定住。 萊納斯·耶魯在19世紀60年代發明的,並且至今仍然在廣泛使用的現代耶魯鎖(一種圓筒鎖—譯註),是以古代埃及鎖的鎖銷裝置為基礎的

2樓:

原始人過著穴居的生活時,為了安全,有時要推動巨石來擋住洞口,它所防備的也並不是小偷而是野獸。私有制出現後,小偷出現了,於是鎖也就誕生了。 遠在三千多年前,中國就有了鎖。

不過,最早的鎖沒有機關,只是做成老虎等凶惡動物的形狀,想借以把小偷嚇走,只能說是一種象徵性的鎖。 據說魯班是第一個給鎖裝上機關的人。從出土文物及文字記載所反映的情況看,古代的鎖是靠兩片板狀彈簧的彈力工作。

直到現在,這種彈簧仍在應用。

中國古代的發明,中國古代都有什麼發明

風兒慢慢飛 火藥 指南針 印刷術 造紙 時間1秒 四大發明 火藥 指南針 印刷術 造紙。希望能幫助到你! 四大發明 火藥 指南針 印刷術 造紙 鍾 手機使用者 四大發明 火藥 指南針 印刷術 造紙 另附豆腐麻將 手機使用者 印刷術 火藥 造紙術 指南針 造紙術 印刷術 火藥 指南針。 手機使用者 地...

中國古代最具智慧的人是誰,中國古代最有智慧的人是誰

老子智慧不是知識,也不是聰明 真正的大智慧不會讓身心陷入疲憊危險中 就這樣來 就這樣去就這些 諸葛亮由於 三國演義 的影響,諸葛亮作為智慧的象徵已經深入人心,不僅僅是中國,日本 朝鮮 韓國等東亞國家都是如此,尤其是日本,將諸葛亮推崇到了一個非常高的高度,智絕諸葛亮,義絕關雲長,奸絕曹孟德,是日本人對...

中國古代還有哪些發明和創造呢,中國古代的創造發明有哪些

不曾明瞭 張衡 是中國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對在宇宙結構的認識上,張衡是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 天像個雞蛋殼,地像雞蛋黃,天大地小,他認為天殼之外還有無限的宇宙。張衡設計和製造了漏水轉渾天儀 候風地動儀,並對日月星辰做了許多觀測和分析。郭守敬 是中國元代傑出的天文學家。他創制了高表 玲瓏儀 觀象...